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위장병학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125
- 国内刊号: 31-179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本刊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编辑出版。本刊作为消化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将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登载优秀的研究论著、文献综述和述评,对不同学术观点兼收并蓄,突出科学性和严肃性,为消化学病领域内研究成果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园地。此外,本刊还开设专家论坛、特约/国外来稿、短篇论著、临床交流、诊疗技术、讲座、会议纪要、共识意见、学术争鸣、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等栏目。
1-3个月
1.文稿:来稿须先经所在单位审核,并附单位正式推荐信。推荐信应对稿件的真实性、是否涉及保密、署名有无争议、是否侵权和有无一稿两投等事项加以说明。来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逻辑性、实用性和创新性。重点突出,论点鲜明,层次清晰,数据可靠,论据充分,文字简练,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用字规范,避免文、图、表重复。
日文汉字请勿与中文混淆,简化字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为准,切勿自造异字。切勿一稿两投,如经发现,后果自负。采用网上(存盘方式为 Word)方式投稿时,所涉及的图片须使用原件,可采用 Winzip对文件适当压缩。来稿第 1页须写明中文文题、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通信作者和联系方法。本刊将优先发表获得省(部)、市级及以上的获奖课题论文(请注明基金名称和资助号),并优先发表国家、省(部)、市级科研基金资助课题论文(请注明基金名称、编号)以及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提供会议论文证书复印件。
2.文题和作者署名:文题应简明、确切,反映文章的主题,以中文文题不超过 20个汉字、英文文题不超过 10个实词为宜,尽可能不用代号和缩写,不用副题。作者署名以承担该项研究工作所负责任和所起作用的大小依次排列。
署名一般不超过 6人,对论文有贡献的其他人员,可在文末予以致谢。如系合作课题,请在作者名后右上角注 1、2或 3,单位分列。进修人员请注明原工作单位。第一作者须提交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份、职称、学位。通信作者的联系地址应尽可能详细,包括邮政编码、电话、传真和 Email地址等。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拼音方式如下:李世民 LIShimin,欧阳修 OUYANGXiu,作者间以“,”相隔。英文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应与中文相对应(作者须全部列出,勿写 etal),实词部分,首字母须大写。
3.摘要和关键词:基础、试验、临床和技术方法学类文稿(论著)须从第 2页始书写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论著栏目摘要为报道性摘要,中文以 400字左右为宜,按 5段结构式撰写,分为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务必用第三人称,药品需附化学名。
英文 500个实词左右,分为 Background,Aims,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除背景和结论外,必须以第三人称过去式叙述。关键词(Keywords)3~8个,至少 3个,应从文题、摘要、正文中选取与本文研究或讨论的中心议题有关的词。关键词应尽量符合《医学主题词表》(使用 CMeSH词汇)。中、英文关键词之间以“;”相隔。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应与中文相对应,英文关键词实词部分,首字母须大写。
4.医学名词和计量单位:论文中必须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计量单位名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书写。重量应称质量(m),单位为 kg;比重应称相对密度(d或 ρ),单位为“1”或 kg/cm3;分子量应称相对分子质量(Mr),单位为“1”,常用 u(1u≈1.660540×10-27 kg);浓度单位为 mol/m3,常用 mol/L、mmol/L和 μmol/L等;ppm为废弃使用单位,应写 10-6;放射性活度(A)的单位为 Bq,吸收剂量单位为 Gy。时间的表示法用国际符号,即 h(小时)、d(天)、min(分钟)和 s(秒)。月、周无统一国际符号,论文中应写汉字月、周。符号用正体书写,并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如50毫克/(千克·天)应写 50mg/(kg·d)。量符号必须用斜体字母(pH例外),矢量、张量符号用黑斜体字母表示。
