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ndemiology 중국지방병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55
- 国内刊号: 23-158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4-30
- 曾用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孙殿军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青海省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青海省人群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防治知识掌握状况,分析人群掌握包虫病防治知识的影响因素,为采取高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4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青海省以农、牧区为主的市(州)抽取全部区(县),每个区(县)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00名居民;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青海省各市(州)的每个区(县),各选取1所学校,抽取4年级及以上学生,进行包虫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地区.结果 共调查居民11 959人、学生23 600人,其中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为62.4%(7 464例),学生为66.0%(15 566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95,P<0.01).除“你吃东西前洗手吗”外,居民与学生对“人是怎样得包虫病的”、“你与狗玩耍吗”、“牛、羊屠宰后有病肝肺的处理方式”、“如果免费狗驱虫,你愿意吗”4道题目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3.680、60.712、1 204.943、273.296,P均<0.01).I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青海省农牧民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的因素主要为年龄(OR=0.989,95%CI:0.986~0.991)和地区(以黄南州为对照,海东市OR=3.478,95%CI:2.978~4.063;海西州OR=10.284,95%CI:8.578~12.330;海南州OR=7.750,95%CI:6.468 ~ 9.286;海北州OR=11.056,95%CI:9.089~13.448;果洛州OR=7.309,95%CI:6.132~8.713;玉树州OR=0.319,95%CI:0.258~0.393);影响学生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的因素主要为年龄(OR=0.981,95%CI:0.964~0.998)、性别(OR=1.103,95%CI:1.040~1.170)和地区(以黄南州为对照,西宁市OR=5.428,95%CI:4.823~6.109;海东市OR=3.860,95%CI:3.437 ~ 4.334;海西州OR=6.557,95%CI:5.750 ~ 7.477;海南州OR=2.757,95%CI:2.444~3.112;海北州OR=9.968,95%CI:8.498~11.692;果洛州OR=4.306,95%CI:3.653~5.075;玉树州OR=0.616,95%CI:0.545~ 0.695).结论 青海省人群包虫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总体不高,影响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地区,学生为年龄、性别和地区.建议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包虫病防治知识水平.
-
1984-201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探索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流行规律,寻找有效控制其流行的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收集1984-2015年石家庄市HFRS监测资料,将1984-2015年分成1984-1993、1994-2003和2004-2015年3个时期,分析不同时期HFRS时间、地区、人群发病的变化情况,并按季节对HFRS病例的时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984-2015年,石家庄市累积报告HFRS 12 69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4/10万,死亡56例.期间发生两次流行高峰,分别为1986和1999年,发病率达16.14/10万、14.25/10万.1998-2002年维持在较高水平,年均发病率达12.21/10万,之后呈快速下降趋势,2011-2015年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年均发病率为0.26/10万.42.91%(5446/12 692)的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春季;90.44%(11 479/12 692)的病例地区分布集中在石家庄市东半部的11个县(市、区).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43:1.00(8 997/3 695),成年占93.20%(11 829/12 692),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分别占70.91%(9000/12 692)和11.13%(1 413/12 692).结论 石家庄市HFRS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维持在平稳状态,但病例分布广,分布不均衡,呈地域性;流行高峰为春季,应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防控措施.
-
2007-2016年浙江省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并掌握2007-2016年浙江省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输入性疟疾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7-2016年浙江省网络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结果 2007-2016年浙江省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 298例,其中恶性疟988例,间日疟237例、卵形疟45例、三日疟12例、混合型7例、未分型9例.20~49岁青壮年人群为主,占82.43%(1 070/1 298);男女性别比为9.30:1.00.职业以劳务输出人员为主,占46.92%(609/1 298),其次是商业服务,占38.91%(505/1 298).金华、杭州、温州、丽水和台州报告病例较多,占75.96%(986/1 298).感染地为非洲的占87.21%(1 132/1 298),亚洲占12.63%(164/1 298);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结论 浙江省境外输入疟疾病例以境外劳务输出人员和商业服务为主,应加强对外出非洲和亚洲地区务工和经商返回人员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输入性传染源.
