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logy 중국신경면역학화신경병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北京医院 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6-9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963
- 国内刊号: 11-355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雷公藤多甙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T Ⅱ)对重症肌无力(MG)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52例MG患者随机分为T Ⅱ治疗组及非T Ⅱ治疗组,观察T Ⅱ治疗组和非T Ⅱ治疗组治疗前后及4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结果 T Ⅱ治疗组及非T Ⅱ治疗组治疗前外周血中CD3、CD8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D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T Ⅱ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3无明显差别,CD4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则显著降低,而非T Ⅱ治疗组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值治疗前后则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T Ⅱ治疗MG的免疫抑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而发挥作用.
-
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综述)
1901年Laquer等首先报道1例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MG)患者.伴发胸腺瘤的MG患者占15%~30%,且有随年龄而增高趋势,40~59岁达发病高峰.尽管胸腺瘤多发现于确诊的MG患者,但在22岁以上的患者中MG也可在胸腺瘤确诊和切除后发现.胸腺瘤患者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病如斑秃有增高趋势[1].Lambert-Eaton综合征(LES)和MG可分别发生于不同患者,LES及MG也可同时发生于同一患者.
-
重症肌无力研究新动向
自1672年英国Willis医生描述了第一例重症肌无力(MG)之后,1960年英国Simpsom医生首先提出MG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1973年美国Lindstrom先用由电鳗电器官提取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主动免疫兔制成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从此确立了MG确是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处(NMJ)突触后膜上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2].
-
家族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研究
目的研究家族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与非家族性患者的异同,并分析家系患者的遗传学特性,试图解释家族发病的机制.方法对诊治112例家族性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征、免疫学特征及HLA-Ⅱ、Ⅲ类抗原基因分型进行了研究及家系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与散发性病例基本相同,其遗传方式基本符合Mendel常染色体遗传,可能为显型或隐性遗传,其中2个家系呈典型显型遗传.HLA基因分型发现补体C4A*4、补体型S42及DRB1等位基因中的0901和1301两对等位基因与MG相关.结论遗传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重症肌无力.
-
重症肌无力患者周围血中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目的研究CD4+ T淋巴细胞的功能亚群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荧光双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对39例MG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周围血中CD4+ T淋巴细胞的两个亚群(CD4+CD45RA+、CD4+CD45RA-)的百分率进行测定.结果 CD4+CD45RA+亚群的百分率在MG组和AChRAb阳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ChRAb阴性组;而CD4+CD45RA-细胞的百分率在MG组和AChRAb阳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ChRAb阴性组.结论表明CD4+T淋巴细胞的两个功能不同亚群在MG患者体内发生了异常改变,与AChRAb的产生有关.
-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检测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含量与重症肌无力发病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定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其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含量.结果测定前2个月未曾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其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平均值为(6799±2055)位点/细胞,与对照组(2839±1787)位点/细胞相比,位点数明显增高(P<0.001).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的临床类型无关.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为(458±170) nmol/L,正常对照组为(413±156) nmol/L,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含量增多,可能与重症肌无力发病有关.
-
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肌无力疗效的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43例MG按不同疗法分为5组:(1) 胆碱脂酶抑制剂(CHEI)组;(2) CHEI+强的松组;(3) CHEI+强的松+氢化可的松组;(4) CHEI+强的松+地塞米松组;(5) CHEI+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组.比较各组疗效及平均起效时间.结果发现CHEI和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的第4组疗效均优于单用CHEI组,而组(2)~组(5)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组(3)~(5)起效时间(分别为平均15、12、11 d)均早于组(2)(平均41 d).还发现激素对激进重症型病例近期疗效并不差.短程激素冲击疗法出现一过性肌无力加重者较口服小剂量强的松疗法者多,但适当增加CHEI剂量后均很快渡过.结论大剂量激素短期冲击疗法对MG患者疗效肯定,以甲基强的松龙组起效快,出现一过性肌无力少.
