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黄芩及其提取物中黄芩素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制

邢逞;张丽;马林;龚宁波;杜冠华;吕扬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准确可靠的定值方法及不确定度分析研究,研制具有可溯源和量值传递功能的黄芩及其水、95%乙醇提取物中黄芩素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标准物质研制技术规范与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利用黄芩素国家一级纯度标准物质的量值传递功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及其水、95%乙醇提取物中黄芩素成分分析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多家实验室协作标定的方法,确定黄芩中药材、黄芩95%乙醇提取物、黄芩水提取物中黄芩素成分的含量标准值及不确定度评估.结果 所研制的黄芩及其水、95%乙醇提取物中黄芩素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均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黄芩素成分含量分别为(7.95±0.23)%,(4.29±0.12)%,(8.80±0.40)%(k=2).结论 所研制的标准物质属国家级计量有证标准物质,具有量值准确、可溯源的特性,可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及其提取物中有效物质和成分的标准化与国际化提供必要的标准物质、物质标准和标准方法.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两种方案对颅脑损伤术后躁动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比较

    作者:左小淑;余追;姚兰;侯果

    目的 观察两种方案对重症监护室(ICU)颅脑损伤术后躁动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 将5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组(M组)和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组(P组).患者首次出现躁动时,M组:咪达唑仑按照负荷量0.05 mg·kg-1·h-1静脉滴注,后续以0.05~0.1 mg·kg-1·h-1静脉泵入;舒芬太尼按照负荷量0.15μg·kg-1·h-1静脉滴注,后续以0.1~0.15μg·kg-1·h-1泵入维持;P组:丙泊酚按照负荷量0.5~1.0 mg·kg-1·h-130 s内静脉滴注,后续以1.0~2.0 mg·kg-1·h-1泵入维持;舒芬太尼用法同M组.停止用药标准:持续至患者脑水肿高峰期过后,非语言的成人疼痛评分(NVPS)0~2分,镇静-躁动评分(SAS)3~4分.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10 min及1,6,12 h NVPS评分、SAS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镇痛评分均较用药前下降(P<0.05);用药后12 h,P组镇痛评分下降更明显(P<0.01).用药后6,12 h,两组镇静评分均较用药前下降(P<0.05),P组镇静评分下降更明显(P<0.01).用药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均较用药前下降(P<0.05),经皮血氧饱和度较用药前上升(P<0.05);用药后,M组平均动脉压与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6,12 h,P组心率、呼吸频率均较M组下降(P<0.01);用药后1,6 h,P组经皮血氧饱和度较M组下降(P<0.05).P组发生呼吸抑制1例,M组发生谵妄1例,经处理后均改善.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颅脑损伤术后躁动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更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在治疗剂量内安全.

  • 两种方案治疗小儿淋巴管畸形效果比较

    作者:张朋;赵成鹏;王晓晖

    目的 比较两种方案治疗小儿淋巴管畸形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将183例淋巴管畸形患儿按瘤内注射药物分成两组,A组96例,B组87例.A组将注射用平阳霉素8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8 mL稀释,按平阳霉素0.2~0.3 mg·kg-1+2%盐酸利多卡因2 mL+地塞米松5 mg混合.1 mL皮试针头在彩超引导下穿刺,抽尽淡黄色淋巴液,彩超显示无液性暗区后,将混合药物注入瘤体.每个月注射1次,4个月为一个疗程,平阳霉素总剂量不超过5 mg·kg-1.B组将A群链球菌制剂1 KE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按A群链球菌制剂(初次剂量不超过2 KE,再次注射每次不超过3 KE)+2%盐酸利多卡因2 mL+地塞米松5 mg混合,注射方法同A组.评价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两组有效率、治愈率、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微囊型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A群链球菌制剂和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淋巴管畸形疗效相当,但A群链球菌制剂注射治疗微囊型淋巴管畸形有效率优于平阳霉素.

  • 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全身麻醉患者丙泊酚诱导及麻醉效果

    作者:周萍;周伟;张强

    目的 探讨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在全身麻醉患者使用丙泊酚诱导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26例,按Child-Pugh肝功能A、B、C级对应分为A、B、C组,每组各42例;另选取42例肝功能正常择期腹部手术患者为对照组.4组患者均采取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进行诱导.比较4组患者达到同等镇静效果[警觉镇静(OAA/S)评分≤1分]时,肝代谢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气监测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结果 对照组、A组、B组、C组ALB含量依次呈递减趋势,T-BiL、PT含量总体上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4组患者OAA/S评分≤1分时SBP、DBP、MAP、BIS均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对照组、A组、B组、C组的SBP、DBP、MAP及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B组、C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组、B组心动过缓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 评估患者肝功能Child-Pugh的分级程度,有利于精准把握手术中丙泊酚的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预后.

