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区及男性不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李座祥;王琳;唐文豪;马旭

    本文综述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区及其与精子生成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在人类Y染色体有一段与无精子症相关的缺失区域,即AZF区,它分为a、b和c区.AZFa缺失一般表现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COS),区域内有USP9Y、DBY和UTY等与精子生成相关的候选基因;AZFb区的缺失一般为从SCOS到生殖细胞阻滞等表型,区域内有RBMY、SMCY、EIF1AY和CDY2等候选基因;AZFc区缺失的性状较分散,主要候选基因有DAZ、CDY1等.不育男性中AZF区总缺失率约为8.2%,不同报道结果不同,这可能与人种、研究方法和病例的纳入标准有关.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等辅助生育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进行不育男性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对防止这种基因缺陷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 特发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筛查及表型分析

    作者:王燕;林元;黄海龙;林娜;李英;陈雪美;王林铄;徐两蒲

    目的:探讨特发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微缺失的发生率及缺失类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多重PCR方法对本院1700例特发性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分析.结果:AZF微缺失发生率为6.59%(112/1700),其中AZFc缺失占67.86%(76/112),35例表现为无精子症,31例表现为少精子症;AZFb+c+sY145缺失占17.86%(20/112),AZFa缺失占4.46%(5/112),AZFa+b+c联合缺失占4.46%(5/112),AZFb+c联合缺失占2.68%(3/112),AZFb+c和sY84(AZFa区)缺失占1.79%(2/112),AZFc和sY143(AZFb区)缺失占0.89%(1/112),均表现为无精子症.结论:Y染色体AZFc缺失患者表型多样,AZFa和AZFb缺失均表现为无精症.对特发性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筛查很有必要,尤其对于拟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不育患者.

  • 649例不育男性Y染色体微缺失及性激素水平分析

    作者:王哲;张林;王宁;刘日明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的分子流行病学机制和Y染色体不同位点缺失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生殖中心男性科不育男性649例,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核酸扩增技术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及睾酮(T).结果 649例不育男性有62例Y染色体存在微缺失,缺失率为9.55%(62/649).其中AZFc缺失占75.80%(47/62),AZFb+AZFc缺失占11.29%(7/62),AZFa+AZFb+AZFc缺失占4.84%(3/62),AZFa缺失占4.84%(3/62),AZFb缺失占3.23%(2/62).AZFc微缺失者睾酮T水平高于无微缺失者(P=0.008);AZFb+AZFc微缺失者FSH水平低于无微缺失者(P=0.019);AZFa+AZFb+AZFc微缺失者FSH(P=0.012)、LH(P=0.009)均高于无微缺失者,而睾酮T水平明显低于无微缺失者(P=0.019).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是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AZFc缺失为常见缺失,发生在Y染色体不同区域的微缺失具有明显的性激素水平差异.

  • 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丽丽;肖敏敏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30%以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是由于遗传学异常导致精子生成障碍引起的,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少精子症(精子密度<5×106/ml)和无精子症(精液中未发现精子).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AZF)区域的微缺失与男性不育有关.国际上已将AZF微缺失检测列为男性不育的一项辅助检查指标.

  • 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作者:马逸;陈斌;王鸿祥;胡凯;韩银发;王益鑫

    目的 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男科门诊不育症患者728例,其中正常精子密度46例,少精子症459例,严重少精子症93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71例,梗阻性无精子症45例,射精功能障碍14例;另设正常对照组50名.应用PCR对Y染色体序列标准位点sY84、sY86、sY127、sY134、sY254及sY255进行检测.结果 728例不育症患者中,AZF缺失共18例,缺失发生率为2.47%,与正常对照组(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其中严重少精子症8例(8.60%),非梗阻性无精子症10例(14.08%).结论 AZF缺失是男性不育症,特别是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基因检测为男性不育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一定依据.

