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olog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중국중서의결합피부성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0709
  • 国内刊号: 12-138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7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温海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中药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作者:齐宝全;王丽娜

    目的 了解中草药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bacillus calmette guerin polysaccharides nucleicacid)治疗扁平疣的疗效 . 方法 治疗组给予中药水煎外洗,国时配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内注射(肌注),对照组只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0%,而对照组为53.3%,2组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草药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扁平疣疗效好.

  • 0.1%糠酸莫米松联合玉泽润肤露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巍;徐荣华;吴亚芬;钱华;鲁慧

    目的 了解0.1%糠酸莫米松联合玉泽润肤露治疗婴幼儿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联合治疗组患儿初诊时予糠酸莫米松外用,1次/d,玉泽滋润霜外用,2次/d,交替使用,将乳膏和滋润霜均匀涂于患处直至完全吸收,待皮疹痊愈后仅用玉泽滋润霜2次/d维持治疗;对照组患儿初诊时予糠酸莫米松外用,皮疹痊愈后停药.分别在记录治疗后第2、4、6、8天及痊愈1周后的皮疹变化,并对其进行病情评估.结果 联合治疗组在第2、4、6天其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在第8天时两者疗效相当;痊愈1周后复诊时,对照组复发率高于联合治疗组.结论 0.1%糠酸莫米松联合玉泽润肤露治疗婴幼儿湿疹较单独使用激素治疗具有显效快,复发率低,不良反应低的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开平地区婴儿湿疹相关风险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卜开来;谭金华;梁红英;吴海玲;严寒露;刘芳;陈寒梅

    目的 了解开平地区婴儿湿疹(infantile eczema,IE)患者的风险因素.方法 对IE组及对照组婴儿喂养人进行家庭情况等相关风险因素问卷调查,并各随机抽取50例进行面部皮肤真菌镜检及细菌定植检测.结果 IE组125例,二代直系亲属有过敏体质者43例(34.4%),喂养人对IE认知水平良好者为32例(20.25%),95例母乳喂养者中,饮食中含乙醇者72例(75.79%),真菌镜检阳性与细菌定植阳性分别为11例(22.0%)和46例(92%);对照组153例,余依次为27例(17.65%)、58例(37.91%)、121倒中53例饮食含乙醇者(43.80%)、3例(6%)和27例(54%). 各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婴儿二代亲属有过敏体质者、母乳饮食含乙醇者、喂养人对IE认知水平及微生物定植因素为本地区IE风险因素.

  • 中药浴及润肤剂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复发的观察

    作者:刘巨永

    目的 观察中药浴及润肤剂对静止期寻常性银屑病复发的影响.方法 260例静止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0例,中药浴后外用润肤剂郁美净儿童霜;对照组130例,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乳膏.2组均口服复方甘草酸苷50~75 mg/次,3次/d,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疗程12周观察疗效;之后对临床痊愈患者随访2年,统计复发率及平均复发时间.结果 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6%和8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治疗组痊愈患者中(78/130),有10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21.25±7.5)个月;对照组痊愈患者中(82/130)有28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13.55±8.1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浴及外用润肤剂辅助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 血常规异常的急性荨麻疹79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海亭;赵晔;张蕴颖;张荣鑫;涂彩霞

    目的 探讨血常规异常的急性荨麻疹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2009年3月-2012年4月诊治急性荨麻疹患者79例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并给予抗组胺药物,静脉滴注(静滴)维生素C3g及10%葡萄糖酸钙10 mL.考虑可能为细菌感染引起者,同时给予头孢曲松或左氧氟沙星抗生素或阿奇霉素静滴.考虑为病毒感染引起,给予病毒唑0.4g或喜炎平6~8 mL静滴或蒲地蓝消炎片口服.全身症状严重者,肌内注射或静滴地塞米松5~10mg.部分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胃溃疡病史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40~60 mL静滴.即在抗过敏治疗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病因及并发症采取不同的治疗.结果 79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中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数升高59例,占74.7%,白细胞总数减少20例占25.3%,淋巴细胞数升高15例,占19%,单核细胞数升高8例,占10.1%.可见感染因素引起的荨麻疹以细菌感染为主,少部分为病毒所致.肝功能异常7例.伴有并发症18例.治疗后3~10 d,症状控制痊愈.复查全血细胞趋于正常范围.部分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胃溃疡病史及肝功能异常患者在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加重,且症状较快缓解.治疗后1个月随访无复发.结论 中重度顽固急性荨麻疹伴血常规异常及发热等全身症状情况下,有可能为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根据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相应症状采用抗过敏联合抗感染治疗可以迅速控制病情.

