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湖区血吸虫病传染源现状分析与对策初探
血吸虫病流行于我国南方12省、市,对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解放后各级政府对血防工作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了血吸虫病防治科研,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综合防治,有效地压缩了疫情,减轻了血吸虫病对人畜的危害.
-
我国江湖洲滩生态血防的新思路和对策
生态血防是指血吸虫病防治以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的原理来统筹,是生态环境改造与人群健康促进相结合,为一种面向健康与环境双重目标的管理,相对于传统血防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
丹参注射液对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的影响
晚期血吸虫病在余干县重流行区是常见病之一,因其病情复杂、迁延反复、常并有PH,临床治疗不甚理想。为探索中药有否降PH的功效,本站在1998年4月~1999年8月使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晚期血吸虫病PH患者30例,并用B超观察门脉管径的变化,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 观察对象:选6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其诊断均符合《血吸虫病防治手册》标准[1]。男42例,女18例,年龄平均42岁。B超人选条件为:PV内径>1.4cm,SV内径>1.0 cm。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和门脉管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观察组以丹参注射液250 ml/d静滴(丹参16 g含丹参素80 mg,葡萄糖12.5 g),系中美合资安徽天洋药业生产,共30 d。对照组以5%葡萄糖250ml/d静滴,共30 d。 3) 判断标准:观察期间停用一切对肝脏和血管有影响的药物,分别在治疗前和后1个月用B超检测PV和SV内径宽度。判断标准为:PV、SV缩小>0.2 cm为有效,>0.4cm为显效。 4) 统计学处理:将观测数据输入计算机,用Fox Pro2.5软件建立数据库,用EpiInfo软件作统计分析。并用x2,方差分析,t检验作差异显著性检验。
-
优秀城市水岸对血吸虫病防治作用的思考
城市水岸是城市的水陆过渡地带,通常是城市血吸虫病传播的疫源地;优秀城市水岸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河道钉螺的孳生环境,对防治血吸虫病是有效的.
-
武汉市黄陂区免费救治晚期血吸虫病10年调查分析
武汉市黄陂区2001-2010年血吸虫病防治所免费救治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776例,现将患者和随访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776例患者中,男509例,女267例,男女比为1.91∶1,年龄16~82岁,平均65.35±8.62岁,其中,16~40岁28例,占3.6%.腹水型662例,巨脾型114例.
-
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研发应用
为实现血防信息综合管理网络直报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可视化,荆州市疾控中心与北京博思科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湖北省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将疫情信息与空间数据结合,通过B/S方式在地图上展示浏览、统计分析、输出各类统计图,提供直观灵活的属性查询、空问查询、缓冲区查询及输出、打印,对防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提高血防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考核结果分析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面,东临长江,西靠后官湖,南与蔡甸区、汉南区相邻,北与汉阳区升官渡接壤,三面环水,属低矮丘陵势地貌,属典型的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50多年的防治,特别是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以来,血吸虫病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评价血吸虫病防治的效果,按照国家<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l5976-2006)[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卫办疾控函[2010]757号)的要求,于2010年11月由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家畜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进行考核验收,现将考核验收情况报告如下.
-
血吸虫病轻疫区居民的血防知识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健康教育是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血吸虫病不仅仅是生物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血吸虫病主要还是由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造成的[1-4].人们的行为和卫生习惯是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得到改善的,掌握了血吸虫病防治的相关必备知识,就能够指导他们提高自己的血防意识和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4-6].2007年,荆门市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为0.16%,其中个别村的感染率>3%[7].为了了解荆门市疫区居民的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及态度的现状,作者于2010年7月对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何集办事处的居民进行了现场调查.资金项目:武汉大学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创新活动项目(djh128)
-
湖北省荆州市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2008年湖北省荆州市根据<湖北省卫生厅关于开展血防疫情控制达标考核评估的通知>精神,在全市9个血吸虫病疫区县(市、区),以村为单位开展了血吸虫病疫情调查和资料整理工作,并认真核对全年疫情及防治工作资料.由荆州市血防办组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所、市血吸虫病防治专科医院、市畜牧局和市动物血吸虫病防治站共同负责审核全市疫情资料,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现将2008年全市血吸虫病疫情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监利县三洲镇复兴村血吸虫病疫情调查报告
针对境外某媒体关于"湖北省监利县复兴村血吸虫病泛滥"的报道,为调查了解事实真相,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随即组成疫情调查小组,于2008年4月14-18日,对监利县三洲镇复兴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钉螺环境、人群死因、居民生活饮用水和耕牛放牧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监利县三洲镇复兴村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基本属于疫情控制水平,境外媒体的有关报道严重失实.
