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 중국역묘화면역
- 主管单位: 中国计划免疫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2.3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517/R
- 国内刊号: 李黎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四川省2006~2007年度甲3亚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甲3亚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的抗原性和基因变异情况,比较四川省2006~2007年度甲3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株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2006~2007年度北半球甲3亚型流感疫苗株甲/威斯康星/67/2005(H3N2)HA1区的基因差异,为评价流感疫苗免疫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四川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疑似流感疫情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用狗肾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选取来自不同时间、地点,且经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鉴定为甲3亚型的流感病毒分离株进行单向HI试验;提取病毒核酸,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A基因的HA1区,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并推导出氨基酸序列;将分离株的序列与甲/威斯康星/67/2005(H3N2)的HA1区序列进行比较,并进行基因进化特征分析.结果 单向HI试验表明,2006~2007年度四川省甲3亚型流感毒的抗原性与中国甲3型流感标准株(甲/云南/1145/2005和甲/江西东湖/312/2006)相比,HI效价均无≥4倍的差异.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59%和99.47%,仅有4~6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替换,涉及2个抗原决定簇.结论 四川省2006~2007年度甲3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未发生明显变异.
-
海南省2004~2006年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分析
目的 掌握引起海南省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和局部爆发的流感病毒型别、流感病毒分离的时间分布、人群分布等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流感措施,以及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禽流感的鉴别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采集流感样病例和疑似流感爆发人群的咽拭子标本,用狗肾传代细胞分离流感病毒,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海南省2004~2006年共采集1565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分离到流感病毒219株.2004年甲3型占62.1%,乙型占37.9%,分离高峰在7~9月;2005年甲3型占67.0%,乙型占19.6%,甲1型占13.4%,高峰在4~6月;而2006年甲l型占59.2%,乙型占36.7%,甲3型仅占4.1%,1~3月即显现分离高峰,高峰持续至6月.0~9岁分离率高,为21.91%(103/470),构成比占47.03%(103/219);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31:1(124/95).结论 引起海南省2004~2006年流感小规模流行和局部爆发的病毒,由甲3型、乙型逐年向甲1型、乙型转换,流行高峰从7~9月逐年提前至1~3月.应继续加强海南省流感的病原学监测,指导流感的流行病学监测和疫情处置.
-
中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基线调查
目的 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乡(镇、苏木、街道,下同)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hood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IIMS)建设现状,为全面实施CIIMS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4月对全国乡级预防接种报告单位工作人员、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等基本信息进行普查.结果 共调查了50 469个乡级预防接种报告单位,37.47%(18 913/50 469)的单位有计算机.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61.14%(7 793/12 747)、31.27%(5937/18 984)、27.66%(5183/18 738).仅16.46%(8309/50 469)的单位计算机主频、内存、上网方式、杀病毒软件均符合要求.调查的112 132名工作人员中,能较为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占30%,20.13%不会使用计算机打汉字.全国共有113家公司开发的CIIMS客户端软件.东、中、西部地区预防接种报告单位信息设备拥有量、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网络覆盖率、信息化管理覆盖率等方面,均为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有近17%的乡实施了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各地现有信息系统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不能共享.结论 乡级预防接种报告单位应尽快配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加强计算机操作培训,加大中、西部地区CIIMS建设经费投入.
-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系统评价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异常反应的鉴定和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全面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1994~2007年)和万方数据库(1993~2007年),对获得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从合格文献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36种杂志的文献48篇,58例.66.67%的文献来自县、市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的HepB异常反应中,居前4位的是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反应.接种HepB后<24h发生的异常反应占案例总数的75.86%,第1剂接种后发生的异常反应占案例总数的58.62%.结论 HepB性质稳定,异常反应发生的概率低.报道的相关文献中,属于异常反应的文献占57.14%.临床医生在异常反应处理中意义重大,应在医生群体中加强培训,以便及时发现并合理处理HepB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保护效果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评估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广州市2004年1月~2005年3月的社区腮腺炎散发及学校集中发病病例,按性别、年龄、户籍和居住地(或班级)为每个病例选择1个对照,利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系统(或预防接种证)采集相关免疫信息,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社区有696对病例及对照纳入研究,l剂疫苗对腮腺炎的保护效果为92.6%[95%可信区间(CI)为89.1%~95.0%];学校有263对病例及对照纳入研究,1剂疫苗对腮腺炎的保护效果为68.2%(95%CI 49.4%~80.1%).结论 上市后疫苗效果研究表明,1剂疫苗对低年龄儿童的腮腺炎有很好的保护效果,对大年龄小学生保护效果一般,应提高大年龄儿童第2针疫苗的接种率.
