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중화안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81
- 国内刊号: 11-214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结膜炎的细菌基因分型与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
目的 了解来源于角膜、结膜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型及其与体外药物敏感性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实验研究.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病灶处分离培养出的3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提取菌株的DNA,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扩增7个金黄色葡萄球菌看家基因片段的DNA序列,其产物测序后,提交MLST网站与相应基因的等位基因进行比较,获得该菌株针对7个看家基因的等位基因谱,后确定分离株的MLST基因型别,应用START软件,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建立进化树.同时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3种抗菌药物的90%低抑菌浓度(MIC90),对比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基因型与抗菌药物MIC90之间的关系.角、结膜分离菌的MLST基因分型比较采用R×C卡方检验;抗菌药物对不同亚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90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 3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得到10个基因型,优势菌株基因型为ST239型,其次为ST2592型及ST188型.基因分型聚类相对集中,以Ⅰ类群为主(25株细菌,占总数的83.3%),5株细菌(16.7%)分布在Ⅱ类群中;结膜分离菌集中于Ⅰ类群的A子亚群中,角膜分离菌集中于B子亚群及Ⅱ类群中,两种来源的细菌基因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Ⅰ类群中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阿米卡星较敏感(敏感菌株比例分别为24/24,20/24和20/24),对其他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子亚群A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的MIC90值(0.16±0.07,0.51±0.42,0.31±0.14,0.22±0.33)明显低于子亚群B(0.74±0.11,0.84±0.45,0.67±0.03,0.68±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26,0.034,0.001);而子亚群A与子亚群B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他9种抗菌药物的MIC90值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值分布范围0.047~0.561).结论 来源于角膜和结膜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型不同,结膜分离菌以Ⅰ类群的A子亚群为主,角膜分离菌以B子亚群及Ⅱ类群为主;MLST基因型与药物敏感性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
-
角膜屈光手术前用药时间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前不同用药时间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7年4至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拟行准分子角膜屈光手术且眼表疾病指标量表评分正常的近视眼患者60例(60只眼),年龄(24.2±5.1)岁,其中男性38例(63.3%),女性22例(37.7%).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用药1d组30例(30只眼)和用药3d组30例(30只眼),分布给予相应的用药方案.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检查时和手术日行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仪检查,记录首次泪膜破裂时间(FBUT)、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VBUT)及干眼分级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FBUT和AVBUI的差异,配对t检验比较组内术前检查与手术日FBUT和AVBUT的差异,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性别分布及干眼分级分布的差异.结果 术前检查时用药1d组与用药3d组FBUT分别为(10.89±5.19)s与(10.88±6.82)s,AVBUT分别为(16.24±3.62)s与(16.21±4.74)s;手术日用药1d组与用药3d组FBUT分别为(10.65±6.03)s与(8.14±5.75)s,AVBUT分别为(15.14±5.30)s与(12.86±5.92)s,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1,0.02,1.47,1.44;P>0.05).但在用药3d组中,手术日AVBUT较术前检查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两组术前检查和手术日干眼分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7,3.36;P>0.05).结论 角膜屈光手术前用药1d与用药3d泪膜稳定性相近,但是对于术前存在无症状而泪膜破裂时间异常的患者应注意围手术期的术前合理用药.
-
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的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4至6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89例(174只眼),其中男性41例,女性48例,年龄(52.2±10.2)岁.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是否有DR的眼底改变将患者分为DR组49例(94只眼)和糖尿病组42例(80只眼),另选择健康人38名(52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肌酐、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肌电图检查,并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首次泪膜破裂时间(BUT)、平均BUT、中央泪河高度及上下睑板腺缺失情况评分.计量资料(首次BUT、平均BUT、中央泪河高度、SIT结果)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DR组、糖尿病组、对照组首次BUT分别为(8.42±4.71)、(10.24±5.32)、(14.2±5.00)s,平均BUT分别为(11.20±5.25)、(12.67±5.52)、(17.64±4.46)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2,26.49;P<0.01).3个组中央泪河高度分别为(0.29±0.09)、(0.29±0.11)、(0.26±0.09) 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33,P=0.067).糖尿病患者中央泪河高度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212,P=0.006),而与病史、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肌酐、24 h尿蛋白及肌电图暂未见相关性.随病史的延长,糖尿病患者上、下睑板腺缺失评分增加(Z=19.514,15.342;P<0.05).肌电图有损伤的糖尿病患者,下睑板腺缺失评分增加(Z=-2.312,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糖化血红蛋白高的患者较眼底及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者更容易出现泪膜完整性的破坏.
