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器官三重原发恶性肿瘤一例报告
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不断进步,多原发恶性肿瘤(MutiplePrimaryMaligantTumors,MPMT)的检出率也逐渐提高,国外报道为0.7%-11%[1],国内报道为0.5%-3%[2].作为临床医师,对多原发癌的诊治需引起重视.
-
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6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6例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依据肿瘤类型实施综合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66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0.6﹪;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各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类型实施针对性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
上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附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内镜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4年我院40例上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占同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68%,同时癌34例,异时癌6例,食管多原发癌5例,食管胃多原发癌19例,胃多原发癌16例.全部病灶受累及次数依次为食管、胃窦、贲门、胃体.结论 提高对上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的认识,早诊早治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胃-胆囊多原发性恶性肿瘤1例
患者女性,93岁.消瘦,反复腹胀、返酸、嗳气3年伴呕吐20天.胃镜示贲门癌.B超示胆囊结石.手术切除组织送检.
-
上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痛的临床、病理及内镜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我院56例上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历占同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73%,同时癌41例,异时癌15例,食管多原发癌10例,食管胃多原发癌25例,胃多原发癌21例.病灶好发部位依累及次数依次为食管、胃窦、贲门、胃体.结论 提高对上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的认识,早诊、早治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42~75岁,平均62岁.间歇无痛全程肉眼血尿4例,间歇全程肉眼血尿伴右侧腰痛1例.B超、IVU及CT提示肾肿瘤并发尿路肿瘤4例,肾癌不除外合并同侧肾盂占位1例.结果5例均行根治性手术,4例同时行不同部位肿瘤根治术,1例行分次手术.病理为肾癌并发膀胱癌3例,肾癌并发同侧输尿管癌1例,肾癌并发同侧肾盂癌1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1例术后10个月膀胱肿瘤局部复发,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4例无瘤生存.结论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临床少见,对肾癌患者行泌尿系超声、IVU和术中肾脏剖开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根治性手术宜同时切除肾癌侧输尿管,以避免残余输尿管发生肿瘤.
-
13例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性恶性肿瘤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82年7月~1999年8月我院共收治20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合并多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201例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性恶性肿瘤(6%),其中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6例(2.98%),平均发病年龄51.4岁,发生部位在卵巢、结肠及乳腺;异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7例(3.5%),第一恶性肿瘤年龄46.4岁,子宫内膜癌发病年龄54.5岁,发生部位乳腺、肾脏、卵巢、脑及结肠.治疗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重视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性恶性肿瘤,高危患者定期复查,早发现,早治疗.
-
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构成的多原发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s)是指同一例患者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不同组织分化的原发恶性肿瘤.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MPMNs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2009-04-01-2014-01-31确诊的22例由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构成的MPMNs进行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分析.结果 从7 898例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筛选出22例(2.79‰)MPMNs患者.其中,同时性肿瘤20例,异时性肿瘤2例.第1肿瘤包括上皮性恶性肿瘤(实体癌18例)、髓系白血病(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2例)及高风险度胃肠间质瘤(1例);第2肿瘤为NHL(18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1例)、高风险度胃肠间质瘤(1例)和实体癌(2例).在22例由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构成的MPMNs中,B细胞和T细胞淋巴瘤分别为86.36%(19/22)和4.54%(1/22);其中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CLL/SLL)为多见(36.36%),其次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 27.27%.发生部位以胃肠道居多(54.54%),膈下器官多于膈上器官(17∶ 5);50.00%(11/22)发生于手术中清除淋巴结.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的MPMNs的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和(或)化疗(86.36%,19/22),其次为对症治疗(13.63%,3/22).随访12例(55.56%),6例生存,6例死亡,生存时间3~50个月.结论 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MPMNs以CLL/SLL和DLBCL多见,近半数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发生于实体肿瘤手术所涉及的区域淋巴结.对MPMNs中构成的淋巴组织肿瘤进行正确组织学分型有助于制定正确、合理的后续治疗方案.对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构成的MPMNs的认识尚需要积累更多临床病理研究.
