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Sichuan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사천생리과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四川省生理科学会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3885
- 国内刊号: 51-116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贝尼地平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贝尼地平临床上主要用于降压治疗和缓解心绞痛.由于其独特的膜介导作用方式,并可同时阻滞L/T/N三亚型钙通道,贝尼地平不仅可持久平稳强效降压和抗心绞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还可为患者提供额外心血管获益,如肾脏保护,降低血浆醛固酮,延缓动脉硬化进展等.本文就三亚型钙通道阻滞剂贝尼地平的独特药理学作用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Hippo信号通路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Hippo信号通路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能够协调细胞增殖、细胞死亡和细胞分化,调控组织生长的一个高度保守的生长控制信号通路,其核心成分是Yap/Taz等转录调控因子.该信号通路的组成原件包括Mst1/2、Sal、Last1/2和Mob1,这些蛋白具有肿瘤抑制功能,Yap/Taz具有致瘤作用.因此该信号通路与控制器官大小,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介绍Hippo信号通路在器官大小控制和癌症发生中的作用.
-
葛根解酒胶囊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葛根解酒胶囊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跳楼试验”:选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50%酒精0.2 ml· 10g-1灌胃;药物治疗组:给予浓度为12 mg·ml-1的葛根解酒胶囊溶液0.2 ml·10g-1灌胃,1h后各只给予50%酒精0.2 ml·10g-1灌胃;非药物治疗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10g-1灌胃,1h后各只给予50%酒精0.2 ml· 10g-1灌胃;10 min后将小鼠放到单杆上,观察并记录小鼠在单杆上停留的时间.水迷宫试验:经过水迷宫训练的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0%的酒精0.2ml· 10g-1灌胃,20 min之后投入水迷宫;药物治疗组:50%的酒精0.2 ml·10g-1灌胃,10 min后浓度为12 mg·ml-1葛根解酒胶囊溶液0.2ml· 10g-1腹腔注射,再过10 min后把小鼠投入水迷宫;非药物治疗组:50%的酒精0.2 ml·10g-1灌胃,10 min后生理盐水0.2ml· 10g-1,腹腔注射,再过10 min后把小鼠投入水迷宫,记录小鼠投入水迷宫后能否找到并爬上平台的只数,并记录其平均游泳速度.结果:药物治疗组维持平衡时间(266.9±52.4 s)明显长于非药物治疗组(173.5±74.1 s)和对照(155.8±54.8 s)(P<0.01);葛根解酒胶囊能够促进小鼠找到平台(P<0.05),药物治疗组小鼠的游泳速度(17.2±9.4 cm· s-1)比非药物治疗组(8.02±4.8 cm·s-1)及对照组(7.01±4.1 cm·s-1)快(P<0.05).结论:葛根解酒胶囊对急性酒精中毒有一定预防及治疗作用.
-
HPLC法比较心脏采血和颈总动脉采血对家兔水杨酸钠血浆半衰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脏采血和颈总动脉采血对家兔水杨酸钠血浆半衰期的影响.方法:将12只家兔按随机数字单盲法分为心脏采血组和颈总动脉采血组(n=6),经耳缘静脉注射10%水杨酸钠溶液2 ml·kg-1,分别于0 min,10 min和40 min后采血,处理血样,HPLC测定血浆水杨酸的峰面积,计算其半衰期.结果:心脏采血组半衰期比颈总动脉采血组明显延长(P<0.05),颈总动脉采血组的实验数据较心脏采血组更为稳定.结论:颈总动脉采血较心脏采血对水杨酸钠半衰期的测定更为稳定.
-
白藜芦醇对LPS诱导HUVEC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LPS刺激HUVEC细胞活性及线粒体跨膜电位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随机分为LPS组、阴性组、白藜芦醇160、80、40、20 μg·l-1剂量组.其中,LPS组与白藜芦醇各组分别以1 μg·ml-1 LPS刺激细胞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罗丹明染色后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白藜芦醇各组均能提高LPS诱导的HUVEC细胞存活率,提高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提高LPS刺激HU-VEC细胞活性,提高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
-
小檗碱对卵白蛋白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卵白蛋白致敏的离体回肠平滑肌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离体器官实验法,观察小檗碱(20~100 μg·ml-1)对卵白蛋白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影响,以及对磷酸组织胺(His)和氯化乙酰胆碱(Ach)所致豚鼠离体回肠收缩的影响.结果:小檗碱(20~100 μg·ml-1)能明显抑制卵白蛋白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对His和Ach所致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小檗碱对卵白蛋白致敏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
小白菊内酯诱导人膀胱癌细胞BIU-87凋亡作用的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对人膀胱癌细胞BIU-87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15、30、60μmol·L-1)小白菊内酯孵育人膀胱癌细胞BIU-87后,用MTT法检测小白菊内酯对BIU-87细胞的增殖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小白菊内酯对BIU-87细胞凋亡率的影响,RT-PCR检测小白菊内酯作用BIU-87细胞后的bcl-2、bax mRNA表达情况.结果:经小白菊内酯作用后,MTT结果显示BIU-87细胞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BIU-87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RT-PCR结果表明BIU-87细胞bcl-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bax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结论:小白菊内酯通过诱导凋亡能抑制人膀胱癌细胞BIU-87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bcl-2mRNA和上调bax mRNA表达有关.
