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方式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华;朱明华;张换春;那奕文;何敬之

    目的:评价不同干预方式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患者2949例作为入组研究对象,根据接受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527例、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肝素组)492例、踝泵运动组(踝泵组)397例、间歇充气压力泵组(压力泵组)533例,比较4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肝素组(2.24%)、踝泵组(1.76%)、压力泵组(2.2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肝素组、踝泵组和压力泵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踝泵运动及间歇充气压力泵治疗均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浅谈间歇充气压力泵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作用

    作者:孙秀艳;赵蔚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方法:将我科2009年5月~2011年3月共收治的218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护理,干预组在常规预防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间歇充气压力泵气压治疗,比较两组DVT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发生DVT3例,对照组发生DVT8例.结论:在常规预防DVT的基础上采取间歇泵气压治疗,可明显降低DVT的发生.

  • 间歇充气压力泵与TED压力袜联合应用预防骨科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刘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间歇充气压力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与TED梯度压力袜(graded compression stocking,GCS)预防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158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将其分为3组,即对照组45例,GCS组48例和GCS+IPC组65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预防DVT形成.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临床症状观察对各组进行评估,比较3组患者DVT形成的情况、栓子的检出率及栓子的直径和使用GCS和IPC安全性.结果 术后10 d,对照组有3例DVT形成,且栓子直径>0.5 cm;GCS组和GCS+IPC组均无DVT发生,GCS组静脉栓子检出率低于对照组,GCS+IPC组静脉栓子检出率更低,且均为可自行吸收栓子(直径0.1~0.2 cm);安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骨科下肢术后联合应用间歇充气压力泵与TED梯度压力袜能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且安全性高.

  • 间歇充气压力泵对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维

    目的:观察运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对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thrombosis, 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基础护理相同,试验组加用间歇充气压力泵驱动下肢循环.以30 d为观察期,比较观察期内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发生率、ICU住院时间、ICU 30 d病死率.结果:在观察期内,试验组DVT及P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ICU住院时间、ICU 30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

  • 术中双下肢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作者:陈广秀;郑美诗;储钟芳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双下肢使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中双下肢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对照组术中仅对侧下肢使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双侧下肢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DVT形成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术中出血的风险。

  • 物理方法预防骨盆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嵩涛;蔡启卿;王家强;姚伟涛;王闯建;王鑫;张鹏

    目的 比较间歇充气压力泵( IPC)及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骨盆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0年10月该科45例骨盆肿瘤术后患者应用LMWH及IPC预防DVT发生的情况,其中LMWH组21例,IPC组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性质、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创腔引流量、D-二聚体阳性率及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可有效地预防骨盆肿瘤术后患者DVT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间歇充气压力泵与下肢运动对预防开胸术后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丽霞;魏永婷;张燕文;陈挺晖;吴秀红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压力泵和下肢运动对预防开胸术后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50例开胸术后老年患者使用间歇压力充气泵和进行下肢运动。了解术前后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后患者下肢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无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术后采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和进行下肢运动,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不同方式预防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作者:朱雪梅

    目的 观察不同方式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取DVT预防措施的128例剖宫产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据预防措施差异分为A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间歇充气压力泵(IPC)组,n=76]、B组(LMWH组,n=52).于干预第1 d(T1)及干预后第6d(T2)检测2组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PAI)、D二聚体(D-D)]、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沉降率(ESR)]、下肢静脉(股深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T2时,两组患者部分凝血-纤溶系统指标(aPTT、PT、PAI)水平、下肢静脉(股深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较T1时升高,且A组大于B组(P<0.05),D-D、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HCT、ESR)水平则均较T1时降低,且A组小于B组(P<0.05).结论 LMWH联合IPC可通过改善剖宫产术后产妇凝血-纤溶系统、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等,预防DVT效果显著.

  • 间歇充气压力泵辅助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作者:易芬兰;黄慧英;王丹;钟清玲

    目的:观察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对预防和减少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术后80名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基础护理和药物治疗相同,试验组在基础护理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间歇充气压力泵驱动下肢循环.结果:试验组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对照组出现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经x2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妇科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上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的下肢用充气压力泵作间歇循环驱动,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 间歇充气加压泵对预防内科危重症患者VTE效果及安全的系统评价

    作者:熊蕾;杨相梅

    目的:探索利用间歇充气压力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重症内科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有效利用气压泵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收集关于研究IPC预防重症内科住院患者VTE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纳入文献19篇,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IPC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明显降低(RR =0.25,95%CI=0.15~0.41,P=0.000),尽管存在较大的异质性(I2=63%,P=0.000),但其亚组分析显示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R=0.17,95%CI=0.11~0.27,P=0.000)、(RR=0.23,95%CI=0.16~0.33,P=0.006),在肺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方面并没有明显降低(RR=0.66,95%CI=0.43~1.02,P=0.060);在与使用对照组的比较中,IPC组在预防VTE发生率也明显降低(RR=0.37,95%CI=0.17~0.79,P=0.010),但存在较大的异质性(I2=73%,P=0.005),按IPC干预时间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能消除其异质性(RR=0.76,95%CI=0.66~0.88,P=0.000),(RR=0.15,95%CI=0.07~0.35,P=0.000).与使用抗凝剂比较,IPC组在预防下肢DVT发生并无统计学差异(RR=2.47,95%CI=0.79~7.75,P=0.120),但出血的风险明显降低(RR=0.45,95%CI=0.22~0.92,P=0.030).结论;IPC能够有效地预防内科危重症患者下肢DVT和总的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与药物抗凝相比,IPC除了能有效规避出血风险以外,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DVT的发生产生与药物抗凝相当的抗栓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