-
江夏区钉螺疫情变化规律分析
夏区是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区之一,是我国境内早报道发现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地区[1],自1881年德国人Gredler报道湖北钉螺以后,该地区一直都有钉螺分布.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江夏区开展防治血吸虫病工作,采取控制病情和钉螺的综合防治措施,从1989年查清钉螺和针对性的控制、消灭工作,到2007年,全区钉螺分布范围和密度等疫情指标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在新防治策略下提供防制钉螺的对策依据,武汉市江夏区血吸虫病防治所对江夏区钉螺疫情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江滩平整种植经济作物防制血吸虫病效果分析
江夏区位于长江武汉段上游,辖区内长江干堤全长35.254公里.干堤南段与嘉鱼县接壤,北段与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相邻,西与武汉市汉南区隔江相望.2005年开始,江夏区堤防管理总段从辖区长江干堤的上游开始实施<江滩平整工程>,目前,已在14公里范围的江滩实施平整.江夏区金口街沿长江一带居住的村民,抓住有利时机,在已平整的江滩上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增加农业收入,同时也大大压缩了江滩钉螺面积,取得了血吸虫病防治的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
晚期血吸虫病479例八年随访结果分析
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的疗效、预后与是否合并HBV感染密切相关,作者对黄陂区血吸虫病防治所1996~2004年收治的单纯晚血293例(简称单纯组)与晚血合并HBV感染186例(简称合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与随访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肝脏疾患致血吸虫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的报道
2002年元月~2003年元月,荆门市血吸虫病防治所门诊接诊肝脏疾患病人前来检查血吸虫病96例,做血吸虫乳胶凝集试验,阳性71例,阳性率为72.5%.后经其他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均排除血吸虫感染,假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现报道如下.
-
2001年咸宁市血吸虫病抽样调查报告
自全国1995年抽样调查以来,咸宁市全面实施“湖北省综合治理‘九五’规划”和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措施,在疫区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群防群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了考核“九五”期间血吸虫病防治效果,并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十五”规划和改进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按……
-
新洲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15年监测结果报告
武汉市新洲区原是一个湖沼型的血吸虫病流行区.1985年经省考核验收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为了观察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情况,提出今后监测的重点及应采取的措施,现将15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
血吸虫病疫区分层筛检总体人群感染率计算方法探讨
根据血吸虫病防治现状,对血吸虫病疫区采取分层防治的防治策略[1],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现场调查,不同疫情层次村采用不同的查病方案.<2007年湖北省人群血吸虫病查病方案>针对疫区群众不愿接受粪检的实际,提出两种筛检查病方案[2]:一至三类村采取先血检筛检后粪检的查病方案,四至五类村采取先询检筛检后血检再粪检的查病方案.
-
血吸虫病防治中错误观念八例析证
在人类寄生虫病中,血吸虫病是仅次于疟疾的第二重要的热带病.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6亿人口受血吸虫病威胁(其中中国受威胁人群达6000多万),湖北省是中国日本血吸虫感染严重和病人多的流行省份.50多年来,疫区群众参与各项防治活动和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遗憾的是,作者在从事血吸虫病防治与科研30多年的实践中,听到不少主管血防工作的干部和从事血防工作的科技人员在讲话或者写作中常有不确切用词,甚至口出谬语,今列举8例,并加以分析论证.
-
武汉市黄陂区晚期血吸虫病随访调查分析
2004年3月对2001~2003年在黄陂区血吸虫病防治所住院的晚血病人进行随访,共随访158例,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
论血吸虫病防治科研管理工作如何与国际接轨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有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5种。血吸虫病流行于亚洲、非洲及南美洲广大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现有2亿人口感染了一种或一种以上血吸虫。流行于我国的是日本血吸虫病,此病在我国流行的历史悠久。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血防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国的血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至1999年,已有70%的流行地区控制了血吸虫病传播,国内已有上海、广东、广西、福建、浙江5省市的238个县市(区)阻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由于湖北省江、湖、河滩分布广泛,给灭螺和血防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迄今仍为血吸虫病流行重的疫区之一,广大的血防科研工作者血防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而且科研任务也很艰巨。血吸虫病的防治科研工作是血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