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국암증방치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5671
- 国内刊号: 45-136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HER-2阴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阴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HER-2阴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化疗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对照组37例给予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1年、2年生存率及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9.52%,对照组为37.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部分缓解率为4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32%(P<0.0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40.28%,高于对照组的16.22%(P<0.05);观察组患者贫血、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HER-2阴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期,但对患者血液系统影响较为明显,值得临床重视。
-
2003~2013年某肿瘤专科医院肝细胞癌肿瘤分期及首次治疗方法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广西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近10年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肿瘤分期和首次治疗方法的构成比。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首诊的HCC患者资料,参考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Barcelona Clinical Liver Cancer,BCLC),分析HCC各分期以及首次治疗方式所占比例。结果共6241例HCC患者纳入分析,其中BCLC-0/A期、B期、C期、D期HCC患者所占比例依次为28.9%、16.2%、53.6%、1.3%。所有患者中,接受肝切除术、介入治疗、放射治疗、消融治疗、全身系统化疗、中医中药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和未治疗的患者依次占33.3%、36.7%、2.2%、0.9%、8.8%、4.2%、0.1%、13.8%。在BCLC-0/A期和B期HCC患者中,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而在BCLC-C期患者中,主要的治疗方式是介入治疗。结论该院BCLC-B期和C期HCC患者比重大,肝切除术和介入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
端粒酶逆转录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胃癌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同时用MaxVisionTM即用型快速免疫组化一步法检测胃癌组织中hTERT蛋白的表达,分析hTERT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hTERT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P<0.05);hTER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3.3%)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40.0%)(P<0.05)。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33,P<0.05);hTERT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胃癌患者hTERT mRNA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生存曲线存在明显差异(P=0.015)。结论hTER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和胃癌进展相关,可作为反映胃癌进展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
胃肠间质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c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病理组织特点及其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并对影响GSIT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GIST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病理诊断的67例GI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所有GIST患者均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对CD117、CD34、S-100、dog-1、desmin染色特点进行分析。运用Life-table法计算总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加以比较,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67例GIST中,病变位于胃41例,肠17例,胃肠道以外9例;组织学类型主要以梭型细胞型多见,为52例,其次为上皮细胞型12例,混合细胞型少,为3例;免疫组化CD117阳性61例,CD34阳性52例,S-100阳性28例,dog-1阳性65例,desmin阳性23例;发生于消化道的GIST其CD117、CD34、dog-1的表达均高于发生于消化道外者,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100及desmin的表达在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GIST预后与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危险度分级、格列卫治疗情况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和CD117的表达情况均无关(P>0.05)。结论 GIST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梭型细胞型,胃为GIST常见的发生部位,其次是肠,发生于腹膜外的GIST少见;CD117、CD34、dog-1在GIST中呈高表达,发生于消化道与消化道外的GIST其免疫组化分子的表达存在差异。远处转移、危险度分级和格列卫治疗情况是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逆转晚期原发性肝癌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姑息化疗是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化疗耐药常常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靶向抑制细胞周期G2检查点、靶向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对乏氧的反应、节拍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抗血管生成和热疗化疗联合以及癌细胞微量元素调控等逆转原发性肝癌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稿约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主要报道肿瘤防治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及新经验等,辟有述评、快速报道、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新技术与方法、综述和讲座等栏目。以从事肿瘤防治的科研和临床医务工作者、高等医药院校师生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为读者对象。双月刊,每逢双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
Ku蛋白与恶性肿瘤
Ku蛋白作为DNA结合蛋白,除了参与DNA修复外,还参与端粒维持、抗凋亡和基因转录调控等。近年发现Ku蛋白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扮演着肿瘤抑制因子及肿瘤促进因子的双重角色。此外,Ku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功能与肿瘤放疗的抵抗性相关,可作为放疗增敏的一个靶点。本文就Ku蛋白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5年第7卷1~6期文题索引
-
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来增加组织血管的对比度,实时动态显示组织器官和肿瘤微血管的形态、结构及分布特征,增加组织器官和病变显示,提高微细血管的检出率和肿瘤诊断的准确率。目前,CEUS已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组织活检、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乳腺癌术后瘢痕与肿瘤复发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应用。本文将对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癌性疼痛治疗现状分析
癌症患者常伴有癌性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就癌痛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癌痛治疗和管理提供参考。
-
复方化浊润燥降气方对小鼠食管癌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复方化浊润燥降气方对小鼠食管癌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13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预防组(简称“预防组”)、中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采用4-硝基喹啉-氧化物(4-NQO)制备小鼠食管癌癌前病变模型,用中药复方化浊润燥降气方进行干预,于用药第14周末及实验结束时用光镜、电镜观察各组小鼠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第14周末光镜下见小鼠上皮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细胞核增大,证实小鼠食管癌癌前病变模型制备成功。实验结束时癌变形成,各组癌变率正常组为0,模型组为80%、阳性对照组为21.4%、预防组为5.6%、治疗组为12.5%。电镜下见模型组细胞间隙增宽,桥粒减少,核固缩,染色质边移。光镜和电镜下均示阳性对照组、预防组、治疗组病理改变减轻。结论复方化浊润燥降气方能减轻小鼠食管癌前病变损害程度,对预防食管癌有一定作用。
-
Dnm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