-
慈溪市受动物伤害人群暴露后预防处理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分析慈溪市受动物伤害人群暴露后处理的状况及其效果,为更好地预防控制狂犬病提供依据.方法 在狂犬病门诊收集接受暴露后预防处理人群的基本情况,受伤害的时间、部位、伤害程度、伤人动物的种类、伤口处理、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Rabies Vacane for Human Use,RabV)的种类,以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uman Ra-bies Immunoglobulin,HRIG)使用等,调查接种RabV后的副反应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发生人狂犬病.结果 慈溪市2007年1~9月共有21 504人接受暴露后的预防处理,95%的人是被犬伤害,62%的人是在遭受动物伤害后12h内接种RabV.所有21 504人全程使用RabV,783人使用HRIG.未发生RabV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和人狂犬病病例.结论 犬伤仍是当前威胁居民安全诱发狂犬病的主要因素.暴露后能及时正确接受预防处理,使用高效、可靠的RabV和HRIG,能有效预防控制狂犬病.
-
上海市1995~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分析及消除对策
目的 探讨消除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NT)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对上海市1995~2003年NT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上海市1995~2003年共报告NT-128例,死亡51例,病死率39.8%.全年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时间平均为出生后6.5d,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1999~2003年作个案调查的74例NT中,仅1例的母亲有过1剂破伤风疫苗免疫史.128例NT中,126例(98.4%)在家中分娩,由未接受过培训的人员接生,其中123例(97.6%)使用的接生器械未经过消毒.结论 要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区域,加强宣传孕妇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减少或切断传染途径,消除流动人口中的NT.
-
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确定麻疹易感者及其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宁波市江东区≥15岁本地及流动健康人口血标本216份,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麻疹IgG抗体,同时调查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ane,MV)免疫史和麻疹患病史.结果 人群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575.40±2.56)mIU/ml,其中流动人口(733.09±2.35)mIU/ml,本地人口(435.18±2.61)mIU/ml,流动人口麻疹抗体GMC非常显著高于本地人口(F=17.47,P=0.0001).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7.2%,其中流动人口 92.0%,本地人口81.6 0A,流动人口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口(χ2=5.09,P=0.024).流动人口有MV免疫史的占48.7%,非常显著低于本地人口(χ2=43.66,P=0.0001),且随年龄增长有MV免疫史的明显减少.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户籍、免疫史与麻疹抗体阳性有一定关系.结论 ≥15岁流动人口普遍具有免疫力,但低龄人群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对控制麻疹有重要意义.
-
2001~2007年兰州急性腹泻住院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2001年12月~2007年6月,人类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毒株的流行特点及变异情况,为疫苗的研发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1年12月~2007年6月≤5岁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1305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RV,抗原阳性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血清G和基因P分型.结果 1305份粪便标本中,HRV抗原阳性662份(50.7%),其中G血清分型:G3型235份(35.5%),G1型206份(31.1%),G2型77份(11.6%),G9型14份(2.1%),G混合感染31份(4.7%),未分型99份(15.0%).P基因分型508份,依次为PE8]型279份(54.9%),P[4]型73份(14.4%),混合5份(1.0%),P[6]型4份(O.8%),未分型147份(28.9%).2001~2004年度(2001年12月~2002年6月为2001~2002年度;2002年7月~2007年6月,以前一年7月~翌年6月为一个年度,下同)以G3型为优势流行株;2004~2005年度主要流行株为G2型(34.4%),而2005~2007年度则以G1型为主要流行株.G血清型混合感染2001~2002年度占6.4 0A,2003~2004年度未检出,2004~2007年度分别占5.8%、3.2%、5.9%.检测结果显示,P基因型是以P[8]型为主,其中2001~2002年度、2003~2004年度分别占62.5%、33.3%,2004~2005年度则以P[4](45%)占主导地位,其次是P[8](22.1%),2005~2007年度分别占75.6%、68.4%.2001~2007年HRV感染G血清型和P基因型的组合以P[87G1(43.9%)、P[8]G3(28.2%)、P[4]G2(12.8%)为主.HRV腹泻发病季节主要在9~12月.6~23月龄为高发年龄段,平均发病月龄为(10.8±6.9)月龄.结论 HRV是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临床症状重于非HRV腹泻,流行毒株变异多样,不同G血清型之间的混合感染比例高于国内其它地区,值得重视.