-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藏系绵羊血清鼠疫F1抗体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藏系绵羊进行血清鼠疫F1抗体检测,了解当地藏系绵羊鼠疫流行情况.方法 2014、2015年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沁县、玛多县、甘德县、班玛县、久治县、达日县,采集藏系绵羊颈静脉全血分离血清,应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胶体金纸上色谱(GICA)法进行鼠疫F1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采集藏系绵羊血清1 481份,其中玛沁县566份、玛多县315份、甘德县150份、班玛县150份、久治县150份、达日县150份.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14份,阳性率为0.95%(14/1 481),全部来源于玛沁县.结论 果洛藏族自治州存在藏系绵羊鼠疫的流行,应加强藏系绵羊鼠疫的防治监测工作.
-
2015年上海市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所有在华东疗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检查资料,年龄为12~91岁,平均年龄(49.3±11.3)岁,涵盖上海市各区、各层次生活水平,共61 725人,男性38 648人,女性23 077人.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甲状腺彩超检查,甲状腺结节诊断标准依据《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2015).将甲状腺结节患者按照年龄(< 21、21~、31~、41~、51~、61~、>70岁)、性别分组,计算各年龄段男女多发结节检出率和微小结节(结节大直径≤1.0 cm)检出率,以了解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结节数目及大小的基本现状.结果 甲状腺疾病检出率为54.5%(33 654/61 725),女性检出率(62.6%,14448/23 077)高于男性(49.7%,19 206/38 648,x2=971.706,P< 0.05).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50.4%(31 126/61 725),女性检出率(53.8%,12 420/23 077)高于男性(48.4%,18 706/38 648,x2=28.572,P< 0.05).自21岁~起,男、女甲状腺结节检出率(22.5%、30.3%、42.9%、60.8%、71.1%、79.2%,29.5%、39.3%、54.5%、70.0%、78.5%、86.4%)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各年龄组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性(x2=34.253、116.647、235.972、139.312、28.053、11.427,P均<0.05).甲状腺结节患者中以多发结节、微小结节为主,多发结节检出率(57.5%,17 911/31 126)高于单发结节(42.5%,13 215/31 126,x2=152.933,P<0.05);微小结节检出率为84.4%(26 282/31 126),女性微小结节检出率(82.0%,10 181/12 420)低于男性(86.1%,16 101/18 706,x2=95.548,P<0.05).结论 上海市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高,其发生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甲状腺结节患者中以多发结节及微小结节多见.
-
食盐加碘标准调整前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居民碘盐覆盖率和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食用盐碘含量标准调整前后宁波市海曙区居民碘盐覆盖情况和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方法 将2010-2016年分为3个时期:调整前期(2010、2011年)、调整期(2012-2014年)和调整后期(2015、2016年),在宁波市海曙区采集3个时期居民家庭食用盐盐样,检测盐碘含量,计算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收集8~ 10岁学龄儿童尿样,检测尿碘含量.结果 3个时期分别采集盐样600、900、615份,盐碘中位数分别为27.30、23.50、23.10 mg/kg,碘盐覆盖率分别为97.83%(587/600)、94.67%(852/900)和84.72%(521/615),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6.50%(579/600)、92.11%(829/900)和74.63%(459/615).各时期间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6.13、162.57,P均<0.01),且均呈下降趋势(x2趋势=77.34、141.11,P均<0.01).3个时期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1.18、161.95、186.07 μg/L,各时期间尿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81,P<0.01).结论 食盐加碘标准调整后,宁波市海曙区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总体处于适宜状态.