  • 不育男性无精子症因子微缺失的分子与临床特征:5年研究回顾

    作者:史轶超;崔英霞;魏莉;周玉春;邵永;夏欣一;商学军;朱维铭;黄宇烽

    目的:近年来,Y染色体长臂无精子症因子(AZF)微缺失与男性不育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AZF微缺失的形成机理及各种缺失类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还不十分确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国不育男性的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率、缺失类型以及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2005年至2009年本院男科门诊502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306例严重少精子症的不育男性进行Y染色体AZF缺失分析.结果:AZF总体缺失率为7.80%(63/808),其中无精子症不育男性缺失率为9.16%(46/502),严重少精症患者为5.56%(17/306).完全的AZFa缺失或AZFb缺失患者的精液中均没有成熟精子,而AZFc缺失的表型是多样化的.1例部分AZFb缺失患者有成熟精子发生,精子密度呈轻度进行下降.常见的缺失类型为AZFc b2/b4亚型,占60.32%(38/63),其中39.47%(15/38)的患者精液中能发现成熟精子,其中1例为自然遗传的AZFc b2/b4缺失.63例缺失患者中仅1例AZFc b2/b4缺失患者的精子密度超过2×109/L.结论:AZF微缺失对精子发生障碍具有良好的诊断和评估价值.对Y染色体微缺失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更好地理解AZF缺失的机制.

  • 排除AZF微缺失为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

    作者:卢洪涌;崔英霞;夏欣一;史轶超;杨滨;邵永;戈一峰;姚兵;李晓军;黄宇烽

    目的:探讨Y染色体上AZF微缺失和反复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26份男性流产胚胎的绒毛样本.51份配偶反复流产的男性血液,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选取位于Yq11.2上AZFa、AZFb和AZFc的12个STS位点,对流产胚胎绒毛样本和血液样本进行AZF的多重PCR检测. 结果:流产胚胎的26份样本中没有发现AZF的微缺失,51份血液样本中也没有发现AZF的微缺失. 结论:排除AZF微缺失为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

  • 性染色体与男性不育

    作者:史轶超;魏莉

    男性不育是个全球化的问题,其包括遗传原因在内的影响因素众多.对男性而言,X染色体和Y染色体均为单个拷贝.Y染色体因为包含了许多精子发生和性腺发育的关键基因,因而成为研究的热点.Y染色体微缺失是男性精子发生障碍常见的原因之一.Y染色体长臂的无精子症因子(AZF)区是Y染色体微缺失的好发区域.目前明确定位于AZF区域与精子发生相关的编码蛋白基因有14个,但由于通常的AZF缺失为多基因的联合缺失,因而AZF区域的特定基因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哺乳动物X染色体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因其富集着许多精子发生过程中生殖细胞特异表达基因而受到重视.如AR、USP26、TAF7L、TEX11、KAL1、AKAP4和NXF2等基因.在男性,由于X染色体为半合子状态,X连锁基因通常承受着特别的进化压力,X染色体连锁的单拷贝基因突变不会象常染色体那样被1个正常的等位基因所掩盖掉.尽管许多关于x染色体与精子发生关系的研究已经进行,但X染色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仍然还不清楚,还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 gr/gr和b2/b3缺失中不同DAZ拷贝缺失与精子发生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亚民;李权;宋乐彬;张嘉宜;杨杰;宋宁宏