-
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免疫预测及黄牌警告机制对麻疹发病影响分析
目的 评估广西壮族自治区1998~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实施计划免疫预测及黄牌警告机制对麻疹发病的影响.方法 根据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疫情资料,逐年计算麻疹发病率和构成比,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8~2007年共报告麻疹32 602例,发病率为1.79/10万~13.30/10万,麻疹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3~6月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54.59%;≤6岁儿童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1.37%,仍是低年龄发病模式.结论 计划免疫预测及黄牌警告机制对遏制麻疹发病回升态势是有效的管理机制.
-
医院出生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未及时接种原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影响医院出生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首针(Hepatitis B Vaecune,HepB1)及时接种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6~2007年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的24 651名新生儿HepB1接种登记资料,对1169名未接种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为95.26%,未及时接种的原因主要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呻吟待查、患有其它疾病等,分别占未及时接种者的74.42%、11.21%、5.48%、3.76%、5.13%.结论 在北京市住院分娩的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影响HepB1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在于对HepB1接种禁忌证把握过度严格.需加强医院内预防接种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
-
一起医院内暴露导致的麻疹爆发疫情分析
目的 探讨正阳县麻疹爆发危险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2006年12月~2007年3月,正阳县共报告麻疹357例,发病率达47.2/10万,全县均有病例分布,51.3%的病例<3岁.对71例麻疹和91例对照进行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接种率的比值比(OR)=0.3,95%,可信区间(CI)=0.1~0.8;发病前1~2周医院暴露史的OR=22.7,95%CI=6.1~99.5;与麻疹病人密切接触史的OR=40.4,95%CI=5.5~829.1.为避免MV接种的影响,将<8月龄的儿童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仅医院暴露史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15.1,95%CI=1.4~377.2.结论 除较低的MV接种率外,发病前1~2周的医院暴露是本次疫情爆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重视医院内感染在控制麻疹爆发中的作用.
-
中国2005~2007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分析
目的 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发病持续上升的原因,提出控制建议.方法 对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肝病例、乙肝病例报告质量调查、乙肝监测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2005~2007年报告乙肝病例中以慢性乙肝(占35.75%~46.73%)和未分类(占54.29%~44.57%)为主,急性乙肝占报告乙肝病例的9.96%~8.70%,发病率未见上升(7.52/10万~7.74/10万).基层单位乙肝实验室诊断能力不足,医务人员对报告标准掌握不一.结论 中国乙肝报告发病率高的原因与乙肝病例诊断,急、慢性乙肝合并报告和慢性病例重复报告有关.对急性病毒性肝炎开展实验室诊断非常必要.
-
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对狂犬病街毒暴露后的治疗
目的 研究鼠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单抗)2C、5C,对狂犬病街毒暴露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3个街毒代表株CQ92、HN06、GX-4分别感染Balb/c小鼠腓肠肌,30rain后用2C、5C、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Hu-man Rabies Immunoglobulin,HRIG)进行治疗.结果 2C、5C、HRIG对狂犬病街毒暴露后小鼠具有相近的保护率.结论 鼠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单抗可用于狂犬病病毒暴露后的治疗.
-
四川省4个市2007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试点分析
目的 总结四川省南充、广安、巴中、达州4个市,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试点的经验,指导全省开展MV强化免疫,加速控制麻疹,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方法 收集4个市MV强化免疫报表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4个市MV强化免疫共接种8月龄~14岁目标儿童3 980 978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大幅下降.通过MV强化免疫试点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对全省免疫规划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结论 此次MV强化免疫达到了预期目的 .