-
消化道与多原发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与消化道有关的多原发性恶性肿瘤(MPMNs)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58年~1998年收治的867例与消化道有关的MPMNs的构成比、发病年龄、性别比、时间间隔、好发部位.结果 MPMNs的发生频度为0.8%;第一、二和三组的发病年龄分别为52.5岁、51.0岁和50.6岁,平均发病年龄为51.4岁;性别比分别为2.9∶1、1.6∶1和1∶1.4,平均为1.4∶1;时间间隔分别为5.3年、6.4年和9.1年,平均为6.5年,其中同时性发病分别为2.9%、2.0%和2.0%,平均为2.3%,三年内次癌的发病率为33.1%;好发部位:食道占29.5%、胃占10.8%、结肠8.9%、直肠占8.5%.结论 1、发生在消化道的MPMNs的发病年龄大于第一、二原发癌分别发生在消化道和其它器官的MPMNs者.2、发生在消化道的MPMNs的性别比(男女之比)高于第一、二原发癌分别发生在消化道和其它器官的MPMNs者.3、发生在消化道的MPMNs的时间间隔短于第一、二原发癌分别发生在消化道和其它器官的MPMNs者.4、与消化道有关的MPMNs的发好部位为食道、胃、子宫、结肠、直肠和肺.
-
双侧乳腺癌22例临床分析
乳腺是多原发恶性肿瘤的高发器官,常见的是对侧乳腺.由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提高,双侧乳腺癌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为探讨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现将1980~2000年我院1880例乳癌中22例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胃、肺双原发癌1例
临床上,起源于不同器官、系统的双原发及多原发恶性肿瘤较为少见,笔者临床收治一例双原发于胃及左肺的恶性肿瘤病人,报导如下: 病例男,75岁,1989年11月17日因上腹饱胀不适、隐痛2月余首次入院.
-
卵巢乳腺异时性双原发癌同一淋巴结转移一例
患者女,63岁.因左乳腺肿物1年余,于2011年9月入我院治疗.2002年2月,因腹水中发现癌细胞,患者于外院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卵巢切除术+双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大网膜切除+阑尾腹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双卵巢中低分化子宫内膜样癌(Ⅲc期).术后给予TP或TC方案化疗.2004年4月,因第12胸椎及右中下腹结节,考虑卵巢癌术后腹腔转移,再次给予TC方案化疗.2006年2月,患者行PET检查提示肿瘤广泛转移,此后患者多次接受放化疗.
-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41例分析
多原发恶性肿瘤(MPC),是指同一病人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以上的原发恶性肿瘤.研究 MPC 的发生及其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人类癌肿发生的某些机制,提高对 MPC 的认识.1971年10月~2000年9月,我院共收治恶性肿瘤8 251例,其中确诊为 MPC 41例,约占0.5%.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41例中,男30例,女11例,男女之比2.72∶1;年龄33~86岁,平均61.1岁.第1、第2癌以61~70岁为多,第3癌以71~80岁为多;高发病年龄:男77岁,女86岁;40岁以下仅4例,占9.7%.双原发恶性肿瘤35例,三原发恶性肿瘤6例.以同一器官和同一系统为多.1.2 发病部位发生在同一器官和同一系统25例,占60.9%.其中消化系统15例,呼吸系统5例,泌尿系统3例,内分泌系统2例.发生于不同器官和系统16例,占39.0%.
-
53例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53例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特点、诊疗方式及预后转归,以期提高对多原发恶性肿瘤的认识,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自2013年9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3例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原发恶性肿瘤49例,三原发恶性肿瘤3例,四原发恶性肿瘤1例。共发现111个恶性肿瘤病灶,其中33个位于消化系统,29个位于呼吸系统,20个位于头颈部,11个位于乳腺,9个位于泌尿系统,6个位于妇科系统,其他3个发生于脑、血液系统。53例患者生存时间范围为2~3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65.5%,49.2%。结论高发年龄为60~79岁,以双原发恶性肿瘤多见,好发部位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头颈部多见。均存在体质偏颇状态,以痰湿、血瘀证居多。治疗方式对其生存期有影响,第一原发肿瘤化疗与总生存期有关( P<0.05),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
-
腹腔镜辅助下多原发恶性肿瘤手术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对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1例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 胃腺癌、直肠腺癌)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在全麻下接受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手辅助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手术用时约3.5h,术中出血约50ml,患者术后第4天恢复胃肠道功能,第9天进固体食物,第13天痊愈出院,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同时进行多部位原发肿瘤根治手术技术可行.
