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ndemiology 중국지방병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55
- 国内刊号: 23-158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4-30
- 曾用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孙殿军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甘肃省靖远县布鲁菌病患者疾病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甘肃省布鲁菌病(布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2016年甘肃省靖远县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门诊和住院患者2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通过查阅患者住院费用结算清单、门诊费用发票及相关票据获得研究对象因布病就诊的费用信息、陪护人员和探视人员费用信息.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分析不同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收入、是否误诊、医疗机构级别、不同分期、不同类型对布病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和总费用的影响.采用广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是否误诊、不同分期、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级别与布病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和总费用的关系.结果 226例布病患者平均每人每年住院2次、平均住院28 d.其中,急性布病患者115例、慢性布病患者111例;急、慢性布病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间接经济损失和总费用分别是11 835、1 850、2 475、16 396元和16 733、3 240、4 748、24 188元.急性布病直接医疗费用西药费占67.95%(8042/11 835),检验费占16.92%(2002/11 835),检查费占9.02%(1 068/11 835);慢性布病和并发症布病直接医疗费用西药费占39.82%(6 663/16 733)、37.50%(6 339/16 904),检验费占27.37%(4 580/16 733)、24.30%(4 108/16 904),检查费占13.32%(2 229/16 733)、15.46%(2 613/16 904),中药费占9.34%(1 563/16 733)、10.11%(1 709/16 9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误诊、医疗机构级别、不同分期、不同类型布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和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误诊、省级医疗机构与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和总费用相关(P均< 0.05).结论 不同类型布病患者疾病负担沉重,应引起足够重视,建议当地医疗机构参照《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2012年)规范开展诊疗,减少布病并发症和慢性化.因此,加强医务人员培训,规范各级医院布病诊疗显得十分迫切.
-
2014、2015年山东省克山病病情重点调查评估
目的 掌握山东省克山病病情及发病相关因素,科学评估防治现状.方法 2014、2015年,根据2014年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要求,在山东省19个克山病县(市、区)的38个调查点对全体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查体、心电图描记,疑似克山病病例拍摄胸部X线片或行心脏超声检查,同时采集居民头发、粮食和土壤,检测内外环境硒含量.依据《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国卫疾控发[2014]79号)考核评估山东省克山病防治达标情况.结果 ①38个监测点共调查居民16 168人,检出克山病患者164例(潜在型149例、慢型15例),检出率为1.014%;②采集头发763份,小麦687份、玉米751份,土壤296份,共计2 497份,头发硒含量为(0.379±0.120)mg/kg;小麦、玉米的硒含量分别为(0.025±0.009)、(0.016±0.007) mg/kg;土壤硒含量为(0.132±0.046)mg/kg.③经考核评估,山东省6个克山病县(市、区)达到消除指标,13个县(市、区)处于控制水平,消除县所占比例为31.58%(6/19).结论 ①山东省克山病病情处于稳定态势,内环境硒含量较高,与病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营养的改善有关.②山东省克山病消除县的数量距离国家要求的“消除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建议在继续加强防治队伍建设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的同时,建立克山病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
-
克山病病区自产玉米霉变真菌多样性初步检测报告
目的 检测克山病病区霉变玉米真菌谱带,获得其中优势菌群的信息,为后续次生毒素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克山病病区(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正宁县,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及非病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郊区)4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当地种植的新脱粒玉米样品5份,共20份,置于无菌自封袋内密封、编号并运回实验室.放置于真菌培养箱内,霉焐培养2周后,进行真菌总DNA的提取.然后将DNA样品送至北京奥维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质检,并利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及MiSeq PE3000平台对真菌内转录间隔区1(ITS1)进行测序分析,通过稀释性曲线及香农曲线是否趋于平缓分析测序数据量的合理性,通过物种组成覆盖率(Coverage)是否>99%分析测试样品中真菌群落的真实情况,根据真菌物种在各组中的相对丰度寻找病区组与非病区组之间的差异菌属.结果 高通量DNA测序分析共获得513 869条优质序列,共产生528个操作分类单元(OTU).稀释性曲线及香农曲线的趋势是逐渐趋于平缓的,表明本次测序数据量合理;Coverage值均>99%,表明测序结果能反映样品中真菌群落的真实情况.物种组成分析表明,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间真菌种类组成有很多重叠,但Wickerhamomyces属、念珠菌属和曲霉菌属相对丰度在病区组高于非病区组.结论 Wickerhamomyces属、念珠菌属、曲霉菌属是3个病区组中的优势菌,可能与克山病发病有关,可考虑用于后续次生毒素的研究.