-
专病定制平台的开发及其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依托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采用平台化思想,构建专病定制平台,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等监测业务.方法 采用参数法、模块重组和工具软件相结合的平台构建方法,进行系统定制平台的搭建.通过传染病监测业务的梳理,提取专病监测模型.结果 通过专病定制平台,成功实现乙脑等专病系统的定制,完成乙脑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以及监测点宿主、媒介等数据的在线上报,实现安全的用户管理和实时的数据更新.结论 定制平台的建立,对不明原因的疾病监测提供了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数据采集的工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传染病疫情控制起到关键作用.系统定制平台的开发和使用,不但节约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开发速度,而且便于用户操作和用户管理,是未来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建设的核心目标.
-
深圳市1994~2004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脊灰)(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1994~2004年VAPP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1994~2004年VAPP总发生率为2.27/100万;服苗者VAPP发生率为0.85/100万,其中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5.88/100万;接触者VAPP发生率为1.42/100万.Ⅱ型疫苗株占62.50%;无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免疫史儿童占62.50%;病例均为<4岁儿童;有明显时间和地区聚集趋势.结论 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后,还需要停止使用OPV,以终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
关键词: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
天津市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调查
目的 了解天津市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7所学校腮腺炎的控制措施进行调查,对161例用电话调查方法进行随访.结果 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4~7月发病多,主要分布在学生、托幼儿童,以5~8岁儿童发病率高.隔离不到位、应急接种率低,对腮腺炎的控制起不到有效的作用.结论 腮腺炎的控制重在预防,预防接种是控制腮腺炎流行的有效而经济的措施,所以将腮腺炎疫苗纳入常规免疫十分必要.
-
贵州省200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0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JEV)强化免疫结果.方法 综合分析强化免疫期间的报告数据、调查结果和强化免疫后的疫情资料.结果 8月龄~6岁农村儿童报告接种2 208 632人,报告接种率93.89%;用人口资料估算接种率79.83%;调查目标儿童6923人,调查接种率92.9%.2007年全省乙脑发病率1.52/10万,较2006年下降62.65%,其中≤6岁儿童发病率下降72.20%.结论 此次JE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
-
贵州省加速控制麻疹措施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贵州省控制麻疹各项措施实施效果,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 综合分析贵州省2003~2006年常规免疫调查接种率、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初始强化免疫接种率、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报告和调查情况、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疫情资料.结果 贵州省常规免疫调查接种率呈升高趋势;MV初始强化免疫后,全省麻疹确诊病例发病率下降97.5%;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的推行杜绝了托幼机构和小学内麻疹爆发疫情;麻疹监测及实验室诊断能力得到提高.结论 贵州省2003~2006年对控制麻疹采取的综合措施效果显著.为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还应考虑MV初始强化免疫后3~4年开展后续免疫,并将控制风疹纳入消除麻疹的范畴.
-
青海省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和抗体水平调查
为了解青海省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 Nm)带菌和抗体水平,我们开展了调查,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
接种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致无菌性脓肿1例报告
患儿,女,2007年7月11日出生.于2007年11月13日上午在左臀部外上1/4处肌内注射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Adsorbed;DTP.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6110202,有效期至2008-03-11)0.5ml,接种前查体无禁忌证,接种后留置观察15min无异常.
-
误将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皮下接种1例报告
患儿,女,2007年1月10日出生,生长发育良好.于2008年6月2日到当地接种点,准备接种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由于当时接种儿童较多,接种人员为新上岗人员,将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70702,有效期至2008-08-13)3ml,皮下接种到右上臂三角肌附着处.5min后发现,即留院观察,第2d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6×109/L,中性粒细胞60%,体温36.8℃.经1个月观察,患儿接种局部和体温均未出现异常,也未发现其它不适.
