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志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의잡지
- 主管单位: 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68
- 国内刊号: 11-216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解毒凉血利湿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基于解毒凉血利湿法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63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0例,西医对照组33例.西医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利湿方,治疗4周,随访8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统计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例数和累积有效的例数,并据此计算病情进展率、治疗累积有效率.结果 治疗2、3、4周及随访2、4周中西医结合组病情进展率均为6.67%,西医对照组均为24.24%;治疗2周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累积有效率为70.00%,西医对照组为4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中西医结合组治疗2周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随访8周碱性磷酸酶,随访2、4、8周谷氨酰转肽酶下降;与西医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2周及3周TBiL、TBA降低(P<0.05或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4周及随访4、8周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C)下降,治疗2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下降;与西医对照组比较,治疗1、2周中西医结合组NC及NLR下降,随访4、8周淋巴细胞计数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基于解毒凉血利湿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降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的病情进展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
清胆和胃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7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清胆和胃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9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清胆和胃颗粒,每次10g,每日2次,餐后2h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铝酸铋颗粒,每次1.3g,每日3次,餐前30 min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胃黏膜病理组织检测,治疗后评价中医症状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胃胀、胃痛、反酸、烧心、纳呆、口苦、口臭、心烦易怒、尿短黄、便秘等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胃胀、纳呆、口苦、口臭、心烦易怒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两组复查胃镜患者(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治疗后固有层水肿、血管扩张、炎症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清胆和胃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同时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
红景天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心脾两虚证147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红景天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心脾两虚证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220例轻中度抑郁症心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73例、红景天小剂量组73例、红景天大剂量组74例.安慰剂组每日服用安慰剂1.2g,红景天小剂量组每日服用红景天胶囊和安慰剂各0.6g,红景天大剂量组每日服用红景天胶囊1.2g.各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4、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抑郁量表(BDI)、疗效指数(EI)评估,并观察安全性.结果 安慰剂组各时间点间HAMD评分、BDI评分及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一时间点比较,红景天大、小剂量组各时间点HAMD评分、BDI评分均降低,EI均升高(P<0.05);与安慰剂组同时间比较,红景天大、小剂量组治疗2、4、8周HAMD评分、BDI评分均降低,EI升高,且红景天大剂量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小剂量组(P<0.05).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红景天胶囊具有改善轻中度抑郁的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其1.2g/d较0.6g/d疗效更为显著.
-
基于中医魂魄理论探讨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
基于中医魂魄理论,通过阐述魂魄与抑郁障碍的密切关系,提出抑郁障碍基本病机为魂魄失常,神机不和;认为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郁、悲、乏、眠其基本病机分别为郁者为病、肝失疏泄、魂无居舍,悲者为病、重在肺心、魄无安处,乏因气虚、脏腑无力、重在阳气,眠因精虚、阳不入阴、魂魄飞扬;并基于此提出以魂魄为本、补养阳气、情志及综合治疗等抑郁障碍防治原则.
-
《伤寒论》组方与术数关系探讨——兼与“《伤寒论》组方术数机制研究的意义”一文商榷
“《伤寒论》组方术数机制研究的意义”一文认为基于现代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对《伤寒论》组方规律研究为其薄弱环节,提出从象数结合的角度研究《伤寒论》组方的术数机制,涉及到《伤寒论》组方规律研究的导向与方法等重大问题.通过对术数概念演变的梳理,术数与象数思维以及数学方法关系的分析,指出术数是中国古代哲学、科学、宗教信仰的综合,象数与术数之数的运用不同于数学方法;《伤寒论》组方的药物、剂量、煎服法等问题,本质上是基于临床经验总结的科学问题,应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研究,将此类科学问题回归到术数机制研究则值得商榷.
-
世医家学内涵及其对中医传承的启示
中医治学历来重视渊源有自、师出有门,世医名门,传承有序,和而不同,继承之中又有创新.分析和挖掘世医家学精神内涵,包括修身齐家、医道济世,克承家学、绍绪箕袭,荣业所基、籍甚无竞;学术内涵,包括世守心法、专门相继,世传警训、从医宜忌,世遗案稿、学有所凭.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当今中医传承的启示,即弘扬世医家学的传承方式是院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世医家学的继承应挖掘学术精髓,医世家学的创新需要开放包容、博采众长,中医传承重在文化与精神教育.
