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 림상혈액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2806
- 国内刊号: 42-128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人巨细胞病毒对粒-单及红系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对脐血粒单系祖细胞(CFU-GM)、红系爆式祖细胞(BFU-E)及红系祖细胞(CFU-E)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技术,研究HCMV AD169株对脐血CFU-GM、BFU E及CFU-E集落生长的影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集落细胞中HCMV-AD169 DNA.结果:①HCMV-AD169对CFU-GM、BFU E及CFU E均有抑制作用.②其抑制作用与HCMV浓度有关,高浓度(1:10,1:100)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集落产率明显下降(P<0.01),集落维持的时间明显缩短(P <0.01),而低浓度组(1:1000)无此作用.③经PCR检测发现病毒感染组CFU-GM、BFU-E及CFU-E集落细胞中有HCMV-AD169 DNA存在.结论:①HCMV-AD169可抑制CFU-GM、BFU-E及CFU-E集落的生长.②造血祖细胞是HCMV-AD169的宿主细胞之一,HCMV AD169能直接感染造血祖细胞.HCMV感染患儿出现的粒细胞减少和贫血可能与此有关.
-
成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疗效的研究
目的:探讨成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BAL)的临床特征、生物学特性、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根据EGIL标准诊断BAL.结果:成人BAL的构成比为8.9%,CD34表达阳性率为75.0%,P170表达阳性率为70.0%,明显高于同期非BAL(均P<0.05);12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33.3%,12个月总生存率为8.3%,明显低于同期非BAL(P<0.05,P<0.01);其疗效与CD34和P170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BAL常伴有较多的不良预后因素,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合适的治疗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治疗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远期随访资料分析
目的:提高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长期治愈率.方法:1980年5月~2001年12月采用同种异体骨髓移植(BMT)治疗SAA患者10例,并对其临床及远期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期死亡4例,转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3例,治愈3例.治愈的3例中,1例8年后出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后转变成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结论:同种异体BMT是治疗SAA的有效治疗方法.加强对感染的防治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控制是移植后早期阶段的治疗关键.SAA经BMT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提示,BMT中的预处理方案有必要加以改进,应作染色体及基因检测,以探讨基因突变是否是AA转化为AC的机制.
-
31例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成人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成人CNSL患者中,ANLL 20例,分别为M2~M5患者.其中3例确诊于发病初期,17例确诊于巩固期;40岁以下者27例,占87.0%,平均年龄27.48岁;目前死亡15例,失访2例,生存14例.结论:成人ANLL患者并发CNSL发生率高,病情危笃,预后差;临床应重视其预防治疗.
-
急性髓系白血病生存素、多药耐药基因与肺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生存素(Survivin,S)、多药耐药基因(mdr-1)与肺耐药蛋白(LRP)表达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46例初治AML患者的S、mdr-1和LRP mRNA表达的阳性率.结果:46例AML患者细胞S mRNA阳性率为69.6%,mdr 1 mRNA阳性率为52.2%,均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27.8%,11.1%,P<0.01),而表达LRP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6.9%和16.7%(P>0.05).S阳性者CR(62.5%)明显低于阴性者(92.9%,P<0.05).mdr-1阳性者CR(45.8%)明显低于阴性者(100%,P<0.01).LRP阳性者CR(41.2%)明显低于阴性者(89.7%,P<0.01).S和mdr-1双阳性者CR(45.5%)明显低于双阴性者(100%,P<0.01).S和LRP双阳性者CR(35.7%)明显低于双阴性者(100%,P<0.01).结论:S、mdr-1和LRP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S和mdr-1或S和LRP双阳性者CR率明显减低.
-
羟基脲加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羟基脲加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将38例PT患者分为有临床症状组及无临床症状组,根据用药情况再将38例PT患者分为单用化疗组(羟基脲0.5 qd~0.5 tid,加高三尖杉)、α干扰素组(上述化疗加α干扰素3×106IU qod~biw)和γ干扰素组(上述化疗加γ干扰素(1~3)×106IU qd~qod).结果:有临床症状组的患者发病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无临床症状组(P<0.01).单用化疗组、α干扰素组与γ干扰素组疗效相似,总有效率分别为91.7%、80.0%和100%(P>0.05).三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 137.00±556.50)vs(744.50±484.43)×109/L、(1 146.00±325.50)vs(443.81±213.02)×109/L和(1 069.00±243.70)vs(440.64±141.72)×109/L.本研究中给予α干扰素无效的2例患者改用γ干扰素,结果1例取得缓解,1例进步.结论:对于高危患者,若经济条件有限,可给予羟基脲、高三尖杉并抗栓胶囊等治疗,该治疗方法疗效明确,费用较低,副作用较少.对于α干扰素疗效欠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改用γ干扰素.
-
CD34+CD49d+细胞输入量对儿童急性白血病无关脐血移植的影响
目的:研究CD34+CD49在d+细胞输入量在无关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中对造血干细胞植入、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复苏后的CD34+CD49d+细胞数,并对17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在无关脐血移植后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进行分析.结果:移植后17例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为11~32 d(中位数为17 d).CD34+CD49d+细胞输入量为(10.20~527.41)×104/kg(中位数为120.01×104/kg).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与CD34+CD49d+细胞输入量呈负相关(γ=-0.631,P<0.05).结论:无关脐血移植的CD34+CD49d+细胞输入量与造血于细胞的植入和造血重建有关.
