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 중국애자병성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662
  • 国内刊号: 11-481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912
  • 曾用名: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沈洁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云南省AIDS病人的攻击性问卷中文版调查分析

    作者:付思云;陈庆玲;刘宏;朱海燕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AIDS)病人的攻击性特征,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124例已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AIDS病人进行攻击性问卷中文版(AQ-CV量表)调查.结果 124例AIDS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并未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注射器感染病人身体攻击性得分[(2.30士0.82)分,P<0.05],高于其他感染途径;年龄<40岁病人的愤怒得分为(2.59±1.05)分,高于年龄≥40岁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收入<500元病人的愤怒、敌意、自我攻击性为得分分别为(2.52±0.88)分、(2.23士0.73)分、(2.15±0.93)分,均高于月收入>500元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及200~349个/μL之间的病人,自我攻击性得分为(1.70±0.52)分、(1.72±0.63)分,其总攻击性得分为(1.92士0.53)分、(2.07±0.66)分,高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以上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不同感染途径与攻击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 AIDS病人的攻击性具有其独特特征,攻击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年龄小、抗病毒治疗效果不好、静脉注射感染这三类病人,群体攻击性调查得分相对较高.

  • 甘肃省某机构2015年抗病毒治疗病人HIV耐药结果分析

    作者:余爱玲;王晓蕊;白莉;许亚宁;左中宝;杨常敏;阮玉华;石林;邢辉

    目的 了解甘肃省当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耐药株的流行状况,为甘肃省有效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甘肃省某机构初始抗病毒治疗9-15个月的43例成人病人进行访谈和采集血样,检测免疫学指标(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VL)和耐药性指标(基因型突变).对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血样进行耐药基因型检测.结果 调查的43例病人,男性93.0%(40例)、汉族93.0%(40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9.5%(17例)、城镇户口65.1%(28例)、同性性传播46.5%(20例).3例病毒抑制失败,其中2例出现耐药,治疗人群中的耐药率为4.7%(2例),所有耐药病人均同时对核苷类及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没有病人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耐药病人服药依从性良好.结论 甘肃省抗病毒治疗人群中已经出现耐药现象,治疗失败病人主要是因为发生耐药,应加强开展规范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及时进行耐药监测以预防耐药株的传播和流行.

  • 成人HIV/AIDS病人HAART前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戴国瑞;种雪静;肖江;韩俊燕;徐玲;汪笛;赵红心

    目的 描述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基本特征,探讨HIV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以200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门诊就诊的3452例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HAART前不同基本情况[人口学资料、身体质量指数(BMI)、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是否合并机会性感染及症状体征、其他混合性感染的合并情况及是否服用复方新诺明(SMZ-TMP)情况]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病人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前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137例(3.97%),其中轻度104例(3.01%),中度19例(0.55%),重度14例(0.41%).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随CD4细胞计数的增加而降低(P<0.001).HAART前HIV RNA≥105拷贝/mL[调整OR值(AOR)=1.903,95% CI:1.125~3.218,P=0.016],CD4细胞计数≤50个/μL(AOR=8.828,95%CI:2.939~26.519,P<0.001)及CD4细胞计数51~199个/μL (AOR=3.714,95%CI:1.317~10.479,P=0.013),HBsAg+ (AOR=4.949,95%CI:2.372~10.323,P<0.001)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 成人HIV/AIDS病人HAART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低.低基线CD4细胞计数、高基线病毒载量及合并乙型肝炎是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因此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是必须的.

  • 无锡市2006-2015年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

    作者:孟晓军;张轩;成浩;顾静

    目的 了解无锡市2006-2015年梅毒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梅毒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无锡市的梅毒病例报告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2006-2015年,无锡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6-2009年年均增长32.6%(由25.19/10万增长到58.66/10万),2009-2015年年均下降10.0%(由58.66/10万下降到31.08/10万).男女性别比呈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1.22:1下降到2015年的0.99∶1.25~34岁组报告发病率高,2006-2009年年均增长29.1%,2009-2015年年均下降15.0%.<15岁组报告发病率低,2006-2012年年均增长28.4%,2012-2015年年均下降17.0%.发病人数多的职业人群分别为家务及待业和农民,分别占32.5%和29.4%.以无锡市户籍为主,占93.2%.报告单位以综合医院为主,占69.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所占比例由2006年的7.6%上升到2015年的13.5%.结论 无锡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老年人群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多,且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仍较高,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控制梅毒的流行.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特征 趋势
  • HIV-1感染者血浆可溶性PD-1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肖金凤;徐六妹;李莎茜;陈伟梅;唐娴;程林;王辉