-
基于心主神明理论探讨情志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心神主导情志活动,情志失常以心为主、以肝为辅,主要责之于心神不明.心神不明,机体对外界环境应对能力减退,易出现情志失常,情志失常可直中脏腑,或引起气血逆乱,损及脏腑功能,导致气滞、血瘀、痰阻,形成恶性肿瘤的发病基础,增加机体对恶性肿瘤的易感性.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情志异常会影响DNA修复、机体免疫功能、肿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临床实践中应注重对心神的调、养、安,从而有效防治恶性肿瘤.从心论治可为中医药防治肿瘤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
以毒攻毒治法在肿瘤临床中的运用
以毒攻毒是中医学重要治法之一,在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以毒攻毒治法的内涵、外延进行解析,结合该法与放化疗、手术的联合应用情况,以及对肿瘤并发症的治疗研究,阐述以毒攻毒治法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应正确掌握药物使用原则、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炮制方法及有效剂量等以毒攻毒方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
证候表型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肠道微生态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关,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研究肥胖、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代谢综合征、肝硬化等疾病,可为其诊治方法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证候表型研究是中医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证候客观化研究一直难以取得突破.认为证候表型如脾虚证、湿热证的发生存在着肠道微生态的失调,采用相应的治法如健脾、清热化湿等治疗后,在证候得到改善的同时肠道微生态亦得到恢复.提出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研究脾虚证、湿热证与其相关性,对于深化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及揭示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
中医音乐治疗的现代医学价值与文化内涵
在各类史料和医书中记载了各种形式的音乐治疗医案,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这些案例中古老的音乐治疗原理获得了现代科学的解读,除了声波治疗、诱发“α波”、音乐引导想象等具有现代医学价值的内容被揭示外,其自然疗法的特点对现代医学亦有借鉴意义.古代音乐治疗医案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中医文化和古代音乐治疗思想具有多层次同构关系,即从微观的医理与乐理简单的理论对应,到中观的共同的文化基因,直至由宏观的人类学视角,体现出“本民族”“本土化”的健康理念和生命意识.
-
六淫概念的发生学探讨
从发生学角度探析六淫的概念.认为生活观察是气候致病认识的直接来源,天人相应是六气致病框架的指导思想,“三才”思想确立“六淫”之为“六”,意象思维是六淫概念构建的主要思维方式.指出六淫是以风、寒、暑、湿、燥、热六气为原型的外感病因符号,其概念具有抽象及气象学双重意义.
-
捏脊法对脾虚哮喘大鼠肠道菌群和肺部炎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捏脊法治疗脾虚哮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哮喘组、脾虚哮喘组和捏脊脾虚哮喘组各12只.哮喘组以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脾虚哮喘组和捏脊脾虚哮喘组在小承气汤灌胃致脾虚基础上以OVA致敏和激发方法建立大鼠脾虚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与哮喘组以自来水1.5 ml/100g灌胃,轻抚大鼠头部和轻持鼠尾根部而不做捏脊;脾虚哮喘组轻抚大鼠头部和轻持鼠尾根部而不做捏脊;捏脊脾虚哮喘组给予捏脊法干预.以粪便涂片革兰染色法检测肠道菌群状况,以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情况,并测定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结果 第44、51、62天时,各组大鼠体重、杆菌/球菌、阳性杆菌/细菌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造模后18、42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脾虚哮喘组和捏脊脾虚哮喘组炎症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且脾虚哮喘组显著高于哮喘组和捏脊脾虚哮喘组(P <0.05或P<0.01).与本组哮喘造模后18h比较,哮喘造模后42h时哮喘组、捏脊脾虚哮喘组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 结论 捏脊法能有效改善脾虚哮喘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及炎症状态,这可能是其防治脾虚哮喘的重要机制之一.
-
益坤抑痛平颗粒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小鼠子宫内膜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坤抑痛平颗粒缓解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中药组以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法建立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10 μl/(g·d)灌胃,中药组以益坤抑痛平颗粒混悬液15 μ1/(g·d)灌胃,均给药8周.肉眼观察各组小鼠子宫形态并称量子宫重量,检测各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神经生长因子(N 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结果 空白组小鼠子宫表面光滑,子宫表面未见异常结节;模型组和中药组小鼠子宫表面可见腺肌病结节.中药组和模型组小鼠子宫重量均重于空白组(P<0.05);而中药组与模型组小鼠子宫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NGF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子宫内膜中P75表达高于空白组,而中药组小鼠子宫内膜中P75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 益坤抑痛平颗粒可能通过降低子宫内膜中NGF受体P75的表达来达到缓解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目的.