-
重症肌无力患者抗骨骼肌抗心肌抗体与心脏损害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心脏损害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无创性心脏检查对56例MG患者进行心电图、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并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其中49例MG患者测定抗骨骼肌抗心肌抗体(SH-Ab).以正常人作对照检查.结果心电图异常率30.35%,超声心动图异常率10.71%,心肌酶学异常率41.07%.SH-Ab阳性率48.9%,对照组无1例有SH-Ab.还发现伴心肌酶异常的MG患者SH-Ab阳性率69.6%(16/23),心肌酶正常的患者SH-Ab阳性率仅为30.8%(8/30),伴胸腺瘤者(MGT)SH-Ab阳性率为41.6%(5/12),不伴胸腺瘤者(MGNT)SH-Ab阳性率仅为24.32%(9/37).另外,MGT心电图、心肌酶学异常率均为50%,均明显高于MGNT.结论 MG的心脏损害可能与SH-Ab滴度增高抗原抗体结合等自身免疫机制有关.
-
枸橼酸钠使ELISA的检测值升高
目的血浆交换(PP)前血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滴度高,重症肌无力(MG)病情重;交换后病情减轻,但血中此抗体反而更高.抗体测定中,交换前用的是血清,交换后用血浆.本研究旨在探讨抗凝剂枸橼酸钠对用ELISA法测定血中AChRAb滴度是否有干扰作用.方法对45例未经PP的MG患者血清、血浆和加枸橼酸钠血清中的AChRAb滴度用ELISA进行检测、比较,并对3例PP MG患者在PP前后及不同时间采血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血浆及加枸橼酸钠血清中AChRAb滴度均显著高于血清中者(P<0.01),且PP前后及不同采血时间血清中的AChRAb滴度有所改变.结论枸橼酸钠可使ELISA的背景着色加深,有正向干扰作用.建议凡ELISA检测均应尽量用血清而非血浆.
-
胸腺切除术并类固醇疗法治疗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胸腺切除术并皮质类固醇疗法对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对采用胸腺切除术并类固醇疗法治疗的52例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作回顾性研究,经术后1~20年,平均(4.5±3.6)年的长期随访,评价其远期有效率和存活率.结果远期有效率为88.5%(46/52),病死率11.5%(6/52).在46例远期存活者中,8例获完全缓解(15.4%),29例获药物缓解(55.8%),9例明显改善(17.3%).5年存活率86.4%,10年存活率33.3%.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胸腺切除术并皮质类固醇疗法治疗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远期疗效良好,该疗法对降低术后病死率和提高缓解率有重要作用.
-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比较
目的为研究免疫球蛋白对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效果,对62例MG患者进行了免疫球蛋白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对比研究.方法 32例MG患者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30例MG患者应用了肾上腺皮质激素(ACS)冲击治疗.临床绝对评分及相对评分作为治疗前后疗效判定标准.结果 62例MG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有明显差异(P<0.01),ACS治疗前后差值较IVIg明显加大(P<0.01).结论 IVIg治疗MG有效,ACS治疗MG效果优于IVIg.IVIg可作为治疗MG的二线药物.
-
甲状腺瘤伴重症肌无力一例
重症肌无力可伴发于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但少见有甲状腺瘤伴发者.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甲状腺瘤伴发重症肌无力病例.
-
重症肌无力患者眼外肌交替受累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MG)患者受累肌群选择性及分析其可能机制.材料及结果 322例MG患者出现18例眼外肌交替受累,占5.6%.眼外肌交替受累多发生于疾病早期,与患者年龄、性别及Osserman型别无明显关系.结论眼外肌交替受累在临床上并不少见,MG肌群选择性可能与肌群AChR抗原及其抗体异质性有关.
-
重症肌无力胸腺和外周血抗原特异性单个核细胞IFN-γ、IL-4的转录及表达
目的为了解重症肌无力(MG)胸腺细胞免疫状态,对10例行胸腺摘除(Tx)的MG患者及4例先天性心脏病行开胸手术患者的胸腺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特异性抗原乙酰胆碱受体(AChR)刺激后,其细胞IFN-γ和IL-4的mRNA转录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方法采用RT-PCR结合狭缝印迹杂交检测IFN-γ、IL-4 mRNA转录,采用ELISA检测IFN-γ和IL-4的表达情况.结果 10例MG患者的胸腺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AChR刺激后IFN-γ和IL-4的mRNA转录增高,其中8例胸腺增生者胸腺细胞和外周血细胞的IFN-γ mRNA转录、外周血细胞的IFN-γ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胸腺细胞IL-4 mRNA转录和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1和P<0.05),而外周血细胞IL-4 mRNA转录和表达与健康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2例伴胸腺瘤者,此两种细胞因子无论mRNA转录还是蛋白表达均很低.外周血细胞与胸腺细胞IL-4 mRNA转录有一定的相关性,基本反映胸腺的免疫学变化.结论胸腺增生MG患者的细胞免疫(Th1和Th2)高度活跃,PBMC的有些免疫学参数能反映MG患者胸腺的免疫学改变,但有待进一步累积更多资料.伴胸腺增生与伴胸腺瘤的MG发病机制可能不同,Tx是必要的.
