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血管腔内治疗动脉损伤8例分析

吕和平;倪海真;黄景勇;虞冠锋

摘要: 目的:探讨动脉损伤的腔内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治疗的8例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共8处动脉损伤,致伤原因为碰撞损伤4例,毒品注射损伤1例,医源性损伤3例。其中主动脉2例,颈动脉2例,锁骨下动脉1例,股深动脉1例,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随访4~36个月,支架管腔通畅,无移位及内漏;臀上动脉1例,胫后动脉1例,采用动脉栓塞术,随访3~15个月,假性动脉瘤体缩小,瘤内无血流。结论:腔内治疗为修复动脉损伤的重要方式,在抢救血管危急重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脐血Betatrophin水平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

    作者:郑俊虎;潘益匆;柯汝淑;陈洪;胡晓娜;王大化

    目的:探讨脐血血清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水平与巨大儿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择巨大儿、正常出生体质量儿(NBW)各30例.检测脐血、母血Betatrophin水平,分析脐血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巨大儿生长发育指标、脂代谢指标和脂联素等的相关性.结果:巨大儿、NBW的脐血血清Betatrophin水平分别为(1088.338±67.749)、(929.487±80.94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2,P<0.001);2组新生儿血脂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巨大儿脐血Be-tatrophin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重量指数(PI)、脐血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r=0.894、0.632、0.860、0.767,P<0.001);与脐血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398、P<0.05);与母血Betatrophin水平、孕前和分娩时体质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指数增加量(ΔBMI)无相关性(P>0.05).结论:Be-tatrophin水平变化与巨大儿发生有关,脐血Betatrophin水平可反映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 肾损伤因子-1在脂多糖诱导的HK-2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姜盈盈;陈隆望;林岳;陈新国;郑炎焱;卢中秋

    目的:分析肾损伤因子-1(KIM-1)在脂多糖(LPS)诱导HK-2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进程.方法:LPS刺激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诱导细胞炎症模型,CCK-8比色法分析LPS对HK-2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KIM-1在正常组和LPS诱导组中的表达差异;设计siRNA靶向干扰KIM-1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对LPS诱导下HK-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Hoechst33342/PI双染法分析LPS诱导下对照组和siRNA干扰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50、100μg/mL终浓度的LPS处理24 h和48 h后能抑制HK-2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M-1和IL-6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在LPS处理组中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处理组中Hoechst33342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siRNA转染组中KIM-1和IL-6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siRNA-NC组,在LPS作用下siRNA转染组HK-2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siRNA-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iRNA转染组中,Hoechst33342染色强度均低于siRNA-NC组,提示靶向KIM-1基因siRNA转染可以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结论:LPS可以诱导HK-2细胞增殖受抑和凋亡,并且上调KIM-1和IL-6基因表达;KIM-1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生长抑制过程参与细胞炎症反应.

  • 放射导向定位对乳腺触诊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Meta分析

    作者:吴娟;徐新建;朱芮;季文斌

    目的:评估放射导向隐匿性病灶定位技术(ROLL)对触诊阴性乳腺病变(NPBL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4月.此外,对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也进行人工检索.采用OR(95%CI)评价ROLL组与导丝定位法(WGL)组二分类数据的差异,采用均数差(MD)及95%CI评价ROLL组与WGL组连续性数据的差异.根据纳入研究类型进行亚组分析;对纳入的每篇文献依次剔除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Egger法检验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文献18篇(9篇RCT,9篇非RCT),共纳入2370例患者,其中ROLL组1297例,WGL组1073例.结果显示ROLL组切缘阳性率(OR=0.54,95%CI=0.42~0.70)、术中再切除率(OR=0.56,95%CI=0.40~0.79)及再次手术率(OR=0.66,95%CI=0.48~0.90)均明显低于WGL组;而2组间定位并发症率(OR=0.61,95%CI=0.24~1.52)、病灶成功切除率(OR=1.13,95%CI=0.54~2.38)、术后并发症率(OR=0.82,95%CI=0.50~1.34)、切除标本体积(MD=-0.76,95%CI=-6.00~4.47)及手术时间(MD=-0.05,95%CI=-1.07~0.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本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研究结果,ROLL可能是一种能够代替WGL的NPBLs诊断方法.