目的:探讨Dnmt1基因rs16999593、rs222861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采集青岛地区31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与4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 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用DNA直接测序法对Dnmt1基因rs16999593、rs222861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与胃癌发病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Dnmt1基因rs16999593位点TT型、CT型和CC型在胃癌组中的频率分别为58.1%、36.1%和5.8%,在对照组中分别为66.9%、27.9%和5.2%。与野生型TT型相比,携带CT基因型者胃癌发病的风险性增加(OR=1.494,95%CI=1.086~2.057,P<0.05),CC基因型虽可增加胃癌发病风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77,95%CI=0.677~2.448, P>0.05)。rs2228611位点的各基因型在胃癌组和对照组间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mt1基因rs16999593位点CT基因型可能增加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胃癌发病的易感性。
-
NF-κB在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在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B细胞淋巴瘤组织(B细胞淋巴瘤组)及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对照组)中NF-κB蛋白的表达。分析NF-κB表达与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F-κB在B细胞淋巴瘤组织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57%(33/42)和20%(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F-κB的表达与恶性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无关(P>0.05)。结论NF-κB在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判断淋巴瘤患者预后的指标。
-
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benign symmetric lipomatosis,BSL)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BSL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BSL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5例均为男性,44例伴有长期大量嗜酒。所有病例临床表现为颈部、腮腺区及项部呈对称性皮下脂肪堆积。一次性手术切除25例(55.6%),分期、分区切除20例(44.4%)。病理诊断为无包膜脂肪组织。患者术后颈部外观明显改善,2例因术后血肿行二次手术。术后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无死亡病例。7例术后复发,其中5例术后仍有嗜酒行为,2例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BSL是一种良性病变,其病因可能与长期大量饮酒有关,一次或分期、分区手术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继续饮酒可增加该病的复发。
-
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客观疗效、疼痛缓解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接受热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照组31例接受同期放化疗。热疗采用盆腔局部深部热疗,每周2次,共4周,与放化疗同步应用。采用直线加速器对病灶及周围淋巴结引流区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剂量为DT50 Gy/25次;放疗期间口服卡培他滨,每次825 mg/m2,2次/日,W1~5治疗。治疗结束1个月时评价两组患者客观疗效、疼痛缓解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客观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83.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率为93.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3%(P<0.05);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大多为Ⅰ~Ⅱ级,两组患者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和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P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各大检索数据库收录。主要栏目:述评、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循证医学、临床经验、技术与方法、护理研讨、综述、讲座及病例报告等。
-
Pinnacle计划系统联合PBL和CBL教学法在放射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innacle计划系统联合PBL和CBL教学法在放射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轮转的50名研究生为观察组,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轮转的48名研究生为对照组。在放射肿瘤学教学中,观察组采用Pinnacle 计划系统联合PBL和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法。采用出科考试及调查表评估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出科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9.1±3.5)分,操作技能考试平均成绩为(86.3±4.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4.6±4.9)分和(80.2±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提高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等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Pinnacle 计划系统建立的典型病例数据库对于放射肿瘤学研究生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在PBL 和CBL 教学法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满意度。
-
肿瘤放射物理学与放射治疗技术学的临床教学体会
总结肿瘤放射物理学与放射治疗技术学临床实习教学经验,通过创建适合专业特点的课程模块,以多媒体教学、现场指导等措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本科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脊柱旁经关节突入路切除颈胸交界段椎间孔内外侧哑铃状神经鞘瘤1例
椎管内外哑铃状神经鞘瘤较多见,但自颈胸交界段椎间孔发出同时位于后纵隔的神经鞘瘤则少见,由于其在胸腔内肿瘤所占的比例极小,因此常常造成误诊。神经源性肿瘤通常以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等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居多。肿瘤的主体部分主要位于椎间孔外侧胸腔内,部分肿瘤延伸入椎间孔及椎管内[1]。对于此类患者正确的手术入路及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目前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尚存争议。有文献[2,3]建议选择复合手术入路,如胸腔入路+后路脊柱旁入路。但该术式创伤大,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近期,我院收治1例颈胸交界段椎间孔内外侧哑铃状神经鞘瘤患者,采用后路脊柱旁经关节突入路完整切除肿瘤并重建脊柱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89SrCl2联合99Tc-MDP治疗骨转移瘤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氯化锶(89SrCl2)联合锝-99-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云克)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89SrCl2联合99Tc-MDP治疗与89SrCl2单药治疗骨转移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无语种限制,检索截止日期至2015年6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691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89SrCl2单药组比较,89SrCl2联合99Tc-MDP治疗可提高骨转移瘤患者的骨痛缓解有效率(RR=0.16,95%CI:0.10~0.22,P<0.001),骨显像有效率(RR=1.31,95%CI:1.07~1.60,P=0.009)及KPS评分提高率(RR=1.68,95%CI:1.33~2.12,P<0.001)。89SrCl2单独或联合99Tc-MDP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结论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9SrCl2联合99Tc-MDP治疗较89SrCl2单独治疗明显提高骨痛缓解有效率、骨显像有效率及KPS评分提高率。
-
2008~2012年肿瘤学中文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肿瘤学中文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肿瘤学期刊的评价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9~2013,扩刊版)9项文献计量学评价指标统计数据为依据,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收录的9种肿瘤学期刊2008~2012年9项文献计量学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及动态评价指标———趋势指数对其影响力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评估。结果9种期刊近5年间学术影响力总体上升,其中2012年平均影响因子(IF)较2008年增长7.67%,平均总被引频次增长28.88%,学术影响力增长34.46%。结论9种期刊学术影响力呈总体上升、稳步发展的趋势,但增长速度参差不齐,期刊质量提高幅度不一,升降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