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 중국중서의결합신병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587X
- 国内刊号: 14-127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尿液中IL-6、KIM-1、TGF-β1水平与IgA肾病患者肾脏病理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尿液中IL-6、KIM-1、TGF-β1的水平与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60例我院诊断的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和健康人群尿液中IL-6、KIM-1、TGF-β1的水平,并探讨其与IgA肾病患者病理及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伴高血压为23例(38.3%),血尿素氮(6.4±2.8) mmol/L、血肌酐(121.5±68.6) μnol/L、血清白蛋白(37.6±11.5)g/L、尿蛋白定量(1.65±0.25) g/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尿液中IL-6、TGF-β1、KIM-1水平分别为(19.6±10.6) pg/mg.cr、(65.5±12.4) ng/mg.cr、(9.5±3.8) ng/mg.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肾病患者病理损伤越严重,尿中IL-6、TGF-β1、KIM-1含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ss分级和病理评分均与患者高血压、蛋白尿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及尿液中IL-6、TGF-β1、KIM-1成正相关(P<0.05).结论:IgA肾病患者尿液中IL-6、KIM-1、TGF-β1水平与患者病理分级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预测患者病情.
-
三五独活寄生汤对尿酸性肾病微炎症状态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三五独活寄生汤对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临床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降尿酸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三五独活寄生汤,半年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脂、糖化血红白蛋白、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组总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夜尿频多、腰酸乏力、关节肿痛等症状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糖化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血肌酐、尿RBP、尿NAG、hs-CRP、IL-6、TNF-α、MCP-1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血脂、糖化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肌酐、尿RBP、尿α1-MG、尿NAG、hs-CRP、IL-6、TNF-α、MCP-1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五独活寄生汤可降低血尿酸浓度,减少痛风发作,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减轻肾小管损伤从而延缓肾功能恶化.
-
加味四物汤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四物汤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肾性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口服多糖铁复合物、叶酸、维生素B1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四物汤:当归15 g、川芎10 g、白芍15 g、熟地黄15 g、黄芪20 g、鸡血藤15 g、白术15 g,每日1剂,浓煎200 ml,每日分2次早晚空腹温服,两组治疗周期为3个月.结果:比较两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水平,治疗组各数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物汤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具有增效作用.
-
固本泻浊方经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固本泻浊方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CKD2~3期患者83例,其中对照组40例、固本泻浊方结肠透析组43例观察12个月,比较各组患者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Ib)等指标的变化,分析固本泻浊方结肠透析对CK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同时选取25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治疗前,两组CKD患者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TNF-α及IL-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12个月后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CRP、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Hb、AIb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KD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固本泻浊方结肠透析治疗可有效清除炎症介质,缓解胰岛素抵抗、改善营养状态.
-
基于关联规则算法的刘玉宁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用药规律分析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病因作用于肾脏,使肾单位慢性进行性、不可逆性破坏,以致残存肾单位不能完全排除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负担.近几十年来,中医学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已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刘玉宁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中心学术带头人.
关键词: -
应用带袖口人工血管建立移植血管内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使用带袖口人工血管(VenafloⅡ)对移植血管内瘘术后静脉吻合口狭窄率、开通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一组34例ePTFE移植血管内瘘,其中带袖口人工血管(VenafloⅡ)15例,非袖口人工血管(Gore Tex) 19例,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静脉吻合口狭窄率、初级开通率、辅助开通率.结果:两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袖口组第3、6、12个月静脉吻合口狭窄率(13.3%,20.0%,33.3%)显著低于非袖口组(50.0%,70.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3、6、12个月初级开通率、辅助开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袖口人工血管相比,带袖口人工血管能显著降低移植血管内瘘术后3~ 12个月静脉吻合口狭窄率,而对短期、中远期的初级开通率、辅助开通率影响可能需要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进一步研究.
-
2型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与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0例,检测SF及hs-CRP,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66例)与非糖尿病组(74例);两组患者根据患者透析年龄再分别分为短期组(透析年龄≤5年)与长期组(透析年龄>5年);分析各组血清SF水平及hs-CRP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SF水平、hs-CRP高于非糖尿病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组非糖尿病患者hs-CRP较短期组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SF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铁蛋白与hs-CRP无显著相关(P>0.05);两组患者hs-CRP与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SF水平、hs-CRP均高于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长期血液透析加剧了患者的微炎症反应,微炎症与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有关.
