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临床小儿外科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Surgery 림상소아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6353
  • 国内刊号: 43-138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26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湖南省儿童医院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梅海波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经阑尾残端置管造瘘在小儿一期末段回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圣余;谢承;林立华;傅俊杰;张通福

    目的 探讨经阑尾残端置管造瘘在小儿一期末段回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实用价值.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38例不同病因引起的末段回肠病变患儿,均采用急诊或亚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均行一期末段病变回肠切除吻合术,吻合口距离回盲瓣10 cm以内,同时经阑尾切除的残端置入硅胶管至吻合口近端行回肠造瘘术. 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顺利,除末段回肠闭锁与胎粪性肠梗阻伴末段回肠狭窄的患儿于术后8d及6d肛门及造瘘管排气、排便以外,其余病例均于术后3~4d肠功能恢复,全部病例于肛门排气排便第2天拔除胃管予流质饮食,1~2d后无腹胀及呕吐,予半流质饮食,术后4~5d右髂窝引流管未见明显液体引出并经超声检查腹腔无积液后予拔除引流管,7~14d腹部探查切口拆线愈合良好,带造瘘管出院,平均住院时间9d.出院后2~5d患儿饮食及大小便正常,造瘘管无明显粪便排出,在门诊拔除造瘘管,2~3d后瘘口自行愈合.门诊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腹膜炎、肠粘连及肠扭转等并发症. 结论 小儿末段病变回肠切除一期回肠吻合术,吻合口距离回盲瓣10 cm以内,辅以经阑尾残端置硅胶管至吻合口近端行回肠造瘘术,能有效避免吻合口漏等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且保留了回盲瓣的生理功能,对患儿消化吸收及生长发育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儿童颞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赵瑞;周渊峰;杨皓玮;施伟;周水珍;王艺;李昊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颞叶癫痫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25例儿童颞叶癫痫病例资料,对其年龄、侧别、脑电图特点、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及手术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 本院自2012年6月至2016年9月共收治儿童颞叶癫痫患儿25例,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55 ±2.98)岁(2~12岁),左侧11例,右侧14例;术前平均口服2种抗癫痫药物(1~3种),脑电图部分性发作24例;全面性发作1例,表现为Lennox-Gastaut 综合征;25例中,行颞前叶及海马杏仁核切除术6例,颞叶新皮层切除术4例,病灶切除术12例,立体定向脑电图植入(SEEG)术后再行切除3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低级别肿瘤8例,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低级别肿瘤伴神经元变性及胶质增生(FCDⅢb)8例,海马硬化伴皮层发育不良(FCDⅢa)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出血、感染、脑积水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无新发语言及记忆损害,根据谭启富教授术后分级标准,21例术后疗效Ⅰ级(21/25),3例(3/12)术后疗效Ⅱ级,1例(1/12)术后疗效Ⅲ级.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疗效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皮层脑电监测下指导切除可获得更优的癫痫控制效果(P=0.034). 结论 儿童颞叶癫痫不同于成人颞叶癫痫,主要以低级别肿瘤和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为主,而非海马硬化.按照癫痫外科治疗原则,利用术中皮层脑电监测指导手术切除,可以取得更好的癫痫控制效果.

  • 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廖宁;李明;刘星;刘行;周海;郑超;董超群

    目的 评价骨盆三联截骨手术对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远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在我科采取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的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Legg-Calve-Perthes Disease,LCPD)患者临床资料,共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6~12岁,平均8.2岁.术前进行Her-ring分型,术后3年进行Stulberg分型以及测量CE角、Sharp角、AI值、股骨头挤压指数、双下肢长度差值来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 患者手术后随访3~10年,平均5.3年.术前Herring分型:B型18例, B/C型13例,C型8例.术后38例CE角、Sharp角、AI值、股骨头挤压指数显示股骨头获得了良好的包容.Herring分型为B型、B/C型、C型的患者术后Stulberg分型优良率分别为94.44%、76.92%、50%,各Herring型患者术后Stulberg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Herring B 型(6.94 ±2.69)mm,B/C型(10.46 ±3.45)mm,C型(14.87 ±4.94)mm,各型(包括2例C型术后长度差>20 mm)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Herring B、B/C与C型LCPD患者,可使股骨头获得良好包容,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能减少术后跛行的发生,是改善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远期功能以及减少残留畸形的有效治疗方式.