-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偶合轮状病毒腹泻1例报告
患儿,男,2006年12月12日出生.已接种了卡介苗、乙型肝炎(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疫苗,均未见副反应.2007年6月12日,在某预防接种门诊于接种前经体检健康状况良好,无接种禁忌证后,接种乙肝疫苗1剂(北京天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020303,效期至2009-03);口服轮状病毒疫苗(Rotavirus Vaccine,RotV)1剂(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60804,有效期至2007-10-23).接种后1周内患儿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多,第11d出现水样便,6月26日在某医住院治疗.
-
接种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引发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患者,女,某社区预防接种点护士,平素体健,病前无药物、疫苗过敏史,有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无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接种史.
-
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试验引起过敏性紫癜伴紫癜性肾炎1例
2007年4月20日,米脂县某防保所对某中学731人,用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Derivative of Bacillus Calmette Guerin,BCG-PPD;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70203(1),有效期至2008-02-01]试验筛查结核病人时,发生过敏性紫癜伴紫癜性肾炎1例.现简报如下.
-
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发生荨麻疹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患儿男,1996年3月7日出生.2008年5月22日9:00,在乡卫生院检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于当日14:00左右,到乡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广东省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71120-4,生产日期2007-11-15,失效期2010-11-15,10μg/0.5ml/支).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97~2006年百日咳流行病学分析
为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百日咳的流行动态与趋势,为预防控制百日咳的流行提供依据,现将1997~2006年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
黄热疫苗
1 背景1.1公共卫生方面黄热(Yellow Fever,YF)是一种经蚊虫传播的病毒性出血热,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几个世纪以来,这些地区会不定期地发生YF爆发.同鼠疫和霍乱一样,YF也必须遵循<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控制措施.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YF发病20万例,约3万例死亡.其中>90%发生在非洲,约有5亿人生活在赤道南北15°间的YF高风险地区(YF风险地区的定义为已有证据证明存在黄热病毒的地区,且该地区生态因素表明黄热病毒可传播至人).而且,每年约有>300万旅行者出入YF流行区,YF对他们也是严重的健康威胁.
-
麻疹疫苗
1 概要和结论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疾病.在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广泛使用之前,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感染过麻疹.可以引发麻疹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包括婴幼儿、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免疫系统损伤的人群或者重度营养不良的人群(如维生素A缺乏者).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具有良好免疫效果的MV开始广泛使用,现在世界上70%左右的儿童通过国家儿童免疫规划能获得MV接种.
-
美国2005年1月~2007年7月预防接种晕厥分析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可由医疗等各种刺激引发.有文献记录,在预防接种后会发生晕厥,青少年常见,需要医学观察或受伤而导致住院.
-
流行性感冒疫苗
1 背景甲型和乙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都是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但甲型是引起高病死率的大规模流行的主要原因.世界各地均有流感发生,每年全球的罹患率大约是成人5%~10%、儿童20%~30%.在气候温和的地区,流感爆发主要在冬季;而在热带地区,流感的发生较难预测.
-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第17届免疫与疫苗可预防疾病技术咨询组会议纪要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WPRO)第17届免疫与疫苗可预防疾病技术咨询组(TAG)会议,于2008年7月7~11日在菲律宾召开.
-
脊髓灰质炎的免疫:继续前行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战役已进入第20个年头,与初目标期限2000年相比,8年已经过去了.在过去的10年中,这项宏伟计划遭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于是很多人开始质疑消灭脊灰是否可行.即便可行,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为探讨这些问题,来自18个国家的100多位科学家共同回顾了当前全球消灭脊灰的新进展,为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建议.
-
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报告:不推荐4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用于2~10岁儿童常规免疫
在2008年2月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会议上,决定不推荐在2~10岁儿童进行脑膜炎球菌疫苗(Meningococcal Vac-cine,MenV)的常规接种,除非他们处于高危状态.本报告总结了AcIP的慎重决定及其理由,重申了在脑膜炎球菌性疾病危险增高的2~10岁儿童中使用现有的推荐免疫程序.AcIP将继续推荐在11~18岁青少年及2~55岁脑膜炎球菌疾病高危人群中开展MenV的常规免疫接种.
-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是人群预防乙肝的关键措施,但新生儿接种HepB后低/无应答就会降低保护性.通过对新生儿接种HepB后低/无应答影响因素的综述,为提高新生儿接种HepB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应答率的研究提供依据.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