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국혈관외과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严重缺血性疾病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36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按缺血原因、缺血肢体远端输出道情况、缺血速度和年龄4个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分组.结果 缺血原因分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组有效率33.3%(3/9),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组77.8%(14/18),糖尿病足组66.7%(6/9);远端输出道分组,输出道达小腿中段组有效率27.2%(3/11),踝关节76.9%(10/13),踝关节以下83.3%(10/12);缺血速度分组,急性缺血组有效率为0(0/4),慢性缺血组71.8%(23/32);年龄分组,≤60岁78.2%(18/23),>60岁38.4%(5/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重度缺血性疾病的疗效与缺血原因、下肢的输出道、缺血的急慢性和年龄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
气压泵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气压泵(IPC)联合置管溶栓术(CDT)治疗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共84例亚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CDT组)和实验组[CDT加用间隙性气压泵组,CDT/IPC组)],各42例,两组均先给予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CDT.对比两组患者溶栓时长、术后症状改善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CDT/IPC组与单纯CDT 组相比,溶栓时长明显降低[(62.14±13.97)小时vs (73.85±13.89)小时,P<0.05],术后症状改善率提高[95.24% vs 78.57%,P<0.05].CDT/IPC组与单纯CDT组的血栓溶解率分别为52.38%和45.23%,术后6个月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21.43%,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联合CDT治疗亚急性下肢DVT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溶栓时长,并改善症状.
-
杂交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腔内治疗的杂交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本科杂交手术或单纯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例,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治疗即时通畅率、12个月通畅率、保肢率、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选取68例RutherfordⅡ级患者,其中杂交治疗组32例,导管取栓组36例.杂交组及取栓组即时通畅率为93.8%vs 80.6%;12个月通畅率为90.6% vs 6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保肢率为93.8%vs 7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血管损伤、严重出血事件及严重再灌注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1%vs 8.3%、0vs 0、21.9%vs 16.7%,死亡率3.1%vs 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杂交手术治疗相对单纯Fogarty导管取栓可提高早中期通畅率及保肢率,而血管损伤、严重出血事件及严重再灌注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腔内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I-F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明确诊断为左IVCS并急性I-FVT的22例患者,均接受导管溶栓(CDT)联合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等腔内治疗.结果 22例均成功实施腔内治疗,患肢肿胀改善有效率为95.5%,溶栓有效率达91%,支架植入有效率100%.治疗期间仅有1例实施再次溶栓治疗,无大出血及症状性肺栓塞发生.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中1例血栓复发堵塞支架,进行干预后痊愈.结论 腔内治疗左IVCS并急性I-FVT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近期随访效果良好.
-
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重建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在重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共1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术中主动脉弓三分支覆膜支架植入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35 ~62岁,平均52岁.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手术成功,平均心肺转流时间(190±42)分钟,平均心肌阻断时间(110±30)分钟,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2±13)分钟,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46±13)小时.术后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出院后3个月复查示支架位置正常,升主动脉及弓部覆膜支架内血流通畅未见造影剂外渗.结论 应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简化手术操作,可缩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基层医院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手段.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腔内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比较
目的 比较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腔内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10月云南省血管外科中心收治的B型壁间血肿患者48例,14例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给予降压、镇痛镇静治疗(腔内组),34例患者行单纯药物降压、镇痛镇静等保守治疗(保守组),对比两组患者卧床时间、血肿基本吸收率、死亡率、恶化率.结果 腔内组与保守组的卧床时间、死亡率、恶化率分别为8.42±2.34天vs 12.92±3.75天、7.14% vs 14.70%、7.14%vs 32.35%,腔内组与保守组随访1、3个月的血肿基本吸收率分别为71.42%vs 47.05%、92.86% vs 64.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是安全可行的,但应根据影像学检查主动脉的形态、症状体征等重要因素来明确腔内修复的可行性.
-
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经皮支架植入术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联合佳药物治疗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UARAS)患者的疗效,寻找PTRAS疗效良好的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行PTRAS术的UARAS共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狭窄侧与非狭窄侧肾素水平比值(RVRR)分为二组:肾血管性高血压组[(RVRR≥1.5),21例,RH组]及原发性高血压组[(RVRR<1.5),30例,EH组],比较PTRAS前后血压及肾功能,并分析肾功能好转的相关因素.结果 51例UARAS患者,收缩压由(158±14) mmHg降至(142±10) mmHg(P<0.001);舒张压由(87±11) mmHg降至(83±7) mmHg(P=0.03).降压药物应用的种类由(2.7±0.8)种降至(2.4±0.9)种(P=0.07).肌酐水平由(102±63.4) μmoL/L降至(102±57.0) μmol/L(P>0.05).EH组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物应用的种类数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EH组仅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术前肾动脉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300 cm/s并且肾主动脉比率(RAR)>3.74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的种类数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而PSV≤300 cm/s或RAR≤3.74患者仅有收缩压在治疗前后有显著下降(P<0.05).相关因素分析发现64%肾功能好转患者术前基线尿蛋白<0.6 g/d,肾功能未好转患者仅有23% (P=0.03).结论 PTRAS联合药物治疗可以给UARAS患者血压带来显著益处.RVRR≥1.5、PSV >300 cm/s、RAR >3.74、术前基线尿蛋白<0.6 g/d是PTRAS疗效良好的预测指标.
