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四川生理科学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Sichuan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사천생리과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四川省生理科学会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3885
  • 国内刊号: 51-1160/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四川生理科学动态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周黎明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皂角刺抗肿瘤作用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荣;肖顺汉;刘明华

    中药皂角刺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其作用机制呈现多层次、多部位和多靶点的特点,已被列为抗癌中草药之一.本文从其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新的研究进展.

  •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进展

    作者:吴思缈;周黎明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特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有"胆碱能学说"和"β淀粉样蛋白学说".针对干扰病原性Aβ合成和沉积的药物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钙拮抗药、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药以及基因治疗也是热门的研究方向.但上述特效药物的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阶段,目前临床应用药物大多还是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各相关症状,主要是改善胆碱能神经传递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常作为首选药物)及改善脑代谢和血循环的药物等.激素替代疗法、非甾体抗炎药、免疫疗法等也在研究中,且已在临床有部分应用.本文就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 乳腺癌治疗靶点及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

    作者:陈斌

    乳腺癌靶向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把乳腺癌的治疗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信号转导干预治疗是针对信号转导通路中发生异常的环节来干预这种不正常的信号转导,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主要治疗药物有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蛋白激酶C(PKC)-α抑制剂、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治疗的主要药物有吉非替尼和西妥昔单抗,其它的靶点和药物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靶向治疗(贝伐单抗)、血管生成抑制(阿瓦斯丁)、细胞凋亡(G3139和组蛋白脱乙酰基转移酶抑制剂)和热点靶蛋白(Mr70000).本文主要讲述了乳腺癌治疗的靶点及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优势很多,但还不能替代传统的手术切除和化疗,靶向治疗只是术后辅助治疗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 VEGF-C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叶春祥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即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目前被认为是唯一的特异性促进淋巴管生成的细胞因子,与肿瘤的淋巴结侵犯和转移密切相关,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就VEGF-C与食管癌的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作一简要综述.

  • 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冬恋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肝补肾的著名方剂.在治疗糖尿病时,通过抗自由基,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糖耐量和降低血糖,降脂、减重等发挥治疗作用,并且可以针对糖尿病的并发症发挥直接的防治作用.

  • 浅谈学导式教学法对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承玉;孙卫;徐秋玲

    在生理学教学活动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通过亲身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 在高职护理专业的护理药理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的探讨

    作者:王卉;张玉玲

    现代护理模式的改变要求护士(生)不仅具备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而且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修养.本文旨在探讨护理药理教师人文关怀理念的更新以及在护理药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从而提高高职护生的人文素质修养.

  • 机能综合实验"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救"的改进

    作者:赵红梅;隋建峰;张晓燕;樊宏孝;万子兵

    "家兔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救"实验在本科生的基础医学综合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教学实践,对原教科书上的实验适当加以改进,以模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临床病症为主,加以适当治疗,以增加实验的可观察性和综合性.在实验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 生理学实验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袁琳波

    生理学实验是医学生实验课的基础课程,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开放式实验教学,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学生时开放式实验的认可度以及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分析开放式实验前后学生的生理学实验考试成绩三方面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 网络教学在高职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林国威;吴建宇

    本文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应用网络教育的技术和手段,建立生理学课程教学支持体系,从教学设计、课堂调控、教学评价等教学关键环节阐述如何使用网络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探索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

  • 肝欣舒口服液解痉镇痛作用研究

    作者:顾立;吴章怀;李万平

    目的:观察肝欣舒口服液的解痉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实验观察解痉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扭体反应实验检测镇痛作用.结果:肝欣舒口服液能拮抗缩宫素所致的子宫平滑肌痉挛.提高小鼠痛阁值,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结论:肝欣舒口服液具有明显的解痉镇痛作用.

  • 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者:朱宝亮

    目的:探讨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抽取单辛医学生78名.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290)测查被试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查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结果:单亲医学生总体平均主观幸福感指数为92.36±11.38.对单亲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身心健康、人格诸因子的关系在α=0.30水平上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抑郁、神经质、人际敏感、内外向、焦虑、其他6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单亲医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中等偏下水平;抑郁、神经质、人际敏感、内外向、焦虑等是影响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 中西药结合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依娜;叶其馨;方春平

    目的: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1-2级合并左心室肥厚的60例患者,分为补阳还五汤合温胆汤和开博通组30例,对照组开博通组30例,治疗6个月.运用超声心动图(UCG)、测血压和临床观察等手段,观察上述治疗对临床症状改善、血压下降、左室肥厚的逆转和左室舒张功能的疗效与作用.结果:中西药疗法能有效地使血压下降,总有效率93.33%,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轻靶器官的损害;能有效地减少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使心室腔径缩小,左室重量指数下降;随着左室肥厚的逆转,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SV与CO显著增加且与LVMI的下降呈正相关;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通过中西药结合辨证治疗能改善与高血压痛有关的各种血液动力学和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达到降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功能的作用.

  • 葛根素注射液对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桂昌;李才锐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确诊的89例颈椎病急性发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4),对照组进行颈椎牵引、局部按摩等基础理疗,治疗组在理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高于对照组76.8%(P<0.05).症状好转时间分别比对照组缩短6天.血液流变学方面二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治疗颈椎病有一定的疗效.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影响的体外实验

    作者:曾云;刘刚;周黎明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常规分离培养大鼠的骨髓境充质干细胞(MSCs)及淋巴细胞,灭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48h后,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相对细胞数,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棱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加入MSCs组OD值明显低于未加MSCs的对照组(p<0.05).Hoechst 33258染色显示MSCs组淋巴细胞有核固缩及凋亡小体出现.结论:MSCs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室性心律失常心内膜MAP的影响

    作者:刘希秀;肖业伟;冯志强;钱知勉;盘强文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室性心律失常时兔心内膜MAP的变化,试图揭示其抗心肌缺血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在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分别记录、检测各项观察指标,作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在心律失常前后,对照组平均心率均低于丹参组;与对照组比较,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后,振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二组自身心律失常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大上升速度,高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0.05),丹参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APD90均低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0.05),心律失常前,丹参组APD90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心律失常后,对照组APD90高于丹参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能提高心内膜心肌耐受缺血的能力,起到了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效应,这可能是丹参对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具有增强效应电生理基础.

