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为什么女人关节比男人坏得快

    作者:张献怀

    很多女性年纪轻轻就开始受到关节疼痛的困扰,尤其是年轻的白领女性,患骨关节炎的年龄比男性要早,患骨关节炎的人数也比男性要多.据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研究所运动关节科统计,近四年来,因严重的骨关节炎致关节毁损,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中,有80%是女性;而因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是女性.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

    作者:张博;诸志宇;颜惠英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技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 例( 22 髋)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及畸形矫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60~110( 85.2 ± 11.8) min,术中出血量300 ~ 1 200( 650.3 ± 157.7) ml.髋关节Harris 评分由术前平均47.65 ± 7.85 分提高至86.54 ± 6.30 分.短缩肢体延长1.5 ~ 4.0 cm.19 例均获随访,时间14 ~ 42 个月,随访期内影像学显示假体位置正常;关节活动度满意.2 例患者仍遗留轻度跛行.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技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能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纠正髋关节畸形,近期疗效满意.

  • 自体骨移植小臼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作者:吕科;雷文黎;姜猛;刘刚;孟遇春

    目的 观察应用自体骨移植小臼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应用自体骨移植小臼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成人髋臼发育不良26例(39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取自体股骨头对髋臼进行结构性植骨重建,安置小臼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通过CT分析植骨块的愈合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随访X线显示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移位变化.术后3个月CT扫描显示植骨块与骨盆愈合良好,且与假体匹配较好,无骨块吸收及假体松动.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7.5±8.5)分,较术前Harris评分(46.32±5.12)分,治疗后Harris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股骨头为松质骨,取材方便,容易愈合,采用自体骨移植小臼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可取得显著的早期疗效.

  • 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胡元斌;顾永强;严勋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置换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1例34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全髋置换术,进行3.5年(9月~6年)随访,术前术后均进行HHS(Harris Hip Score)评分和X线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HH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5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86分(P<0.01).疗效优7髋(20.6%),疗效良19髋(55.9%),疗效中7髋(20.6%),疗效差1髋(2.9%).术后并发症中,假体松动为4例(11.8%),早期感染为1例(2.9%),无后期感染,股骨干骨折1例(2.9%).结论: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期疗效是肯定的,但随访时间较短,远期效果尚不能肯定.

  • 彭浦社区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情况分析

    作者:胡萍

    目的:分析彭浦社区耍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筛查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进行婴幼儿健康体检者877例中筛查DDH的数据资料.结果:DDH可疑者297例(33.87%),DDH确诊者26例(2.96%).结论:社区儿保医生在DDH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超声检查对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产前高危因素筛选研究

    作者:李贞;张娜;张铁娟;吴青青

    目的 通过应用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探讨可能影响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产前高危因素.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儿科与儿保科门诊经临床体格检查高度可疑DDH的2 124例婴幼儿进行Graf法超声检查,共4 248例髋关节,观察婴幼儿髋关节形态,测量α、β角并进行分型,对婴幼儿母亲妊娠期间合并高危因素与α角度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患儿DDH发病高危因素.结果 4 248例髋关节中,婴幼儿母亲合并产前高危因素主要有高龄(> 35岁)720例(16.9%),妊娠期高血压792例(18.6%),妊娠期糖尿病1 836例(43.2%),单纯低甲状腺素血症1 188例(27.9%),胚胎移植(IVF-ET)术后900例(20.9%),多胎468例(11.0%)等.共有正常髋关节4 187例(98.6%),异常髋关节61例(1.4%),其中髋关节Ⅰ型4 187例(98.6%);Ⅱa型46例(0.69%),Ⅱb型髋关节6例(0.21%),Ⅱc型3例(0.05%);Ⅲ型髋关节4例(0.03%);Ⅳ型髋关节2例(0.03%).分析显示,母亲产前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单纯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婴幼儿α角度明显低于未合并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母亲产前合并两高危因素的婴幼儿患DDH风险更大;其余各因素阳性、阴性组α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亲产前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单纯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婴幼儿DDH发病率均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Graf法可以对髋关节进行分型诊断;可对相关高危因素进行筛选.各产前高危因素中,妊娠期高血压、单纯低甲状腺素血症可能是DDH发病的危险因素.