    目的 初步探索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血浆中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sPD-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建立检测血浆sPD-1含量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收集26份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和37份健康人外周血;利用双抗体ELISA检测血浆sPD-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HIV-1感染人群血浆sPD-1含量为(1147.81±375.7) pg/mL,显著高于健康人群(361.75±187.7)pg/mL(P<0.0001);HIV-1感染人群血浆sPD-1含量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呈负相关(P=0.0229,r=-0.4444),与血浆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P=0.0089,r=0.5027).结论 sPD-1在HIV-1的致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

  • 珠三角地区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亚型分布状况

    作者:钟慧翔;周平平;于国龙;李艳;颜瑾;林鹏

    目的 了解珠三角地区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亚型的种类和组成.方法 根据珠三角地区9个地级市艾滋病吸毒哨点的HCV患病率计算低样本量,对吸毒哨点2014-2015年HCV抗体阳性样本进行系统抽样,得样本455份.通过提取样本RNA、PCR扩增、基因片段测序、构建不同片段进化树来确定亚型,并对其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5份样本中,亚型及比重为1a(2.4%)、1b(7.0%)、2a(0.2%)、3a(16.9%)、3b(10.8%)、6a(61.5%)、6e(0.9%)、6k(0.2%).亚型在年龄(x2=30.798,P<0.05)、户籍所在地(x2=12.924,P<0.05)、民族(x2=21.432,P<0.05)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e与广西参考株有78%可靠性.1b、3a、6a分支下有小型进化簇.结论 珠三角的吸毒人群中,6a是主要亚型,6e由广西传人.各亚型感染来源一致,存在小范围跨市传播情况.

  • 干扰素调节因子4及Th17细胞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作者:关杨;蓝丽娜;陶小华;吴肖冰;杨帆;洪福昌

    目的 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初步探讨IRF4和Th17在梅毒血清固定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32例,同时以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IRF4、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与IRF4在CD4+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以及IRF4在Th17细胞中的比例.结果 梅毒血清固定组PBMC中IRF4 mRNA的表达和CD4+ IRF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04E-3±5.20E-4);(44.95±2.68)%,与健康对照组的(4.17E-3±2.01 E-3)、(46.76±5.13)%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固定组ID-17和RORγt mRNA的表达分别为(3.13E-5±1.18E-5)、(2.21E-4±3.47E-5),与健康对照组的(1.30E-4±4.09E-5)、(5.59E-4±8.39E-5)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中Th17比例及Th17中IRF4+T细胞比例,血清固定组为(1.35±0.17)%、(50.51±4.06)%,与健康对照组的(1.91±0.19)%、(65.72±4.61)%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可能参与了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免疫应答.IRF4在梅毒血清固定中可能不发挥直接作用,而是通过作用于Th17而发挥间接作用.

  • 德州市2005-2015年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评价

    作者:姜明东;夏永惠;曲文才;傅继华

    目的 评价德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德州市2005-2015年所有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以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为客观指标,结合患者转归,综合分析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 243例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HIV/AIDS病人,平均年龄(38.40±10.16)岁,基线CD4细胞计数均值为(239.96±161.10)个/μL,治疗后CD4细胞平均增长211.01个/μL(t=-11.604,P=0.000).在开始治疗的36个月内,不同基线CD4细胞组计数增长存在统计学差异(F=5.701,P=0.001).接受HAART平均时长(30.71±23.82)个月,治疗12个月病毒抑制率为88.69%(149/168),累计死亡率为7.82%(19/24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随着确证时年龄的增长,HIV/AIDS病人的死亡率增加;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AIDS病人的死亡风险,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病人的12.683倍[95%可信区间(CI):2.769~58.079].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免疫重建.提高早期发现能力,及早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加强依从性教育,对于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性服务场所相互联系的实证研究