  • 黄芪多糖对荷瘤小鼠IL-2、IL-6、IL-12和TNF-α水平的影响

    作者:肖顺汉;任美萍;刘明华;李蓉;李茂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肝癌H22和小鼠肉瘤S180移植性肿瘤模型,检测黄芪多糖的体内抗肿瘤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黄芪多糖对荷瘤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黄芪多糖在50.100 mg·kg-1时,对小鼠肝癌H22的抑瘤率分别为32.84%,45.09%,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瘤率分别为36.55%,50.35%,且能提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黄芪多糖能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IL-12和TNF-α的水平.结论:黄芪多糖具有明显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 汕头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

    作者:姚芬;王佩芬;彭青;钱元恕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的PA共141株,双纸片协同实验检测金属酶表型,PCR法检测外膜孔蛋白OprD2和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SPM)基因.结果: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均为多重耐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产金属酶菌株,仅22株菌株扩增出OprD2基因.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本地区临床治疗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的首选经验用药,OprD2表达减少或不表达可能是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

  • 麻醉和手术对实验动物血浆药物半衰期的影响

    作者:张团笑;买文丽;牛彩琴;汪德聪;谢亭;杨林峰;张春芳;翁欣

    目的:观察麻醉和手术对家兔血浆水杨酸钠半衰期的影响.方法:将动物分为:非手术组(对照组)和手术组(全身麻醉组与局部麻醉组).经耳缘静脉注射10%的水杨酸钠溶液(1.5 ml·kg-1)10 min和40 min后,分别采取各组的动脉血液和静脉血液,用721-Ⅰ分光光度仪测量血浆水杨酸光密度值,计算其半衰期.结果:手术组的半衰期比对照组的明显延长(P<0.05,t=3.56);全身麻醉组的半衰期比局部麻醉组的明显延长(P<0.05,t=2.3);全身麻醉组或局部麻醉组动、静脉血液的半衰期相比无差异.结论:麻醉和手术能延长家兔血浆水杨酸钠的半衰期,而动、静脉血液间无差异.

  • clock基因干扰质粒的构建及干扰效率测定

    作者:付天明;鲁芳;刘延友;汪宇辉;江舟;甘露;薛建新;邹晏;王正荣

    目的:构建 clock 基因的干扰质粒,为深入研究 clock 基因在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采用M-folder生物软件选择2个 clock 基因干扰位点,并根据3个干扰片段及一个阴性对照片段,定向克隆到pGenesil-1干扰载体并测序验证.将干扰质粒及对照质粒分别转染至NIH3T3细胞,并通过检测RT-PCR产物量以获得干扰效率.结果:RT-PCR产物检测结果显示干扰质粒pGenesil-1/clock-Ⅱ干扰效率高,其 clock 表达量降低了74%,而pGenesil-1/clock-Ⅰ干扰组 clock 表达量只降低了2%.结论:成功构建了对 clock 基因具有显著干扰效率的pGenesil-1/clock-Ⅱ干扰质粒,为进一步研究 clock 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阿司匹林与黄芪颗粒合用对大鼠Alzheimer's模型炎症因子影响研究

    作者:章卓;刘明华;秦大莲;肖顺汉;李华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与黄芪颗粒合用后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的炎症因子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假手术、模型、黄芪颗粒+阿司匹林(3,10,30mg.kg-1),将β-淀粉样蛋白(Aβ1-40)10μg(1μl)注入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制AD模型,给药组造模前2小时灌服阿司匹林3,10,30mg.kg-1+黄芪颗粒3 g.kg-1,其余组给予等量双蒸水,之后连续灌服2周,每天一次,第3周通过Morris水迷宫和穿梭箱实验观察大鼠记忆能力改变;之后处死大鼠,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IL-6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寻找平台时间潜伏期明显延长,末次跨平台次数较少,IL-6和TNF-α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模型组相比,阿司匹林3,10,30mg.kg-1+黄芪颗粒3 g.kg-1三组寻找平台时间潜伏期明显缩短,末次跨平台次数增加,海马组织IL-6和TNF-α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黄芪颗粒合用能够抑制Aβ1-40所致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海马区IL-6和TNF-α的释放,提示其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 复方斑蝥注射液对荷肝癌H22瘤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张建武;杨颖;曾云;张贵林

    目的:研究复方斑螫注射液(Comp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of cantharis injection,CCI)对荷肝癌H22瘤小鼠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荷肝癌H22小鼠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Delay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观察CCI对小鼠耳廓肿胀度、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影响;用放免法检测该药对荷肝癌H22小鼠血清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模型组小鼠耳廓肿胀度、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IL-2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CCI可使荷肝癌H22小鼠降低的耳廓肿胀度、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IL-2和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CCI可提高荷肝癌H22小鼠免疫功能.

  • 人参皂苷Rg1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的作用

    作者:杨赣军;张建平;李庆耀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原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治疗组.采用MPTP腹腔注射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单标和双标技术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小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1治疗5 d,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的5-溴脱氧尿苷(BrdU)、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并可见大量从背外侧角沿胼胝体排列的BrdU、Nestin阳性细胞;人参皂苷Rg1治疗20 d,BrdU/Nestin双标细胞的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四川生理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2
2017 01 02 04
2016 01 02 03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