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妇女植入窗期子宫内膜形态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M)与植入窗期子宫内膜发育程度以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URM(试验组)24例生育妇女(对照组)22例子宫内膜组织学,胞饮小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ER、PR的表达. 结果 URM组子宫内膜黄体期缺陷(LP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胞饮小泡密度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核及基质细胞核中PR的表达量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子宫内膜ER的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 结论 URM子宫内膜LPD发生率高,胞饮小泡密度明显低于正常生育妇女,提示植入窗期子宫内膜发育滞后可能是导致胚胎着床障碍、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在性激素分泌正常的URM妇女中,子宫内膜PR表达下降,对孕激素反应不足可能是导致内膜形态发育滞后的原因.
-
氦-氖激光照射对大鼠心肌毛细血管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求氦-氖(He-Ne)激光照射大鼠心前区,对心肌毛细血管的内径和密度以及毛细血管管壁内皮细胞胞饮小泡数量的影响. 方法实验采用了墨汁灌注软蜡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的方法,实验动物分对照组和激光照射组,其中照射组采用能量密度为60.5J/cm[J]+2的He-Ne照射,连续照射10d,1次/d.每组大鼠10只. 结果激光照射组的左心室前壁心肌内层毛细血管的内径(7.28±1.79)μm和毛细血管密度(136.0±16.1)支/m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电镜下,照射组心肌内层毛细血管的管壁内皮细胞内胞饮小泡数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6.21,P<0.01). 结论以能量密度为60.5J/cm[J]+2的He-Ne激光照射大鼠心前区,可使心肌毛细血管的内径和密度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物质转运能力增强,为He-Ne激光照射能改善心肌微循环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子宫内膜容受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女性不孕常见原因之一,该病通过多种途径导致不孕.近年研究发现,EMs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EMs使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导致胚泡着床障碍,EMs不孕患者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率低.因此现针对EMs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综述.
-
脑胶质瘤血肿瘤屏障特点的研究
血肿瘤屏障(blood-tumor-barrier,BTB)与正常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是不同的[1].正常脑组织的微血管是连续的并且由紧密连接贯连,不具有胞饮小泡和膜孔.药物透过BBB的基本原理是单纯扩散,BTB是由肿瘤组织中的三种微血管亚群组成的,与BBB相似的连续的、不具有膜孔的微血管,连续的、具有膜孔的微血管,以及具有直径约1微米的血管内皮通道(inter endothelial gaps)的毛细血管[2].在1977年Vick等[3]就认为BBB不是脑肿瘤化学治疗的阻碍因素.因此,到目前为止已有大量的实验尝试使用更大浓度的药物聚集在脑肿瘤组织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本文将从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超微结构及其开放途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
缓激肽及其类似物RMP-7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缓激肽及其类似物RMP-7能选择性增加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而对正常脑组织的血脑屏障几乎无影响.研究表明,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是由于缓激肽与大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B2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Ca2+水平升高,从而引发包括NO和cGMP在内的一系列的信号传递反应,使胞饮小泡数量增加或紧密连接开放.本文就缓激肽及其类似物RMP-7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疾病状态下血脑屏障对大分子物质的转运途径
血脑屏障是一个弥散屏障,大多数化合物难以透过此屏障从血液流向大脑,它的血管内皮细胞与机体其它部位不同,是无窗孔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有更广泛的紧密连接,其胞饮小泡转运活性弱.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限制亲水分子从胞间空隙穿过血脑屏障流入.然而,小的脂溶性分子如O2和CO2却能顺着浓度梯度自由穿过内皮细胞膜.较大分子量的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和氨基酸通过载体转运入脑,而包括胰岛素、肝素和转铁蛋白在内的大分子的摄取通过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调节[1,2].以前的研究者大多认为肽类和蛋白等亲水性大分子物质难以透过血脑屏障,近年的研究却发现,许多疾病状态下,血脑屏障对这些大分子物质是开放的,也就是说,许多治疗性的大分子物质(如多肽类生长因子)有可能透过血脑屏障发挥其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作用.
-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胞饮小泡的密度及黏蛋白-1的表达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M)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表面胞饮小泡及种植因子黏蛋白-1(MUC-1)表达,探讨URM与子宫内膜接受性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URM患者(n=24)及正常生育妇女(n=22)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胞饮小泡形态和密度的改变及MUC-1的表达.结果 URM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表面胞饮小泡的密度明显低于正常生育妇女(P<0.01);URM患者成熟期胞饮小泡所占比例明显减少;MUC-1在URM患者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腔上皮细胞的表达也明显低于正常生育妇女(P<0.05).结论 URM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成熟期胞饮小泡数量减少,胞饮小泡总量下降,MUC-1表达下降,提示URM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接受性下降.
-
黄体功能不全患者着床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的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
目的 探讨黄体功能不全(LPD)不孕患者和正常育龄妇女着床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的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应用单克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8例组织学诊断黄体功能不全的不孕妇女和13例健康育龄妇女尿黄体生成激素(LH)峰出现后6~10 d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两组着床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特点.结果 LPD患者着床期子宫内膜腺上皮整合素β3表达缺失,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扫描电镜下观察LPD组子宫内膜细胞胞膜转换延迟,胞饮小泡发育滞后于正常对照组2 d以上.结论 LPD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学上的成熟延迟和整合素β3表达缺陷,延迟开放的着床窗和受损的内膜容受性影响了胚胞的着床,是导致LPD不孕的重要原因.
-
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随着辅助妊娠技术的广泛开展,如何提高妊娠成功率已成为这项技术面临的大问题.妊娠成功率除了胚胎质量因素外,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可接受性也至关重要.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因素已成为国内外生殖医学界争相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从子宫内膜的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水平方面综述了国外关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素的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