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针位与固定稳定性关系的生物力学研究

孟和;顾志华;顾沿泊

摘要: 骨折复位固定器是夹板局部外固定疗法的继承和发展,是中西医结合骨折疗法的一种新型医疗器械.在骨折治疗上,它保留了夹板疗法的优点,弥补了其不足,使中西医结合疗法不仅扩大了医疗范围,也提高了愈合质量.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AF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党晓谦;王坤正;王春生;柏传毅;宋金辉;张小斌

    自1998年4月以来,采用全椎板减压AF系统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54例,报告如下.

  • CD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何建军;周前;陈旭辉;王宇春

    CD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国外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我们于1997年1月开始应用CD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获得满意效果.

  •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新晖;董威;沙子义;于晓光;李瑞琦;刘进炼

    目的:探讨闭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通过外固定架的牵伸辅助复位,矫正桡骨的短缩、成角移位,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利用外固定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并进行功能练习.术后定期进行X线和腕关节功能的评价.结果: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根据Aro功能评价:优9例,良1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66%.结论:外固定架能很好维持复位后的位置,恢复桡尺骨的相对长度和关节面的平整,使腕关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因此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 带血管蒂胫骨骨皮瓣交叉移植治疗胫骨和皮肤缺损体会

    作者:邵贺阳

    1995-2002年间,我科采用带血管蒂胫骨骨皮瓣交叉移植治疗胫骨和皮肤缺损21例,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例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8~55岁,平均为38.5岁.左侧9例,右侧12例.纵长形皮肤缺损5例,横行皮肤缺损5例,斜行皮肤缺损2例,圆形皮肤缺损9例.骨折类型:横断型10例,蝶型6例,螺旋型5例.加压钢板固定9例,断裂2例;髓内钉固定7例,断裂1例;外固定架固定5例,断裂者为内固定物不合适所致.第一次手术在当地医院治疗16例,在我院治疗5例.6例合并慢性骨髓炎,骨折端不同程度吸收.第二次手术距受伤时间3个月6例,4个月7例,5个月8例,平均4个月.

    关键词: 胫骨 移植 外科皮瓣
  • 椎体后突成形术的骨水泥外漏

    作者:茹选良;陈天国;郝义;赵正旭;包建源

    目的:探讨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水泥外漏的原因和预防办法.方法: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4例(18椎),男6例,女8例;年龄64~81岁,平均74.5岁;下胸椎6例,腰椎8例.椎体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后进行分析,根据X线片对骨水泥外漏进行分类,分析骨水泥外漏的可能原因、危险性以及预防对策.结果:14例随访1~8个月,平均6.2个月.14例中骨水泥外漏4例,分别漏向椎体的前、后、侧方及椎间隙,无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骨水泥外漏是椎体后突成形术的主要并发症,只要病例选择合适、手术操作规范,骨水泥外漏是可以避免的.

  • 广泛性下肢脱套伤的外科处理

    作者:傅晨;刘兴炎;甄平;王宏东;张伟;牛海平

    随着工农业技术及交通事业的发展,由于意外事故造成广泛下肢脱套伤的情况临床并不少见,近二年来,我科共收治此类病人8例,由于处理及时妥当,均获得令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脑动脉硬化患者合并椎动脉异常的临床筛查探讨

    作者:陈巨坤;滕红林;陈雷;王靖;叶强;王晓波

    目的:探讨以推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照标准,推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动脉造影(MRA)、计算机体层动脉造影(CTA)对脑动脉硬化患者合并椎动脉异常的临床筛查、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86例脑动脉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3例,女53例;年龄30~84岁,平均63.8岁.186例全部行DSA椎动脉造影,172例行椎动脉超声和TCD,53例行MRA,25例行CTA,以DSA椎动脉造影阳性为病例组,阴性为对照组,分别计算4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率.结果:DSA、椎动脉超声、TCD、MRA、CTA 检查发现椎动脉异常率分别为50.00% (93/186)、30.81%(53/172)、49.42%( 85/172)、15.10%(8/53)、40.00%( 10/25).以DSA椎动脉造影为参照标准,超声检查的灵敏度50.57%,特异度89.41%,一致率69.77%;TCD的灵敏度68.48%,特异度72.50%,一致率70.35%;MRA的灵敏度21.43%,特异度92.00%,一致率54.72%;CTA的灵敏度63.64%,特异度78.57%,一致率72.00%.结论:椎动脉超声、TCD、MRA、CTA 4种方法根据患者综合情况,合理、联合应用,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诊断伴有动脉硬化患者的椎动脉异常.对明确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潜在的颈椎手法推拿,需引起高度警惕,可能会出现椎动脉损伤而造成并发症.

  • 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林云涛;孔晓海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三维牵引作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一种新方法出现[1].因其成本低廉、安全性高、效益可观,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但是由于对治疗机理缺乏理解,操作中出现滥用和疗效不佳的现象.我院从1995年1月~2000年1月采用三维牵引为主的方法LDH患者1000例,现将治疗中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牵引术
  • 拇指牵引弓形板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

    作者:陈玉明

    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拇指牵引弓形板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和Rollando骨折1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4~53岁。右侧11例,左侧5例。骨折类型按王亦璁等[1]《骨与关节损伤》对拇指掌骨骨折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均为关节内骨折。即Bennett骨折13例,Rollando骨折3例。伤后至就诊时间为2小时~10天。2 治疗方法2.1 术前准备术前备压舌板一个,将压舌板远端2~2.5cm处折弯90°;备一长15cm,宽2cm,弯20°~25°弓形外展夹板一块;橡皮粘膏数条和小棉垫一个。2.2 手术方法以右侧为例,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患者取坐位,将右手置于X光机下。一助手双手固定患者右腕,术者左手紧握患者右手拇指做拇指外展轴向拔伸牵引,将第一掌骨重叠移位牵开,术者右手拇指顶压骨折远端,在电视X线透视下,纠正脱位及骨折错位。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董伊隆;彭茂秀;黄益奖;林利兴;汤呈宣;杨国敬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胸腰椎骨折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1~57岁,平均36.3岁.按照Magerl等分型:A2型5例,A3型14例,B1型3例,B2型5例.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D级6例,E级21例.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X线片及CT,对伤椎椎体压缩百分率、Cobb角、椎管占位等情况进行随访;通过Frankel标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6个月.椎体压缩百分率由术前的(46.6±10.5)%恢复至术后的(5.2±3.7)%,末次随访时的(6.7±4.6)%,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18.3±7.2)°矫正至术后(5.3±5.1)°,末次随访时的(7.1±3.1)°,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占位率由术前的(30.2±7.2)%恢复至术后的(6.3±4.2)%,末次随访时的(7.2±4.5)%,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例神经功能D级患者恢复至E级.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置钉容易,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同时复位良好,术后稳定可靠,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中国骨伤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