-
近肾主髂动脉闭塞病变腔内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近肾主髂动脉闭塞病变(AIOD)患者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17例接受腔内治疗的近肾AIO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Rutherford分级:4级5例,5级9例,6级3例.患者均采用腔内治疗,经股动脉和肱动脉入路,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及保护伞保护内脏动脉,开通病变血管后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88.23%.7例患者肾动脉造影后出现狭窄或夹层,其中5例患者植入覆膜支架、1例植入金属裸支架及1例行主髂动脉开窗技术后显影通畅.15例(88.23%)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平均踝肱指数为0.92±0.22,明显高于术前(0.35±0.08),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5~5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6±12.4)个月,术后1年、3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8.2%及82.4%,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1%及82.4%,二期通畅率为100%.2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肾动脉再狭窄,经肾动脉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结论 对于开放手术高危的近肾AIOD病变患者,腔内治疗不失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和早中期通畅率.
-
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闭合交通静脉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闭合小腿交通静脉对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闭合浅静脉及小腿交通静脉的静脉性溃疡患者(C6期),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静脉闭合情况进行随访并观察术后皮肤溃疡的愈合情况.结果 92例患者共95条患肢接受治疗,经超声证实均存在1~3支交通支病变.平均闭合小腿交通静脉2.2条(1~3条),每条肢体平均使用泡沫硬化剂12 ml(聚多卡醇:空气=1∶4).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胸闷,7例出现小腿局部浅静脉炎表现,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心脑血管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7.7(1~14)个月,发现交通支均已闭合,皮肤溃疡愈合.结论 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剂闭合小腿交通静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减少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复发.
-
伴有腹膜炎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伴有腹膜炎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4例合并腹膜炎的急性MVT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患者首先采用肝素抗凝及禁食、胃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对部分患者进行选择性的剖腹探查手术,观察住院期间保守治疗和手术患者的临床转归和结果.结果 24例患者中初始即接受手术治疗有4例,初始接受保守治疗有20例,后因保守治疗无效而改为手术治疗有3例.1例手术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经治疗后营养情况稳定.全程均为保守治疗的17例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好转,顺利出院.结论 合并腹膜炎的急性MVT可以通过抗凝等保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但应根据病情具体情况做出个体化决策,选择性进行手术探查.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腹主动脉瘤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腹主动脉瘤(AAA)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截止至2015年12月发表各数据库评价ACE基因多态性与AAA关系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0篇文献满足纳入标准,共6845例纳入研究,其中AAA患者3226例,健康对照3619例.隐性基因模型比值比(OR)=1.21(95%CI=0.94~1.55,P=-0.13),等位基因模型OR=1.20(95%CI=1.01~1.41,P=0.03),显性基因模型OR=1.31(95%CI=1.05~1.63,P=0.02).敏感性分析根据吸烟、高血压及血脂紊乱三项对各个统计资料进行评估,6篇文献符合条件,隐性基因模型OR=1.43 (95%CI=1.04~1.98,P=0.03),等位基因模型OR=1.20(95%CI=1.01~1.41,P=0.03),显性基因模型OR=1.35 (95%CI=1.06~1.73,P=0.02).结论 相比于等位I基因,D等位基因个体可能具有更高的AAA易感性,但由于现有标本量及种族差异的限制,需用广泛大样本统计得以完善.
-
浅析股动脉分叉处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方式选择
股动脉分叉部位(femoral bifurcation,FB)包括股总动脉(common femoral artery,CFA)、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及股深动脉(deep femoral artery,DFA)三支重要血管,血液动力学复杂[1],是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常见部位[2],是决定下肢血液供应重要的节点.股动脉分叉部位的范围起自CFA末端距肩部10 mm处,止于SFA距脊部10 mm处(图1)[3],此处发生动脉硬化闭塞时常可伴随SFA长段病变,可同时累及CFA末段和(或)DFA开口.
