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 국제필뇨계통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416
- 国内刊号: 43-146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选择性同期手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探讨(附16例报告)
目的 探讨双侧上尿路结石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总结同期手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16例.结果 本组病例均同期手术取石成功,术后恢复顺利,疗效满意.结论 同期手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仍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 尿路结石 -
经尿道输尿管镜和微造瘘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嵌顿结石
目的 总结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和微造瘘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观察72例输尿管结石嵌顿情况,并给予及时处理.结果 URL和MPCNL处理成功70例,成功率97.7%,并发输尿管息肉40例,输尿管狭窄5例,均同期处理.5例结石被冲入肾盂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1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行微造瘘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结论 输尿管结石嵌顿因素主要为输尿管息肉、狭窄或结石不规则.采用URL和MPCNL技术处理嵌顿结石疗效满意,安全性高,侵袭性小,是处理输尿管嵌顿结石的一种好方法.
-
睾丸良性占位病变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睾丸良性占位病变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睾丸探查术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睾丸良性占位病变的发病率、各类型病理学特点及术后复发(或转移)率.结果 90例患者中睾丸良性占位病变16例,发病率为17.8%;其中12例行睾丸肿物剜除术,4例行睾丸切除术,术后平均随访5年,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睾丸良性占位病变的发生率可能高于既往认识,应给予足够重视.对可疑病人进行积极的探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睾丸切除.
关键词: 睾丸肿瘤 -
女性控尿解剖学机制的MRI研究
目的 探讨女性控尿的解剖学机制在MRI(磁共振成像)的表现和观察方法.方法 对20例正常控尿的成年女性进行MRI扫描,采用八通道体部线圈、快束自旋回波(FSE)扫描序列进行扫描,采集静息时盆腔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影像.结果 MRI显示,女性的尿道分三层结构,与病理学对照,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肌肉、外膜组织,但无法区分平滑肌与括约肌;与控尿有关的盆底肌肉也能够清楚显示.结论 MRI能够清楚观察到女性控尿的有关解剖结构,是观察女性控尿解剖结构的较理想影像方法.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汽化电切术并发症48例分析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5月~2006年6月本院TURP和TVP术48例並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切除组织41g.术中、术后出血20例,电切综合征(TURS)5例,暂时性尿失禁11例,膀胱颈部挛缩5例,尿道狭窄8例,尿路感染7例,膀胱穿孔1例.结论 TURP和TVP是良性前列腺增大症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术前详细采集病史,术中正确操作,术后对病人正确指导及处理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
-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血MMP-9水平、血脂、肾动脉狭窄支数及其间关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脂水平、肾动脉狭窄支数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99例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Ⅰ组GFR<20ml/min组(n=26),Ⅱ组20ml/min<GFR<35ml/min组(n=33),Ⅲ组35ml/min<GFR<70ml/min组(n=20)和Ⅳ组GFR>70ml/min组(n=20).测定所有患者MMP-9以及血脂的浓度.所有病人均行肾动脉造影检查,据结果分为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结果 ①四组患者血MMP-9浓度随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而逐渐减少.②四组患者主要冠脉狭窄支数比较:Ⅰ组高于Ⅳ组且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③患者血TC与LDL-c呈现Ⅰ组<Ⅱ组<Ⅳ组<Ⅲ组的规律,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而TG与HDL-c则未显示出明显的规律,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④患者血MMP-9水平与肾动脉狭窄支数之间无相关关系.⑤患者血MMP-9水平与血TC、LDL-c水平呈负相关,与TG,HDL-c无相关关系.⑥患者肾动脉狭窄支数与血脂水平无相关关系.结论 MMP-9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炎症观察指标,是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标记物,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生及发病程度的一种重要的相关性指标.
-
阴茎异常勃起的治疗
目的 探讨阴茎异常勃起的治疗方法,降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阴茎异常勃起病历资料及随访记录.结果 3例高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经保守治疗后完全消退.19例病程≤48h低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病人均经镇静冷敷及阴茎海绵体内注射阿拉明、冲洗并连续硬膜外微量注入麻醉药物治疗,14例症状消失,5例无效行分流术;随访出现勃起功能障碍者分别为1例、2例.6例病程>48h者3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痊愈后随访出现勃起功能障碍者分别为2例、1例.结论 高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一般行保守治疗,低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病程≤48h尽可能行充分的保守治疗,如无效或病程>48h应尽可能考虑分流术.
