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 중국역묘화면역
- 主管单位: 中国计划免疫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2.3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517/R
- 国内刊号: 李黎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不同剂量和种类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为探讨不同剂量和种类基因工程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北京市大兴县、顺义区抽取健康新生儿193名,随机分为3组:Ⅰ组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5μg-5μg,Ⅱ组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5μg-5μg,Ⅲ组接种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乙肝基因工程疫苗10μg-10μg-10μg,3组均按0、1、6月程序接种.结果:全程免疫后1年,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5.51%、86.44%、100.00%,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50.50mIU/ml、52.34mIU/ml、143.19mIU/ml;全程免疫后2年,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9.66%、70.21%、95.56%,GMT分别为25.98mIU/ml、30.48mIU/ml、69.58mIU/ml.表明:对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采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5μg-5μg与5μg-5μg-5μg接种,其抗-HBs阳转率及GMT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免疫后第2年,采用5μg-5μg-5μg免疫组的抗体下降速度较10μg-5μg-5μg组为快;两个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组与CHO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接种组比较抗-HBs阳性率和GMT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CHO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接种组免疫效果好.
-
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血清学效果初步研究
为了评价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TT)突击接种的效果,并采用血清学回顾性研究探讨TT免疫应答,从而为开展育龄期妇女TT常规接种及制定育龄期妇女TT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间接血凝方法,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随机抽取367名15~35岁育龄期妇女测定血清破伤风抗毒素(TAT)水平.结果显示,56%的育龄期妇女具有保护水平TAT(>0.01IU/ml),TAT几何平均滴度(GMT)为0.073IU/ml.接种1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0.01IU/ml的占50%,GMT为0.039IU/ml;接种2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0.01IU/ml的占68%,GMT为0.145IU/ml,37个月后可检测到TAT;接种3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0.01IU/ml的占90%,GMT为0.576IU/ml,37个月后仍可检测到TAT;育龄期妇女接种TT各剂次的TAT水平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不同接种剂次免疫接种间隔、免疫年龄的TAT水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建议:提高重点地区和育龄期妇女中重点人群TT接种率;尽快开展TT常规接种;确定重点免疫人群策略.
-
福建省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为了解福建省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的实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于1999年7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71个县(市、区)的120个村(居委会)级计划免疫基层单位进行了调查.随机入户调查了848名1997年出生的儿童,结果表明: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1.63%,合格接种率为84.96%;城区和农村1层、2层、3层不同经济收入层次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有显著性差异;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缺乏信息和客观原因;在出生后当天或第2天内及时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的仅占43.92%,接生地点对及时接种率有影响;家长对乙肝疫苗的知识主要是从医生处获得.改善信息传播,加强对居民和各级医务人员进行乙肝疫苗及时接种重要性的教育,是当前迅速提高乙肝疫苗接种质量的有效办法.
-
广东省计划免疫冷链设备状况的调查
为了掌握广东省计划免疫冷链设备的现状,对全省144个地区级和县级卫生防疫站进行了书面(统计表和问卷)调查,共收回完整统计表127份,问卷102份.同时由省卫生防疫站对3个地区级、8个县级卫生防疫站和32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现场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广东省计划免疫冷链设备总的完好率为75%,其中冷藏车完好率50%,疫苗运输车69%,低温冷库100%,普通冷库92%,低温冰箱83%,普通冰箱74%,冷藏箱75%,冷藏包66%,冰排67%;以冰箱、冷藏包、冰排更新得多.维修人员年龄偏大,所学专业离散,现场抽查发现,兼职维修人员多,队伍不稳定;问卷调查显示,58%的卫生防疫站无维修人员.为保证冷链设备的正常运转,应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和有效的、规范化的维修和管理制度.
-
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型别演变及其趋势分析
为了解山东省自1962年以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季节发病高峰和疫区型别的演变,比较了该省60年代和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疫区型别的变化、秋冬季和春季发病高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变化,并对其发展趋势采用灰色模型GM(1,1)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山东省在60年代和70年代HFRS发病以秋冬季(10月~翌年1月)为主,其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89.87%,病死数占全年的88.99%;疫区限于6个地区,疫区型别为姬鼠型.80年代,除秋冬季发病高峰外,出现春季(3~6月)发病高峰,其发病数和病死数分别占42.78%和21.73%;疫区扩大至全省14个地区,疫区型别为姬鼠型和家鼠型的混合型.90年代情况与80年代类同,春季发病与死亡数分别占全年的43.68%和37.55%;疫区型别仍为混合型.预测今后5年该省HFRS全年、秋冬季和春季发病均呈上升趋势,疫区型别为混合型.应考虑同时预防和控制姬鼠型和家鼠型病例发生.