  • 非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儿童漏斗胸的临床研究

    作者:冉旭东;徐永根;廖健毅;沈维嘉;袁洪梁;黄红娟;沈啸威;李炘

    目的 探讨非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儿童漏斗胸的疗效与经验. 方法 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共收治42例漏斗胸患儿,其中男性36例,女性6例;年龄3岁至15岁2个月.所有患儿术前CT评估Haller指数均≥3.4(4.36 ±0.63).胸廓对称30例,不对称12例.心电图异常14例.术中采用两侧切口,均经右胸入路,放置1条钢板.25例右侧固定片固定,7例双侧固定.所有病例均用可吸收线将钢板和固定器缝合于肋骨外膜上. 结果 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0.98 ±12.1)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24 ±0.85)d,39例效果良好,2例效果不显著,1例钢板移位, 2例对钢板产生过敏反应. 结论 Nuss 手术治疗漏斗胸创伤小,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效果良好.

  • 某中心近十五年间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治与并发症分析

    作者:周佳亮;葛午平;田松;朱小春;肖尚杰;方元龙;原丽科;许露

    目的 总结本院近十五年间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1年至2016年间收治并实施手术治疗的115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3例,女性42例.出生胎龄(38 ±2)周,出生体重(2.64 ±0.53)kg.115例按Gross病理解剖分类:Ⅰ型6例,Ⅲ型101例,Ⅳ型3例,Ⅴ型5例. 结果 115例中,107例治愈存活,8例死亡,死亡率7.0%(8/115).术后并发症:食管吻合口瘘13例(11.3%,13/115),吻合口狭窄27例(23.5%, 27/115),食管气管瘘3例(2.6%,3/115),肺炎肺不张65例(56.5%,65/115).13例吻合口瘘中,2例分别因合并吻合口出血、法洛四联症终死亡,1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7例吻合口狭窄中,26例经球囊扩张术治愈,1例球囊扩张术后出现食管气管瘘.3例食管气管瘘术后均空肠营养改善全身情况、再次开胸手术后治愈. 结论 术后并发症是影响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术中精细操作及加强术后护理减少吻合口张力,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吻合口瘘或狭窄一般经保守治疗可治愈,若发生食管气管瘘复发可经空肠营养改善全身情况后适时手术治疗.

  • 儿童急性阑尾炎的病原学分析与临床用药探讨

    作者:毛建雄;李苏伊;罗燕;肖东;张翅;任锋;王智勇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阑尾炎的常见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探讨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用药方法. 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406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腹腔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总结儿童阑尾炎常见的病原菌及对儿科常用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 406例患儿中,118例(占29.1%)无细菌生长,195例(占48.0%)为大肠埃希菌,38例(占9.4%)为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11例(占2.7%)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9例(占2.2%)为肺炎克雷伯菌,其它细菌占8.6%.在培养所得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三种病原菌中,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分别为84.2%、95%、100%;哌拉西林的耐药性分别为0%、0%、11.1%;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27.2%、0%、22.2%;头孢曲松的耐药性分别为48.2%、100%、33.3%;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分别为34.2%、0%、22.2%;氨曲南的耐药性分别为35.9%、0%、22.2%;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分别为0%、0%、0%. 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它对大多数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选择性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生素都敏感.

  • 婴幼儿肠内营养物质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敏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高危新生儿,尤其是高危早产儿得以存活.早产儿好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裂、肠闭锁、中肠扭转肠坏死、肠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症等,又是新生儿、小婴儿常见消化道疾病,常需手术治疗,小肠造瘘是其常见手术方式之一.

    关键词:
  • 儿童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的诊疗新进展

    作者:郭张科

    左右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又名迷走肺动脉,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先天性大血管畸形,因右肺动脉吊带鲜有报道,所以临床所见往往指左肺动脉吊带,又名迷走左肺动脉,是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的后方,呈半环形跨过右主支气管向左穿行于食管前和气管后到达左肺门[1].约50%伴其它心血管畸形(动脉导管未闭多见)及气管畸形,如先天性气管狭窄(congenital tracheal stenosis,CTS).部分型肺动脉吊带指左上肺动脉自主肺动脉发出,而左下肺动脉自右肺动脉发出后绕行于气管后方形成的吊带,该型极为罕见[2].国外有文献报道,该病倘若未及时诊断治疗,病死率高达90%[3].对于PAS的病因,有文献报道有可能是第六左主动脉弓的异常发育所致,Si-lahli M等[4]提出由体外受精过程引起的表观遗传改变导致神经嵴细胞的缺损迁移进而引起了PAS.