    作者:梁旭;覃彩艳;陈凤肖

    目的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整个社区内性服务妇女(FSW)活动的性服务场所相互联系的社会结构特点.方法 采用社会学调查的提名法和访谈法,调查2008-2012年城区内所有性服务场所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情况,根据结果建立社区性服务场所之间联系的无向矩阵数据库,选择相关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相关分析指标,并使用UCINET 6.212分析软件,分析整个社区内性服务场所相互联系的社会组织结构特点,使用Net Draw对矩阵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 此次调查汇总后,建立一个有124个行动者的无向矩阵数据库.相对结点中心度和相对中间中心度结果,中间数量级的行动者分别为91.94%和69.35%;而相对接近中心度74.19%的行动者集中在2.688~2.896数值之间;整体网络密度为0.4588;成分分析显示,社区FSW分为3个独立群体,占整个群体比例分别为74.19%、18.55%和7.26%;派系分析显示,整个群体分为53个派系,派系之间存在共享成员的比例为96.23%.结论 社区性服务场所的3个独立群体内行动者之间联系程度高.群体内部高度联系使3个独立群体内社会群体行为形成高度一致的同质性,不同群体之间异质性差别明显.可利用以上特点制定相应公共卫生干预策略、方式和提高干预效果.

  • HIV/AIDS病人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福燕;杨慧;袁晓青;高美霞;陈艳霞;孙盈红;周梦戈;刘钟应;陈宇婧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ART)知识知晓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HIV/AIDS病人的管理和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数据来自2013年首都护理学研究专项课题“HIV/AIDS病人参与的‘关爱-支持’管理模式探讨”,调查内容为HIV/AIDS病人的人口学信息以及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统计分析采用F检验,对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3.5士1.33)分,高得分为16分.对抗病毒药认识得分较高,为(3.96±0.41)分,正确用药认识较为薄弱为(2.06±0.62)分.不同发病情况(F=20.21,P=0.00)、医疗保障形式(F=14.16,P=0.00)、婚姻状态(F=6.40,P=0.00)、感染时间(F=3.78,P=0.00)、服药时间(F=2.28,P=0.02)以及确诊地点(F=29.33,P=0.00),对于抗病毒治疗知识知晓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健全和完善对于HIV/AIDS病人防治组织,提供更全面、体系的抗病毒治疗知识,增大宣传力度,能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 服药依从性对HAART的艾滋病病人血浆药物浓度及免疫功能和病毒载量的影响

    作者:张晓伟;刘志斌;郭会军

    目的 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艾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对血浆药物浓度及免疫功能、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艾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同时进行血浆HAART药物浓度及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分析服药依从性对其影响.结果 164例病人检测CD4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服药依从性>95%的病人CD4细胞为(614.38±293.22)个/μL,而服药依从性<70%者则为(61.33±20.79)个/μL;服药依从性>95%者病毒完全抑制的比率为90.48%(19/21),明显高于服药依从性<95%者,不同服药依从性者的病毒完全抑制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依从性<70%的病人血浆拉米夫定(3TC)浓度仅为(22.53±9.66)ng/mL,低于该药的小有效浓度;依从性>95%的病人血浆洛匹那韦(LPV)浓度为(2995.51±1497.38) ng/mL,依从性在90%~95%之间者为(3152.78±1415.28) ng/mL,而依从性在80%~90%者仅为(2163.82±1653.98)ng/mL.结论 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可以使病人免疫功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且更易达到完全抑制病毒的目的.服药依从性对血浆3TC、LPV浓度具有明显影响,要使LPV保持有效的药物浓度,服药依从性至少应保证>90%.