  • 基于循证实践构建NICU早产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作者:冯小芳;黄小夏;钱笑蓉;张丽萍;卲晓薇;胡卫洁;孙彩霞

    目的:基于循证实践构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FCC),并评价其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11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封闭式管理模式;选取2017年4月至11月我科住院的早产儿14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FCC护理模式.通过检索文献确定佳证据,成立FCC医疗护理小组,结合佳证据构建FCC方案:①FCC硬件设施的配备;②医务人员培训;③家属需求调查,选择合适时机纳入父母参与FCC;④早产儿照顾者知识培训;⑤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预防医院感染发生;⑥家属护理能力评估,制定出院计划.评价2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速度、住院天数、母乳喂养率,家属首次参与FCC与出院前的护理能力,以及开展FCC前后各8个月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明显增长(P<0.01),住院天数缩短3.12 d(P<0.01),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P<0.01),家长护理能力有显著提升(P<0.01);FCC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构建和实施FCC,有效增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家属护理能力,有利于出院后延续性护理.

  • β-蜕皮甾酮对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汤样华;辛大伟;李国松;岳振双;曾林如

    目的:观察β-蜕皮甾酮(β-Ecd)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泼尼松龙(Pred)组、Pred+β-Ecd(5 mg/kg)组、Pred+β-Ecd(10 mg/kg)组、Pred+阿仑膦酸(ALN)(3 mg/kg)组,每组6只.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钙、磷浓度、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应用Micro-CT测定各组大鼠第5腰椎骨结构和BMD.结果: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red组血清钙、磷水平显著升高,血清ALP活性和TRAP活性升高.与Pred组比,Pred+ALN组和Pred+β-Ecd(10 mg/kg)组血清钙、磷水平降低,血清ALP活性和TRAP活性降低.而Pred+β-Ecd(5 mg/kg)组血清ALP活性和TRAP水平降低,而对钙、磷水平无明显影响.骨结构和BMD Micro-CT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有Pred处理的大鼠中均观察到不同程度的骨丢失.在Pred组中第5腰椎的BM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Micro-CT评估显示Pred组骨表面积和组织体积的比值(BS/TV)较对照组降低.三维模型分析显示,Pred组骨小梁数量(Tb.N)、骨体积分数(BV/T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骨小梁分离度(Tb.Sp)明显增加,但骨小梁厚度(Tb.Th)和结构模型指数(SMI)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与Pred组比,Pred+ALN组和Pred+β-Ecd(10 mg/kg)组BMD、BS/TV、BV/TV和Tb.N水平显著增加,而Tb.Sp和SMI降低.与Pred组相比,Pred+β-Ecd(5 mg/kg)组中BMD、BS/TV、BV/TV和Tb.N水平显著增高,而Tb.Th和Tb.Sp水平降低.结论:β-Ecd可能通过抑制骨丢失、改善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 膜微粒抑制缺氧无血清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

    作者:金培峰;姜盛;翁家侃;王磊;丁露;赵凯翔;孙成超

    目的:明确心肌梗死后血液来源的膜微粒(MPs)抑制缺氧无血清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结扎SD大鼠左冠脉前降支的方法来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提取血液中的MPs.提取培养SD大鼠的BMSCs,并建立缺氧无血清的干细胞凋亡模型.分别按照不同浓度(即0.5μg/mL、1μg/mL和2μg/mL)的MPs对干细胞进行预处理,分别利用Hoechst染色、Tunel检测、AnnexinV/PI流式细胞学、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来揭示MPs抑制BMSCs的凋亡作用,并用Akt信号通路的通路抑制剂AZD5363来初步探讨其抗凋亡的相关机制.结果: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液来源的MPs能够有效抑制缺氧无血清诱导的BMSCs的凋亡(P<0.01);并且其抗凋亡作用呈现出浓度依赖性,0.5μg/mL浓度的MPs亦能达到显著抗凋亡作用(P<0.05).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来实现.结论:心肌梗死后血液来源的MPs能有效抑制缺氧无血清诱导的BMSCs的凋亡.

  • 改良微柱凝胶法检测ABO变异型血型

    作者:朱碎永;金方思;施顺秋;裘晓乐;郑婷婷

    目的:建立用于检测ABO变异型血型的改良微柱凝胶法.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温州市人民医院和瑞安市人民医院ABO血型凝集强度改变或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患者12例.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查和血型基因检测结合临床表现确认标本ABO血型;对已知血型标本用微柱凝胶法复核;用1%O型、A3亚型和A抗原减弱红细胞调整微柱凝胶法离心方式建立改良微柱凝胶法,并对全部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2例标本中A3亚型1例,B(A)型3例,类孟买型3例,ABO抗原减弱5例;微柱凝胶法和盐水试管法检测敏感度相似,12例标本中只检出2例,检出比例为2/12;选定改良微柱凝胶法的离心方式为900 r/min离心2 min、4℃孵育30 min、1800 r/min离心3 min;用改良微柱凝胶法检测12例标本,1例不能检出,检出比例为11/1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改良微柱凝胶法通过改变微柱凝胶血型卡的离心方式、增加孵育时间和孵育温度,提高了检测敏感度,适合ABO变异型血型的筛检.