关键词: 阴茎异常勃起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附665例报告)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665例.结果 一次性碎石成功率97.3%(647/66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0.2%(1/665).结论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较安全,疗效确切,损伤小,可作为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66例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分为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透析前测定血浆CRP值,同时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HRV.规律透析3个月后再次测定CRP与HRV值.观察透析对CRP和HRV的影响,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 血液透析对二组CRP和HRV测定值无影响(P>0.05),CRP升高组的HRV比CRP正常组的HRV明显降低(P<0.01),且与透析无关.CRP与HRV呈负相关.结论 血液透析对CRP和HRV指标无明显影响,CRP与HRV呈负相关,提示炎症反应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有促进作用.
-
RNA干扰技术在以VEGF/VEGFR为靶点的膀胱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RNA干扰(RNAi)是正常生物体内抑制特定基因表达的一种现象,它是指当细胞中导入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同源的双链RNA(dsRNA),该mRNA发生降解而导致基因沉默的现象.利用RNAi技术干涉VEGF表达,达到抑制肿瘤发展和转移的研究已较为广泛.膀胱癌生长、转移不仅有VEGF表达增多,同时发现VEGFR表达亦增高,成为RNAi的新靶点.现主要综述以VEGF/VEGFR为靶点的RNAi技术在膀胱癌治疗研究中的优势、发展前景以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
糖尿病膀胱病变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糖尿病膀胱病变(diabetic cystopathy,DCP),是糖尿病引起的泌尿系统并发症之一.因其可诱发尿潴留、尿路感染甚至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日益受到国内外临床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DCP的研究进展.
-
膀胱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其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很多,与饮食习惯、吸烟、液体摄入的量及种类、染发剂的接触、体内低硒等有关,本文对这些膀胱癌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
DNA甲基化在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发病率高的肿瘤,是多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目前发现膀胱癌细胞总体甲基化水平比正常细胞低,但是伴有抑癌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本文就膀胱癌细胞DNA甲基化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荧光膀胱镜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研究与应用
常规的白光膀胱镜检查一直以来都是膀胱肿瘤的诊断和术后随访所普遍采用的方法.但是,白光膀胱镜下往往难以发现膀胱粘膜的微小病变,如细小的乳头状肿瘤、扁平的原位癌和不典型增生,可能导致经尿道切除术后肿瘤复发和演进的危险性增加.近年来,荧光膀胱镜检查以其能早期发现膀胱粘膜微小病变的优势,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并且,随着新型光敏剂的问世,使其对膀胱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荧光膀胱镜检查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
间质性膀胱炎标志物研究进展
间质性膀胱炎是女性泌尿外科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因复杂,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本文就间质性膀胱炎标志物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膀胱炎 -
体外冲击波碎石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体外冲击波碎石目前已成为绝大多数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主要有结石大小(负荷)、结石位置、结石数量、结石成分、双J管放置、技术因素及尿比重等.近有关的研究较多,本文作一综述.
-
膀胱癌流行病学进展
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06年在美国,膀胱癌在男性是继前列腺癌、肺癌和直肠癌以后排名第四位的恶性肿瘤,在女性排名第九位.大约有6万余人被临床医生诊断为膀胱癌,每年有1万余人死于膀胱癌[1].流行病学和实验上证据显示膀胱癌的发病与一些致癌因素有关,但很多病例不伴有明显的与已知致癌因素的接触.同样的,当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膀胱癌时,很少认识到一些因素对发病率、诊断和生存率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人种等.随着欧美对膀胱癌人群的分析增多,年龄、性别、人种及一些致癌因素对膀胱癌的影响逐渐被报道,本文就当前该领域的论述进行综述.