-
血浆置换治疗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附57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确定血浆置换(PP)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起效时间、疗效,评价其疗效是否与降低血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有关.方法 PP第1周隔日1次,共3次,以后每周1次.用健康人血浆及血浆代用品进行PP,一般每次2 000mL(即706代血浆500 mL,血浆1 500 mL),置换当日及置换后每日于固定时间根据临床绝对记分法进行评分,同时每日晨取血查AChRAb. 结果痊愈、基本痊愈、显效、好转和无效分别为1、4、23、22和6例,总有效率89.47%.共有35人、52次在置换中出现不同程度副作用,包括口周麻木、四肢麻木、荨麻疹、寒战、发热和低血压等,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PP起效迅速,在肌无力危象抢救中有重要价值,但单独使用疗效不持久,应用得当可减少副作用.
-
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神经精神表现
目的对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甲旁低)患者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的临床特点加以报道.方法对原因不明、常规治疗无效的所谓"癫痫"和其它神经精神临床表现患者进行有关甲旁低的全面检查.结果发现5例甲旁低患者中特发性和继发性甲旁低分别为3例和2例.经早期、合理治疗后,其神经精神临床表现恢复.结论对原因不明、常规治疗无效的所谓"癫痫"和其它神经精神临床表现患者应做有关甲旁低的全面检查,以早期诊疗,争取全面康复.
-
瘤苗主动免疫治疗恶性脑瘤实验及临床初步观察(论著摘要)
1 材料和方法1.1 瘤苗制备 (1) 榄香烯/丝裂霉素C瘤苗:将100 μg/mL的榄香烯及50 μg/mL的丝裂霉素C与等量活瘤细胞悬液(6×107/mL)混匀,培养90 min,洗涤3次,以0.0125 g/L戊二醛固定灭能,调细胞浓度为1×107/mL.(2) 新城鸡瘟病毒瘤苗:按每100PFU(plaque formation unit)病毒吸附4×106活瘤细胞的比例以病毒感染瘤细胞,培养4~5 h,余同(1).
-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快速基因诊断研究
目的研究我国近端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外显子的缺失情况,探讨其快速基因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酶切法检测26例确诊的SMA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SMN基因的第7、8号外显子的缺失情况.结果在26例及25例患者中,分别发现缺失了端粒SMN基因(SMN1)的第7和8号外显子,缺失率达100%(26/26)和96%(25/26),而正常对照及患者的家系成员均未发现外显子缺失.结论应用PCR-酶切法检测SMN1基因缺失从而进行SMA患者的基因诊断,具有准确、简便和快速的优点.
-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32例报告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误诊率及死亡率较高.现将我院1964年1月~1996年11月收治32例中27例经脑脊液墨汁涂片或培养查到隐球菌,另5例经尸检病理证实的新型隐球菌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组、健康对照组、其他疾病组患者血清中广州管圆线虫抗体滴度.结果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滴度,患者组为1.1110±0.5311,其他疾病组为0.4110±0.1141,健康对照组0.4982±0.1343.患者组同其他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t=4.290,P<0.001;t=6.947,P<0.001).结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抗体浓度,对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
-
继发性婴儿脑外积水的治疗
婴儿脑外积水(external hydrocephalus, EH)常诊断为硬膜下积液,实际上是婴儿交通性(室外型)脑外积水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仅表现为蛛网膜下腔的扩大.EH有特发性和继发性之分,特发性者是发生在婴儿期的一种良性自愈性疾病[1~3].继发性者常继发于外伤或脑炎、脑膜炎,其临床结局常有不同,往往需外科干预性治疗.现就我院自1990年~199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例有明显原因的继发性EH进行分析.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