  • 昆明市HIV抗体阳性的男男性行为者动员其性伴接受HIV抗体检测的可行性调查

    作者:李佑芳;章任重;王珏;李琪;李志晴;王玲;潘颂峰;马婧;张琬悦

    目的 探索昆明市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MSM)动员其性伴接受HIV抗体检测的可行性,为扩大检测覆盖面,提高MSM阳性发现率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在研究期间检测新发现的和既往发现的HIV抗体阳性MSM的性伴,在签署知情同意和充分咨询并尊重其本人同意后,动员过去1年内与其发生过性行为的性伴接受HIV抗体检测.结果 招募HIV阳性MSM作为种子,共118人,其中71名种子成功动员其性伴接受了HIV抗体检测,成功率60.17%(71/118).动员方式中由种子自己动员其性伴前来检测的占93.42% (71/76),性伴HIV感染率13.16%(10/76).x2检验结果显示,既往阳性者与新发现阳性者动员其性伴检测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伴HIV感染影响因素中不同的种子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阳性者其性伴的HIV感染风险低于新发现阳者的性伴.结论 HIV抗体阳性的MSM性伴HIV感染率高,HIV阳性MSM动员其性伴接受HIV抗体检测十分必要且可行,应作为一项预防和控制MSM艾滋病传播的有效策略.

  • 心理干预联合常规治疗对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丁红炜;张莉;李秋梅;马国安

    目的 探讨男女尖锐湿疣(CA)患者心理状态,观察心理干预联合常规治疗对女性C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男性和女性CA患者各110例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同时将女性CA患者有负性情绪的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微波加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照射,光照期间同时给予心理干预,而对照组单纯给予微波和ALA-PDT,观察治疗后的复发率及SAS、SDS评分的变化.结果 男性CA患者、女性CA患者、国内常模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76,P<0.01;F=20.30,P<0.01);有负性情绪的女性CA患者,观察组较对照组CA复发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18,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16,P<0.01;t=23.09,P<0.01).结论 CA患者存在负性情绪,尤其是女性CA患者,心理干预联合常规治疗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降低CA的复发率.

  • 药物滥用对男男性行为者高危行为及梅毒/HIV感染的影响

    作者:蔡于茂;宋亚娟;刘惠;洪福昌

    目的 了解药物滥用对男男性行为者(MSM)高危行为及梅毒/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影响.方法 于2010-2015年采用滚雪球法和同伴推动抽样方法,在深圳市共招募3803名MSM为调查对象.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近二年内药物滥用史、性取向、性角色、性伴数量、安全套使用情况等,采集静脉血5mL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和抗-HIV检测.趋势检验采用Cochran-Armitage法,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75名(4.60%)MSM近二年内有药物滥用史,719例(18.91%)梅毒确认阳性,343例(9.02%)HIV确认阳性,179例(4.71%)梅毒合并HIV感染.与无药物滥用者相比,深圳市MSM药物滥用者近半年内女性性伴数≥2个、肛交性伴数≥5个、口交性伴数≥5个的比例较高,梅毒感染率、HIV感染率以及梅毒合并HIV感染率分别为前者的1.7692倍、1.8226倍和1.9802倍.结论 MSM药物滥用者易发生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等高危行为,梅毒/HIV感染率高,应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

  • 伊宁市4921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瑜;王学敏;豆智慧;刘礼荣;徐碧新;郑巍巍;姬尔高

    目的 分析伊宁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研究纳入2005-2015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年龄≥15岁的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抗病毒治疗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4921例研究对象的男女比为1.32∶1,15~59岁初始治疗者占98.1%,已婚/同居占63.7%,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43.6%)和注射吸毒(36.0%)为主.新治疗人数逐年增加,2011-2015年新治疗人数占73.5%,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构成比由2005-2008年的58.2%降至2015年的26.1%;基线CD4细胞计数≥350个/μL者构成比从2005-2010年的2.3%增加到2015年的43.7%.研究对象总体病死率为4.4/100人年,治疗第1年死亡数占整个观察期的37.4%.累计生存率分析显示,基线CD4细胞计数<50个/μL、50~199个/μL、200~349个/μL和≥350个/μL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72.7%、85.6%和89.2%;异性性行为感染和注射毒品感染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和70.5%,不同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抗病毒治疗者的病死风险高于女性,调整后[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CI)为1.65(1.19~2.29)];吸毒感染抗病毒治疗者的病死风险高于异性性行为感染者,调整后HR(95%CI)为1.55(1.09~2.21);基线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死风险高于未感染者,调整后HR(95%CI)为1.34(1.06~1.69);基线CD4细胞计数<50个/μL、50~199个/μL和200~349个/μL者的死亡风险高于≥350个/μL者,调整后HR(95%CI)分别为4.96(3.40~7.25)、3.03(2.25~4.10)和1.58(1.16~2.15);已婚/同居是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结论 伊宁市推动早期治疗有助于降低艾滋病病死率;男性、未婚/离异、吸毒感染、基线CD4细胞计数较低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死亡风险大.