-
依据2005-2014年全国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尿砷数据分析人群尿砷安全指导值
目的 研究人群尿砷安全指导值,用以评价人群的砷暴露水平,为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防治措施落实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2014年全国饮水型砷中毒病区高砷水源筛查以及改水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数据资料、全国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砷中毒普查数据资料、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数据资料,筛选出个人信息资料详实、水砷暴露资料完整、尿砷检测资料准确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10 722人.其中,利用2013、2014年4 501人的调查数据进行尿砷与水砷相关关系分析,并以水砷暴露剂量在(0.050±0.005) mg/L范围内的人群为研究对象,确定该人群的尿砷几何均数,将该几何均数作为安全指导值.利用2005-2012年6 221人的资料进行安全指导值验证,每次抽取2 000人作为验证样本,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定该指标对于区分水砷暴露是否超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共计进行10次抽样验证.结果 水砷≤0.01 mg/L时,水砷与尿砷的相关系数(r)为0.097(P< 0.01);水砷>0.01 ~ 0.05 mg/L时,尿砷与水砷的r值为0.456(P<0.01);水砷> 0.05 mg/L时,水砷与尿砷的r值为0.630(P<0.01).随着水砷的含量升高尿砷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337.956,P<0.01).水砷在(0.050±0.005) mg/L范围内,人群尿砷几何均数为0.032 mg/L.以人群尿砷几何均数为0.032 mg/L为安全指导值,10次抽样验证的AUC值均>0.94,能准确判定该人群的水砷暴露水平是否超过0.05 mg/L且灵敏度和特异度达到0.898、0.844.结论 人群尿砷几何均数为0.032 mg/L可以作为人群尿砷安全指导值.当人群尿砷几何均数超过该指标时,可提示该人群有较高的砷暴露风险.
-
氟暴露对人成骨细胞系Saos-2细胞微小RNA-200c表达及其靶点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氟暴露对于人成骨细胞系Saos-2细胞(简称Saos-2细胞)微小RNA (miR)-200c表达及其靶点的影响.方法 采用DMEM/F-12培养液,体外培养Saos-2细胞.按培养液中氟化钠(NaF)剂量将Saos-2细胞分为对照组(0 mg/L)、染氟组(4 mg/L),染氟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aos-2细胞中miR-200c表达,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及miR-200c作用靶点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磷酸酶(PTEN)、双特异性磷酸酶(DUSP1)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m blot)检测PTEN、DUSP1蛋白表达.结果 染氟组Saos-2细胞中ALP、BGP mRNA和miR-200c表达(23.60±1.87、9.41±0.94、8.61±0.26)高于对照组(1.00±0.11、1.00±0.07、1.0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84、-18.388、-8.687,P均<0.05);PTEN和DUSP1 mRNA表达(0.63±0.02、0.38±0.02)低于对照组(1.02±0.24、1.02±0.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5.454,P均<0.05).染氟组Saos-2细胞PTEN、DUSP1蛋白表达(1.19±0.10、0.83±0.07)低于对照组(1.81±0.14、1.44土0.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0、4.171,P均<0.05).结论 氟暴露能够使Saos-2细胞miR-200c表达水平升高,通过miR-200c作用于PTEN和DUSP1,下调PTEN、DUSP1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
-
BAG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克山病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Bcl-2相关抗凋亡蛋白3(BAG3)基因的多态性与克山病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血样来自于2002年在陕西省黄陵县以285例汉族人群研究对象,包括79例克山病患者(病例组)和206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由西安交通大学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提供,-80℃保存.从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分型技术对候选位点进行基因分型.