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0.5%重比重布比卡因溶液用于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不同给药方式麻醉效果的比较

    作者:贺民;郭曲练

    与连续硬膜外阻滞相比,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起效快,且小剂量分次给药可达到预期的麻醉平面,麻醉效果满意,能满足长时间手术的需要,而且避免了全脊髓麻醉、局麻药入血、中毒等风险.

  •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单独或混合用药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李莉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单独后联合用药在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97例要求分娩镇痛孕妇,采用随机数表将孕妇分为A组(32例)、B组(32例)、C组(33例),分别采用罗哌卡因麻醉、舒芬太尼麻醉、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三组镇痛效果、镇痛30min内宫缩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瘙痒发生率.结果:三组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均超过7分;在用药5min、10min B组和C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都高于A组,P<0.05,B组、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在镇痛30min内的宫缩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延长,P<0.05,B组的瘙痒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在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中应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联合的效果优于二者单独应用.

  • 使用0.6mm导管行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

    作者:陈俊峰;蒋豪

    近10余年来,由于微导管的引入,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国外应用较多[1],但国内报道较少.我们试用12号薄壁硬膜外穿刺针插入外径为0.6 mm导管行连续脊麻,对其效果、成功率和并发症做了初步观察,现报道如下.

  •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晓义;褚国强;季永

    背景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产妇满意度高,在产科麻醉中已经广泛流行.目的 比较不同椎管内阻滞镇痛的方法,探讨分娩镇痛的前景.内容 描述硬膜外阻滞、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 EA)、腰硬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lgesia,CSEA)、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ontinuous spinal anesthesia,CSA)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硬膜外阻滞镇痛对产妇的影响;CSEA与PCEA的比较;CSEA潜在的并发症;CSA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趋向 椎管内阻滞是实施分娩镇痛较为理想的方法.但是目前仍然没有一种绝对满意、安全、简单的分娩镇痛方法,有关的内容仍需进一步研究.

  • 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作者:张宁;徐铭军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分娩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宫口开大至2~3 cm、无椎管内禁忌证、单胎头位初产妇80例,随机均分为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组)和腰-硬联合镇痛组(C组).两组鞘内均推注舒芬太尼8 μg(5 ml),S组接电子镇痛泵(舒芬太尼1μg/ml),PCA每次2ml,背景剂量2ml/h,锁定时间10 min;C组接电子镇痛泵(罗哌卡因1 mg/ml+舒芬太尼0.5 μg/ml),PCA每次6ml,背景剂量6ml/h,锁定时间10 min.记录注药前(镇痛前)、注药后(镇痛后)5、10、15、30、60和120 min、宫口开大7~8 cm时、宫口开全时的疼痛VAS评分、胎心率(FHR)、宫缩持续时间、宫缩强度.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首次镇痛维持时间、总镇痛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和产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1、5和10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两组镇痛后VAS评分均降低,宫口开7~8cm时和宫口开全时,S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镇痛起效时间S组明显长于C组(P<0.05),舒芬太尼用量S组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镇痛满意率、瘙痒、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的硬-腰联合镇痛比较,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隙镇痛用于分娩镇痛虽然起效慢,但维持时间长,效果更确切,对产程影响小.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老年人连续腰麻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重颐;邱凌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ASAⅠ~Ⅲ级下肢择期手术老年病人(年龄≥65岁)30例,应用Spinocath导管行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SA),患者随机分为A组:0.5%罗哌卡因组;B组:0.375%罗哌卡因组.平卧后,两组病人分别注入各自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溶液2 ml.观察两组病人高锐痛觉阻滞平面时间,高锐痛觉阻滞平面,高锐痛觉阻滞平面下降一节段时间以及肌松效果,并且观察给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高锐痛觉阻滞平面下降一节段时间,A组较B组明显延长(P<0.05);给予首量后30 min内A组MAP较基础值有显著下降(P<0.01),B组则较基础值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

  • 助产士全程护理在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高思民;劳诚毅

    目的:探讨助产士全程护理在鞘内注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给药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均给予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三组分别鞘内注射舒芬太尼6 μg、8 μg、10 μg.在镇痛起效时、出现不良反应时及产妇不良反应消失后产妇VAS≥3分时启用自控PCA泵维持镇痛,记录产妇镇痛开始至宫口开全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三组产妇镇痛满意度、剖宫产率、宫口开全时间、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pinocath导管在蛛网膜下腔连续注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产妇分娩情况无明显影响,助产士在全程护理配合中应注意产程观察及评估、新生儿监测、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优化产妇分娩结局,达到理想的分娩镇痛效果.