5.数字和统计学符号:论文中数据应准确无误,必要时应用 SAS或 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术语、符号、数值修约和中英文缩略语,请按规定和标准书写,如样本的算术均数 x珋、标准差 s、标准误 sx珋、t检验 t、F检验 F、卡方检验 χ2、相关系数 r、自由度 υ、概率 P等均用斜体字母表示。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 t值、χ2值等。数字采用三位分节法,每 3位空 1/4汉字格,不用分节符号,如 5000(不用 5,000);数值范围表示方法如下:4~6kg,5.2% ~11.3%,4×109~10×109,36°~42°18′,(25.2± 1.1)mm,27% ±2%。数值修约遵循“4舍 6入 5看齐,奇进 ·Ⅰ· ChinJGastroenterol,2017,Vol.22,No1偶不进”的原则,精确至小数点后 2位。附有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cm×3cm×5cm,不应写成 4×3×5cm3。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6.图表:图表宜少而精,设计正确,合理易懂。凡用文字已说明的问题,尽量不重复用图表。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即顶线、栏目线和底线),如有纵向合计,可在底线上面加分界线。统计学分析结果如 t值、P值,可直接设计在表内或在表的底线下注明。线条图高、宽之比为 5∶7。图片大小以 12.5cm×8.5cm为宜。
统计图须按数据绘图。图表单列 1页。只有一图、一表时,写图 1、表 1即可(不写附图、附表)。一文有多图、多表时,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次序连续编序号。照片应清晰可辨、对比度好、层次分明,黑白、彩色照片均可。特殊情况下,也可提供黑白和彩色正片(X线片、CT片、幻灯片)或负片。人全脸照片需遮掩双眼,否则应提供被照者的书面同意。组织学图片应注明放大倍数和染色方法,大体标本和电子显微镜照片需标明长度标尺,如 1cm或 1μm。图表须有标题和说明(照片),另纸按序写明。照片后注明图号和上下方向,照片大小以 12.7cm×17.8cm左右为宜。
7.讨论:讨论应紧紧围绕该论文研究结果,重点在于该研究新的发现和得出的结论及观点,不要重复在结果中已叙述的内容。在讨论中可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用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勿作文献综述。结论要有依据,避免推测和过于笼统。
8.缩略语:文题不使用缩略语。正文中使用缩略语应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
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主要文献,篇数不限,以近 5年国内外文献为主。英文参考文献应自 MEDLINE、EMBASE和 Cochrane图书馆检索,中文参考文献应自“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追寻、阅读全文后再引用其主要观点和数据。连续引用不得超过 300字,否则需征得原作者的书面同意。勿引用内部资料、未发表的观察资料和个人通信资料。已被采用但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但需在刊名后加方括号注明在印刷中(inpress)。参 考 文 献 应 按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文献角码依次放在文章相应部位右上角,顺序与文后参考文献表一致。参考文献表单列 1页(Word格式)。西文 期 刊 名 按 照 ListofJournalsIndexed in IndexMedicus(1990)和《世界医学药学及化学期刊名称缩写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缩写。
10.其他类型来稿要求:
短篇论著文稿需有 3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和 3~8个关键词,要求与论著相同。
综述、讲座的摘要不分段,中英文各 200字左右(为提示性摘要),关键词3~8个。
英文要求与中文对应,包括英文文题,全部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关键词。
述评和特约文稿为约稿,但接受一些高质量的自由来稿,需经他人审校后采用。
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字数限 1500字左右。其余要求及书写格式同论著类文稿。简讯与动态均免费发表(一般 <1000字),可附 1~2张图片。
胃肠病学杂志影响因子
胃肠病学杂志发文量
胃肠病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热门常见问题
-
胃肠病学杂志的官网是什么?
暂未查询到相关信息。
-
胃肠病学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胃肠病学杂志的复合影响因子:1.047,综合影响因子:0.805。
-
胃肠病学杂志是几类期刊?