    关键词:
  • 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虞贤贤

    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是先天性巨结肠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发热、腹胀、腹泻和败血症等,由Swenson O和Fisher JH在1956年首先提出,初的观点认为HAEC 是由于肠道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造成,而后考虑HAEC是一种由于机械性梗阻引起的结肠炎症[1 -3].近10年来的研究表明HAEC的发病与肠道免疫功能异常、肠道黏蛋白异常分泌、细菌异位及菌群紊乱等因素相关[2,4,5];目前HAEC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病史,一般发病率在25%~35%,是造成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6-7].故本文对于HAEC 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 3D打印技术在儿童脊柱外科的应用与展望

    作者:张学军

    3D打印技术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快速成形技术(rapid prototyping),它是一种新型的增材制造技术.医学领域中可通过CT、MRI扫描得到数据,以物体的三维数字模型为基础,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塑料或金属粉末等可黏性材料以分层加工、逐层叠加的方式制造物体.3D打印模型可使医生更加立体、直观、准确地发现传统影像学资料隐藏的信息,进行精确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模拟手术操作,还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设计、研制个性化器械,甚至打印人体组织、器官等,是实现各种骨科手术个体化、精确化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骨科领域,3D打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1-5],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儿童脊柱外科的应用进行概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
  • 儿童足踝畸形诊治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

    作者:南国新

    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技术或增材制造技术,在医学领域通常以CT或MRI等影像学数据为基础,构建计算机数字化模型文件,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并叠加不同形状的连续层方式,构造三维物体.近年来其在骨科、口腔颌面外科、心脏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儿童足踝是一个复杂的解剖器官,涉及很多骨、关节、肌肉、韧带及肌腱等结构.儿童足踝畸形使得原本复杂的足踝部结构及生物力学发生了很多改变,导致对儿童足踝畸形的理解及治疗变得困难重重.目前在儿童足踝畸形的诊治上, 3D打印技术主要用于辅助制定治疗方案、打印精细骨科内置物以及制作个性化足踝矫形器.

    关键词:
  • 儿童骨科3D打印技术的临床实践

    作者:沈先涛

    3D打印技术于三十多年前首次在国内引进,当时被视为无法获得的、昂贵的和未来的技术,临床应用很有限[1-3].近年来,3D打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其在小儿骨科的应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在小儿骨科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 骨骺损伤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大鼠术后髋外翻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超;严亚波;徐会法;黄鲁豫;刘峙辰;王宏

    目的 髋外翻(coxa valga)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患儿术后并发症之一,术中大转子骨骺受损被推测是可能因素,但尚无实验证实,本研究拟证实股骨大转子骨骺损伤与髋外翻的关系. 方法 在建立大鼠DDH模型后,通过切开复位左侧髋关节同时损伤大转子骨骺的方法,探讨DDH术中骨骺损伤因素对预后颈干角、前倾角的影响.将43只新生SD大鼠下肢伸直襁褓位固定10 d,待出生1个月时行骨盆正位X线片,确诊其中41个左侧髋关节发生脱位(41/43).将41只DDH大鼠随机分为骨骺损伤组(21只)和对照组(20只).对照组于大鼠出生1个月时切开复位左侧髋关节,骨骺损伤组在切开复位左髋的同时用1 mm克氏针钻孔损伤左股骨大转子骨骺.术后1个月处死并取得左股骨标本,使用超微立体扫描仪(Epson)测取颈干角及前倾角. 结果 骨骺损伤组颈干角为130.56°±3.44°,前倾角为28.57°±9.25°;对照组颈干角为126.57°±6.04°,前倾角为28.83°±7.85°.骨骺损伤组颈干角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5),前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 结论 术中大转子骨骺受损的DDH大鼠颈干角更大,提示该损伤可能是发生DDH术后髋外翻的因素之一.手术中减少对大转子骨骺的干扰和损伤,或可改善术后颈干角的变化,减少髋外翻的发生.