  • 不同比重0.375%布比卡因用于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研究

    作者:阳红卫;白念岳;郭曲练

    目的:观察相同浓度、相同剂量不同(轻、中、重)比重的布比卡因溶液用于仰卧位下肢骨科手术时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ASA Ⅰ~Ⅲ级择期在仰卧位行下肢骨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0.375%重比重布比卡因组、0.375%等比重布比卡因组、0.375%轻比重布比卡因组,每组20例.各组均在患者平卧后经蛛网膜下腔Spinocath导管给药.首量均为2.7 ml(10 mg).测定和记录各组患者给药后锐痛觉阻滞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达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完全运动阻滞患者例数和完全运动阻滞出现时间.记录各组给药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结果:重比重组锐痛觉阻滞起效时间、高锐痛觉阻滞平面出现时间、BMS 3分的出现时间均明显早于等比重组和轻比重组(P<0.01),高锐痛觉阻滞平面、阻滞节段数(T节段)分别与等比重组和轻比重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等比重组和轻比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重比重组MAP,HR下降幅度与等比重组、轻比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仰卧位下肢手术时,0.375%等比重布比卡因10~12.5 mg用于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起效快,镇痛完善,运动神经阻滞满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肢和盆腔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卢健芳;郭曲练;王锷;白念岳;黄绍农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下肢及下腹部手术中,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SA)麻醉效果和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老年人下肢及下腹部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CSA组和CEA组各30例.均取L2-3间隙行穿刺,CSA组以Spinocath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行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EA组硬膜外腔置入导管行硬膜外麻醉.分别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达高阻滞平面的时间、给局麻药后30 min时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MBS)、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与CEA组比较,以小剂量的布比卡因用于CSA,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高阻滞平面的时间显著缩短,MBS评分明显升高(P<0.05),给局麻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麻醉后各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差异.而CEA组的MAP和HR在给局麻药后20min(t4)、30min(t5)两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病人术后均无麻醉并发症.结论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较连续硬膜外麻醉有局麻药用量少、起效迅速、阻滞完善、肌肉松弛、血流动力学平稳等优点.Spinocath导管的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较安全地适用于老年人下肢及下腹部手术的麻醉.

  • 分娩镇痛鞘内注射舒芬太尼佳剂量的临床研究

    作者:劳诚毅;黎君君;周朝明;全伟斌;黄卫彤

    目的 探讨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佳剂量.方法 选择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B、C、D、E 5组,分娩镇痛时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分别为6 μg、7 μg、8 μg、9 μg和10 μg,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给药维持.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镇痛起效后的1 h、3 h、5 h孕妇舒芬太尼血药浓度,测定新生儿脐带静脉血舒芬太尼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孕妇体内舒芬太尼血药浓度随着鞘内首次注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加(P<0.01),注射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高(P<0.01);5组鞘内首次给药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镇痛持续时间长(P<0.05);5组新生儿脐带血舒芬太尼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组高(P<0.05);E组孕妇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发生率及胎心改变发生率均高于其他4组(P<0.05).结论 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给药分娩镇痛时,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的佳剂量是7~9 μg.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劳诚毅;全伟斌;黄卫彤;周朝明

    目的 探讨连续蛛网膜下腔注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血药浓度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选择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A、B、C 3组分别鞘内注射舒芬太尼6 μg、8 μg和10 μg.在镇痛起效时、出现不良反应时及孕妇不良反应消失后分别测定孕妇体内舒芬太尼血药浓度,待孕妇VAS≥3分时启用自控PCA泵维持镇痛,测定新生儿体内舒芬太尼血药浓度.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首次给药镇痛维持时间、不良反应及运动阻滞情况等.结果 舒芬太尼Spinocath导管鞘内给药分娩镇痛时,C组孕妇体内的血药浓度高于A组、B组(P<0.05),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高于A组、B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时,鞘内首次注射6 μg和8 μg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 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分娩镇痛30例中的应用

    作者:陶永峰

    目的:研究连续蛛网膜下腔在分娩镇痛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单胎孕足月拟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成三组。A 组采用单纯连续硬膜外腔阻滞,B 组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 组采用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三组的生命体征、镇痛评分、下肢运动评分、新生儿 Apgar 评分、产程时间及麻醉药物、缩宫素使用剂量。结果:C 组的活跃期和第2产程明显短于 A 组和 B 组,缩宫素使用剂量低于 A 组和 B 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与传统的连续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阻滞比较,具有用药量小,镇痛完善,作用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加速产程等优点。应用于分娩镇痛是可行的新思路。

  • 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对老年病人体位改变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尤海波

    老年病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并存疾病较多,其循环和呼吸系统的代偿能力多有降低,目前常用的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从药物起效至峰效和体位变动时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问题,对此类病人,应尽可能选用对生理功能干扰小、安全范围大、便于调节、对体位变动影响小的麻醉方法和药物.近来,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由于用药灵活、病人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研究表明,罗哌卡因比布比卡因作为椎管内麻醉用药能获得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本试验拟选用罗哌卡因作为椎管内麻醉用药,采取腰硬联合阻滞、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单次足量给药和分次给药三种麻醉方式,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和体位改变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观察其预后,为此类病人的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