  • 广西横县2010-2015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分析

    作者:蒙秀宁;陆勇;罗其来;罗献东;梁飞立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卫生和社会问题.感染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 deficiency virus,HIV)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均可能将HIV传染给其所娩婴儿.近年来,全国HIV感染者中母婴传播的比例为1%左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艾滋病防治的工作重点之一.现对横县2010-2015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进行如下分析.

  • 西安市2004-2015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李焕枝;李恒新;卫晓丽

    自2004年开始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我国梅毒报告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且梅毒报告病例数一直占据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的前五位[1]妇.西安市2015年梅毒报告发病率是25.15/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第7位,已成为西安市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对西安市2004-2015年12年间的梅毒流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病学 分析
  • 3例HIV抗体WB带型结果不确定样本的检测分析

    作者:袁天义;贾雪娇;仝玉平

    艾滋病自1981年发现以来,其检测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改进、更新、完善.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是确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常用的检测方法,确证后会出现阴性、不确定和阳性三种结果,其中不确定结果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本文收集了3例WB带型结果首检不确定的样本,经过跟踪随访并进一步做HIV病毒载量检测,结合其血清学特点及流行病学史来探索其感染的意义,为提高HIV检测水平提供帮助.

  • 2010-2015年贵州省孕产妇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

    作者:袁智;曹文杰;姚永明;鲁俊端;韦薇;申莉梅

    目的 了解贵州省孕产妇的艾滋病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2010-2015年每年4-7月间,在9个国家级孕产妇监测点,采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并检测HIV、梅毒、HCV抗体,两次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时,即可判定监测结果阳性.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孕产妇21 784人.贵州省青年女性占93.04%,20~29岁占73.65%.孕产妇中有外出打工或经商史的占47.09%,其丈夫曾经外出打工或经商史的占46.9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平均为80.06%,不同年份、年龄组、民族、文化程度、孕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602、x2=46.254、x2=222.622、x2=194.642、x2=59.027,P<0.001).各年孕产妇HIV检出率分别为0.14%、0.06%、0.05%、0.08%、0.17%、0.14%,梅毒检出率分别为0.44%、0.74%、0.74%、0.97%、1.03%、1.03%,HCV检出率分别为0.24%、0.28%、0.19%、0.28%、0.25%、0.36%,各年份间除梅毒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3.801、P>0.05,x2=11.973、P<0.05,x2=2.110、P>0.05).结论 贵州省HIV、梅毒、HCV的检出率趋于平稳,但由于每年外出务工青壮年较多,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倡健康、安全性行为,减少艾滋病、性病的传播.

  • 南京市2012-2015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吴苏姝;徐园园;张敏;朱正平

    目的 了解南京市2012-2015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情况,为制定南京市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2012-2015年南京市的VCT数据库,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5年,南京市共为47 455人提供了VCT服务,求询者中主动求询占66.1%,且2012-2015年主动求询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x2=246.956,P<0.001).97.8%(46 407人)的求询者接受了艾滋病病毒(H IV)抗体筛查,HIV抗体筛查阳性率为2.2% (1004/46 407);2012-2015年的筛查阳性率依次分别为2.3%、2.0%、2.3%和2.1%.其中男男性行为者(MSM)的筛查阳性率高,达7.4%;商业异性性行为史者和MSM求询者中HIV抗体筛查阳性率呈上升趋势,x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抗体筛查阳性率为2.9% (1200/41 808),2012-2015年依次分别为3.2%、3.3%、2.7%和2.2%,呈逐年下降趋势,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VCT服务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应继续扩大VCT服务覆盖范围和提高VCT服务质量和水平,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 广州地区男男性行为者梅毒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叶兴东;汤少开;何婉苹;戴向农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男男性行为者(MSM)梅毒、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况,并分析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各类场所或通过网络募集的MSM转介到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VCT门诊,知情同意后,通过结构式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及与梅毒感染可能相关的因素,采集血清检测梅毒和HIV抗体,SPSS 13.0分析资料.结果 共募集MSM 1156人,梅毒和HIV总计感染率为10.98%,梅毒感染率为5.5%,HIV感染率为7.6%,梅毒和HIV合并感染率为2.16%.不同职业、场所、籍贯的MSM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职业、工人、商业服务业MSM的HIV感染位居前三位,非广州户籍MSM的HIV感染率高于广州籍;HIV阳性者感染梅毒风险较对照组高7.7倍.多因素分析表明:非固定性伴肛交[比值比(OR)=2.15,95%可信区间(CI):1.02~4.54]、HIV阳性(OR=7.68,95%CI:3.94~14.97)、对自己感染梅毒高风险的认知(OR=3.50,95%CI:1.22~10.08),是MSM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结论 广州地区MSM梅毒现症感染率低于HIV感染率,但梅毒血清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阳性率高于HIV阳性率,梅毒感染相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梅毒和HIV的防治工作.