  • 薄芝糖肽联合微波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作者:李晓东

    目的 观察薄芝糖肽联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比较其治愈率和复发率.方法 将薄芝糖肽联合微波列为治疗组,将胸腺肽联合微波列为对照组,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无论是总有效率还是每次复诊时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薄芝糖肽具有更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的效果满意.

  • 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白癜风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任小丽;陈祥恩;陈晋广;胡雅玉;陈健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皮肤科门诊白癜风病人发病情况与首发年龄、性别、病程、就诊时间、类型及甲状腺自身抗体产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504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白癜风与性别无关,首次发病年龄11~30岁为1个高峰,41~50岁第2个高峰,就诊时间以夏季为多,局限型和散发型占60.05%,约1/3白癜风患者有甲状腺自身抗体产生.结论 青壮年易发,夏季病人较多,60.05%是局限型和散发型的,白癜风患者应常规检查甲状腺自身抗体.

  • 中药熏蒸结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作者:刘丽华;吕巧荣;杨万军;何云飞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结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将113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中药熏蒸1次/d,外用除湿止痒软膏,2次/d;对照组外用除湿止痒软膏2次/d 2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就诊当日及治疗后7、14及28 d观察疗效.结果 共102例患者完成临床研究,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熏蒸结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显著.

  • 消银颗粒联合窄谱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50例疗效观察

    作者:房武宁

    目的 观察消银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ultraviolet B,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消银颗粒联合窄谱UVB治疗,对照组用窄谱UVB治疗,连续8周. 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56.0%,显效率26.0%,有效率82.0%,与对照组痊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银颗粒联合窄谱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肯定,可缩短疗程,减少不良反应.

  • 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颜面白癜风疗效观察

    作者:刘萍;陈军斌;蔡玲琴

    目的 观察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治疗稳定期颜面白癜风的疗效.方法 82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3例,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2次/d,NB-UVB光疗,2次/周,疗程16周.对照组39例,单纯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2次/d,疗程16周.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46.2%,2组有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NB-UVB治疗位面部白癜风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

  • 巴特日七味丸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性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李玉秋

    目的 评价巴特日七味丸与阿维A胶囊联合治疗寻常性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120例患者,给予巴特日七味丸和阿维A胶囊口服,对照组94例仅口服阿维A胶囊,2组均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1次.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对2组疗效、起效时间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4.17%,对照组为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12.5±3.5)d较对照组(19.0±4.5)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5%,对照组为2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特日七味丸与阿维A胶囊联合治疗寻常性斑块型银屑病起效快,疗效满意,并能有效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借鉴.

  • 白芍总苷联合吡美莫司治疗散发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实验研究

    作者:叶蓉;聂李平;胡小平;黄星涛;江晓君

    目的 评价白芍总苷联合吡美莫司对散发型自癜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45例患者根据病程分3组:<6个月组、6个月~2年组及≥2年组,均给予白芍总苷联合吡美莫司软膏治疗,用流式细胞仪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评价皮损恢复情况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散发型白癜风患者皮损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比值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均升高(P<0.05),且<6个月组明显高于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白芍总苷联合吡美莫司能促进散发型白癜风患者皮损恢复,改善外周血CD47CD8+T细胞比值,提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

  • 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检测

    作者:陈静宇;林新瑜;蔺敏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30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分型的检测.结果 300份尖锐湿疣组织标本中HPV阳性265例,检出率是88.34%;其中单一感染阳性率达到68.68%(182/265),多重感染达到31.32%(83/265).265份尖锐湿疣组织标本中检测出21种HPV亚型,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前6位依次是HPV6(128例,48.31%)、HPV11(90例,33.97%)、HPV16(33例,12.46%)、HPV18(22例,8.31%)、HPV52(22例,8.31%)和HPV58(22例,8.31%).结论 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HPV11感染和高危型HPV16,HPV18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感染多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存在.