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出版的消化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5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
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与艰难梭菌感染之间关系的研究
背景:艰难梭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感染率较高,而白细胞介素-8(IL-8)在艰难梭菌的炎症反应中起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IL-8-251位点A/T基因多态性与艰难梭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的173例IBD患者、7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90名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粪便中艰难梭菌感染情况,Sanger测序法测定IL-8-251位点A/T基因多态性,并分析艰难梭菌感染与IL-8-251位点A/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共检出艰难梭菌阳性者31例(9.1%).艰难梭菌阳性患者IL-8-251位点AA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艰难梭菌阴性患者(χ2=96.6718,P<0.0001).结论:IL-8-251位点AA基因型可能是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可增加感染艰难梭菌的机会.
-
DNA甲基转移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背景:DNA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DNA甲基化需要DNA甲基转移酶(DNMTs)的修饰.目的:探讨DNMTs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8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DNMT1、DNMT3a、DNMT3b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4种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中DNMT1、DNMT3a、DNMT3b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DNMT1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68.8%对10.0%,P<0.01).胃癌组织中DNMT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DNMT3a和DNMT3b(68.8%对38.8%、40.0%,P<0.05),而癌旁组织中DNMT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DNMT3a和DNMT3b(10.0%对60.0%、52.5%,P<0.05).DNMT1阳性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而DNMT3a和DNMT3b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与正常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相比,胃癌细胞株中DNMT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DNMT3a和DNMT3b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DNMT1表达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DNMT1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有重要调节作用.
-
獐牙菜苦苷对MGC803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
背景: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是抗癌药物研发的关键.目的:研究獐牙菜苦苷在体内外对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MGC803细胞予以不同浓度獐牙菜苦苷(0、30、60、90μg/Ml)培养48 h,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Bax、Bcl-2含量.建立BALB/c裸鼠MGC803移植瘤模型,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獐牙菜苦苷(0、40、60、80 mg/kg),肿瘤体积长至1000 mm3时处死裸鼠,记录裸鼠开始和终的体质量,以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獐牙菜苦苷可有效抑制MGC80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Bax含量明显升高,Bcl-2含量明显降低(P<0.05).在MGC803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中,不同浓度獐牙菜苦苷组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Ki-67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獐牙菜苦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胃癌的植物单体.
-
TB-IGRA阳性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背景:克罗恩病(CD)和肠结核在疾病表现上有一定相似性,但治疗方法完全不同.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探讨结核干扰素-γ释放试验(TB-IGRA)阳性在CD与肠结核鉴别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8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56例拟诊CD、TB-IGRA阳性且终明确诊断为CD(23例)或肠结核(33例)的患者,分析TB-IGRA对诊断、治疗的影响.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TB-IGRA诊断结核感染的cut-off值为100 pg/mL,相应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74%.TB-IGRA≥100 pg/mL的患者中4例为CD,29例为肠结核,而TB-IGRA<100 pg/mL的患者中,19例为CD,4例为肠结核(P<0.05).TB-IGRA≥100 pg/mL和<100 pg/mL的CD患者中,有结核病史者分别占75.0%(3/4)和5.3%(1/19)(P<0.05).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在TB-IGRA≥100 pg/mL患者中的有效率显著高于TB-IGRA<100 pg/mL者(96.2%对22.2%,P<0.05).结论:在CD与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中,100 pg/mL或可成为TB-IGRA的阳性界值.TB-IGRA≥100 pg/mL对肠结核的诊断意义较大,建议首选诊断性抗结核治疗;TB-IGRA<100 pg/mL时则应综合分析、判断.既往结核感染史可能导致TB-IGRA假阳性结果.
-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背景:幽门螺杆菌(Hp)为世界上流行较为广泛的慢性致病菌之一,根除治疗后极易复发.目的:探讨Hp感染者接受根除治疗后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解放军空军第九八六医院行14 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Hp感染的803例患者.所有患者成功根除Hp后随访3年,记录随访期内Hp再感染情况.以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721例患者完成随访,Hp再感染率为8.7%.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消化性溃疡、牙周炎以及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为Hp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发酵乳制品、水果、蔬菜摄入为预防Hp再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根除Hp后仍具有再感染的风险,临床治疗时应积极控制其危险因素,从而降低Hp的再感染风险.
