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M2.5对线虫热耐受性的影响及线虫喂饲菌灭活方法探索

    作者:孔玲;李子南;张楠;敬海明;高珊;王心宇;陶晶;娄云;宁钧宇;李国君

    目的 本研究探索以线虫的热耐受性指标为检测终点时,喂饲线虫的食物大肠杆菌OP50菌株的优灭活方法及其在液体培养体系中的适宜浓度.然后应用优化喂饲方法,评价PM2.5对线虫热耐受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PM25的线虫寿命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2种常见灭活方法(热处理和钴60照射)处理大肠杆菌OP50菌株,及未处理的活大肠杆菌OP50菌株(设为对照组)分别喂饲线虫,设定每组线虫的液体培养基(S-medium溶液)与加入细菌浓缩液(A=1.949)的体积比分别为1∶50和1∶100 2个水平.通过观察不同处理菌喂饲下线虫生长发育的基本形态学差异及喂饲5d后对热耐受性的影响来评价热处理、钴60照射处理菌组与对照活菌组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不影响线虫生长发育且对毒性效应无干扰的大肠杆菌OP50菌的灭活方式及其适宜浓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北京市冬季室外PM25水溶性样品(终浓度分别为A组94.587μg/ml、B组119.29 μg/ml),处理线虫5和10 d后观察其对热耐受性的影响.结果 热处理菌组喂饲的线虫体长较短,体宽较窄,生长较对照活菌组喂饲线虫缓慢,而钴60照射处理菌组喂饲的线虫生长状态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可见大肠杆菌OP50在液体培养基中所占比例为1∶100时线虫生长较1∶50时缓慢.染毒至第10天时,在热应激条件下阳性减寿组(2%葡萄糖)和PM2.5染毒处理组均可使线虫生存曲线左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减寿组平均生存时间缩短了48.43%(P<0.01),PM2.5染毒处理组线虫平均生存时间分别缩短了26.29%(A组)和31.25%(B组)(P<0.01).结论 钴60照射是线虫热耐受性实验研究中较合适的大肠杆菌OP50灭活方法,细菌浓缩液和液体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50优于1∶100,PM2.5作用下,线虫在热应激条件下平均生存时间缩短约1/3,提示PM2.5降低线虫的热耐受能力,有可能进一步影响线虫的寿命.

  • 热休克蛋白、免疫及针灸

    作者:程金莲;张露芬

    1 概述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在热休克反应过程中,细胞内正常蛋白合成关闭并诱导产生的一组蛋白质,它能保护组织细胞免受骤起的热休克损伤,形成热耐受性以防御随后发生的热休克或其他紧急状态。这一现象早(1962年)是由Ritossa发现的,果蝇在温度升高(热休克)时,其唾液腺多线染色体发生蓬松现象并有转录活性。推测这种现象是由于与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相关的某些化学修饰引起的,他把这种现象称为“热休克反应”。其后的研究表明,除热应激以外的许多其他理化因素,如感染、缺氧、重金属、低血糖及某些药物等刺激也能诱导HSP的合成增加,由此引入了应激蛋白的概念。“热休克反应”不仅表现了它对物种的普遍性,而且对不同的应激条件也具有反应的相似性,因而,“热休克反应”更确切地应称为“应激反应”。 目前已发现的HSP已有10多种,Morimoto[1]将主要的HSP分为HSP90、HSP70、HSP6 0及小HSP等4个家族。此外还有分子量100~100kD而性质不同于上述家族的大分子HSP。不同的应激因素以及不同的实验动物可致不同比例的HSP产生,近几年已陆续证实HSP的诱导现象存在于从细菌至人的整个自然界。为了防止标准不统一而造成混乱,近Schlesinger [2]提出了HSP必须具备的两个标准:(1)它的合成是由于环境应激因素的强烈刺激而引起,特别是温度变化高于正常几个摄氏度的条件下;(2)它的编码基因的5′端非编码区域含有14个碱基对组成的保守序列,称为Pelham盒。这一序列起HSPmRNA转录启动子的作用。

  • 自制简易冷水袋在新生儿物理降温中的应用

    作者:吴莉华

    新生儿时期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与散热易受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失去平衡,体温容易波动.体温升高是新生儿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症状.新生儿对高热耐受性较差,当体温超过40 ℃并持续较长时间不仅可引起惊厥,还可产生永久性脑损伤,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根据专科特点我科对69例新生儿高热时采用自制简易冷水袋进行物理降温,降温效果好,无不良反应,经济方便,易于操作,现将操作方法与应用介绍如下.

  • 两种方法处理支原体污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买霞;陈莉;张敏;叶路

    支原体是细菌培养中常见、不易被察觉又很能干扰实验结果的一种污染.从1952~1972年间,有人检查了54个实验室的9700个各类培养细菌从中发现有11%的细胞受到支原体污染[1].目前发现支原体已有数十种之多.抗生素对支原体污染不能奏效,根据支原体对热耐受性差的特点,本实验拟用加温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被污染的细胞,以杀灭支原体.

  • 吐温80合并温热对人胃癌细胞热耐受性和HSP70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斌;杨虎川;杨耀琴;朴文姬;陶惠红

    目的:观察吐温80合并41℃温热对BGC 823细胞热耐受性和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吐温80合并41℃作用后不同时间43℃再作用,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并运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分析细胞Hsp70的表达.结果:(1)41℃温热诱导后BGC 823细胞形成的热耐受性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即时、非Hsp70依赖的,另一部分为Hsp70依赖的热耐受性;(2)41℃诱导后即时,Hsp70表达并未改变;8h达到高峰(P>0.05);(3)合并作用后,细胞的热耐受性及Hsp70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P<0.01).结论:吐温80合并温热对肿瘤细胞热耐受性和Hsp70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两者对肿瘤细胞质膜系统的协同作用有关.

  • 人颊癌BCaCD885细胞加热后细胞膜HSP70的动力学变化与热耐受性的关系

    作者:徐平平;申晓青;毛祖彝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热耐受性与细胞膜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人颊癌BCaCD885细胞经43.5℃加热40min后2,4,6,8,12,24,48及72 h细胞膜热体克蛋白70的表达动力学,并与相隔不同时间接受2次43.5℃,40min加热的BCaCD885细胞产生的热耐受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加热后直至6 h时细胞膜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才有较明显的升高,约在12 h时达到高峰,尔后开始下降,到72 h时基本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细胞膜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和细胞热耐受性的消长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40.结论热休克蛋白70在细胞热耐受性形成过程中具有较重要的作用,结果可为肿瘤临床热疗和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 劳力性热射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罡;严建宇

    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stroke,EHS)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研究发现,当体内核心温度超过40℃时就会影响内脏功能.绝大部分EHS的患者表现为晕厥伴大汗、皮肤苍白.通常认为,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运动是导致EHS的主要原因.由于高密度的运动和训练导致机体散热不能满足机体产热,体内热量聚集,导致体内核心温度升高.EHS也可在凉爽的环境中发生,多见于身体素质较差以及对炎热耐受性差的个体.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