-
15例合并小新月体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ar sclerosis,FSGS)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较为常见的一种肾小球疾病,其病理是局灶性节段性系膜基质增多并取代相应的毛细血管袢,临床上少见合并新月体形成.新月体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严重损伤和断裂,常见于新月体肾炎、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甚至膜性肾病中亦有报道[1],但是在FSGS中鲜有报道.其对FSGS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本文就伴有新月体形成的FSGS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探讨.
关键词: -
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典型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据2015年统计,将近40%的美国DM患者合并DN,D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因.现在临床上对DN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控制血糖、血压,纠正血脂紊乱,调控蛋白尿等;对于肾衰竭的患者是以透析或肾移植为主要治疗方法[1].随着中医药发展,中医治疗DN逐渐被各医家推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黄芪作为补气药的要药,更是深受广大医家的青睐.本文就黄芪治疗DN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关键词: -
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进展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患者既往有CKD病史,并发了ACS.流行病学调查显示,l 457例冠心病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结果表明中重度肾病的患病率为30.96%,其中慢性肾脏病CKD3~5期所占比例分别为28.35%,2.06%,0.55%,与普通社区CKD的患病率相比明显升高,显示了CKD合并ACS有较高的患病率[1].ACS是CKD主要死亡因素之一,研究表明,CKD合并ACS预后较差,据统计,CKD5期的透析患者合并ACS后1年和5年的死亡率分别达59%和90%,远高于非CKD的ACS患者[2].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CKD是ACS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CKD与ACS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互相影响,共同加剧了患者的不良结局.但CKD合并ACS较典型的ACS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辅助检查有其特殊性,治疗方案也有诸多不同.因此规范CKD合并ACS的诊断、治疗尤为重要.
关键词: -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肾损害的治疗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常伴有贫血、肾衰竭和骨髓瘤髓外浸润所致的各种损害.由于应用了新的MM治疗方法,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并且肾功能损伤是否可逆与预后紧密相关.本文将对多发性骨髓瘤相关肾损害的治疗进行全面阐述.
关键词: -
不同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公式对老年人肾功能的评估价值
肾小球滤过率(GFR)即双肾每分钟生成超滤液的数量,是肾脏滤过以及重吸收和调节功能的基础.临床工作中对GFR进行评估十分重要,其涉及急性肾损伤(AKI)、慢性肾脏病(CKD)的诊断和分期.在CKD不同分期的患者,临床诊治及健康管理策略均有区别.同时GFR下降的患者应用某些药物会出现更高不良反应风险,另外存在肾衰竭的患者应用肾毒性化合物及药物,接受手术、化学及放射治疗时,出现进一步肾损伤的风险较高;而老年人服用药品种类较多、心血管、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更高,因此上述风险的发生率较其他年龄段更高.目前对GFR评估精准的方法为放射性核素显像,例如锝-99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99mTc-DTPA)肾动态成像,但这一检查手段不利于临床普及.而GFR计算(eGFR)公式则具有简便、灵活等特点,且精准度亦十分可靠;因此目前已得到权威指南推荐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本文即对不同的eGFR公式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
单纯性尿路感染的诊治进展
每年有大量的门诊病人因尿路感染就诊,据报道[1],50% ~ 7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一次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指致病菌侵袭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部位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2].尿路感染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类.单纯性尿路感染的人群主要为绝经前女性、非妊娠妇女及没有尿路结构及功能异常的病人.根据定位诊断即可分为单纯性膀胱炎和单纯性肾盂肾炎.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及存在尿路解剖、功能异常的患者所发生的尿路感染,称为复杂性尿路感染(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尽管单纯性尿路感染并无明显全身中毒症状,但是显著的影响了生活质量,所以本文对其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的新进展现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 -
特发性膜性肾病尿液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增厚为病理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免疫荧光表现为IgG、C3为主沿毛细血管壁颗粒样沉积.MN可继发于感染、自身免疫病、肿瘤、药物及重金属等;约75%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1].
关键词: -
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解2型糖尿病(DM)住院患者中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其在不同亚组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提高对糖尿病相关肾损害的认识.方法:纳入2014年-2015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07例糖尿病患者病例资料,收集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及检验结果.依据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分为正常、微量及大量蛋白尿组;并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进行CKD分期,从而统计分析糖尿病患者CKD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总CKD患病率为38.6%;蛋白尿阳性患者占比29.1%,其中微量蛋白尿患者占23.1%,大量蛋白尿患者占6%;eGFR小于60ml/min患者占比为7.3%.与非CKD患者相比较,CKD患者脑梗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CKD组(7.24% vs 3.2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年龄、BMI、尿素、尿酸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住院糖尿病患者CKD患病率高,合并CKD患者存在高龄、DM病程长、脑梗事件高发、血糖及血压控制不良、肥胖等临床特点.男性、高龄、MBI增高、尿素及尿酸水平升高是CKD的主要危险因素.