  • 王友仁诊治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经验

    作者:邹海鹏;陈勇;于慧敏

    王友仁主任医师运用以“整体观念、筋骨并重、辨证施法、对症取穴”为指导方针、以“按动疗法”为治疗体系、以“理筋、正骨、点穴”相结合的诊疗思路,诊治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认为该病以发育不良为基础,以经筋受损为证候表现,以经筋和经络辨证施治,可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 自体骨植骨在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 Ⅲ型和Ⅳ型髋臼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鹏;陈经勇;毕梦娜;李钟;张上上

    目的:观察自体骨植骨在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Ⅲ、Ⅳ型髋臼缺损中的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arthroplasty,THA)治疗22例25髋CroweⅢ、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25髋均进行自体骨植骨改善髋臼骨缺损,其中男3例4髋,女19例21髋;年龄43~67岁,平均55岁;CroweⅢ型6髋,Ⅳ型19髋.术前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肢体短缩,髋关节功能受限.术后12个月观察患者肢体长度恢复情况、功能恢复、自体骨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2例均获随访,时间1年3个月~4年,平均3年9个月.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植骨均融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88.30±6.13,优18例,良4例.双下肢长度差由治疗前的(3.20±0.81) cm减小到术后12个月(0.92±0.23) cm(t=14.864,P<0.05).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自体骨植骨能有效改善髋臼骨缺损,有利于恢复髋臼旋转中心,提供良好髋臼固定,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襁褓体位对大鼠髋关节软骨中二型胶原、蛋白聚糖及金属基质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晖;李政;张翔;朱俊峰;沈超;崔一民;郑新峰;谭华平;蒋雷生;陈晓东

    目的:探索襁褓体位固定对大鼠髋关节发育及髋关节软骨中特异性基质二型胶原( Colla-gen-Ⅱ)、蛋白聚糖( Aggrecan )及金属基质蛋白酶-13( 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新生Wistar大鼠编号后随机分为实验组(33只)和对照组(31只)。实验组采用医用布胶带将新生大鼠双髋、双下肢伸直捆绑1周,对照组大鼠不做干预。相同条件下饲养至第8周时,拍摄两组大鼠骨盆正位X线片,解剖髋关节并测量股骨头横径、髋臼横径及股骨头高度、髋臼窝深度并进行比较,用Real-time PCR检测两组大鼠股骨头软骨、髋臼侧软骨中Collagen-Ⅱ、MMP-13、Aggrecan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至第8周时,影像学及髋关节解剖大体形态学显示,实验组大鼠股骨头、髋臼侧发育呈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关节退变表现;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髋关节股骨头横径、髋臼横径及髋臼窝深度均明显短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股骨头软骨中Collagen-Ⅱ、Ag-grecanm 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MMP-13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髋臼侧软骨中Collagen-Ⅱ、MMP-13和Aggrecan 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结论:双下肢伸直襁褓体位捆绑可诱导新生大鼠髋关节发育不良并可继发髋关节退变,该退变机制可能由于在应力环境下关节软骨中具有软骨破坏作用的MMP-13 mRNA的表达上调,从而导致股骨头软骨基质中Collagen-Ⅱ、Aggrecan mRNA的合成降低所致。

  • 改良粗隆间内收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应用

    作者:叶春万;张长春;王欣;聂邦寿;马修三

    目的:探讨改良粗隆间内收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粗隆间内收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5例.术后随访1a~6a(平均2.5a),观察临床疗效及X光片CE角、颈干角的改变.结果:5例病人行走步态和疼痛均有明显的改善;颈干角126°~133°,接近正常,髋关节的股骨头包容量明显增加;CE角25°~30°.结论:改良的股骨粗隆间内收截骨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之一.

  • 全髋置换术中髋臼异常处理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晨;孔荣;方诗元;禹德万;李守民;黄炎;夏睿;徐玮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骨折及全髋翻修等髋臼侧异常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髋臼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根据影像解剖学的特点,将41例髋关节病例分为两组,A组(20例)为髋关节发育不良造成的髋臼移位或假臼形成,全髋置换术中利用颗粒植骨、股骨头结构植骨或真臼内移重建髋臼;B组(21例)为髋臼骨折、全髋翻修的髋臼侧严重骨缺损等形态异常的髋臼,利用股骨头结构植骨或颗粒打压植骨填补骨缺损并重建真臼.结果: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5~72个月,平均23.6个月,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5分,术后平均82.6分;植人骨均愈合,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结论:髋臼植骨重建解决了全髋置换中恢复正常旋转中心及骨储备不足的技术难题,为髋臼假体创造了良好的植入环境,保证髋臼假体具有良好的位置和牢固性.