-
SMILE、FS-LASIK及T-PRK术后角膜神经纤维的恢复情况及其与主观视觉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经上皮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及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角膜神经纤维的恢复情况及其与主观视觉质量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并自愿行屈光手术治疗屈光不正的患者共55例(109只眼),其中男性6例(12只眼),女性49例(97只眼);年龄(25.6±7.3)岁.根据患者术前检查结果、患者意愿及医师建议,分为SMILE组35例(男4例,女31例,共69只眼)、FS-LASIK组9例(男1例,女8例,共18只眼)及T-PRK组11例(男1例,女10例,共22只眼).由同一术者进行手术,于术前及术后7、30、90 d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并填写主观视觉质量问卷.采用ACCMetrics软件对共聚焦显微镜照片神经纤维进行量化分析.3个组手术前后神经纤维各测量参数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对术后主观视觉质量与神经纤维测量参数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3个组患者术后7d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低,术后7、30、90 d SMILE组在神经纤维密度[12.50(12.50),12.50(12.50),18.75(14.06)根/mm2,x2=6.54,9.02,7.01;P<0.05]、总神经分叉点密度[18.75(31.25),24.99(29.69),31.25(32.81)个/mm2,x2=10.23,7.63,10.01;P<O.05]及神经纤维长度[8.53(7.32),9.33(6.47),10.98(4.85) mm/mm2,x2=9.21,8.15,6.54;P<0.05]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组.3个组患术前、术后7d、术后30 d及术后90 d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分别为(4.13±0.61)、(3.54±0.71)、(4.03±0.70)及(4.20±0.58)分,术后7d主观视觉质量评分低(F=1.51;P=0.23),但3个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主观视觉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d主观视觉质量与神经纤维长度和神经纤维密度之间呈正相关(r=0.378,0.504;P<0.05),术后30及90 d主观视觉质量与角膜神经纤维参数未见相关性.结论 SMILE术后角膜神经纤维恢复较T-PRK及FS-LASIK更快,术后早期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与主观视觉质量呈正相关.
-
湖北省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近视眼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视力情况及近视眼现状,分析近视眼的影响因素,为近视眼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横断面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3至7月抽取湖北省17个地市(州)26所小学一至三年级小学生共18 532人,有效调查16 955人,应答率91.49%.对纳入对象行视力检查,视力<5.0则进一步使用赛飞杰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问卷调查学生的一般情况及用眼行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年级、地域及性别间近视眼患病率的差异及不同地域间近视眼相关情况的分布,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眼的影响因素.结果湖北省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为24.15%(4 094/16 955);近视眼患病率随年级增加而增高,一年级为12.67%(737/5 816),二年级为24.91%(1 330/5 340),三年级为34.95 %(2 027/5 7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62.28,P<0.05).近视眼学生的屈光状态以轻度近视眼为主,轻度、中度、高度近视眼患病率分别为19.21%(3 257/16 955)、4.29%(728/16 955)、0.64%(109/16 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5.62,P<0.05).省会城市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高[26.61%(1 490/5 600)],其次为非省会城市[22.19%(1 614/7 272)],农村地区低[7.96 %(325/4 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57,P<0.05).近视眼与多因素相关,年级、父母近视眼、户外活动时间、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接触电子产品及参加课外学习均与近视眼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近视眼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湖北省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为24.15%,随年级增加近视眼患病率增高;近视眼的发生与遗传和用眼行为相关.