关键词: 膀胱肿瘤 -
钙粘蛋白与膀胱癌
膀胱癌在我国是泌尿系常见的肿瘤,上皮钙粘蛋白是介导同型细胞间粘附的重要分子,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钙粘蛋白与膀胱癌的关系,目前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处于摸索探讨阶段.本文就钙粘蛋白及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P2X受体与膀胱过度活动症
随着不稳定膀胱中阿托品抵抗性逼尿肌收缩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发现膀胱逼尿肌收缩和膀胱充盈两方面功能除了接受M受体支配外,还接受其他途径的支配.病理条件下,嘌呤受体(P2X受体)途径也参与逼尿肌感觉和运动功能的调节,P2X受体传导途径在泌尿系统病理生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P2X受体与膀胱过度活动症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膀胱过度活动症时P2X各亚型在逼尿肌上的表达异常和功能异常与膀胱过度活动症之间可能的联系作综述.
-
腹腔镜手术的免疫学评价
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根据手术创伤程度和急性期反应蛋白如CRP、TNF-a、IL-6的浓度存在相关性,测定其浓度可以间接反映手术创伤的大小.腹腔镜术后外周血IL-6、CRP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开放手术,表明其创伤相对较小.但CO2气腹不利于局部免疫的维持,因此对腹腔镜手术的免疫学评价一般分为全身免疫和局部免疫分别讨论.腹腔镜手术对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小于开放手术,免疫功能的恢复也较开放手术快.对局部免疫的研究尚有争议,一般认为CO2气腹使内环境酸化,减弱腹膜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减少细胞因子释放,造成免疫耐受和免疫脱敏,甚至加速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套管口种植是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和腹腔镜手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关.本文对腹腔镜手术后免疫,尤其是有较多争议的局部免疫及肿瘤相关免疫评价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泌尿系结石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分子研究新进展
泌尿系结石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性疾病,遗传背景在泌尿系结石病因和临床表现型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目前泌尿系结石相关的维生素受体基因、骨桥蛋白基因、降钙素基因、血管内皮基因、钙敏感受体基因等5种易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现状.
-
SELDI-TOF蛋白质谱分析技术在泌尿外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近年来,针对肿瘤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基因组的研究,而是已经大大扩展到了蛋白质表达分析的层面.蛋白质组学以及相关的技术特别是SELDI技术在泌尿外科方面的应用也仅仅是近几年间的新进展,仍然有广阔的前景等待开拓.该技术及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高度敏感以及高通量的质谱分析技术,并且在肿瘤标记物的探索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将介绍SELDI-TOF技术在泌尿外科肿瘤诊断方面的新应用进展.
-
凋亡在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研究进展
凋亡在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有多种机制影响凋亡的发生.
-
RNAi与肿瘤相关基因及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
RNA干扰(RNA interfcrence,RNAi),是一种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通过双链RNA分子在mRNA水平上诱导特异性序列基因沉默的过程,随着对RNAi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作用机制正在逐步被阐明;同时作为阻断基因表达的新手段,RNAi技术也日趋完善和成熟.而恶性肿瘤基因学说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更加细致深入.本文就RNAi技术的基本原理、肿瘤相关基因的概念以及RNAi技术在肿瘤尤其是泌尿系肿瘤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有效的泌尿道上皮肿瘤发生途径的研究
膀胱泌尿道上皮癌肿瘤发生途径是有分叉的,这在上皮癌中是很独特的.低度乳头状肿瘤很少演进成肌肉侵袭性的,通常拥有基因突变,组成型地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RTK)-Ras途径.相比较,大多数高度侵袭性肿瘤发展成威胁生命的转移灶,在p53和Rb蛋白途径有缺陷.
关键词: 泌尿系肿瘤 -
肌源性细胞注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尿道注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但是既往的注射治疗由于注射材料的原因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远期疗效,并且常有并发症.肌源性细胞包括肌源性卫星细胞和肌源性干细胞,注射后可在体内长期存在,并分化为平滑肌细胞,具有不被分解、不易迁移、低免疫原性的优点.在注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
RASSF1A甲基化与膀胱肿瘤的研究进展
FASSF1 A的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本文综述RASSF1 A与膀胱肿瘤的近研究进展.