-
盲肠结扎穿孔败血症小鼠模型的手术方式优化
目的:探究如何对传统盲肠穿孔结扎(Cecal ligation-and-perforation,CLP)败血症模型手术方式进行优化.方法:选取雄性昆明小鼠103只按是否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分为:抗生素组、无抗生素组和假手术组.在传统CLP手术方式的基础上缩小手术切口,调整切口位置和术后抗生素用量来观察接受手术小鼠术后存活率及不同批次间小鼠存活率一致性等指标,并与既往文献报道的同类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在本次实验103只小鼠手术中,抗生素组、无抗生素组和假手术组三组小鼠存活时间的分布总体有差异(P=0.026).组间两两比较发现:抗生素组与无抗生素组7天生存率明显高于无抗生素组(P<0.001),假手术组生存率明显高于无抗生素组生存率(P<0.001),而抗生素组与假手术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抗生素组10个批次小鼠存活率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4.结论:优化后的CLP小鼠模型存活率与传统模型相似,具更亦操作的标准化的手术流程,切口更小,组间生存率一致性高,可重复性好.
-
基于反向对接法的大黄酸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利用反向对接技术以大黄酸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大黄酸的炎症靶标蛋白.方法:获取Toll样受体/核因子(4TLR4/NF-κB)、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 MAKP)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3条炎症通路上的30个蛋白的晶体学结构以及大黄酸的化学结构;利用AutoDockTools对所有晶体学结构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AutoGrid对靶标蛋白的活性位点进行计算;利用AutoDock对大黄酸进行反向对接模拟实验;对得到的对接结果进行筛选,根据对接自由能的高低,筛选出亲和力高的靶蛋白;对筛选得到的靶蛋白进行作用力分析并作图.结果:反向筛选得到3个与大黄酸具有高亲和性的靶蛋白,分别为P38、PI3Kγ、JAK2.结论:大黄酸是通过抑制P38、PI3Kγ、JAK2靶蛋白,进而阻碍炎症信号传递,影响下游蛋白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
新型颈胸膜在颈胸段肿瘤患者体位固定中的优势探讨
目的:本文探讨体膜、头颈肩膜和新型颈胸模三种不同固定方式对颈胸段肿瘤患者摆位精度的影响以及新型颈胸模的实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04.01至2015.04.01收治的颈胸段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体膜、头颈肩膜、颈胸膜进行固定,其它放射治疗准备工作按统一标准执行,利用ELEKTA Synergy加速器机载CBCT进行扫描,同时使用ⅩⅥ软件以灰度值为标准匹配患者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验证摆位误差同时记下摆位时间.每例患者每周验证2次,60例患者共验证492次,统计三组患者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上的误差大小.结果:颈胸膜组的平均摆位误差明显低于体膜组和头颈肩膜组(P<0.05),且相对于体膜组,颈胸膜组患者的摆位更快捷方便、用时更短、摆位效率更高.结论:对于颈胸段肿瘤患者,推荐使用新型颈胸膜进行体位固定.
-
吉西他滨联合相控阵热疗治疗胰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相控阵热疗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局部晚期和手术或放疗后局部复发胰腺癌患者34例,随机分为热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组(研究组,n=17)和单纯吉西他滨化疗组(对照组,n=17),研究组于治疗开始第1、8、15天接受吉西他滨1000mg·(m2)-1化疗,并于化疗第1天开始接受相控阵热疗,每周2次(每周一和周四或周二和周五),计划每周期8次,每28天重复一次,对照组于第1、8、15天接受吉西他滨1000mg·(m2)-1化疗,每28天重复一次,观察阿片类药物剂量增减情况、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治疗开始2个月内,研究组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大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Ⅲ-Ⅳ度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发生率无差异(P>0.05),近期有效率在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2%(3/15)和13.3%(2/15),(P>0.05).结论:相控阵热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局部晚期和复发胰腺癌,与单用吉西他滨相比,能明显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毒性反应轻,近期疗效无差异.