使用SPSS 16.0和TYPER 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拟合优度x2检验分析基因频率分布是否符合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定律,应用x2检验对病例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进行关联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年龄进行校正后再次对病例和对照组的基因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病例和对照组在BAG3基因上的rs2234962、rs196295、rs3858339和rs3858340位点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均>0.05).病例组在4个位点(rs2234962:CC、CT、TT分别为0.0%、0.0%、100.0%,rs196295:GG、GA、AA分别为228%、54.4%、22.8%,rs3858339:GG、GT、TT分别为5.1%、38.0%、56.9%,rs3858340:TT、TC、CC分别为5.1%、38.0%、56.9%)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rs2234962:CC、CT、TT分别为0.0%、1.0%、99.0%,rs196295:GG、GA、AA分别为21.4%、51.5%、26.2%,rs3858339:GG、GT、TT分别为5.8%、34.5%、59.7%,rs3858340:TT、TC、CC分别为5.8%、34.5%、5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5、0.408、0.330、0.330,P均>0.05).经年龄校正后,BAG3基因上4个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0.019、1.009、0.019,P均>0.05).结论 BAG3基因上的rs2234962、rs196295、rs3858339和rs385834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克山病无相关性.
-
循环微小RNA-133a、半乳糖凝集素-3在慢型克山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中的差异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慢型克山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中微小RNA(miR)-133a、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的差异表达水平及在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黑龙江省克山病历史重病区,选取慢型克山病患者、健康人(对照)各28例;同时在非病区选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8例.记录年龄、性别,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使用多普勒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集血样(肘部静脉),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研究对象血浆miR-133a、血清Galectin-3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miR-133a、Galectin-3、LVEF、LVEDD间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间miR-133a、Galectin-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789、9.485,P均<0.01).慢型克山病组和扩张型心肌病组miR-133a表达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0.394(0.271,0.770)、1.665(0.943,2.713)]均低于对照组[2.382(1.502,3.302),P<0.01或<0.05],且慢型克山病组miR-133a表达水平低于扩张型心肌病组(P< 0.01);慢型克山病组和扩张型心肌病组Galectin-3表达水平[17.710(9.624,27.799)、12.692(9.376,26.290)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70(7.135,9.308)μg/L,P均<0.01].miR-133a与LVEF呈正相关(rs=0.297,P< 0.01),与LVEDD、Galectin-3呈负相关性(rs=-0.271、-0.318,P<0.05或<0.01);Galectin-3与LVEF呈负相关(rs=-0392,P<0.01),与LVEDD呈正相关(rs=0385,P<0.01).结论 miR-133a与Galectin-3、LVEF、LVEDD联用可为慢型克山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
微小RNA-140在骨关节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其重要的靶基因
骨关节病是以软骨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关节性疾病,研究至今病因未明,尚无有效治疗措施.随着微小RNA(microRNA,miR)的发现、研究以及应用,也为骨关节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目前,miR在软骨损伤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已得到充分认可.作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iR-140在骨关节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其重要靶基因的研究进行综述.