关键词: 膀胱肿瘤 -
甲状旁腺素测定方法及其在肾性骨病诊断上的应用
肾性骨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多应用甲状旁腺素(PTH)的测定来诊断肾性骨病.本文简要介绍了PTH的测定方法,并对其在肾性骨病诊断上的应用进行分析.
-
IgA肾炎治疗新进展
IgA肾炎(IgAN)是引起进展期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25%~30%的病人20年内诊断为终末期肾病.现在仍然没有有效治疗措施能减少系膜IgA沉积,可提供的仍是其他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模式.
-
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和p38MAPK的激活
高糖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引起氧化应激将激活细胞内一系列应激激活的信号通路,包括NF-κB、p38MAPK等,主要结果是以不同基因表达产物引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在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病因学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有许多研究报道了NF-κB和p38MAPK信息通路在高糖引起的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为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提出了新的靶向治疗策略.
-
IgA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IgA肾病是目前肾内科临床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一个病种,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3,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诱因,近年来,对IgA肾病的研究无论是基础还是临床上都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将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柠檬酸盐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给多囊肾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尽管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治疗ADPKD特效的方法,但近年来,很多动物实验中已经观察到一些能有效延缓ADPKD疾病进程的药物.其中,柠檬酸盐在Han:SPRD大鼠的效果尤为引人瞩目.本文对该治疗方法的研究作一综述,并探讨今后该治疗方法的重点研究方向.
-
TGF-β1与肾小管间质肾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肾小管间质肾炎(TIN)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包括梗阻性肾病、慢性炎性肾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典型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肾小管萎缩、单核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间质的病理变化情况与肾功能的损害程度有密切的关系.TGF-β1被认为是TIN中重要的细胞因子,它在促进炎症反应、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纤维母细胞增殖及细胞外间质蛋白沉积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一侧输尿管梗阻后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进而出现TGF-β1的异常表达.通过受体及Smad、JNK途径的信号传导激活细胞核内的转录刺激物发挥生物效应.TGF-β1可通过促进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的浸润,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促进肌纤维母细胞的聚集、增殖,促进细胞外基质蛋白沉积等多个方面诱发TIN及纤维化,造成肾脏损伤,并且与P38细胞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苯丙酸诺龙A、CD44、纤溶蛋白酶原系统之间有协同作用.在不同途径阻断TGF-β1的作用,可减轻肾纤维化及抑制肾功能损害的进程.
-
马兜铃酸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含马兜铃酸(AA)类成分中药导致的肾损害--马兜铃酸肾病近年受到国内外医药学界的广泛关注,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马兜铃酸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
-
血容量监测方法及其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血容量监测是血液透析中常用的技术,在评估透析患者干体重及预防透析相关并发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血容量监测的方法及其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 血液透析 -
甲羟戊酸与肾脏疾病
甲羟戊酸(mevalonate,MVA)是包括胆固醇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物质生物合成过程的专有前体物质,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并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
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复合体综合征的认识和研究
营养不良-炎症复合体综合征(MICS)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生存质量有很大影响,与预后不良有关.MICS营养不良-炎症反应与AS三者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目前还存在大量未知数,但临床研究中已有丰富证据提示MICS是一个多因素的相互关联的复杂状态.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引起PEM和慢性炎症状态的原因有部分是相互重叠的,深入系统地研究MICS的进展机制,筛选敏感可靠的预测指标,积极进行早期干预,对逆转病情,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改善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
-
ClC氯通道与肾脏疾病
ClC(voltage-gated chloride channel)电压门控氯离子通道在细胞兴奋性调节、细胞容积调节和跨上皮物质转运等生理过程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ClC通道的分类、分布、结构和功能以及ClC-K、ClC-5基因突变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
-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溶质转运与失超滤研究进展
腹膜炎和腹膜透析失超滤是腹膜透析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腹透病人透析质量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对二者发生机制、病理生理改变及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已是近些年的研究重点.本文对近年来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进展
随着造影剂在诊断和介入诊治术中的广泛应用,造影剂肾病(CIN)已成为当前医院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位常见原因.了解CIN发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及时诊断和治疗,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