-
多原发恶性肿瘤的诊疗进展
近年来,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s)的发现有增多的趋势,这与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及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而MPMNs误诊为原发肿瘤的转移或者漏诊将指引错误的治疗方向,选择不适宜的治疗方案,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准确识别MPMNs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现根据近年来MPMNs的研究报道对MPMNs的流行病学、判断标准、形成原因、常见部位、分型以及诊疗思路予以综述.
-
乳腺癌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乳腺癌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58~2001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19例乳腺癌合并MPMN的发病率、发病年龄、间隔时间、诊断、好发部位等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并根据其临床特点分成4组.双侧乳腺的双原发性乳腺癌(第1组);单侧乳腺的双原发性乳腺癌(第2组);乳腺癌伴其他脏器恶性肿瘤(第3组);乳腺癌作为第2或3原发癌的MPMN(第4组).结果 (1)第1、2、3、4组的发病率分别为3.0%、0.8%、3.2%、和 2.5%.(2)第1、2、3、4组的平均高发年龄分别为42.5岁、47.3岁、51.4岁和51.8岁.(3)间隔时间分别为5.4年、 0、 8.6、 7.6年.(4)第3组伴其他脏器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肺、子宫、食道、卵巢和大肠.(5)第4组其第1原发癌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子宫、卵巢、大肠、淋巴组织和食道.(6)乳腺癌合并MPMN中乳腺被累及率为72.4%.结论 (1)乳腺是MPMN的高发器官.(2)乳腺癌合并MPMN的好发器官多为与女性激素密切相关的脏器,如卵巢,子宫等.(3)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可取的满意的效果.
-
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中日友好医院2003年1月~2015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397例,回顾分析其中31例合并其他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的发生率占同期子宫内膜癌的7.8%,子宫内膜癌中位发病年龄为503岁.原发癌的发生部位包括胃肠道、卵巢、乳腺、肺等.子宫内膜癌合并MPMN患者5年存活率为22.6%,存活时间中位数70±26.86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55.8%,低于原发癌的5年生存率.原发癌间隔3年及以上者生存期较间隔3年以下者显著延长(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合并MPMN器官多为结直肠、卵巢、乳腺、肺等,其5年存活率低,两原发癌发病间隔超过3年者生存期延长.
-
多原发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s)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58~1997年收治的2011例MPMNs的构成比、发病年龄、性别比、间隔时间、好发部位.结果:MPMNs所占构成比为2.0%;平均发病年龄为50.7岁;高发年龄为50~59岁,占31.1%.性别比(男:女)为1:1.3.结论:恶性肿瘤病例中,MPMNs的发生频度似有随时间推移而增多的倾向.MPMNs的发病年龄在逐渐增大.MPMNs例数女性多于男性,但男性例数增加较快,使男女性例数逐渐接近.MPMNs的第一和第二原发癌间隔时间随时间推移在延长,但第一和二,二和三,三和四,四和五原发癌的时间间隔则逐渐缩短.MPMNs的好发器官为同一器官,成对器官和同系统的器官.
-
乳腺癌与多原发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乳腺癌在MPMNs中的地位.方法:回顾性分析1958年~1997年收治的398例乳腺癌伴MPMNs.结果 :1)双原发乳腺癌发生率为2.5%,发病年龄41岁,间隔时间5.4年.5、10、20年生存率分别为86.6%、57.7%和25.8% .2)同一乳腺PD伴乳腺癌发病率为0.9%,高发年龄为 47.3岁.5、10、20年生存率为:64.7%、50%和20.6%.3)乳腺癌伴其他脏器癌瘤的MPMNs发生率为3.6%,高发年龄 49.4岁,间隔时间为8.6年.好发器官为肺、子宫、食管、卵巢和大肠.4)乳腺癌作为第二、三原发癌的MPMNs发生率2.3%,年龄50.1岁,间隔时间7.1年;第一原发癌好发器官为:子宫、大肠、卵巢和食管.结论:1)乳腺是MPMNs的主要受累器官.2)乳腺癌伴发MPMNs中易受累的器官为:女性激素的靶器官(乳腺、子宫、卵巢) 和乳腺癌放疗区域的器官(肺和食管).3)正确诊断和治疗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