关键词: -
主髂动脉闭塞症的治疗策略
主髂动脉闭塞症是指因动脉栓塞、血栓形成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的主动脉-髂动脉闭塞,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闭塞.急性主髂动脉闭塞较为少见且病情危重,往往伴随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1].临床上常见的主髂动脉闭塞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不断积累导致的慢性闭塞,多部位长段或者多节段性闭塞,患者可以出现内脏缺血、下肢缺血或坏死等临床表现.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闭塞段周围的腰动脉、肋间动脉等可形成大量的侧支循环,供应内脏及下肢.因此,主髂动脉闭塞症的患者往往临床症状较轻而血管病变较严重.
关键词: -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其中导致PE的栓子中90%以上来源于下肢DVT.临床上VTE可以是特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常见的诱因包括外伤、手术、制动、恶性肿瘤及妊娠等[1].VTE常伴有长期并发症,易于复发,治疗费用高,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3].因此,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治疗VTE一直是临床医师广泛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
腹主动脉瘤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限性、永久性的扩张,其直径超过正常直径的1.5倍.目前针对直径≥5.5 cm或瘤体扩张率≥1.0 cm/年的AAA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而对于直径<5.5 cm且增长速率不快的小AAA,除了密切监测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式.因而,针对AAA的发病及进展机制展开研究,探索药物干预小AAA的可行性,降低瘤体扩张速率,减小破裂风险,从而达到延缓AAA发展的目的.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有关AAA药物干预的原理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支架治疗进展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是需急诊手术干预的严重大血管病变.未经治疗的TAAD患者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50%[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医用材料的更新,传统开放手术治疗TAAD的成功率虽然有明显改善,但手术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仍达15%~30%[2].腔内治疗较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预后佳、死亡率低的优势[3],已经成为许多复杂大血管病变治疗的趋势.近十年来,随着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治疗经验的积累,血管外科医师逐渐尝试在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这些区域中有所作为.本文综述了TAAD的传统治疗方法、腔内治疗的优势、解剖适应证、腔内支架治疗存在的挑战和风险、成功腔内支架治疗的案例、理想的升主动脉支架装置的特点.
关键词: -
多科协作成功抢救术中致死性肺栓塞2例
患者1,女性,62岁.因“右下肢静脉曲张并血栓性浅静脉炎”于2014年3月11日入院.查体:双下肢等长,右侧小腿内侧浅表静脉迂曲扩张,呈蚯蚓状,轻微肿胀,皮肤少许色素沉着及湿疹样改变,小腿内侧局部明显红肿,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轻触痛,双下肢腓肠肌松弛无压痛,Homans征(一),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有力.否认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及肺气肿等慢性病史.右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右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2014年3月13日局麻下行经右股静脉穿刺右髂静脉造影术,术中见右髂静脉通畅、无狭窄及血栓形成,排除深静脉受压或阻塞等静脉曲张手术禁忌.术后予患肢穿刺点加压包扎4~6小时.患者于2014年3月14日送手术室行下肢静脉曲张激光灼闭术,麻醉后约30分钟,患者突发全身发绀,平卧位颈静脉怒张直径达1.5 cm,心率45次/分,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为45%,血压为50/20 mmHg (1 mmHg=0.133 kPa),术中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为60 mmHg,Miller 指数为0.47(16/34).
关键词: -
一期机械性吸栓加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一期机械性吸栓(PMT)加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对24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PMT加支架植入术治疗,治疗前均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或静脉彩超进行评估.结果 溶栓后获完全溶解Ⅲ级20例(83.3%),Ⅱ级3例(12.5%)和I级1例(4.2%).溶栓时间平均约为0.25小时,尿激酶平均用量为16.7万U.6例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溶栓后患、健侧大腿平均周径差为(1.38±1.61)cm,小腿为(0.80±0.87)cm,术后患肢肿胀症状明显减轻21例.12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无黑便、血便;2例有静脉穿刺点周围少量皮下淤血斑.无致命性肺梗死;无脑出血并发症、无穿刺部位渗血;支架植入术中无静脉破裂及支架移位等发生.结论 PMT加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治疗时间短、大出血风险低、溶栓药物用量低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治疗方法.
-
股腘动脉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处理
股腘动脉闭塞是常见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自1964年首例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股腘动脉硬化狭窄性疾病至今,股腘动脉的腔内治疗获得极大的发展[1].欧洲及北美指南提出腔内治疗也可适用对某些复杂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ⅡD型病变[2,3].目前,支架植入已成为腔内治疗的主流手段,在美国每年约有20万例患者进行股浅动脉的支架植入[4].尽管支架植入后能够消除PTA后的血管壁弹性回缩,一定程度上延缓再狭窄的发生[5].然而,远期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femoropopliteal in-stent restenosis,FP-ISR)成为临床工作中新的难题,研究表明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进行支架植入后靶病变或靶血管的血流重建率居高不下[6,7].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