-
血小板去除术联合羟基脲和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血小板去除术联合羟基脲、α-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的疗效.方法:对11例PT患者采用血小板去除术1~4次后,立即给予羟基脲和α-干扰素治疗.结果:血小板去除术后,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好转,再经羟基脲、α-干扰素联合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血小板去除术联合羟基脲、α-干扰素治疗PT有显著疗效.
-
DiGuglielmo病1例
患者女,66岁.进行性头昏、乏力1个月余,无慢性腹泻史.体温36.7℃,重度贫血征,皮肤有散在暗红色紫癜及大片淤斑,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巩膜轻度黄染,舌乳头无萎缩,舌苔无剥脱.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并发妊娠1例
患者女,23岁.因头昏、乏力、活动后心悸、解酱油色尿1个月余,于1999年6月17日入院.体检: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正常,肝未及,脾大肋下2 cm.
-
肾移植后T细胞型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患者男,30岁.因结节性皮疹半年,高热半个月,于2001年12月1日入院.患者于1996年7月上呼吸道感染1周后出现浮肿、肉眼血尿、少尿,当时诊断为慢性肾炎.
-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生重度水肿1例
患者女,48岁.因牙龈出血2周,皮肤、粘膜淤斑6天,于2002年5月13日入院.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出血,量少许,未予特殊处理,后出血停止.
-
腰骶部椎管内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患者男,15岁.因骶尾部疼痛4个月、下肢无力伴有排尿困难3个月,于2002年7月9日收住我院神经外科.
-
棘形红细胞增多症致高胆红素血症1例
患儿女,出生后18 h因全身皮肤黄染入院.患儿系G2P1,妊娠42周,因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术出生.出生情况良好,无窒息抢救史,体重3.6 kg.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发全身皮肤浸润1例
患者男,70岁.因头昏、乏力1个月余,于2001年10月23日入院.体检:营养发育中等,神志清,体温36.8℃,血压120/6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18次/min,脉搏88次/min.
-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肺腺癌1例
患者男,65岁.因四肢乏力,双下肢紫癜10天,于1998年8月28日入院.体检:体温36.8℃,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
-
脐血移植后重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报告
脐血移植是治疗儿童高危白血病有效的方法之一.脐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且具有来源广泛、采集方便、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轻及污染率低等优点[1].但我们在移植中发现脐血移植GVHD并不减少,有时甚至很重.我院于1998年10月和1999年2月分别作了2例脐血移植,1例发生了超急性GVHD,另1例发生了肠道Ⅳ度GVHD,现报告如下.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临床分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起病急、易复发、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微血管血栓所致的多系统损害.
-
炎症性肠病的血栓前状态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与免疫过度反应有关的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基因异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骨髓病态造血及可能发展成为急性白血病(AL)为其主要特征,其生存期为15~28个月,10%~35%的患者可能转化为AL.
-
白细胞介素-15对脐血和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5(IL-15)对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和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静止的CBMNC和PBMNC对K562和HL-60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经不同浓度的IL-15及不同效靶比条件下激活的CBMNC和PBMNC抗瘤活性,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FN-r及TNF-a水平,采用APAAP检测CD56、CD16表面抗原.结果:①静止CBMNC抗肿瘤活性显著低于PBMNC,经IL-15活化后,脐血NK活性显著增强,可达成人水平,脐血LAK活性显著高于成人血LAK活性.②活化后培养上清中的IFN-r及TNF-a水平均显著增强,但脐血培养上清中两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仍低于成人血.③活化前后脐血NK细胞CD56表达显著增强.结论:IL-15能显著提高CBMNC的抗肿瘤活性,为今后优选IL-15活化脐血进行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的实验指标.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D-二聚体(D-D),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各期DIC组患者血浆F1+2、D-D含量均显著升高,AT-Ⅲ含量显著降低,且与可疑DIC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早期DIC组中,F1+2阳性率为100%,D-D及AT-Ⅲ阳性率为93.8%,敏感性远远高于DIC常规实验室检查.结论:F1+2、AT-Ⅲ、D-D是能早期反映体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敏感性指标之一,在DIC早期诊断中有着重要实用价值.
-
体外诱导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及其对T细胞杀伤活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DC)及其对T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1×106U/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1×106 U/L白细胞介素(IL)-4和50×103U/L肿瘤坏死因子(TNF-α),每3~4天换液1次,连续培养14天,获得DC.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500×103U/LIL-2,培养至第7天,把细胞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加入培养的DC,两组细胞继续培养3~4天,然后测定T细胞杀伤活性.结果:DC具有典型的树状突起,高表达CD1a,具有慢粒特异性染色体t(9;22),能增强T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在体外利用细胞因子可以把CML细胞诱导分化成具有刺激T细胞产生细胞毒性反应的白血病源性DC.
-
致敏DC诱导CTL特异性杀伤HL-60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来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树突状细胞(DC)负载冻融或弱酸洗脱的HL-60多肽抗原,体外诱导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GM-CSF、TNF-α和IL-4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出DC,使其负载两种HL-60多肽抗原,致敏同种T淋巴细胞,产生CTL.以胃癌细胞系SGC7901为对照组,观察DC:CTL:HL-60/SGC 7901为1:100:2,CTL对HL-60特异性免疫杀伤活性.结果:弱酸洗涤法或冻融法所提取的抗原多肽致敏DC诱导的CTL对HL-60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68.29%±11.37%和45.95%±8.47%,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SGC 7901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4.60%±4.40%和16.09%±4.98%,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相对于冻融HL-60细胞抗原多肽,DC可更有效地提呈酸洗HL-60抗原多肽,并通过特异性CTL产生对HL-60细胞高效而特异的杀伤作用.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