-
2016年河南省焦作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控制评价结果分析
目的 全面掌握河南省焦作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和病情流行现状,评价防控效果,为科学制订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对焦作市所有病区村开展调查.按照改水或未改水采集生活饮用水,水样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5-2006)检测水氟含量;对病区村全部8~12岁儿童按照《氟斑牙诊断标准》(WS/T 208-2011)进行氟斑牙检查;按照饮水型氟中毒控制评价内容和判定标准(国卫疾控发[2014]79号)进行评价.结果 全市共调查了7个县(市、区)的59个乡镇、589个病区村.其中已改水病区村586个,改水率为99.49%;正常使用村数571个,正常使用率为97.44%;水氟含量超标的村有15个.全市共检查病区村8~ 12岁儿童35 057人,检出氟斑牙13 846人,氟斑牙检出率为39.50%,氟斑牙指数0.65,为极轻度流行.全市586个已改水病区村,其中达到控制标准村数147个,达标率为25.09%,7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县(市、区)均未达到控制标准.结论 全市有439个已改水病区村没有达到控制标准,要进一步加强监测,落实改水措施,解决水氟超标问题;要加强改水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保证病区群众长期饮用合格水源,逐步实现全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控制和消除目标.
-
2012-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居民碘盐普及情况和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为调整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6年,根据《上海市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在虹口区范围内,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条街道,根据每年的监测方案要求,抽取一定量的居民或8~10岁学龄儿童进行监测,从所抽中的居民或儿童家中采集盐样进行盐碘检测,同时对儿童进行尿碘检测(2013年未检测该项).盐碘测定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的测定》(GB/T 13025.7-2012),尿碘测定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2006).结果 2012-2016年共检测食用盐1 550份,合格碘盐847份,不合格碘盐299份,非碘盐404份,碘盐覆盖率为73.9%,合格碘盐食用率为54.6%.2012、2014-2016年共检测尿样591份,尿碘中位数为177.2μg/L,<100 μg/L的103份,占17.4%;100 ~ 199 μg/L的248份,占42.0%;≥300μg/L的91份,占15.4%.结论 上海市虹口区居民未达到碘盐覆盖率及合格碘盐食用率的目标,儿童平均尿碘水平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应进一步提高合格碘盐食用率.
-
重庆市涪陵区重点人群盐碘及尿碘监测结果分析
重庆市涪陵区曾是严重的碘缺乏地区,自1995年全区普及碘盐,已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2012年,全区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 (GB 26878-2011)实施新盐碘标准.为了解新标准实施以来涪陵区重点人群食用碘盐及碘营养状况,作者于2014年对该区8~ 10岁儿童和孕妇的尿碘及居民盐碘水平进行检测.
-
甘肃省靖远县绵羊血液内分离的布鲁菌菌株种型鉴定
目的 对分离自甘肃省靖远县绵羊血液的布鲁菌菌株进行种型鉴定,为布鲁菌病(布病)疫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在靖远县布病患者家中,采集疑似感染布病的绵羊血液,接种至双相血培养瓶中进行增菌培养,再分别采用传统的生物分型法、布鲁菌属特异性表面蛋白基因31-PCR(BSCP31-PCR)和牛、羊、绵羊附睾、猪种布鲁菌特异性PCR(AMOS-PCR)3种方法对增菌培养的待测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菌株经传统的生物分型法鉴定,在硫堇、复红染料中均生长,在单相特异性血清A和M中都为阳性,Bk2噬菌体对待测菌株裂解,Tb、Wb噬菌体则不裂解;BSCP31-PCR扩增结果为223 bp条带,与布鲁菌属一致;AMOS-PCR扩增结果为731 bp条带,与羊种布鲁菌菌株一致.结论 采用传统生物分型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在甘肃省靖远县绵羊血液内分离的布鲁菌菌株为羊种3型布鲁菌.