-
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与OLGA/OLGIM胃炎评价标准在胃癌前病变风险评估中的相关性研究
背景:血清胃蛋白酶原(PGs)作为评估胃黏膜萎缩的指标,可反映胃黏膜功能和形态学状态.OLGA/OLGIM是一种结合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程度和范围的胃炎分类方法,已逐步被接受并应用于胃癌筛查.目的:分析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联合PGs检测(ABC法)与组织学OLGA/OLGIM胃炎评价标准的相关性,评价PGs检测在胃癌前病变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331例,分别采用血清学ABC法和组织学OLGA/OLGIM胃炎评价标准进行分组,比较不同OLGA/OLGIM组间Hp感染率、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PGR)的差异,分析OLGA/OLGIM胃炎评价标准与ABC法的相关性.结果:OLGA/OLGIM分组中,stage-0组Hp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四组,stage-Ⅳ组则明显高于其他四组(P<0.05),PGR随分组等级升高逐渐降低(P<0.05);OLGA分组中,PGⅠ亦随分组等级的升高呈降低趋势(P<0.05).Gamma系数分析显示OLGA/OLGIM胃炎评价标准与ABC法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G=0.589,P<0.05;G=0.440,P<0.05).结论:血清学ABC法与组织学OLGA/OLGIM胃炎评价标准在胃癌前病变风险评估方面存在密切联系.血清PGs检测在我国可用于胃癌前病变筛查,为后续是否需作胃镜精查提供依据.
-
益生菌联合水溶性膳食纤维在中老年慢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背景:慢性便秘(CC)是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常见的问题之一,益生菌、膳食纤维均是CC的重要治疗方式.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水溶性膳食纤维对中老年CC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80例中老年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益生菌组、膳食纤维组和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其余3个组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水溶性膳食纤维颗粒、益生菌颗粒+水溶性膳食纤维颗粒,治疗2周后观察排便次数、粪便菌群多样性变化,并行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和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益生菌组、膳食纤维组和联合组排便次数、粪便菌群多样性、PAC-SYM评分、PAC-QOL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个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和水溶性膳食纤维能增加CC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有效缓解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肠黏膜屏障改变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NAFLD)在全球普遍流行,我国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肠黏膜屏障包括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四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与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黏膜屏障改变对NAFLD的影响作一综述.
-
肠道菌群对黏蛋白2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黏蛋白2(MUC2)是由肠道杯状细胞分泌的一种高度糖基化的分泌型黏蛋白,是组成肠黏液屏障的主要成分,在防御致病微生物入侵以及协助肠道益生菌定植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参与调控人体的诸多生理功能,可通过不同机制调控MUC2的合成、分泌以及降解,从而影响MUC2的质和量.本文就肠道菌群对MUC2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幽门螺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研究进展
目前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p)与多种消化道和消化道外疾病有关.近年来,既往经典三联治疗方案的成功根除率逐渐降低,主要的原因是抗菌药物耐药以及治疗方案的不规范实施.根除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基于当地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必要时进行个体敏感性测试.同时,对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利于降低根除失败率,减少耐药发生.本文就Hp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具核梭杆菌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口腔共生菌株具核梭杆菌在多种肿瘤中显著富集并可促进疾病进展,预示患者不良预后.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可通过激活宿主细胞癌症相关信号通路、引发慢性炎症以及抑制机体免疫监视而增强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抗凋亡能力.本文就具核梭杆菌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胃丛状纤维黏液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胃丛状纤维黏液瘤( gastric plexiform fibromyxoma)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为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2010版)中新增的分类[1]. Takahashi等[2]于2007年首次报道了2例胃丛状纤维黏液瘤,当时命名为"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 plexiform angiomyxoid myofibroblastic tumor)". 迄今为止,国内外相关报道仅50余例. 本文报道1例胃体丛状纤维黏液瘤,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下胆管引流治疗胆管梗阻疾病的临床分析