  • 皮肤浆细胞增生症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张春艳;许爱娥

    皮肤浆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征主要是皮肤良性多克隆浆细胞浸润,通常与多克隆γ-球蛋白血症相关.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红褐色斑、斑块或结节,高γ-球蛋白血症,一半以上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病.据以往文献报道,此病主要发生于日本中老年人群.截止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人皮肤浆细胞增生症的报道尚少.在此报道52岁的中国女性浆细胞增生症1例,并复习以往相关文献,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特点、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分析.

  • 白癜风患者皮损CLEC2B mRNA及其蛋白表达

    作者:于旺;张峻岭;马秀亮;索丹凤;闫翠彦

    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皮损区CLEC2B(C-type lectin domain family 2,member B)mRNA表达水平及其蛋白的表达,明确CLEC2B基因表达的细胞定位.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白癜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皮损区中CLEC2B mRNA表达量,取CLEC2B转录表达明显增高的白癜风患者皮损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皮损区CLEC2B蛋白的定位表达.结果 患者组皮损中CLEC2B 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t=4.432,P<0.05),在白癜风皮肤组织真皮层的淋巴细胞中有CLEC2B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CLEC2B基因在白癜风皮损中高表达,且在真皮层淋巴细胞的细胞核中也有表达.

    关键词: 白癜风 CLEC2B 表达
  • 带状瘤型麻风1例

    作者:陈天雷;王丽;范飞翔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左侧上下肢红斑和丘疹3个月于2012年11月6日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侧上下肢外侧出现红色斑片,上覆少许鳞屑,无明显瘙痒,曾多次门诊治疗,外涂多种药物,无好转.后皮损逐步蔓延,表现为带状红色斑片.否认有类似家族史,患者为贵州省人,来广东工厂务工10年.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 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误诊为瘢痕疙瘩1例

    作者:李海燕;李玲;李猛;赵文明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因前胸部多个红色结节10年余,伴疼痛5年余,近日疼痛加重,于2011年6月2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右前胸部出现绿豆大小浅红色结节,缓慢增多并增大,自觉症状不明显,5年前曾在外院诊断瘢痕疙瘩,外用激素治疗,局部激素封闭治疗,疗效欠佳,浅红色结节逐渐增多,伴疼痛,遇冷后疼痛明显,近日疼痛加重.患者一般情况好,家中无类似患者.

  •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1例

    作者:孙越;宋珺;施伟民;朱光斗

    患者男,56岁.双眼葡萄膜炎3年,逐渐出现头面部、躯干、双下肢、手足背色素脱失斑,头部有白发及脱发.

  • 粉尘螨舌下含服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作者:阳忠辉;任小红;谭金华;刘志英;凌寿坚;王希平

    目的 探讨粉尘螨舌下含服治疗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T淋巴细胞表达Th1/Th2细胞因子[IL-2、IL-4、γ-干扰素(IFN-γ)]之间的平衡以及血清IgE水平的作用.方法 粉尘螨变应原皮试强阳性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72例,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粉尘螨滴剂,对照组应用咪唑斯汀缓释片,在研究前、后分别测定血清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2、IL-4的表达,同样检测血清IgE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IFN-γ、IL-2表达均增加,而IL-4表达及血清IgE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IFN-γ、IL-2表达均增加,而IL-4表达及血清IgE水平也降低,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FN-γ、IL-2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4及Ig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可纠正Th 1/Th2表达细胞因子功能的失衡,可能与其疗效机制有关.