-
2013-2016年广东省佛山市41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3-2016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41例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 布鲁菌病发病以2-6月为主,占85.4%(35/41),其中58.5%(24/41)有阳性流行病学史.分别有29、20、19和16例(70.7%、48.8%、46.3%和39.0%)患者出现不规则发热、脊柱或关节痛、疲乏、肝和/或脾大.单纯布鲁菌感染者与合并感染者比较,白细胞数(5.77×109个/L比5.83×109个/L)、中性粒细胞数(3.50×109个/L比3.84×109个/L)、降钙素原中位数(0.10比0.14 μg/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敏C反应蛋白中位数(26.72比50.87 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0,P<0.05).有阳性流行病学史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均值明显低于无阳性流行病学史患者(4.73×109个/L比7.28×109个/L、2.73×109个/L比4.79×109个/L、0.36×109个/L比0.64×109个/L,F=9.486、10.130、9.785,P均<0.05),淋巴细胞数、高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7×109个/L比1.73×109个/L、29.30比35.76 mg/L、0.15比0.09μg/L,P均>0.05).细菌培养结果表明,所有病例均为马耳他布鲁菌感染,33例菌株在体外环境中对常用抗生素均敏感.有40例治疗后出院,有34例仍需增加抗生素治疗疗程,总体转归良好.结论 在佛山地区,患者出现不规则发热合并脊柱、关节痛以及炎症指标升高不明显等表现症状要警惕布鲁菌病可能;在佛山地区应加强布鲁菌病筛查.
-
河南省99例布鲁菌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河南省布鲁菌病(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布病患者的高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布病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共收集布病患者99例,平均年龄为(46.7±15.7)岁,其中有羊接触史者83例,有猪接触史者2例,有牛接触史者1例.按职业分布,有农民90例、兽医1例、厨师2例、儿童及学生6例.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乏力、多汗等临床表现;伴有腰背部及关节疼痛的患者18例,其中,有13例患者受累的椎体、附件、椎间盘、关节磁共振成像(MRI)呈现异常.血培养阳性者54例(71.05%,54/76),血清试管凝集试验阳性者61例(98.39%,61/62).81例布病患者接受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治疗方案,停药半年后随访,所有患者痊愈.结论 羊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发热、多汗、乏力是布病患者的主要症状,并发症多见于骨关节异常.血清试管凝集试验及血培养是诊断布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是有效治疗布病的首选方案,早期、联合、规律、全程的抗菌药物治疗预后效果更好.
-
锥形束CT检测氟斑牙患者上颌牙槽骨骨密度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氟斑牙患者上颌牙槽骨颊侧骨皮质和骨松质的骨密度.方法 依据Dean氟斑牙诊断标准(WS/T 208-2011),于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贵阳市口腔医院选取就诊的正畸氟斑牙患者30例,根据牙齿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每组10例;选取正常正畸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术前拍摄锥形束CT(CBCT)影像,分别测量切牙区、尖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颊侧牙槽骨皮质和骨松质骨密度CT值(X线穿过组织被吸收后的衰减值,HU).结果 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患者上颌切牙区[(1 155.6±80.7)、(1 048.8±106.7)、(885.1±118.1)、(589.7±104.6)HU]、尖牙区[(1 221.0±76.1)、(1 054.6±95.3)、(913.3±109.4)、(608.5±131.4)HU]、前磨牙区[(1 173.5±91.2)、(1 020.9±113.3)、(894.5±107.9)、(593.5±119.7)HU]、磨牙区[(1 113.6±89.5)、(1 017.2±101.3)、(877.2±102.9)、(609.1±113.5)HU]颊侧牙槽骨皮质的骨密度C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557、51.411、61.200、56.845,P均<0.01),3个氟斑牙组C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患者上颌切牙区[(633.4±67.7)、(556.8±80.1)、(473.1±71.7)、(358.8±98.7)HU]、尖牙区[(644.9±70.1)、(570.6±73.3)、(490.0±85.2)、(361.1±93.8)HU]、前磨牙区[(630.5土72.5)、(554.5±70.7)、(477.7±84.0)、(353.6±101.4) HU]、磨牙区[(637.6±79.8)、(558.5±84.3)、(471.7±72.8)、(367.7±88.7)HU]牙槽骨松质的骨密度C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183、20.245、22.751、21.268,P均<0.01),3个氟斑牙组C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氟斑牙患者上颌牙槽骨颊侧骨皮质和骨松质密度降低.