  • 二氧化碳气腹对小儿腹腔镜手术期间无创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作者:肖婷;禹二友;朱义;王江平

    目的 应用近红外光谱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观察腹腔镜手术期间二氧化碳气腹对小儿rSO2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患儿40例.将脑氧监护仪的双侧电极对称贴于患儿额部,采集两侧数据取平均值.记录气腹前、气腹后30 min的rSO2、PaO2、PaCO2、PetCO2、MAP、HR、Hb以及体温. 结果 与气腹前比较,PaCO2、PetCO2于气腹后30 min均显著性增加(P<0.05).气腹前后,rSO2、PaO2、Hb、HR、MAP、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CO2气腹期间,虽二氧化碳分压增加,但气腹对脑氧饱和度会有影响.

  • 小儿麻醉中喉罩拔出时机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梦妤;王梦婕;童易如

    喉罩作为一种新研发的喉上通气设备,具有置入与拔出简便,对气道的刺激性小、术后并发症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并且能够维持正常有效通气,麻醉苏醒过程平稳,较少发生意外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1].标准及其改良型喉罩由设计者结合小儿口咽部的解剖屈度和咽喉内口的特点,运用生物工程技术设计而成,具有置入简单,可行机械通气或保留自主呼吸通气的特点,与其他通气方式比较,具有诱发肢体动作、自主神经激惹症少,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等优势,尤其在小儿手术过程中需心肺复苏、急救和各种困难气道的麻醉中可起到其他通气装置无法取代的作用[2].喉罩与气管导管相比,其拔出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麻醉围术期更加平稳.麻醉苏醒期内选择喉罩拔出时机至关重要.深麻醉状态下拔出喉罩易导致舌后坠通气障碍等气道并发症;而清醒状态下拔出喉罩易导致呛咳屏气、口腔黏膜和牙齿损伤等,直接影响手术满意度[3].诸多学者通过观察研究,对小儿喉罩拔出的时机提出了不同观点.本文就小儿麻醉中喉罩拔出时机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3D打印技术在儿童先天性脊柱半椎体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蔡文全;姚瑞翔;宿玉玺;南国新;王忠良;覃佳强

    目的 采用3D打印技术建立儿童先天性脊柱半椎体实体模型,探讨该模型在半椎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5月,诊断为先天性脊柱半椎体畸形并进行手术的患者40例,根据患者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分为两组,22例未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组为对照组;18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置钉时间、置钉准确率、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 对照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02枚,平均置钉时间10~15 min,置钉准确率85.3%(87/102);实验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94枚,平均置钉时间5~8 min,置钉准确率94.7%(89/94);两组置钉时间和置钉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 与传统未使用3D打印技术的徒手置钉技术相比,术前利用患者CT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脊柱半椎体模型可以缩短手术置钉时间,提高置钉准确率.

  • 3D打印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策略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王彭;杜智军;陆士蛟;吕洪海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策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由本院收治的18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随机分组成3D打印组(n=8)和常规组(n=10).3D打印组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仿真模型以及手术导板,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测量数字模型与打印模型在形态学上的差异.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辐射次数以及住院费用等情况.术后随访采用Mackay和Severin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 测量3D数字模型获得颈干角153.7° ±10.9°;前倾角45.3°±7.3°;髋臼长轴(47.7 ±7.79)mm;短轴(39.7 ±7.14)mm;髋臼面积(1932 ± 723)mm2;髋臼体积(6569 ±738)mm3;打印模型颈干角157.3°±7.4°;前倾角51.2°±3.7°;髋臼长轴(46 ±8.24)mm;短轴(40.2 ±6.06)mm;髋臼面积(1751 ±421)mm2;髋臼体积(6233 ±506)mm3;与数字模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中4例Salter联合截骨;2例Pemberton 联合截骨;1例Dega联合截骨;1例Chiari内移截骨;常规组中5例Salter截骨联合截骨,3例Pemberton截骨,2例Dega截骨.3D打印组平均手术时间(2.82 ±0.42)h,出血量(285 ±40)mL,术中透视次数(5.7 ± 1.0)次.常规组手术时间(3.4 ±0.48)h,出血量(355 ±57)mL,术中透视次数(14 ±2.9次).3D打印组较常规组手术时间有缩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次数也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打印组为(27686 ±1401)元;常规组为(26934 ±2893)元,患儿总治疗费用并无增加(t=0.685,P=0.501).两组患儿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0.6年.Mackay评分优良率:3D打印组为87.5%(7/8),常规组90%(9/1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28,P=0.867).Severin 评分优良率:3D打印组为100%(8/8),常规组90%(9/1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847,P=0.357). 结论 3D打印与计算机辅助导板设计技术为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个体化手术规划策略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工具,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小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