  • 中药药浴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韩海军;郭菲;刘红霞

    目的 评价中药药浴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采用随机、单盲、阳性平行对照试验将45例儿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药浴治疗联合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1次/d.对照组单用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1次/d,疗程均为4周.随访3个月.结果 4周疗程结束后,2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148,P<0.05).2组初诊时SCORAD积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P>0.05),治疗4周后SCORAD积分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48,P<0.05)).结论 中药药浴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较单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较优,复发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面部不明原因皮炎接触过敏原分析

    作者:刘蔚;胡白;张兰芳;姚秀华

    目的 对面部不明原因皮炎患者的接触过敏物质进行分析.方法 对106例面部不明原因皮炎患者进行中国筛查系列斑贴试验,对其中20例可疑的化妆品致敏患者进行化妆品系列斑贴试验,按照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推荐的标准为依据.结果 中国筛查系列斑贴试验总阳性率54.72%,阳性率较高的前5位变应原是硫酸镍(18.87%)、甲醛(13.21%)、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CL+Me-异噻唑)(12.26%)、氯化钴(9.43%)和芳香混合物(8.49%).化妆品系列斑贴试验总阳性率100%,阳性率较高的前3位变应原是山梨糖醇酐倍半油酸酯(司盘-83)(40.00%)、月桂醇葡萄苷(30%)和十二烷酸盐(25%).结论 面部不明原因皮炎患者多数存在接触过敏原,中国筛查系列的斑贴试验结果反映该类群体普遍存在体质敏感的现象;化妆品相关变应原的斑贴试验结果显示此类患者主要对乳化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原料过敏.

  • 敏感性皮肤研究进展

    作者:兰宇贞;谢志强

    敏感性皮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情况,临床表现以主观症状为主,近年来对敏感性皮肤的研究逐渐深入.文章就敏感性皮肤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白癜风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新宇;许爱娥

    白癜风(vitligo)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发病可能与遗传、神经、生化、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治疗白癜风主要有物理疗法、药物疗法及外科疗法,近年来一些新技术、新药物的出现,尤其是白癜风的细胞悬液移植技术给白癜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白癜风的外科疗法进展.

  • 生物共振穴位检测技术皮肤科临床与中医理论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皋鸿凯;张怀亮;刘倩;潘钰蔚;高倩;李里

    生物共振技术理论源于L.V.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量子物质波理论[1],物质波理论认为任何物质都具有特定的物质波特性,鉴别一种物质波与另一种物质波是否相同,取决于即是否产生共振(信号叠加),该理论对物质的物理学贡献使得后人对人(生物物理学)的了解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特别是近几年来,相关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人们的研究发现,由于中医经络穴位的低电阻特点,生物共振技术可应用在皮肤科和中医临床与理论研究中[2-4],如中药适应性检测与中医辨证施中草药及中医古方的相关性研究,以及在皮肤科临床与中医理论研究,化学药物和食物等不耐受物质的检测、检测生理指标、诊断疾病、消除病理性生物电磁场效应、补充减弱的生物场信息等研究,引起大家的重视.

  • 中医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古方溯源(三)——明清时期选方用药特点

    作者:范瑛;宋坪;王晓旭

    明清时期,中医古籍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药.明代此类方药以祛风活血、散结除斑为法,清代则侧重于清热解毒、爽滑肌肤.本文结合明清时期医学思想特色,对此时期此类外用方药行挖掘整理,深入分析其辨证用药组方规律,旨在拓宽临床诊疗思路,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 论汗法辨治皮肤瘙痒

    作者:郑丰杰;吴若菡;刘妙

    瘙痒是众多皮肤疾病和系统性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汗法是祛邪外出的重要治法之一,具有解表祛风,宣肺布津、开腠泄郁等功效.本文立足于中医学汗法理论和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提出汗法是治疗皮肤瘙痒的有效法则,探讨了临床应用汗法辨治皮肤瘙痒的选方遣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汗法 皮肤病 瘙痒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