背景:多种引流方式可用于临床治疗胆管梗阻疾病,其中内镜下胆管引流术的应用逐渐增多.目的:比较内镜下不同胆管引流方式治疗胆管梗阻疾病的效果、并发症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7年12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胆管梗阻患者,分为鼻胆管引流组和胆管支架组,比较两组引流成功率、引流效果、并发症情况,并分析ERCP术后胆管再梗阻的原因.结果:治疗前,胆管支架组TBIL、DBIL水平显著高于鼻胆管引流组(P<0.01).治疗后,两组引流成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TBIL、DBIL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鼻胆管引流组ALT、AST、GGT显著降低(P<0.05),AMS显著升高(P<0.05);胆管支架组ALT、GGT、AMS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ERCP术后胆管再梗阻原因主要为胆泥或泥沙样结石、块状结石、肿瘤侵犯等.结论:鼻胆管引流和胆管支架引流均可改善患者肝功能,缓解胆管梗阻症状,两种方法的引流效果和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
-
胃黏膜活检少见病变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背景:一些胃部少见病变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患者常因漏诊或误诊错过佳治疗时机.目的:探讨一些胃部少见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标志物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2017年的胃镜活检标本中筛选出病理证实的少见、易误诊病变12例,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病例包括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转移性癌8例(乳腺来源2例,肾脏来源3例,肺来源2例,肝脏来源1例),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胃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例,各病例均有其独特的组织形态学表现和较特异的免疫组化标志物.结论:胃镜活检取材有限,熟悉一些少见病变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志物,可避免误诊、误治.
-
用卫生经济学观点看筛查并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
胃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黏膜炎症、萎缩和肠化生中起重要作用,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据显示,Hp感染与胃癌发病呈正相关.目前,我国人群Hp现症感染率接近50%,根除Hp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并具有成本效果优势,但筛查并根除Hp在我国应用并不广泛.本文从卫生经济学角度阐述Hp筛查与根除在胃癌预防中的作用,并分析影响这一决策实施的关键因素.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
未知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我的文章是有关胃肠研究的,审稿两个月左右返回,给出的意见很中肯,很有参考价值,经修改后被收录,整个流程很顺利,个人觉得文章有一定的创新性,还是很好中的。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文章是一篇有关诊疗技术的,审稿速度还是很快的,编辑认真负责,每次修改都很仔细,给出的审稿意见很有价值,对文章修改有很大的帮助,大家有文章可以尝试投稿。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6月13日投的文章,9月中旬被收录,前后历时三个月的时间,还是很顺利的,外审专家给出的意见都很有建设性,修改后送终审,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小修格式后被收录。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2月8日投的一篇综述,3月初返回审稿意见,18号提交修改稿件,4月20日被收录,期间审稿专家指出了很多的意见,一阵见血的指出了问题所在,编辑认真负责,很有耐心,很敬业,大家有文章的话可以尝试投稿。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我是6月5日投的稿件,8月30日被收录,编辑让按照排版要求进行修改格式,走后就安排出刊了,整个路程还是很快的,着急发表文章的话可以尝试投稿。
-
未知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选择周期: 3个月内
我是7月底投的稿件,一个月左右返回了一个专家的意见,还设有一个专家拒审,之后又送审了一个专家,还是拒审了,8月中旬送审了第四个专家,9月底返回意见,近修改后于10月25日被收录,前后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效率还是很高的。
10月23日投的稿件,11月12日退修,审稿专家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修改时并没有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又退修了一次,之后小修格式被收录,前后历时三个月的时间,还是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