-
妇产康复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子宫修复、泌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研究妇产康复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子宫修复、泌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10月我院产科病房收治的6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常规开展母乳宣教指导,不给予子宫复旧以及泌乳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产后康复治疗仪.比较两组泌乳有效率以及子宫复旧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48 h、72 h的泌乳有效率分别为26.7%、59.0%、96.0%,产后24 h、48 h、72 h的子宫复旧有效率31.7%、81.3%、98.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应用妇产康复治疗仪有利于促进产妇泌乳,提高早期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产妇产后子宫复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影响CCU患者睡眠障碍因素的调查
目的:睡眠障碍是CCU患者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特别是手术之后的患者.通过调查CCU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以期为改善CCU患者的睡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leep in the self rating scale,SRSS)和自行设计的CCU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本院CCU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院的60名CCU患者都有入睡困难、早醒等各方面的睡眠障碍.在SRSS量表中仅有5%-8%的患者属于50分严重的情况;有约27.6%-47.5%的患者都属于30分到40分的情况,即睡眠障碍较为严重,剩余的患者情况较为轻.在自行设计的CCU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调查表中,疾病痛苦占98.3%;药物因素占91.7%住院时间长短占88.3%;机器运行噪音占80%;CCU内环境占78.3%;医护人员的操作占71.7%.结论:医院应当加强CCU患者的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操作技术,减小机器运气的噪音,加床帘减少邻床患者的干扰,医护人员操作时间应当合理、减轻患者的痛苦,适当用些镇静催眠药,积极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这样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
妇女儿童医院263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妇女儿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的新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4年收集并上报的26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3例ADR报告中,1岁~6岁(学龄前儿童)ADR发生率高,占33.84%;发生ADR的药品以抗生素居多,占54.37%;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85.93%;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损害多见,其次是胃肠道损害.结论:应重视妇女儿童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
-
手术治疗34例小脑自发性出血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小脑自发性出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4例手术小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描述其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22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其中恢复良好1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6例,其中恢复良好4例,重残1例,死亡1例.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6例,其中恢复良好5例,重残1例.结论:对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要根据病情轻重、头颅CT表现等各方面,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时手术治疗,旨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尽可能减少死亡率和重残率.
-
内科学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改进
内科学双语教学是医学教育国际化的一项教育改革举措,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已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本文分析了内科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帮助改进策略,以期促进内科学双语教学顺利开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
视觉传达在机能实验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应用分析
机能实验学是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一个平台.在信息技术时代,随着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技术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具有极其丰富的视觉表现力,利用文本、动漫、色彩、图像等视觉元素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注重多媒体课件视觉传达中的色彩、画面结构、交互式设计,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完成现代美术学视觉传达过程;应培养一支由素质高、技术熟练、充满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科交叉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省级示范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设MOOCs、微课等机能实验学精品课程.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针对现阶段医学研究生生源复杂、多样的现状,分析培养模式问题,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努力目标,就有效培养研究生模式展开探讨,包括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技能培训和考核体系、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等,对增强研究生执业素质、临床技能、未来临床工作的适应能力意义显著.
-
基于专业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药学拉丁语教学实践与探讨
药学拉丁语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该课程的语言特点、知识结构、应用方向等,结合专业互动教学模式,将二者有机结合.提出药学拉丁语专业互动教学实践方案,为提高药学拉丁语教学质量提供一条新途径.
-
将认知神经科学融入医学课堂设计
培养终身学习型的医学生是新时期医学生培养的重点,文章以认知神经科学指导医学课程教学设计,建立“Beauty”课程设计模式,并探讨该教学模式对培养终身学习型医学生的作用和意义.
-
医学教学中加强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医患沟通教育是当代医学生的必修课,良好的医患沟通是降低医患纠纷的重要手段.培养适合当代社会需求、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的根本目标.本文阐述了医学教育中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建议,为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
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普通大专药理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目的: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4级普通大专护理专业1、2班学生为对照组进行传统式教学法,选择3、4班学生为实验组进行讨论式教学法教学.结果:实验组药理学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结论: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能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
原发性肺癌皮肤转移1例
目的:通过一例原发性肺癌皮肤转移的临床总结及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原发性肺癌皮肤转移的临床意义、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收冶的一例原发性肺癌皮肤转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果:2016年1月,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皮肤转移与其他远处转移一样,是肺癌患者进入晚期的表现,预后不良.
年 | 期数 |
2018 | 02 |
2017 | 01 02 04 |
2016 | 01 02 03 |
2015 | 01 02 03 04 |
2014 | 01 02 03 04 |
2013 | 01 02 03 04 |
2012 | 01 02 03 04 |
2011 | 01 02 03 04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03 04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