-
近视眼患者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近视眼人群中的视力、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重庆明达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眼患者112例(209只眼),其中男性54例(102只眼),女性58例(107只眼);年龄(27.5±9.20)岁.所有患者根据佳矫正视力(BCVA)分为BCVA 1.0组和BCVA 1.2组,检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对比敏感度函数曲线下面积(AULCSF)及瞳孔直径分别为4和6 mm时的全眼和角膜像差,并将BCVA1.2组的患者根据对比敏感度和像差的高低进一步分组,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组间数据的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了解不同光照条件下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以及AULCSF与全眼各像差的关系.结果 BCVA 1.2组患者明光、暗光条件下AULCSF分别为1.32±0.10、1.30±0.12,均高于BCVA 1.0组(t=-3.58,-2.48;P<0.05),暗光眩光状态下的AULCSF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瞳孔直径为4和6 mm时,BCVA 1.0组和BCVA 1.2组的全眼像差组中除Z-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4;t=-2.05,P=0.04),其余全眼像差和角膜各像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光、暗光、暗光眩光3种光照条件下,低对比敏感度组球差分别为(0.019±0.010)、(0.136±0.117)、(0.006±0.003) μm,高于高对比敏感度组的球差(0.013±0.006)、(0.083±0.054)、(0.004±0.002)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2.65,2.44;P<0.05).暗光、暗光眩光两种光照条件下球差较大组AULCSF分别为1.281±0.126、1.216±0.154,低于球差较小组的1.323±0.106、1.262±0.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1.98;P<0.05).各光照条件各空间频率中,总像差、球差对对比敏感度呈负性影响,垂直彗差对对比敏感度呈正性影响.结论 较高的BCVA与更好的视觉质量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在相同BCVA的基础上,视觉质量存在差异,高阶像差可能是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球差对视觉质量影响明显;总像差和球差与视觉质量呈负相关,垂直彗差与视觉质量呈正相关.
-
ABCA4基因突变与3个不同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家系临床表型的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ABCA4基因所致的不同类型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从2016年1至9月在宁夏眼科医院就诊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患者中,选择经Agilent液相捕获技术确定携带ABCA4基因突变位点的家系3个,完善相关病史资料采集,同时对家系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眼科检查,包括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眼底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和视觉电生理检查,分析临床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3个家系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系,3个家系在ABCA4基因上共检测到致病性突变位点4个,其中1个视椎视杆细胞营养不良家系和1个视网膜色素变性(RP)家系各携带1个纯和移码突变,1个Stargardt病家系携带2个杂合突变,3个家系的患者发病年龄均小于10岁,就诊时佳矫正视力均低于0.1,黄斑OCT提示不同程度的黄斑区萎缩,视觉电生理改变从完全正常到视椎视杆细胞功能严重下降不一.结论 携带ABCA4基因突变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患者具有发病年龄小,病程进展快,视力损伤严重等特点,二代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
-
以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48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高危病理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以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高危病理因素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482例以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RB患儿的眼球组织标本(482只眼)进行以高危病理因素为主的病理学观察.高危病理因素定义为肿瘤侵犯筛板后视神经、肿瘤侵犯大范围脉络膜、肿瘤侵犯眼前节(眼内高风险);肿瘤侵犯至眼球外(眼外高风险).根据组织标本中是否有虹膜新生血管(NVI)分为NVI阳性组及阴性组,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间高危病理因素比例.结果 482例RB患儿中男性280例(58.1%),女性202例(41.9%),眼球摘除时患儿中位年龄为24个月(范围1~84个月).482只眼中184只眼有高危病理因素,占38.2%.148只眼(30.7%)肿瘤侵犯筛板后视神经,其中15只眼(3.1%)侵犯视神经切除断端;66只眼(13.7%)肿瘤侵犯大范围脉络膜;35只眼(7.3%)肿瘤侵犯眼前节.5只眼(1.0%)肿瘤侵犯至眼球外.257只眼(53.3%)NVI阳性.NVI阳性组中高危病理因素的比例为47.9%(123/257),显著高于NVI阴性组[27.1%(61/225),x2=21.883,P=0.001].NVI阳性组中肿瘤侵犯筛板后视神经的比例为42.8%(110/257),显著高于NVI阴性组[16.9%(38/225),x2=37.860,P=0.001].结论 以眼球摘除术作为首次治疗的RB高危病理因素比例约1/3.NVI阳性者具有高危病理因素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肿瘤侵犯筛板后视神经的可能性更大.
