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经导管介入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八例分析

李奋;周爱卿;高伟;余志庆

摘要: 目的研究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文包括1997年7月至2001年10月共8例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5.0±4.3)岁.复合类型为:肺动脉瓣狭窄(PS)伴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房间隔缺损(ASD)伴PDA 2例,主动脉缩窄(COA)伴主动脉瓣狭窄(AS)1例,COA伴PDA 2例.经导管介入治疗原则为:PS伴PDA者,先行PS瓣膜成形术,然后堵塞PDA;ASD伴PDA者,先后分别行PDA及ASD堵塞术;COA伴AS者,先行AS瓣膜成形术,然后再行COA血管成形术;COA伴PDA者,先行COA血管成形术,2个月以后再行PDA堵塞术(PDA直径3.5 mm用Amplatzer PDA堵塞装置堵塞),或COA血管成形术与PDA堵塞术同时进行(PDA直径1.7 mm用弹簧圈堵塞).小于2.5 mm的PDA用弹簧圈堵塞,大于等于2.5 mm的PDA用Amplatzer PDA堵塞装置堵塞.球囊/瓣膜比(或球囊/缩窄段比)、Amplatzer ASD堵塞装置、Amplatzer PDA堵塞装置及弹簧圈大小的选择按常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以后每年定期随访.结果 8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导管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术后即刻已堵塞之ASD及PDA均无残余分流,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的(95.0±34.6) mm Hg (1 mm Hg=0.133 kPa)下降至术后的(17.0±5.2) mm Hg,跨主动脉瓣压差由术前的72 mm Hg下降至术后的20 mm Hg,跨COA缩窄段压差由术前的(37.0±4.5) mm Hg下降至术后的(12.0±5.3) mm Hg.平均(1.4±1.2)年随访仍无残余分流,跨瓣(或跨缩窄段)压差均在按通常标准良好的范围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虽较单纯型复杂,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但如指征掌握恰当,治疗策略合理,操作规范,同样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中华心血管病

CSCD核心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