-
不同年龄健康人肾脏滤过功能评价指标的生理范围及影响因素
目的:建立不同年龄健康人的肾脏滤过功能指标的生理范围,并分析其增龄和性别的影响.方法:通过询问一般情况、病史及体格检查,并检测血常规、尿常规、生化等指标,入选1 803例健康人群.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Scr,胱氨酸酶法测定),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3种CKD-EPI公式计算eGFR.结果:(1)获得不同年龄组别、不同性别的BUN、Scr、CysC及3种公式计算eGFR的95%参考值范围.(2)无论性别,Scr、BUN、CysC均随增龄升高,GFRCr、GFRCysC、GFRCr-CysC随增龄逐渐降低;但男>80岁组的Scr值较60岁~80岁组明显降低.(3)各年龄组中女Scr和BUN、女<60岁的CysC低于男,60岁以上年龄组CysC无性别差异.(4)除年龄>80岁以及20岁~ 40岁女组外,同年龄组同性别人群的3种CKD-EPI公式计算的GFR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不同年龄、性别的临床常用肾脏滤过功能评估参数的生理范围,并证实了年龄和性别对这些参数的影响,为临床正确评估肾功能提供参考.
-
上海浦东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上海浦东地区常住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与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上海浦东地区一个社区中1 024例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尿酸、肌酐及慢性肾脏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中以尿酸>420 μmol/L(男性)、>360 μmol/L(女性)定义为高尿酸血症.结果:在1 024例资料完整的居民中,年龄(56±14)岁,男女比例为404∶ 620,CKD患者为11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为182例(17.77%),其中非CKD患者为34例(18.58%),CKD患者为148例(81.42%),且CKD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和非高尿酸血症患者CKD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年龄[(60±15)岁vs (55±13)岁,P<0.01]、SBP[(135±13)mmHg vs(128±15) mmHg,P <0.01]、DBP[(85.55±8.31) mmHg vs (82.99±8.55) mmHg,P<0.01]、BMI(26.26±3.47) kg/m2 vs (23.91±3.64) kg/m2,P<0.01]、腰/臀围比[(0.88±0.05) vs (0.86±0.06),P<0.01]、血BUN[(5.41±1.50) mmol/L vs (4.87±1.27) mmol/L,P<0.01]、血清肌酐[(127.83±36.56) μmol/L vs (143.17±38.46) μmol/L,P<0.01]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eGFR[(127.83±36.56) ml·min-1·1.73 m-2 vs (143.17±38.46) ml·min-1·1.73 m-2,P<0.01]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且高血压痛(P<0.01)、心血管病(P=0.04)和高脂血症(P<0.01)比例高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DBP、BMI、腰/臀围比、BUN、血肌酐、Hb和eGFR与尿酸水平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SBP、BMI和血肌酐以及高脂血症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在上海社区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7.77%,随着CKD的进展,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增加;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SBP、BMI、腰/臀围比、血肌酐.
-
健康人群中eGFR不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中伴随增龄的肾功能改变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10个社区,按入选标准筛选健康居民1 112例,采用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分为动脉壁增厚组(CIMT≥0.9 mm)与正常组(CIMT< 0.9 mm);以及年轻组(<65岁)和老年组(≥65岁).结果:与年轻组比较,老年组收缩压明显升高,eGFR水平明显降低;CIMT明显增厚,颈动脉斑块比例明显增加.与CIMT正常组比较,CIMT增厚组年龄、BMI、SBP、DBP、PP、FBG、TC、TG、LDL、HDL、Scr、BUN及UA水平明显升高,Alb和eGFR水平明显降低.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IMT与年龄SBP、DBP、PP、FBG及BUN呈明显正相关,与eGFR呈明显负相关.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FBG、Alb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eGFR与CIMT的增厚独立相关.结论:北京健康居民中,增龄性eGFR减退与CIMT增厚未见独立相关;更严格的血压、血糖控制,更好的营养状态可能对于防治健康人群动脉硬化更为重要.
