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28例临床分析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状动脉冉通的有效办法,尤其是后者逐渐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1,2],引,各种相关指南均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尽量对ST段抬高型AMI患者进行直接PCI治疗.为进一步了解治疗效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探讨适应证范围,有必要对大量的临床病例进行总结.现将我院近年的连续病例总结如下.
-
入院血肌酸酐水平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估入院即刻血肌酸酐水平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共1159例,根据入院即刻血肌酸酐水平四分位数分组,比较组间基线特征差异.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每位患者造影结果进行评分,用以衡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应用Spearman双侧相关分析及多无线性回归分析研究Gensini评分与血肌酸酐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入院血肌酸酐升高患者较正常者,年龄大、多为男性、吸烟,高血压发病率高.Spearman相关分析示血肌酸酐与Gensini评分显著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弱(r=0.125,P< 0.001).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肌酸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积分独立相关,其偏相关系数β=0.081,P=0.012.COX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提示:入院时舒张压(HR=0.955,P=0.006)、血肌酸酐(HR=1.009,P=0.003)、中性粒细胞计数(HR=1.141,P=0.010)、Killip分级≥3级(HR=6.500,P=0.001)是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入院即刻血肌酸酐与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独立相关.高血肌酸酐是STEMI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血肌酸酐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Gensini评分 住院期间死亡率 -
二尖瓣储备功能对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远期心功能评价的意义
目的探讨二尖瓣储备在PBMV术后和长期随访中的变化及与心功能关系,更客观、全面地评价PBMV术远期疗效.方法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模拟轻、中、重度体力活动,分别于术后、随访期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MVA、MVG、Vmax、CO、EF等项指标,测量(LA).结果二尖瓣狭窄患者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33.3±7.2)岁,随访时间(36±6.36)个月.PBMV术后静息状态下MVA由(0.88±0.28)cm2增加至(2.02±0.34)cm2,MVG由(15.22±6.25)mmHg降至(3.78±1.34)mmHg(P<0.05),运动负荷状态下MVA由(2.02±0.34)cm2增加至(2.48±0.42)cm2,CO由(5.20±0.84)L/min增加(10.20±0.90)L/min(P<0.05),提示二尖瓣储备、心功能储备部分恢复.经36±6.36月随访.MVA有所下降[(2.02±0.34)cm2降至(1.72±0.34)cm2,P<0.05],MVG、Vmax有所回升[MVG(3.78±1.34)mm Hg增至(5.16±1.78)mm Hg;Vmax(1.12±0.20)m/s增至(1.48±0.36)m/s,P<0.05],而CO、Ⅱ无显著变化[CO(5.20±0.84)L/min至(4.73±0.77)L/min;EF(66±7.6)%至(58±7.2)%,P>0.05],25例患者心功能仍然维持在Ⅰ~Ⅱ级,未再次行PBMV或瓣膜置换术(占83.3%),随访超声负荷试验显示:二尖瓣储备率并未随着MVA同步减小,心功能储备尚好,并且左房前后径显著缩小.结论 PBMV术导致MVA增大同时其储备功能部分恢复.二尖瓣储备较术后静息状态下MVA值对心功能的评价具有更大价值.长期随访中MVA有所缩小,但大多数患者二尖瓣储备功能仍较好保留,心功能并未受到显著影响.PBMV远期效果良好,MVA及其储备率是远期心功能重要预测因素.
关键词: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储备 长期随访 心功能 -
防放射线手术操作房与传统铅衣、铅围脖和铅屏组合在防护效率与现场操作评价方面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新型专利装置防放射线手术操作房与传统铅衣、铅围脖和铅屏组合在防护效果和现场操作评价方面的差别.方法 在30台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过程中同时使用防放射线手术操作房与传统的铅衣、铅围脖和铅屏组合防护系统,以盖革计数器测量放射当量以评价二者效率的优劣性.铅衣和防护房测量位置均设定为离地面130 cm,相当于身高170 cm术者的胸部位置,铅衣和防护房内外表面各设一测量点.屏蔽效率计算公式为:屏蔽效率=(外部X线当量-内部X线当量)/外部X线当量×100%.术者在使用过程中防护装置对手术的影响、球管调整时可操作性及舒适性进行评价打分.结果 防放射线手术操作房在屏蔽效率(98.10%±0.80%比90.18%±1.70%,t =23.05,P<0.01)和舒适性(3.00±0比1.50±0.82,t=29.00,P<0.001)方面明显超过铅衣、铅围脖和铅屏组合,而在对手术的影响(0比0,P>0.05)、球管调整时的可操作性(2.93±0.25比3.00±0,P>0.05)方面两者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防放射线手术操作房对手术无不良影响,球管调整时操作灵活,其防护效果和舒适性明显优于目前的铅衣、铅围脖和铅屏组合.
-
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4年8月期间造影证实冠心病同时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350例冠心病中48例患者合并有肾动脉单侧或双侧显著性狭窄(直径狭窄≥50%),发生率为1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血肌酐≥120 μmol/L、高血压及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是预测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对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同时应常规行肾动脉造影检查以检出合并的肾动脉狭窄.