  • 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32例

    作者:吕旭东;龚兰兰;柴基桥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DME患者64例87眼,采取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治疗组32例46眼,对照组32例41眼.对照组给予激光光凝治疗,治疗组联合IVT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65%,80.49%(P<0.05),治疗组II期DME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Ⅱ期DME患者.两组Ⅲ期及Ⅳ期患者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RT)及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ARNFLT)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术后1,3,6个月MRT、ARNFLT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激光光凝联合IVTA治疗DME疗效比单一激光光凝治疗效果显著,尤其对早期DME患者,治疗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后不同镇痛模式的效果比较

    作者:孔亮;孟秀荣;陈永军;李德刚;李桂英;张建林;纪伟;周洪

    目的 比较不同镇痛模式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行PPH术患者60例,完全随机均分为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每组30例.PCIA组:舒芬太尼100μg+托烷司琼10 mg+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术后静脉注射,背景输入剂量为2 mL?h-1,单次PCA量为1 mL,间隔时间15 min;PCEA组: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40μg+0.9%氯化钠注射液至200 mL术后硬膜外注射,背景输入剂量4 mL?h-1,单次PCA量为2 mL,间隔时间15 min,每日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 mg.观察并记录术后6,12,24,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舒适评分(BCS)、改良Bromage分级.记录PCA 24,48 h内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2,24 h时,PCIA组Ramsay镇静评分、VAS评分明显高于PCEA组,BCS评分明显低于PCEA组(P<0.05);术后6 h时,PCIA组Bromage分级明显低于PCEA组(P<0.05).术后24,48 h PCIA组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多于PCEA组(P<0.05).PCIA组发生术后恶心、呕吐5例,明显多于PCEA组(P<0.05).结论 PCEA用于PPH术后镇痛,可提供良好的舒适度,优于PCIA.

  • 基于熵指数法监测管理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物用量的影响

    作者:徐晓叶;叶宏伟

    目的 探讨基于熵指数法的监测管理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 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机械通气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1)与对照组(n=30),全部患者机械通气期间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实施基于Ramsay镇静评分系统的监测管理,治疗组实施基于熵指数法的监测管理.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镇静药物用量分别为(13.25±3.21),(43.15±5.61) μg· h-1,停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3.26±1.54),(9.06±1.87) min,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56±1.63),(6.59±2.08)d(均P<0.01).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非计划拔管事件与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 基于熵指数法的监测管理可减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物用量,促进机体恢复,安全,有效.

  • 叶酸联合维生素B12治疗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50例

    作者:许秋霞;那万秋;支胜利;王斓

    目的 探讨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疗效.方法 伴有HHcy的M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另设健康组50例.治疗组给予叶酸10 mg·d-1、维生素B12片500 μg·d-1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药口服;健康组不进行药物干预.观察24周.治疗前、治疗24周末分别测定3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评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浆Hcy较治疗前下降[(17.96±8.72)和(27.30±8.78)μmol·L-1],叶酸升高[(17.23±6.70)和(8.59±5.97) ng·mL-1]、维生素B12升高[(335.03±78.35)和(234.87±70.87) pmol·L-1](均P<0.01),MMSE、MoCA量表评分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及MMSE量表评分均无明显变化,MoCA量表评分下降(P<0.01).结论 叶酸联合维生素B12能有效降低伴有HHcy的MCI患者的血浆Hcy,延缓MCI患者认知水平下降.

  • 血凝酶与氨甲环酸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止血效果比较

    作者:吴志明

    目的 比较血凝酶与氨甲环酸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止血效果.方法 颅脑外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于手术开始至术毕给予氨甲环酸注射液0.25 9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B组于术前30 min给予血凝酶1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肌内注射,手术开始至术毕给予血凝酶1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结果 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68.02±102.96),(726.97±81.42) mL,输血量分别为(735.12±74.24),(575.72±60.67) mL,术后24h引流量分别为(182.45±23.54),(150.22±18.47) mL,再出血率分别为16.00%,2.00%(均P<0.05);B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预后良好率(60.00%)明显高于A组(40.00%)(P<0.05);两组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且均无血栓性疾病发生(P>0.05).结论 与氨甲环酸比较,血凝酶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止血效果较好,有利于避免术后再出血及改善预后.

  •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

    作者:杜彦茹;韩霜;张秀果

    目的 观察术中持续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残余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5岁,体质量指数19~25 kg?(m2)-1,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盐酸右美托咪定组(M组),每组30例.M组麻醉诱导后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1μg?kg-1?h-1,随后以0.5μg?kg-1?h-1速率持续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0 min,C组泵注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上肢前臂尺神经两侧连接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拇内收肌颤搐情况.记录临床时效(第一个肌颤搐恢复到25%时间)、恢复指数(t1从25%恢复至75%的时间)、拔除气管插管30 min后及术后3 h残余肌松效应发生率(TOFR<0.9表示发生残余肌松效应).结果 C组和M组临床时效分别为(24.0±2.7)和(23.6±3.1)min;恢复指数分别为(63±6)和(60±5);拔管后30 min残余肌松效应发生分别为26和25例;术后3 h残余肌松效应发生分别为3和2例.与C组比较,M组恢复指数、拔管30 min后及术后3 h残余肌松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持续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残余肌松效应发生率无影响.

  •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云;金啸;叶松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间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患儿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级、年龄4~8岁,按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超声组(U组)和骶管神经阻滞组(C组),每组25例,均采用丙泊酚、芬太尼诱导七氟烷维持、喉罩,机控呼吸的麻醉方法.U组两侧4个位点分别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并注入0.15%罗哌卡因混合液0.1 mL?kg-1,C组行骶管神经阻滞并注人相同局麻药0.75 mL?kg-1.采用北美疼痛行为评估量表(CHEOPS)按评分对患儿在术后恢复室(PACU)的不同时间点及回到病房后的每个时间点做术后疼痛评估,统计应用曲马多镇痛病例数,出院前对患儿家长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U组患儿在PACU、回病房后4及8 h的疼痛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回病房后需要曲马多镇痛:U组7例;C组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3(2,3)与C组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及术后均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于儿童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超声引导下的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能提供和骶管神经阻滞相当的镇痛效果.

医药导报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