  •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解剖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建生;王志岩;官建中;吴敏;张长春;丁海;周新社;肖玉周

    目的 观察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髋臼解剖形态特征,探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各型髋臼缺损发生的特点和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2年9月60例72髋成人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髋臼解剖形态特征;并以髋臼中心为同心圆,Harris窝底为深度磨削髋臼塑形后,观察髋臼缺损的特点.根据缺损大小和对髋臼假体初始稳定性的影响分别行不植骨、骨泥植骨和结构性植骨治疗.结果 72髋中,20髋呈浅杯状,其中Crowe Ⅰ型14例、CroweⅡ型4例、CroweⅣ型2例,髋臼缺损<10%者15髋、10% ~30%者5髋;22髋呈浅盘状,其中Crowe Ⅰ型2例、CroweⅡ型16例、CroweⅢ型4例,髋臼缺损<10%者2髋、10% ~30%者16髋、>30%者4髋;20髋呈贝壳状,其中CroweⅡ型3例、CroweⅢ型17例,髋臼缺损<10%者1髋、10% ~ 30%者5髋、>30%者14髋;10髋呈三角状,均为CroweⅣ型,髋臼缺损<10%者8髋、10% ~30%者2髋.髋臼缺损<10%者,髋臼假体稳定,未植骨;10% ~ 30%者,髋臼假体较稳定,骨泥植骨;>30%者髋臼假体不稳定,行结构性植骨后假体稳定.结论 成人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的髋臼具有浅杯状、浅盘状、贝壳状和三角状4种解剖形态,这些异常解剖形态的发生除与先天性发育缺陷和后天长期的异常力学环境有关,还与股骨头脱位程度有关;在人工THR中,应根据不同形态髋臼缺损发生的特点和对髋臼假体稳定性的影响确定髋臼重建方法.

  • 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骨囊性变的特征

    作者:刘瑞宇;王坤正;尹龙斌;高飞;党晓谦;柏传毅

    目的 观察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时髋臼骨囊性变的位置和大小,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髋臼重建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1月我院行THR的D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8例(45髋);以同期行THR的38例(45髋)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作为对照组,在髋关节正位X线片和螺旋CT扫描片上观察髋臼骨囊性变的位置,测量骨囊性变的大小.结果 DDH组髋关节正位片发现16侧髋臼存在骨囊性变,螺旋CT扫描片发现21侧髋臼存在骨囊性变,髋臼冠状面测定囊变面积为(4.7 ±5.1)mm2.对照组髋关节正位片发现6侧髋臼存在骨囊性变,螺旋CT片发现10侧髋臼存在骨囊性变,囊变区面积为(1.3±2.4) mm2,两组间骨囊性变的发生率和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髋臼存在高发的骨囊性变.在THR髋臼重建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刮除植骨,否则可能影响到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 髋臼结构植骨在Crowe Ⅲ或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俊峰;陈晓东;沈超;崔一民;蔡贵泉

    目的 探讨髋臼结构植骨在Crowe 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应用的短期效果.方法 对2008年7月-2011年6月,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采用结构性植骨结合非骨水泥臼杯进行髋臼侧重建治疗的38例43髋Crowe Ⅲ型或Ⅳ型DDH患者的短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5髋),女33例(38髋),平均年龄41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1分,19髋术中联合行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平均1.6 cm.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9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92分.肢体长度差异由术前的平均4.4 cm减少至术后0.7 cm.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平均下移3.2 cm,内移2.8 cm.所有髋臼假体无松动或感染,髋臼结构植骨块均愈合.术后异位骨化1髋,关节脱位1髋,闭合复位成功.结论 自体结构性植骨结合非骨水泥臼杯重建Crowe 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旋转中心,短期效果令人满意,无植骨不愈合、骨块吸收或松动等并发症.

  • 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长度平衡的调节

    作者:陈云苏;张先龙;王琦;王俏杰;蒋垚;邵俊杰

    目的 探讨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肢体长度平衡的调整原则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6月行THR治疗的39例(41髋)CroweⅣ型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髋脱位情况对其进行分型,按分型设计并实施手术,分析随访结果.结果 根据双髋脱位情况分为4个亚型,其中Ⅰ型2例、Ⅱ型18例、ⅢA型6例、ⅢB型9例、Ⅳ型4例.术前患者两下肢长度平均差异为5.1 cm,术后为-1.4 cm.患者随访时间12 ~ 36个月平均22.4个月.终随访的平均SF-12健康评分为16分(区间为13~22分).结论 根据不同分型对CroweⅣ型DDH患者设计个体化重建手术方案,按设计方案可有效调整下肢长度差异.