-
越婢汤和固精方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发汗解表法(越婢汤)与补肾固精法(固精方)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越婢汤组、固精方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单次尾静脉注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9 mg/100 g建立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大鼠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越婢汤组每天灌胃给予含生药越婢汤2.1 g/100g,固精方组每天给予含生药固精方7.5 g/100g,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蛋白定量和尿肌酐,肾组织TRPC5、TRPC6蛋白及mRNA表达,观察肾小球病理改变及足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素氮、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上升,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尿蛋白肌酐比增加,肾组织TRPC5、TRPC6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越婢汤及固精方组血清尿素氮、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蛋白肌酐比下降,白蛋白上升,肾组织TRPC5、TRPC6 mRNA亦降低(P<0.05).越婢汤组血清白蛋白、尿酸水平、肾组织TRPC5 mRNA表达低于固精方组,而TRPC6 mRNA高于固精方组(P<0.05). 结论 越婢汤、固精方可能通过调控肾组织TRPC5及TRPC6表达,减轻足细胞损伤,从而改善肾病综合征的低蛋白、高血脂表现.
-
祛痰通阳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超声心动图及血清AngⅡ含量、心肌组织AT1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祛痰通阳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阿霉素腹腔注射制备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后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片4.375 mg/(kg·d)灌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祛痰通阳汤水煎液(浓度1.85 mg/ml)1.8、3.6、7.2ml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3.6ml蒸馏水灌胃,每天灌胃1次,连续4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及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mRNA水平,造模前、造模后及给药后检测各组大鼠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心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ngⅡ、心肌组织AT1 mRNA水平、LVEDD显著增加,SV、EF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卡托普利组和中药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ngⅡ含量、心肌组织AT1 mRNA水平降低,LVEDD降低,SV和EF均增加(P<0.05或P<0.01).结论 祛痰通阳汤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中AngⅡ含量,抑制AT1 mRNA表达,改善心功能,从而改善心肌重构.
-
郁仁存治疗膀胱癌经验
总结郁仁存辨治膀胱癌的临证经验.膀胱癌发病主要由于脾肾亏虚、湿热瘀毒蕴结膀胱所致,常分为脾肾两虚、湿热下注、痰毒蕴结、阴虚内热四型论治,分别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解毒通淋,滋阴降火、凉血解毒为主要法则.临床上强调健脾补肾,注重清热利湿,且擅用抗癌解毒.
-
盛丽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总结盛丽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屡感外邪、正邪相争、营卫失和导致.禀赋不足、体质柔弱是发病的内因;喂养不当、调护失宜、少见风日为外因.临证分为急性期、迁延期和恢复期论治,常采用扶正法(益气健脾、调和营卫、养阴生津)和祛邪法(消风化痰、导滞化瘀)治疗.
-
坤泰胶囊调节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功能的研究概况
卵巢储备功能直接影响妊娠结局,而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是反映卵巢储备的标志物.基于AMH在评估卵巢储备中的作用机制,即AMH可预测始基卵泡库的大小、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卵巢功能的衰退、辅助生殖的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两方面对中成药坤泰胶囊在调节AMH改善卵巢功能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坤泰胶囊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
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用药规律文献研究
目的 通过文献总结归纳中风病气虚血瘀证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1995年1月至2017年5月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中处方名称、组成药物信息,并对药物使用频次、剂量及药物类别进行统计.结果 共纳入合格文献46篇,涉及处方41首,涉及相关药物78种,合计治疗患者2489例.治疗病例数前3位的处方为补阳还五汤(200)、加味抵当汤(134)、黄七汤(125);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为黄芪(42)、川芎(35)、当归(32);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类别为活血化瘀药(163)、补虚药(119)、平肝熄风药(45).主要治疗药物黄芪其常用剂量为60g,30g及以上剂量使用情况占90.7%. 结论 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是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基础用药,其主要治疗药物黄芪常以大剂量使用,同时随证加减平肝熄风、化痰、清热等药物可取得更好疗效.
-
团结一心 共筑中医梦
2017年,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年.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既是对过去五年的圆满总结,我们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伴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到来,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也开启了新的征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