-
超声心动图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中指导房间隔穿刺及评价临床疗效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中指导房间隔穿刺及评价临床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PBMV术中房间隔穿刺点定位以及术中监测是否结合使用超声心动图将入选的162例患者分为两组,组1为单纯使用X线,组2为术中结合使用超声心动图,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1)组2术后即刻的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较组1明显降低(6.4±2.6 mm Hg比10.2±3.7 mm Hg,P<0.05).(2)组2术后即刻二尖瓣瓣口面积(MVA)较术前明显增加(2.16±0.19 cm2比0.97±0.21 cm2,P<0.05);组2术后2天较组1增加(2.19±0.22 cm2比1.92±0.15 cm2,P0.05).(3)组2术后出现二尖瓣返流Ⅱ级和Ⅲ级、急性心脏压塞的比例比组1少,分别为14.3%比28.2%,P<0.05;2.6%比11.8%,P0.05;0比4.7%(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指导PBMV房间隔穿刺中及术中监测起重要作用,较传统的X线透视具有显著优势,可以明显提高PBMV的临床疗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缩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始时间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价值.方法 171例STEMI,根据发病到开始PCI时间分为3组:<3 h(A组,43例),≥3 h、<6 h(B组,58例),≥6 h、<12 h(C组,70例).其中18例应用远端保护装置.比较3组术后TIMI 3级率、ST段无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TIMI 3级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B组和C组,ST段无回落率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B组和C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TEMI直接PCI中,与3 h后开始PCI比较,3 h内PCI可显著提高TIMI 3级率,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心功能和近期预后;3 h后介入治疗无明显的时间依赖性.
-
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效果
目的 应用改良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测定不同诱导剂诱导下的血小板抑制率,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低反应的发生率,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PCI并接受规范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184例,采用改良TEG的方法分别测定静脉全血、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及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TEG大幅度(MA),计算血小板抑制率.将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30%定义为氯吡格雷低反应,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50%定义为阿司匹林低反应.收集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有65例(35.3%)存在阿司匹林低反应,63例(34.2%)存在氯吡格雷低反应,32例(17.4%)同时存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低反应.年龄、冠心病分型、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未影响抗血小板药物低反应的发生率.临床用药方面,质子泵抑制剂使用与否未影响抗血小板药物低反应的发生率,使用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相似.结论 TEG检测的抗血小板药物低反应发生率较高,常规临床因素对其影响尚未明确,需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氯吡格雷低反应 阿司匹林低反应 血栓弹力图 -
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和术后心脏形态学的变化
目的判明影响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疗效的因素和术后心脏形态学的变化.方法用逐步回归法对138例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跨瓣压差、球囊/瓣环比值、肺瓣口面积和球囊充盈时间进行分析;对术前和术后的右室腔直径、右室壁厚度和ECG的Rv1行t检验;对术前、术后和随访所测量的跨瓣压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术前跨瓣压差(13.55±0.69)kPa,术后压差(4.51±0.41)kPa,下降百分比为61.41%±2.62%(P<0.001);设术后残余压差(A)为因变量,术前跨瓣压差(X)、球囊/瓣环比值(Y)、肺瓣口面积(Z)和球囊充盈时间(W)为自变量,得回归方程为A=13.94+0.3114 X-6.2455 Y-0.7751 Z,R2=0.6748;10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9±28(38~126)个月,平均随访压差(3.38±0.47)kPa,随访压差较前明显降低(P<0.001);随访所测量的右室腔直径、右室壁厚度和ECG的Rv1较治疗前有显著良性转归(P均<0.05).结论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VS)严重程度是影响PBPV疗效的关键因素,术后心脏形态学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好转,但大年龄患者的好转机会小于儿童.提示PVS一经确诊,即应行PBPV治疗.
-
Minirail双钢丝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球囊导管--Minirail双钢丝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58-8±8.7)岁,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靶病变24处(病变位于前降支17处、回旋支2处、右冠状动脉5处),其中C型病变5处、B2型病变14处、B1型病变5处,术前平均狭窄程度91.18%±5.95%,采用Minirail球囊导管行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结果Minirail球囊扩张操作成功率100%.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33.18%±25.14%;发生明显内膜撕裂3例,慢血流1例;其中19例患者植入支架共24个,术终残余狭窄1.82%±5.01%.无死亡、Q波性心肌梗死或需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者.结论Minirail球囊导管方便、实用、安全、有效,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及介入心脏病学诊疗,并探讨其诊疗指引。方法分析包括初发型、恶化型、卧位型、变异型、中间综合征共6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介入心脏病学诊疗资料,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37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占58.7%,其中70.3%狭窄程度大于50%,43.8%为多支冠脉狭窄。年龄、性别、病程、血脂在冠脉狭窄与非狭窄患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意义,但伴高血糖或高血压的患者冠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高血糖或高血压患者。另冠脉狭窄中67.5%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ST下移≥0.2 mV。26例冠脉狭窄大于50%的患者作了介入治疗后心绞痛消失。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尤其伴高血压、高血糖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ST下移≥0.2 mV患者多数有冠脉器质性狭窄,甚至为多支冠脉狭窄,其次不稳定性心绞痛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潜在的病理解剖基础,应尽早行冠脉造影以便进一步治疗,必要时行介入治疗,三支病变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