-
甲状旁腺切除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透析患者血压变异的影响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切除术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01月~2016年09月合并高血压的难治性SHPT患者42例,随访期3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血压变异性、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磷及相关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完成手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有42例,所有患者均切除术中能发现的所有的甲状旁腺腺体(其中37例切除4枚,5例切除3枚),其中甲状旁腺全切30例,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种植的有12例.与术前相比,术后4周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显著下降(P<0.05),手术成功的患者血钙、血磷、iPTH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5),骨痛、皮肤瘙瘁等症状缓解.结论:难治性SHPT的透析患者,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后12周,收缩压BPV和舒张压BPV均有明显改善,这对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早产小鼠肾脏的特点及变化趋势
目的:观察早产小鼠的肾脏特点,探讨其变化趋势.方法:将小鼠分为两组,孕17 d出生的为早产组和孕21 d出生的为足天组,每组18只,观察两组小鼠出生时的身长体重,出生后4周、8周、12周的血、尿生化指标和肾组织分子指标.结果:出生第1天,与足天组小鼠相比,早产组小鼠身长显著降低(3.00±0.01 vs 3.65±0.13cm;P <0.01),体重显著降低(1.61±0.06 vs 1.76±0.03g;P<0.01).4周龄时,与足天组小鼠相比,早产组小鼠肾重/体重比显著降低(1.11±0.09vs 1.44±0.12g/100g;P<0.01),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显著升高(1.33±0.29 vs 0.33±0.03g/mmol;P<0.01),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W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8周、12周龄时,与足天组小鼠相比,早产组小鼠VEGF和VEGFR2表达仍升高,WT1表达仍降低,但肾重/体重比和尿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个观察期间,两组血肌酐、尿素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小鼠出生体重低、肾脏小、有蛋白尿,伴有肾脏VEGF、VEGFR2表达增加、WT1表达减少,提示肾脏发育不良;随着月龄的增长,有好转的趋势.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对单核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对单核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人中性粒细胞体外诱导NETs形成,用该NETs刺激单核细胞,LEGENDplex人炎症因子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多种炎症介质的变化.结果:单核细胞与NETs共培养12 h后,NETs组与对照组相比,IL-1β诱生量分别为(97.60±60.11) pg/ml、<1.17 pg/ml,IFN-α诱生量分别为(208.90±77.38)pg/ml、<1.17 pg/ml,TNF-α诱生量分别为(218.88 ±86.27) pg/ml、<0.17 pg/ml,MCP-1诱生量分别为(1 063.25±740.01)pg/ml、(157.16 ±3.86)pg/ml,IL-6诱生量分别为(67.76±15.51) pg/ml、(2.76±0.47)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IL-1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ETs能显著促进单核细胞分泌IL-1β、IFN-α、TNF-α、MCP-1、IL-6.
-
伐昔洛韦片致血透患者严重精神神经异常1例及文献复习
病例患者,女,38岁,因“维持性血液透析3年余,四肢乏力5d”于2014年12月24日10∶54入院.既往有“慢性肾炎”病史9年余,已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衰竭CKD5期,2011年2月曾在我院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维持性血液透析,1周2次;合并有肾性贫血、肾性骨病、肾性高血压多年,不规律服用氨氯地平分散片控制血压,血压一般;有“甲减”病史,既往曾口服优甲乐治疗,现已停药.有头孢类药物过敏史.
关键词: -
王耀光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总结
王耀光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曾师从于黄文政、张伯礼、薛伯寿、吕仁和等多位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及教研工作逾29年,博览群书,治学严谨,勤于临证,在中医药治疗肾脏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跟随王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深化了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受益匪浅.现将王教授对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分型以及治疗用药的认识整理如下.
关键词: -
聂莉芳教授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经验
聂莉芳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第五名老中医.聂教授从事中西医诊治慢性肾脏病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临床治疗的特点就是注重“扶正”,其认为人体是否发病,关键是要看人体的正气是否健旺.因此,聂莉芳教授主张治疗慢性肾脏病始终顾护正气,尤其擅长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肾脏病,兹将聂师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介绍如下.
关键词: -
张宁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采撷
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国家、社会及患者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给广大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根据我国首个多中心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2014年新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人数为1.35亿[1].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44 121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37 942例[2].慢性肾衰竭是慢性肾脏病发展的后期阶段,西医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改善生活方式、限制盐及蛋白摄入、利尿、降压、纠正贫血、维持酸碱平衡,及肠道清除剂的应用等治疗,到尿毒症期多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水肿”、“虚劳”、“关格”、“癃闭”等病范畴.中医药治疗该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3].导师张宁教授擅长运用经方辨证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 -
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识思路与对策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共同转归,以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衡及全身多系统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病因复杂,起病隐匿,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本文阐释了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识与中医治疗思路,从更加理性、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角度提出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对策.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