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肿瘤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增殖能力及对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活性研究

王福立;孙银萍;魏本尊;秦杰;刘振国;李岩;邱菊

摘要: 目的 观察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的增殖能力及对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活性.方法 采用液氮反复冻融法制备肝癌细胞HepG2抗原.应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健康供血者单个核细胞,诱导并分离出DC、CIK,用肿瘤抗原冲击DC获得Ag-DC,将CIK分为3组,一组为单纯CIK,二组以DC:CIK=1:5比例混合,三组以Ag-DC:CIK=1:5比例混合.3组细胞分别记作:CIK组、DC-CIK组和Ag-DC-CIK组.观察3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表型,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3组细胞对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活性.结果 3组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增殖速度逐渐增快,在共同培养的第9天、第12天和第15天时Ag-DC-CIK的增殖倍数(61.32±1.72、190.83±3.53、399.09±5.60)均明显高于同时间CIK的增殖倍数(22.47±2.07、55.91±1.81、83.20±2.34)和DC-CIK的增殖倍数(40.26±2.49、125.03±4.16、251.55±3.2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78,P=0.033;F=297.35,P=0.018;F=455.37,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g-DC-CIK对HepG2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为5:1、10:1和20:1时分别为31.71% ±0.29% 、42.43% ±1.86% 和57.69% ±1.11%,均显著高于CIK组(12.11% ±1.14% 、21.30% ±0.52% 和30.71% ±1.26%)和DC-CIK组(20.06% ±0.67% 、29.89% ±1.37% 和39.11% ±0.9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64,P=0.037;F=199.36,P=0.025;F=302.08,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IK、DC-CIK和Ag-DC-CIK 3组细胞培养至第15天,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3组细胞均表达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且Ag-DC-CIK组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含量(88.12% ±1.24% 、61.35% ±2.63%)明显高于CIK组(54.37% ±3.08% 、18.22% ±1.83%)和DC-CIK组(69.80% ±1.46% 、39.51% ±2.1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4.32,P<0.001;F=378.60,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肿瘤抗原负载DC后与CIK共培养获得的Ag-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对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CIK细胞和DC-CIK细胞.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抗PD-1/PD-L1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王欢;蒋海萍;高源;徐农;俞雄飞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多种实体瘤取得明显疗效,但是单药治疗有效率不高.因此,探寻合适的疗效预测标志物、精准选择潜在获益人群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等可能与免疫治疗的疗效相关,对这些标志物的深入分析和探索可能为临床筛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益人群提供依据.

  • 放疗联合抗PD-1及PD-L1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进展

    作者:李慧;段永建;葛红

    放疗主要以局部治疗肿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可以通过损伤DNA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且也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巨大影响.这种治疗方式不仅有抑制作用,更有激活效应.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的抗体作为目前热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通过恢复和提高机体T细胞的免疫杀伤功能抑制肿瘤的增长.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肿瘤,疗效较单一治疗模式提高.

  • 循环肿瘤DNA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秋月;乔慧敏;张盛苗;夏宝国;毕淑娜;陈龙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循环肿瘤DNA(ctDNA)在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价值,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血浆ctDNA检测更为精准、快速.ctDNA凭借其安全、非侵入性等优点在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指导用药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尽管目前血浆ctDNA检测的应用仍存在不足,但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浆ctDNA在卵巢癌的诊断、个性化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海;毕锋

    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通过高度选择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阿帕替尼还可以阻滞细胞周期和逆转耐药.临床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效,如胃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具有较好的客观有效率和生存获益,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支链氨基酸转移酶1与恶性肿瘤

    作者:吕天鑫;张兵雷;宋永平

    支链氨基酸转移酶1(BCAT1)作为催化支链氨基酸代谢的关键酶,参与多种生物合成的通路.研究发现BCAT1在白血病、胶质瘤、鼻咽癌、胃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作为恶性肿瘤新的治疗靶点.

  • 新型抗氧化剂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家瑞;张斌;杨中文;徐保才;王超;马鸣

    抗氧化剂是机体防御氧化应激的重要物质,能够通过减少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维持体内氧化还原物质的平衡.研究表明新型抗氧化剂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对多种泌尿系统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氧化剂在泌尿系统肿瘤的预防及治疗中极具应用价值,有望成为抗肿瘤新药.

  • 影像组学与影像基因组学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天慧;王浩铭;任瑞美;徐金鹏;宋浩;肖文静;徐名金;刘希光

    影像组学和影像基因组学通过提取、筛选并分析有价值的定量影像组学特征,用以解析肿瘤生物学特征和临床信息.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影像组学在肺癌的诊断、治疗、预测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发挥作用.而影像基因组学进一步将影像组学特征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联系起来,在肺癌基因表型的预测及个体化精准治疗中显示出巨大价值.影像组学和影像基因组学具有无创、定量、可重复等特点,可多方位提供肿瘤生物学特性,有望在今后肺癌的精准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 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林晶;董银萍;胡兵;夏重升;李宝生;黄伟

    乳腺癌保乳术联合大分割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新模式.临床研究表明乳腺癌的α/β值比一般肿瘤低,更适合大分割放疗.大分割放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多项经典随机对照研究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全乳腺大分割放疗是有效和安全的.随着大分割放疗的广泛应用,这项技术也逐渐被拓展到区域淋巴结照射、乳房切除术后放疗以及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放疗中.

  • SLC25家族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

    作者:程思维;胡君;熊伍军

    人溶质载体蛋白25家族是人溶质载体蛋白家族中的一个超家族,该家族成员通过跨线粒体膜转运各种溶质从而发挥作用.线粒体载体在转运底物的性质和大小、运输方式等方面差异很大,并且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该家族成员在肿瘤中异常表达,且部分成员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通过调节细胞代谢、死亡、增殖从而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

    关键词: 肿瘤 溶质载体家族
  • 顺铂和奈达铂的临床应用

    作者:乔云锋;李萍;付振明

    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顺铂和奈达铂对大部分实体瘤如头颈部肿瘤、食管癌、肺癌、膀胱癌、卵巢上皮癌、睾丸癌和宫颈癌等有效,并且奈达铂在亚洲地区常常作为顺铂的替代药,但来自Ⅲ期临床试验的证据并不充足,临床医生在使用奈达铂替代顺铂治疗时应谨慎.

    关键词: 肿瘤 顺铂 奈达铂

国际肿瘤学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个月内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