-
克山病患者差异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通路研究
目的 观察克山病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从基因水平探讨克山病细胞凋亡发生机制,寻找克山病诊断标志基因,建立克山病诊断质心图.方法 选择来自克山病病区符合克山病诊断指标的10例慢型克山病患者作为克山病组,10例健康居民作为对照组.取受检者空腹静脉血,提取全血RNA,采用Agilent表达谱芯片[Agilent 4×44K全基因组Oligo芯片(单标)]测试全基因组表达谱.采用Agilent Feature Extraction Software 提取数据,克山病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基因分析采用t检验筛选,经基因关系网络分析(Pathway studio analysis)软件分析基因富集通路,并经分类预测分析(prediction analysis for microarray,PAM)筛选克山病诊断标志基因,建立诊断质心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克山病组筛选出3 068个差异基因,其中克山病患者上调1 570个,下调1 498个.富集信息通路38条.其中凋亡通路居于首位,其关系网络图显示6个基因在克山病组表达上调,包括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M)、cAMP依赖蛋白激酶A(PKA)、杆状病毒IAP repeat-containing 2 (BIRC2)、NLR家族凋亡抑制蛋白(NAIP)、BCL2样11(Bim)、BCL2相关蛋白A1 (BCL2A1);7个基因表达下调,包括细胞凋亡相关蛋白酶8(CASP8)、BCL2结合成分3(BBC3)、BCL2相关永生基因(BAG1)、BCL2-相关X蛋白(BAX)、BCL2样1 (BCL2L1)、BCL2相关卵巢杀手(BOK)、凋亡相关蛋白酶6(CASP6).共筛选出42个诊断标志基因.结论 凋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及信息通路在克山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筛选的42个诊断标志基因可为克山病的诊断提供基础依据.
-
发硒含量与燃煤型砷中毒病情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陕南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内人群发硒含量与砷中毒病情的关系.方法 以陕南燃煤型砷中毒病区4个高砷暴露村为研究区,并选择附近非砷暴露村为对照区.采集研究区内居民发样90份,对照区居民的发样14份,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发硒和发砷含量,计算发硒/发砷值,分析人群发硒含量与砷中毒病情的关系.结果 研究区居民的发硒含量几何平均值为8.72 mg/kg,高于对照区人群发硒含量(0.54 mg/kg,t=9.811,P<0.05),但未发现硒中毒病例.发硒含量与砷中毒无相关性(r=0.075,P>0.05),而发硒/发砷值随砷中毒病情加重而减少(P<0.05).女性的发硒含量为12.79 mg/kg,高于男性(6.50 mg/kg,t=1.738,P<0.01),同时女性发硒/发砷值(1.15)也高于男性(0.65,t=3.218,P<0.05).结论 陕南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同时存在高硒环境污染,砷和硒的拮抗作用降低了硒的毒性,这可能是当地未出现硒中毒病例的原因,也可能是病区的女性砷中毒患病率低于男性的原因.
-
青海省称多县鼠疫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青海省称多县鼠疫菌株生物学特点及流行病学意义,为该地区的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1980-2011年称多县分离的31株鼠疫菌株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生化试验、毒力因子鉴定[荚膜抗原(F1)、色素沉着因子(Pgm)、鼠疫杆菌素Ⅰ(PstⅠ)、毒力抗原因子(VW)]、差异片段(DFR)分型,并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宿主选取19株菌株进行小白鼠毒力测定,以小致死量(MLD)表示,MLD≤10 000为强毒菌,10 000< MLD<100 000为中等毒力菌.结果 31株被试菌株中,有23株是从喜马拉雅旱獭及其媒介蚤、虱和人体分离的,生物型为古典型,生化型为青藏高原型;21株基因型为5型,1株为16型,1株为32型;F1、Pgm、PstⅡ、VW 4种毒力因子俱全,毒力测定结果为强毒菌(14株).有8株是从青海田鼠及其媒介蚤分离的,生物型为田鼠型,生化型为川青高原型;均能产生F1及Pgm,其中87.5%(7/8)的菌株可以产生Pst Ⅱ,均不能产生VW抗原因子;基因型为14型,毒力测定结果为强毒菌(3株)、中等毒力菌(2株).结论 青海省称多县1980-2011年鼠疫菌株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鼠疫菌毒力强,鼠疫防治工作不容松懈.
-
砷致癌机制研究进展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经明确砷及其化合物是人类致癌物,地方性砷中毒也成为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砷代谢及其毒性作用的种属差异很大,未能在动物上直接复制出合适的致癌模型,没有一个公认的砷致癌机制.作者从砷代谢、砷遗传毒性、砷诱导表观遗传学改变、砷引起细胞信号通路改变、砷与雌激素受体表达以及砷免疫毒性等方面做简要综述,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提供参考.