  •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Crowe Ⅰ、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王琦;张先龙;蒋垚;陈云苏;沈灏;邵俊杰

    目的 研究Crowe Ⅰ型和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的临床结果.方法 前瞻性将2005年3月-2006年12月80例Crowe Ⅰ型和Ⅱ型DDH患者随机分入HRA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组.HRA组中3例改行THR、3例失随访,THR组中2例失随访,故34例37髋接受HRA,38例39髋接受THR.在术后6周、3个月、1年,以后每年1次进行随访,接受放射学及临床评价.结果 HRA组和THR组分别平均随访59.4个月(52~ 70个月)及60.6个月(50~72个月),2组都未出现假体失败.2组间术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3),但HRA组的屈髋活动度显著优于THR组(P<0.01).两组间髋臼假体的平均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2).HRA组的髋臼假体直径大于THR组(49.5 mm vs46.1 mm,P=0.001).结论 Crowe Ⅰ型和Ⅱ型DDH行HRA的临床结果与THR相近,但HRA术后屈髋活动度更佳,HRA在使用较大股骨假体的同时,髋臼会有额外骨量丢失.

  • 两种不同病理形态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差异分析

    作者:高胜山;李苏皖;陆斌;付国建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病理形态(有继发臼与无继发臼)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70例(83个髋关节)于本院行THA治疗的CroweⅣ型DDH患者,无继发臼者35例(44个髋关节)为对照组,形成继发臼者35例(39个髋关节)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评分、股骨解剖参数(髓腔闪烁指数、髋关节脱位高度)及术后神经损伤、髋关节脱位和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90.89±6.56)与(90.01±5.96)分]较术前[(57.90±12.47)与(56.84±14.68)分]均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术后评分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髓腔闪烁指数[(3.45±0.68)]较对照组[(2.59±0.77)]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髋关节脱位高度[(3.09±1.01)cm]较对照组[(4.68±1.33)cm]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神经损伤、髋关节脱位和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总发生率(5.13%)与对照组(11.3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同病理形态(有无继发臼)的Crowe Ⅳ型DDH患者,在股骨解剖形态与脱位高度等方面明显不同,在术式的选择上亦有所区别,故有必要对此类患者进行亚型上的区分.

  • 螺旋臼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吴昊;陈崇阳;姚勇

    目的 总结螺旋臼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手术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17例(22髋)DDH患者行zweymuller螺旋臼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患髋无痛,活动度无明显受限,随访(26.0±5.3)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37.46±7.12)分恢复到(88.31±7.23)分,下肢平均延长(4.52±1.07)cm.结论 THR是治疗DDH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需处理好髋臼骨缺损,选好假体,谨慎操作.

  • 超声评估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对Pavlik吊带的疗效分析

    作者:何靖楠;吕学敏;陈涛;郭稳;王丹丹;秦晓婷

    目的 分析Pavlik吊带治疗6个月以内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疗效以及评价超声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DDH患髋119髋,GrafⅡc型48髋,D型3髋,Ⅲ型27髋,Ⅳ型41髋,首次确诊后立即佩戴Pavlik吊带,超声随访疗效.结果 Pavlik吊带总体治愈率69.75%.各型治愈率:Ⅱc型97.9%,D型100%,Ⅲ型88.9%和Ⅳ型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8.4,P<0.000 1).不同天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8,P<0.000 1),“≤42 d”组达100%.结论 Pavlik吊带对于GrafⅡc及D型治愈率高,Ⅲ型居中,Ⅳ型低,其疗效与首诊天龄相关;建议患儿能够在42 d龄内诊断治疗.超声在早期筛查、诊断及动态评估Pavlik吊带疗效中作用显著.

  • 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同侧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治疗及分析

    作者:卢克己;赵云鹤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并同侧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4例患者,男1例,女3例,年龄38~55岁,平均45.7岁,全部施行人工全髋置换术及同侧髋臼发育不良矫形术根据患者髋臼发育不良的程度,采用不同的矫形术式,以达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稳定性,保证手术的成功.结果 4例患者随访16~70个月,平均40个月,按Harris评分系统评估髋关节功能,术前平均为43.8分(25~51分),术后平均为90分(81~97分),术后平均增长46.2分.结论 股骨头坏死并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手术治疗是解决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287 条记录 1/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