-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伴双眼假性胬肉一例
患者男性,64岁,林业工人.因发现颌面部、颈部、双上肢、双下肢紫红色斑块20余年,双眼新生物渐进性长入“黑眼珠”伴视力逐渐下降5年,于2016年4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中心.患者20余年前于森林阴冷潮湿环境中守林3d后发现颌面部、颈部、双手背、右侧腕关节、双侧肘关节及双膝关节出现大小不等暗紫红色结节及斑块,未进行特殊治疗.5年前发现双眼角膜新生物形成并逐渐增生,伴有视物模糊、眼红、异物感、流泪等不适症状,局部应用地塞米松滴眼液等治疗后间断缓解,但视力逐渐下降.
关键词: -
角膜镜片术发展史及角膜基质透镜移植研究新进展
20世纪80年代,角膜镜片术因简便、有效、可逆等特点,成为当时治疗无晶状体眼和圆锥角膜的新兴方法,但由于人角膜组织供源有限、远期治疗效果难以预测等原因,角膜镜片术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屈光性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ReLEx)是国内近年兴起的角膜屈光手术,微创、精确、屈光稳定性好等特点使ReLEx在临床得到关注.基于角膜镜片术原理,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可作为良好的移植材料,用于治疗远视眼、圆锥角膜等.本文针对角膜镜片术的发展史以及与ReLEx有关的角膜基质透镜移植基础研究、临床效果等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重视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快速发展中的手术并发症问题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我国临床应用已约25年,因手术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强以及远期疗效稳定等特点,已成为当今矫正成人近视眼的主流方法.尤其近6年更加安全、精准的全飞秒、全激光手术方式问世,使得我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量逐年增加.随着手术设备的完善和技术的提高,手术时间缩短,术后不适感减轻,导致部分医师对手术并发症的估计出现明显不足.一旦发生影响患者视力和视觉质量的并发症,则缺乏应对措施,使并发症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态势,探讨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变迁,提出在我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广泛开展和手术量逐年增加的今天,高度重视并发症的规范化处理,尤其严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掌握严重并发症的有效处理方法非常必要.
-
先天性瞳孔异常
患者女性,93岁.因双眼视力无痛性渐进性下降半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患者既往体健.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2,左眼为0.3,双眼视力无法矫正;眼压正常;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虹膜纹理清晰,右眼瞳孔闭锁,眼内结构窥不见(精粹图片l中A),左眼虹膜中央处可见1个约1.0 mm×0.5 mm的孔隙,眼内结构窥不清(精粹图片1中B);双眼点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后,虹膜孔隙略有扩大,可见晶状体混浊.临床诊断:双眼先天性瞳孔异常;双眼老年性白内障.
关键词: -
慎重开展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眼
近年来由于人工晶状体在材料学及设计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因其术后引入的高阶像差少、手术可逆、可保持较好的夜视力等优点成为高度近视眼屈光矫正手术的新风向,使得临床接受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日益增多,有进一步拓展其矫正中低度近视眼的趋势.本文聚焦于中低度近视眼手术方式合理选择的问题,阐述角膜屈光手术及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特点及其利弊,提示临床谨慎开展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眼,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加强角膜屈光手术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不断提升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和满意度.
-
我国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手术规范专家共识(2018年)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手术(femtosecond laser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作为新技术,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我国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手术规范专家共识(2016年)》的颁布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技术的提高和软件的不断更新,相关认识在逐步深入,手术适应证范围也有所拓宽.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根据新研究结果,经过充分讨论,对SMILE的手术适应证(可矫正的屈光度数)、手术禁忌证(甲状腺疾病相关眼病等)等进行了部分修订,同时细化了部分手术并发症的定义及其处理方法,使新的共识更加科学和严谨,以供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关键词: -
第17届全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术会议暨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美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会联合学术大会总结
2017年10月13至15日,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Chinese Association of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and Strabismus,CAPOS)与美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and Strabismus,AAPOS)共同主办的第17届全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术会议暨CAPOS-AAPOS联合学术大会在上海召开.来自5大洲30个国家的1 000多位国内外代表(其中国际代表130名)参会.会上,天津市眼科医院赵堪兴、海军总医院眼科颜少明分别进行了刘家琦教授纪念讲座和赫雨时教授纪念讲座.大会授予为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的发展和国际化作出突出贡献的美国布朗大学David Robbins Tien等12位教授CAPOS国际友谊金奖(Friendship Golden Award)(表1).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6 | 05 |
1989 |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