-
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人体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
为了解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成人白破二联)的人体反应及血清学效果,于1999年3月在北京市朝阳区5所小学对214名小学一年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所)、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所)生产的成人白破二联.人体反应观察结果显示:接种北京所疫苗24小时全身中、强反应发生率为22.5%,局部反应发生率<7%;接种上海所疫苗局部与全身中、强反应发生率均<7%.用间接血凝法检测免疫前后配对血清白喉、破伤风抗毒素含量显示:北京所疫苗人群免疫后白喉、破伤风抗体较免疫前≥4倍增长率分别为98.9%、96.6%,成功率均为100.0%;上海所疫苗人群免疫后白喉、破伤风抗体较免疫前≥4倍增长率分别为93.2%、98.8%,成功率分别为97.7%、100.0%.观察结果表明,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使用上海所生产的成人白破二联是安全有效的.另外,根据本次观察,免疫前白喉抗体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而破伤风抗体已下降至较低水平,提示有必要继续观察小学一年级学生加强免疫后血清白喉抗体消退情况,并据此考虑是否取消北京市初中一年级白喉类毒素加强免疫,同时将高三、中专、技校毕业班和外地进京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白喉类毒素加强免疫改为成人白破二联免疫.
-
浙江省甲型肝炎疫苗免疫对象的选择
为探讨甲型肝炎(甲肝)疫苗接种的合适年龄,对浙江省甲肝疫情、人群甲肝抗体水平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甲肝发病年龄4岁为高峰,人群甲肝抗体阳性率小年龄组较低,1~6岁阳性率<50%.目前开展甲肝疫苗免疫接种的对象以3岁合适.
-
江西省计划免疫中高级人员第一轮培训情况分析
为了更好地开展计划免疫专业人员的培训,对江西省第一轮计划免疫中高级人员(县级及县级以上)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培训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2名学员中,以大专、中专学历者居多,分别占37.71%和44.26%;以医(技)师、主管医师职称者居多,分别占56.56%和29.51%.学员从事卫生工作的平均年限为12.65年,从事计划免疫工作的平均年限为6.86年.有74名学员近3年未接受过上级培训(含以会代训),占60.66%.学员对<中高级计划免疫培训教材>中所编内容具有不同的需求,对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目前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内容及急需开展工作的规范操作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对本轮培训采用的"成人参与式"与"传统授课"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学员很喜欢和喜欢的分别占22.95%和63.93%.认为教学效果很好和好的分别占31.15%和60.66%.学员培训前的"书面测试"平均分为52.36分,培训后为93.65分.
-
浙江省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现况及效果观察
为评价浙江省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免疫效果,1997年6月在全省11个地区(市)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1992年1月1日~1996年10月31日出生的儿童4 876人,调查了乙肝疫苗的首针接种率和3针全程合格接种率,又对其中10个县(区)的751名儿童采血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显示:浙江省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已达96.10%,3针全程合格接种率为93.03%,接种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BsAg阳性率为2.00%,较接种乙肝疫苗前(1985~1991年)的7.95%有明显下降,抗-HBs阳性率达73.10%,几何平均滴度为39.25mIU/ml.说明浙江省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已处于较高的水平,其免疫效果理想.
-
1例潜伏期长达14年狂犬病病例的调查
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3个月,短的7天,长的可达1年左右,我区近发生的1例狂犬病病人潜伏期长达14年,现报告如下.
-
世界银行贷款"疾病预防项目"计划免疫子项目卫生人员培训中期评估报告
1996年,我国政府向世界银行贷款,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10个省(自治区,下同)开展"疾病预防项目"(即卫Ⅶ项目),其中包括计划免疫和健康促进两个子项目.为了解"计划免疫子项目"的实施情况,1999年9~11月世界银行聘请5名专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现将卫生人员培训的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
大连市甘井子区一家外资企业发生麻疹暴发
1999年4月5~26日,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湾镇的一家外资企业发生了一起经血清学检测证实的麻疹暴发.现简报如下.
-
铜仁地区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为了掌握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的实际水平,贵州省铜仁地区于1995~1996年度进行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考核的同时,同步在沿河、石阡2个县开展了麻疹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次共调查了40个点269名12~18月龄儿童(占2个县进行接种率调查60个点420名儿童的64%)的麻疹血凝抑制(HI)抗体.
-
北京市一幼儿园水痘流行的调查
1999年5月,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商业部幼儿园发生了一起水痘流行,现简报如下.
-
三亚市农村儿童风疹抗体水平调查
为了解三亚市农村儿童风疹抗体水平,以便为制订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8年对三亚市农村常住儿童,按照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30个自然村,采集近期无出疹性疾病史的0~4岁儿童末捎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抗体滴度≥1:100判为阳性.所用试剂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
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引起过敏性紫癜并发肾炎1例报告
某男,10岁,1999年10月22日上午10时,在校内由防疫医生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5μg(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971027-1,有效期1999年12月).
-
注射疫苗针头脱落存留右臂14个月的调查
1998年6月24日,乳山市某乡村医生,给6月龄儿童注射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0天左右,儿童右上臂出现约3cm×1cm的棒槌型肿块,儿童经常哭闹,当触摸其右上臂时哭闹加剧.