-
新安江水利工程对千岛湖库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目的 了解千岛湖库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情况,为血吸虫病流行区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血吸虫病防控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新安江建坝前后和历年千岛湖库区血吸虫病螺情和病情监测资料,以及库区水利工程改造相关资料,结合库区河道、库尾湖滩、消落带等调查结果,分析论证新安江水利工程对千岛湖库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并与三峡水库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建坝前,千岛湖库区查螺3 814.40万平方米,未发现钉螺,属于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建坝后,由于移民回迁,1962-1965年在6 232名回迁移民中发现557例血吸虫病患者,引起输入性疫情;1970-1980年在库尾的部分稻田和沟渠中查出钉螺37.96万平方米,并在螺区发现了949例本地血吸虫病病例,通过几十年的综合防治,螺情和病情逐步得到控制.千岛湖与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比较,二者高程滩地和生态脆弱消落带环境并存.结论 从千岛湖库区长期纵向监测数据和血吸虫病流行规律,以及与三峡水库生态学比较分析并推测,两个库区总体上不会引起大范围的血吸虫病流行,但不排除零星地区出现输入性钉螺孳生的可能.
-
浙江省慈溪市布鲁菌病职业人群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浙江省慈溪市布鲁菌病(简称布病)职业人群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防治知识和行为改变情况,为制订针对性的布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慈溪市布病职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按照浙江省布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和防护行为调查表编写调查问卷,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对布病合理态度的答题正确率、防护行为形成率分别从干预前的46.80%(2 457/5 250)、46.13%(1 453/3 150)和45.41%(1 669/3 675)提高到干预后的81.93%(4 277/5 220)、80.40%(2 518/3 132)和67.43%(2 464/3 654),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2.17、132.11、198.78,P均<0.01).职业人群愿意获取布病知识途径为电视专题片、健康讲座和布病防治宣传册.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是慈溪市职业人群防治布病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之一.
-
克山病病因研究简史与启示
克山病是发生在我国某些农耕人群的一种地方性心肌病,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其病因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困扰着科学界近百年.病因探索经历了初步认识阶段(日据满洲至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家争鸣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大协作阶段(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复合病因相关因素攻关阶段(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和创新性研究阶段(90年代后期至今).主要发现病区居民膳食单一、硒缺乏、肠道病毒感染和吃霉变粮食与克山病发生发展密切关联,但对这些危险因素在发病学上的必要性及相互关系尚未厘清.作者建议可通过提高研究质量和采用先进技术解决患者数量不足问题:一是参考大量历史文献和已确定的重要线索;二是充分利用实验动物模型;三是抢救性地建立克山病患者组织标本库.
-
我国寒地及非寒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寒地和非寒地地区高血压患病的特点及存在的差异,为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寒地地区高血压防治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新疆为寒地地区,其余地区或省份为非寒地地区.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以高血压为检索词,以1995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为检索年限,检索有关高血压患病率的文献,进行文献筛选并录入患病率等相关数据.判断入选文献的异质性,使用相应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根据漏斗图、Egger检验、Begg检验判断发表偏倚.使用CMA V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在寒地与非寒地地区就年龄、性别及省份和行政区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我国总人群高血压合并患病率为27.00%、合并知晓率为50.80%、合并治疗率为40.40%、合并控制率为6.80%.寒地地区高血压合并患病率为29.70%,非寒地地区合并患病率为26.30%,地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分层分析后,寒地地区男性和女性高血压合并患病率均有高于非寒地地区的趋势;寒地地区< 30、40~、50~、60~<70岁年龄组高血压合并患病率高于非寒地地区(P均<0.05).西藏高血压合并患病率高(40.70%),海南低(16.70%).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高血压合并患病率高(30.40%、29.20%),华南地区低(20.70%).结论 我国高血压合并患病率为27.00%.寒地地区高血压合并患病率高于非寒地地区.西藏、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高血压合并患病率较高,海南和华南地区较低.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