  • 心肌分层应变对冠状动脉复杂多支病变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性安;朱佳;郑洁怀

    目的:应用心肌分层应变(LSS)评估可疑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以了解LSS是否能预测冠状动脉复杂多支病变.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台州医院住院治疗的可疑冠心病患者116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对照组29例(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狭窄<50%)、1~2支病变组43例(1~2支主要分支狭窄≥50%)和复杂多支病变组44例(左主干和/或3支主要分支狭窄≥50%),利用LSS测量左心室内膜、中层、外膜整体纵向(GLS)及圆周应变(GCS),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GLS和GCS预测复杂多支病变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复杂多支病变组左心室内膜、中层、外膜GLS和GCS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2支病变组比较,复杂多支病变组左心室内膜、中层、外膜GLS和内膜、中层GC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GLS预测复杂多支病变的准确性较高,内膜GLS的佳截断值为-21.0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75.0%,中层GLS的佳截断值为-18.6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2%、70.5%,外膜GLS的佳截断值为-15.9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6%、70.5%,其中内膜GLS准确性高,约登指数为0.50.结论:GLS测量尤其是内膜GLS也许能成为一种预测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复杂多支病变的无创方法.

  • Sirius光迹追踪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准确性

    作者:魏丽清;聂莉;陈榆;钱振彬;刘桂芳;傅映晖

    目的:与IOL-Master法比较,分析应用Sirius光迹追踪法计算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白内障手术后屈光误差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探讨Sirius光迹追踪法的适用范围.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IOL植入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64例(80眼).术前用IOL-Master检查眼轴(AL)、角膜屈光力(K)、前房深度(ACD),同时行Sirius检查,获得房角度数,短AL(AL<22 mm)患者应用SRK/T公式、Haigis公式及Hoffer Q公式,正常AL(22 mm≤AL<26 mm)及长AL(AL≥26 mm)患者应用SRK/T公式及Haigis公式,所有患眼同时用Sirius光迹追踪法计算IOL度数.术中植入单焦点可折叠IOL,术后3个月进行主觉验光.根据预留屈光度数与实际屈光度数计算屈光误差值及误差绝对值(AE).结果:在各AL组中,仅在长AL组及短AL组Sirius光迹追踪法屈光误差值与SRK/T公式、Haigis公式、Hoffer Q公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AL组内Sirius光迹追踪法的AE与SRK/T公式、Haigis公式、Hoffer Q公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AL组间比较,Sirius光迹追踪法屈光误差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AL组与短AL组的A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正常AL组与长AL组及短AL组与长AL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ius光迹追踪法的屈光误差值与AL呈正相关(r=0.68,P<0.01),与K呈负相关(r=-0.38,P<0.01),与ACD呈正相关(r=0.44,P<0.01),与房角度数呈正相关(r=0.34,P<0.01).结论:与IOL-Master法比较,短AL术眼中Sirius光迹追踪法近视漂移更多,长AL术眼远视漂移更多,屈光预测的准确性较IOL-Master公式差,在非正常AL术眼中屈光误差更明显,且随AL增长、ACD加深、K减小及房角增大,远视漂移量增加(或近视漂移量减少).

  • CD56阳性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月苗;俞康;郑翠苹;周文锦;刘珍

    目的:观察CD56抗原在新发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免疫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新发成人APL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流式细胞术测定的患者骨髓CD56抗原的表达情况,将患者分成CD56阳性组与CD56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的免疫特点及预后差别.结果:64例患者中CD56阳性者12例,阴性者52例,阳性率为18.75%.2组患者的CD9、CD11b、CD15、CD19、CD117、HLA-DR抗原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阳性组CD2及CD34表达率较阴性组高(分别25.00%vs.3.85%,P=0.042;41.67%vs.3.85%,P=0.001).预后方面,2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中位总生存期及3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56阳性组髓外复发率较阴性组高(27.27%vs.4.55%,P<0.05),3年无病生存率也低于阴性组(54.55%vs.86.36%,P<0.05).结论:CD56抗原阳性是新发成人AP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之一.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