-
贫困山区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分析
为了解贫困山区儿童免疫接种率情况,我们于1998年10月对位于太原市西北部贫困山区的古交市、娄烦县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进行了调查,现简报如下.
-
注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引起过敏反应1例报告
某女,10岁,1999年5月27日下午2:00在校医务室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经消毒后皮下注射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LA1株)1.0ml.疫苗系长春长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90203-153,失效日期2000年3月15日.接种后于次日凌晨患儿烦躁不安,膝关节疼痛,步行困难,体温正常,注射局部无红肿.
-
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23针后的血清学效果比较
为进一步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乙脑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于1999年乙脑流行季节前3个月,以自身内对照的方法进行了接种乙脑疫苗2、3针的血清学效果比较,现简报如下.
-
全球1999~2000年脊髓灰质炎发病情况
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和1999年~2000年3月2日脊髓灰质炎(脊灰)的发病情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消灭脊灰的形势还很严峻.
-
全球1997~1999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实验室网络工作情况
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一个关键措施是建立敏感的脊灰监测系统,为保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粪便标本能够按规范的程序进行病毒分离,世界卫生组织(WHO)建立了全球性的实验室网络.
-
美国2000年度推荐的儿童免疫程序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所属的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每年都总结疫苗研制、生产及使用的新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儿童免疫程序.它包括修订现有疫苗的使用程序和推荐使用新批准的疫苗.该机构2000年度推荐的儿童免疫程序见表,并对此程序与1999年度程序的改变做了简单解释.
-
群发性癔症与疫苗接种的关系--兼析30起群发性癔症的发生
近年来,各地接种疫苗后发生群发性癔症的报告增多,这是一种由于接种对象因精神或心理因素而导致诱发的精神性反应.虽然它和接种的各类疫苗并无实质性的联系,但因它的发生不是个别对象,而是一群整体,因此影响很大,从而妨碍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
-
国产狂犬病纯化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前景
众所周知,狂犬病一旦出现症状几乎是100%死亡,因此唯一的预防措施就是在被疯动物致伤前或致伤后注射狂犬病疫苗.70年代前世界各国所用的狂犬病疫苗都是粗制的成年动物(绵羊、山羊、家兔)或乳鼠的脑组织或鸡胚组织生产的疫苗,这种疫苗不但副反应大,免疫效果也很差.
-
社区医疗卫生中的安全注射
安全注射是指要使用灭菌的注射器材,严格按照无菌标准进行规范化的注射操作,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材作好安全处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从单纯的治疗走向预防、保健、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如何在社区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内,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的搞好安全注射工作,减少或杜绝与注射有关的疾病的传播,实为社区医疗卫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经济学评价在疫苗项目中的应用
近20年来,在疫苗领域进行了许多经济学评价,疫苗经济学的评价证明在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干预活动中,疫苗是成本效果较高的干预措施之一.
-
联合疫苗:成就和挑战
在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行扩大免疫规划(EPI)时,世界上只有5%的儿童享受免疫接种来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麻疹和结核病等6种疾病.1990年以来,全世界每年新出生的1.3亿儿童中几乎80%在1周岁之内获得免疫接种,每年因此而减少了300万儿童的死亡.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新的疫苗也在不断研制和开发.但疫苗品种的增多和接种次数的增多,增加了疫苗管理的困难,给儿童、家长及医护人员带来许多不便.研制联合疫苗的目的就是用较少的接种次数预防更多的疾病.表1总结了50年来联合疫苗的发展历程.
-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疫苗免疫的近经验
在尚未实施b型流行性感冒(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疫苗免疫规划的国家中,Hib是导致儿童患严重侵袭性细菌疾病的首要原因.婴幼儿常规免疫预防Hib的有效性已在诸如美国等国家中得到证实,免疫规划实质上已在该国人群中消除了这种疾病.
-
芬兰已无麻疹
芬兰经过20年来的免疫运动,以MMR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为基础的疫苗接种,在本地居民中已无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病例.
-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的使用(建议书)
1 疫苗接种的年龄婴儿接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MMR)的佳年龄应是在其血清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都能达到高时进行.而这佳年龄则随着整个人群的免疫覆盖程度,特别是其母亲接触自然感染的程度,在不同的阶段各有不同.
-
计划免疫信息网络工程:疫情监测和报表处理
深圳计划免疫信息网络工程的开发采用了一系列网络、数据库新技术,构建成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具有儿童免疫接种管理、疫苗管理、报表自动生成和传递、相关疾病的监测和分析、大众计划免疫接种信息查询和接种通知电话自动接拨服务等功能,实现了计划免疫信息的自动化、网络化、科学化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证明该系统实用、经济、易操作,特别是疫情监测和报表处理是根据需求新增的功能,完全满足日常监测和管理要求.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