-
超声弹性指数比值法与指数法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指数比值法与指数法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学院因甲状腺结节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弹性指数比值法与弹性指数法,依据约登指数的佳诊断临界点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分别进行诊断,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按结节大长径分组:<1、1~2、>2cm组,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对大小不同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共收集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90例(108个结节),其中男性28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44.1±11.5)岁,范围为20~ 69岁.病理诊断为良性结节70个,恶性结节38个.超声弹性指数比值法共诊断良性结节63个、恶性结节45个,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恶性结节误诊13个,漏诊6个.超声弹性指数法共诊断良性结节63个、恶性结节45个,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恶性结节误诊16个,漏诊9个.弹性指数比值法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1、1~2、>2cm组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1.7%、86.0%、75.0%,特异度分别为88.9%、78.6%、79.2%,准确度分别为90.0%、81.0%、77.8%,组间敏感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4、70.8,P均<0.05).弹性指数法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1、1~2、>2cm组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3.3%、78.6%、66.7%,特异度分别为83.3%、75.0%、75.0%,准确度分别为83.3%、76.0%、72.2%,组间敏感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74.5,P均<0.05).弹性指数比值法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弹性指数法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二者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896,P< 0.05).结论 在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弹性指数比值法优于弹性指数法,结节≤2 cm的诊断价值更高.
-
尿中碘的无需基尿匹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方法
目的 建立无需基尿匹配且具有良好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尿碘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方法 以2.5 g/L盐酸肼-1.0 g/L氯化铵(NHhCl)-0.50%盐酸-2.0%乙醇溶液为稀释剂,消除ICP-MS测定尿碘中的尿基体干扰.标准系列溶液及尿样按稀释剂:样品=19:1稀释,然后上机测定,检测碘在0~1 000μg/L范围中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测定检测限、精密度、准确度.并与现行的尿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标准方法(WS/T 107.1-2016,以下简称标准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碘在0~1 000 μg/L范围中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尿中碘的检出限为0.4 μg/L(取样量为0.25 ml).精密度:对尿碘在26.5~854.4μg/L的33个不同尿样各做6次平行测定,变异系数(CV)为0.2%~1.7%,平均为0.8%.准确度:对尿碘在26.5~858.3μg/L的24个不同尿样做加标回收,加入40~400 μg/L的碘标准物,碘的回收率为94.3%~103.4%,平均回收率为99.6%.对含碘量64.5~883.0 lμg/L的8个尿碘标准物质各重复测定12次,测定结果值均在给定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且与给定值的相对误差均<3.0%.与标准方法同时测定51份尿样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6,P>0.05).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无需基尿匹配尿碘测定的方法,该方法检测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精密度与准确度优良、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单易行,分析速度快,适宜推广应用.
-
预防医学类期刊的综合影响力分析
目的 评价预防医学类期刊的综合影响力,为《中华地方病学杂志》发展提供思路.方法 在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综合类和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类期刊中,查找影响因子>1.0的期刊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在2012-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2011-2015年期刊的评价计量指标(包括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来源文献量、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采用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计算各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I)、相对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Ir)以及5年增长率,分析期刊的综合影响力.结果 共选择8种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疾病监测》、《中国公共卫生》、《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中华地方病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8种期刊的5年平均总被引频次分别为958.8、1 609.0、5 041.0、1 557.4、1 494.8、1 796.6、4 906.8、2 219.0,其中《中华地方病学杂志》排第7位;5年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0.583 2、0.911 2、0.802 4、1.297 0、1.111 0、0.999 6、1.306 2、1.186 0,其中《中华地方病学杂志》排第4位,5年Ir值分别为0.12、0.24、3.27、0.48、0.35、0.66、2.59、1.06,其中《中华地方病学杂志》排第6位;5年增长率分别为1.81%、0.53%、-0.06%、-0.39%、0.57%、0.71%、0.19%、0.57%,其中《中华地方病学杂志》排第3位.结论 预防医学类期刊的整体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期刊5年增长率不断提高,但增长率发展不均衡.《中华地方病学杂志》应在提高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率上下功夫.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