    目的:研究AZFc区gr/gr和b2/b3缺失中DAZ基因拷贝缺失对中国男性精子发生障碍的影响.方法:试验组纳入121例不同程度生精障碍的不育男性,对照组选择了95例健康男性且均符合《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标准,通过常规PCR和PCR-RFLP以及Y染色体特异性序列标签位点(STS),分析AZFc区不同类型gr/gr和b2/b3缺失中DAZ基因拷贝缺失与男性精子发生障碍的关系. 结果:对照组中共观察到13例(13.68%) gr/gr缺失和1例(1.05%) b2/b3缺失,试验组中发现15例(12.40%) gr/gr缺失及6例(4.96%) b2/b3缺失.DAZ特异性单核苷酸变异位点(SNV)分析显示对照组中有3例(3.16%) gr/gr-DAZ1/DAZ2缺失和10例(10.53%) gr/gr-DAZ3/DAZ4缺失以及1例(1.05%) b2/b3-DAZ3/DAZ4缺失,试验组中有11例(9.09%) gr/gr-DAZ1/DAZ2缺失和4例(3.31%) gr/gr-DAZ3/DAZ4缺失以及6例(4.96%) b2/b3-DAZ1/DAZ2缺失. 结论:中国男性Y染色体AZFc部分缺失(gr/gr、b2/b3缺失)在正常生精者和不同程度的生精障碍患者中均存在,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作为精子发生障碍的危险因素.但gr/铲和b2/b3缺失中不同类型的DAZ拷贝子缺失对男性精子发生的影响不同,DAZ1/DAZ2缺失与男性生精功能障碍相关,可能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危险因素,而DAZ3/DAZ4缺失似乎对生精的影响很小或不起作用.

  • 原发性少精、无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子检测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袁慧珍;刘艳秋

    目前估计在育龄夫妇中的15%患有不育,而男性因素在不育病例中所占比例接近50%.精子发生障碍可由多因素引起,例如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遗传缺陷和环境因素等.遗传缺陷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所引起的精子发生障碍,估计占男性不育因素的30%[1].近年来研究表明,男性原发性少精、无精子症与Y染色体微缺失密切相关,总缺失率约为8.2%[2].

  • 多重定量荧光PCR技术在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何天文;赵辉;赵馨;卢建;郑毅春;张畅斌;尹爱华

    目的 建立检测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微缺失的多重定量荧光PCR体系.方法 以5'FAM、JOE和TAMRA荧光基团标记PCR引物,建立包含Y染色体AZF 4个亚区(AZFa~d) 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的多重定量荧光PCR体系;并对无精子症组、严重少精子症组及精液正常组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结果 成功建立了检测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多重定量荧光PCR体系;200例男性中检测到Y染色体AZF微缺失16例,其中72例无精子症组7例,缺失率为9.7%,78例严重少精子症组9例,缺失率为15.4%,50例精液正常组未检测到缺失.无精子症组、严重少精子症组缺失率与精液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重定量荧光PCR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检测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PCR荧光探针法在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陈晴晴;李少英;冼嘉嘉;王燕超;黎青

    目的 比较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 PCR荧光探针法与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法的结果吻合度.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208例男性不育患者外周血.根据WHO 2010年第5版精液分析操作指南将208例患者分为正常精子症组、无精子症组和少精子症组.用PCR荧光探针法对208例男性不育患者检测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然后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208例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结果 在208例不育男性患者中,正常精子症组有100例,无精子症组47例,少精子症组61例.PCR荧光探针法检测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少精子症组1例AZFc区(SY254/SY255)缺失,无精子症组1例AZFabc区缺失,正常精子症组未发现基因缺失类型.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法结果与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一致. 结论 2种方法检测的患者无精子症因子基因的结果吻合度一致.与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法相比,PCR荧光探针法一次上样可以做48个样本,节省了时间与成本,结果自动保存,可以作为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的推荐方法.

  •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及进展

    作者:谢婷婷;丁显平

    男性不育的病因很多,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生精障碍的原因之一,其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从Y染色体微缺失的缺失率、检测意义、检测位点的选择及检测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Y 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微缺失的筛查与临床探讨

    作者:欧妙玲;陈志华;刘丽雅;朱晓丹

    目的:筛查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微缺失发生率,并分析缺失类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男科就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200例,其中非梗阻性无精子症141例,重度少精子症59例;另选取100例正常孕育男性作为阳性对照;100例正常孕育女性作为阴性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男性Y染色体 AZF微缺失。结果特发性不育组AZF微缺失率显著高于非特发性不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AZF微缺失类型中以AZFc常见,占55.6%;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与重度少精子症组微缺失率及微缺失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Y 染色体 AZFa、AZFb、AZFc区微缺失与男性不育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及临床应用