  • 菏泽市蛋白印迹试验HIV-1抗体不确定结果分析

    作者:王颖;李一苇

    目的 分析蛋白印迹试验(WB)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特征、带型特点、随访转归情况,以了解WB检测HIV抗体可能存在的问题,为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随访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将菏泽市HIV-1抗体“不确定”者的检测结果、条带、社会学特征、随访及抗体转归情况录入数据库,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1例“不确定”者中,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检测者占47.62%(10例),义务献血者占28.57%(6例),住院病人占23.81%(5例).男性占90.48%(19例),女性占9.52%(2例).年龄分布在17~68岁之间.21例中随访到13例,10例转为HIV抗体阳性,阳转率76.92%;3例转为阴性,占23.08%;失访7例,失访率33.33%;死亡1例.HIV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的样本出现8种带型,分别为gp160、gp120、p24、p66、p51、p31、p17、p41,其中gp160、gp120出现频次高.表现为12种带型组合.出现gp160/gp120带型的不确定者后期随访全部转为阳性.结论 同时出现gp160和gp120两条Env带的不确定者预示有较大感染风险,对此“不确定”者的随访周期可缩短至1或2周.

  • 调节性B细胞在HIV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于晨;汪习成;董兴齐

    B淋巴细胞主要通过产生各种抗体和呈递抗原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表明,B淋巴细胞中存在着一些能够调节免疫应答的新细胞亚群——调节性B细胞,其主要是通过产生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抑制性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负向调节作用,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对HIV感染者调节性B细胞表型和功能等的研究,将为深入了解艾滋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 2例艾滋病合并慢性戊型肝炎

    作者:阮连国;张妍;张定宇;曹荣;洪可;余晓丽;王幂

    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1],戊肝为急性自限性肝炎,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急性发病过程,不形成慢性感染[2].但近些年多个研究报道,在器官移植[3-5]、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6-8]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戊肝能够发展为慢性戊肝.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很容易误诊为药物型肝炎而迁延不愈,现将我科收集到的2例艾滋病合并慢性戊肝病例报道如下.

  • 2016年第3季度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一、艾滋病(AIDS)疫情报告情况截至2016年9月30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653 865例,报告死亡200 808例.现存活HIV感染者384 384例,AIDS病人269 481例.本季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34 891例,既往HIV感染者本季转化为AIDS病人6128例.本季报告死亡6592例中,本季死亡4340例,既往死亡2252例.本季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HIV感染者男女之比为3.5:1,AIDS病人男女之比为4.0:1;15岁以下HIV感染者229例,AIDS病人44例.

    关键词:
  • 社区戒毒康复与美沙酮维持治疗资源整合的探索

    作者:张光群;冯小梅;熊丽兵;廖青林;刘亚东

    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是目前我国主要的戒毒举措之一,目标是减少毒品需求,减少注射吸毒通过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行为,减少药物依赖者的违法犯罪行为,恢复其个人、家庭和社会功能.我国现有的各种戒毒模式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复吸率高,回归社会难,强制、医学手段与社会心理康复未能形成有效的整合,社区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与重视,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等[1].如何调动和挖掘社区和相关利益群体的资源,将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与效能,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是目前社区戒毒康复的重要任务.现就遵义市红花岗区的社区戒毒康复与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资源整合的做法介绍如下.

中国艾滋病性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