    作者:丑广程;李铁民

    无精子症因子(AZF)是由Tiepolo等在1976年首先提出,他们认为AZF是存在于Y染色体长臂控制精子生成的基因位点.以后又有大量研究证实在染色体Yq11.23上存在着精子生成控制的基因,Y染色体长臂第5、6间隔区内至少存在4个互不重叠的区域与精子生成有关,即AZFa、AZFb、AZFc和AZFd等[1],每个区域内又包含若干AZF候选基因,如DF-FRY/USP9Y、DBY(AZFa)、RBMY1(AZFb)、DAZ(AZFc)等.以上基因的缺失或异常可能导致精子生成异常.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我国在Y染色体微缺失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辅助生育技术也在逐渐开展,本文就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 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c区域缺失一例

    作者:姚怡心;张丽君;陆振虞

    患者 男,33岁,结婚两年,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至今未生育.查性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精液检查,每高倍镜下可见2~4条精子,其中活动精子0~1条,圆形细胞0~1个.B超检查,左侧精索静脉内径1.7mm,右侧精索静脉1.2 mm,双侧静脉乏式试验均无返流.患者妻子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 1011例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微缺失的筛查与临床表型分析

    作者:付莉;丁显平;沈梦婕;李创;聂双双;权强

    目的 探讨四川地区近6年不育男性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的发生率、缺失类型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重PCR方法对713例非梗阻性无精症和298例重度少精症的男性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分析.结果 AZF总体缺失率为10.48% (106/1011),其中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缺失率为11.08% (79/713),重度少精症患者缺失率为9.06% (27/298).AZFa与AZFb完全缺失者均表现为无精症.AZFc缺失为常见缺失类型且具有多种表型,占60.38%,其中37.50%的缺失者精液中有成熟精子.2例AZFb和1例AZFb-c部分缺失者精子密度呈轻度下降.结论 AZFc区是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缺失热点,AZFa或AZFb缺失者以及部分AZFc缺失者均表现为无精症.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AZF缺失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证实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对诊断男性不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 两条染色体复杂易位伴无精子症患者细胞与分子遗传学分析

    作者:罗玉琴;沈敏;钱羽力;陈玉兰;徐晨明;金帆

    目的 对1例46,XY,t(3;11)(q27;q13),ins(11;3)(q13;p26p13)伴无精子症患者进行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制备染色体,应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分析确定其核型,多重PCR检测Y染色体AZF微缺失.结果 该患者涉及3号、11号染色体相互易位,并伴有3号染色体的带插入到11号染色体的四断裂点的复杂易位.AZF所在区域的6个序列标签位点均无微缺失.结论 染色体复杂易位可导致男性不育,无精症的遗传因素分析可为其提供更准确的生育咨询.

  • Y染色体微缺失父子间垂直遗传分析

    作者:朱晓斌;李铮;郭安亮;曹小蓉;刘勇;龚东明;王益鑫

    目的 对Y染色体微缺失男性不育患者家系分析,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父子间的自然垂直遗传.方法 调查12例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 AZF)微缺失不育患者直系男性家族成员,取外周血抽提DNA进行改良多重PCR,绘制男子不育家系系谱图. 结果 12例家系中2例存在AZFc微缺失的家族遗传性.10例AZF微缺失患者仅本人存在缺失,没有家族遗传性.结论 Y染色体AZFc微缺失有生育子代可能,并将这种微缺失自然垂直遗传给男性后代,且相同遗传类型可有不同的临床表型.

  • 无精子症因子与男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作者:戴莉;史轶超;李红

    精子发生障碍是男性不育主要的临床表现,影响精子发生的因素众多,遗传学因素与其密切相关,其中无精子症因子与精子发生关系密切,现就其与精子发生和男性不育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