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颌第二磨牙牙根形态与根分叉病变关系
下颌第二磨牙的解剖和形态学上的复杂因素决定了治疗其根分叉区牙周病变的难度和多样性.本综述着重讨论这些因素及治疗根分叉病变的方法,且强调其形态学、病因学、分类和诊断.从而在解剖形态方面为根分叉病的治疗方法与理念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下颌第二磨矛的治疗和根分叉病变后的保留.复杂的下颌第二磨牙解剖结构、特殊的口腔内的位置造成了其牙周治疗的难度.正确考虑根柱的长度、根分叉开口处的宽度、根分叉分叉角度、根分叉区域的根面外形,及牙颈部釉突、分叉嵴和釉珠,从而确定根分叉病变的合理的诊断与治疗.
-
末端磨牙区拥挤与下颌智齿牙根形态的关系
目的 探讨磨牙区拥挤与下颌智齿牙根发育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发育完成的22~35岁成年正畸患者的曲面断层片1056张,观察下颌第一、第二及第三磨牙牙根分叉和聚拢的分布情况,探讨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与完全萌出与其牙根聚拢程度的关系.结果 从下颌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牙根聚拢程度有增加的趋势.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与否对于牙根的分开与聚拢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形态变异较大,牙根的分开与聚拢与末端磨牙区拥挤与否无明显关联.
-
弯曲牙根埋伏上颌中切牙的正畸牵引
埋伏中切牙可致牙列不齐、中线偏斜、咬合错乱等,严重影响儿童口腔的功能和美观.本文对1例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埋伏上颌中切牙进行正畸牵引萌出,应用牙科三维CT影像对牙根形态的变化进行了观察.一、病史李某,女,9岁,因“右上中切牙一直未萌出”求治.自诉有乳牙期上前牙区外伤史.二、临床检查混合牙列期,21完全萌出,11未萌.16,26,36,46,32,31,41,42均已萌出.55,54,64,65,75,85均有充填物,53,63深龋,52,74,73残冠.口腔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三、X线影像学检查曲面断层片示11水平埋伏,位置近鼻底水平.局部根尖片示11水平埋伏,位于21根尖的右侧根方,21牙根发育完成近2/3左右.
-
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形态和根管系统的锥形束CT研究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估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回顾520例1040颗下颌第一前磨牙的CBCT影像,分析牙根形态和根管系统,采用Vertucci(1984)及其他学者提出的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结果:1040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牙1022颗(98.3%),双根牙18颗(1.7%).双侧不对称分布的病例数115例,占总病例数的22.12%.根据Vertucci1984年和Gulavibala et.al 2001年根管分型,根管Ⅰ型约占66.88%;Ⅱ型5.58%;Ⅲ型5.67%,Ⅳ型8.93%;Ⅴ型10.14%;Ⅵ型1.21%;Ⅶ型0.47%;Ⅷ型0.09%;Ⅹ型0.83%;Ⅻ型0.19%.另外还发现5种多根管形态不在其分型范围.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具有较大的变异性,CBCT可用于对其解剖形态变异的评价从而为疑难根管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
螺旋CT对牙齿线距测量的精确性分析
在口腔正畸的治疗过程中,牙根吸收是常见的治疗风险,对牙根吸收的研究,要求研究者准确观察牙根形态改变,并精确测量牙根长度。约41.6%患者在正畸治疗后出现程度不等的牙根吸收[1]。随着研究手段的发展,螺旋CT也引发了正畸学者的兴趣,而其线距测量的精确性能否满足对牙根吸收的研究要求,本文通过拔牙矫治正畸患者牙齿的螺旋CT测量与游标卡尺实测的比较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
620例下颌近中向阻生智齿拔除术与断根临床分析
智齿萌出过程中牙冠常被牙龈覆盖形成盲袋,袋内容易滞留食物并滋生细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则出现局部肿痛甚至张口受限等临床症状,下颌阻生智齿是阻生牙中常见的[1],也是许多口腔疾病的根源[2].因此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方法予以拔除.我们对620例近中向下颌阻生智齿均顺利拔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左下颌骨外伤致左上第三磨牙发育畸形2例
病例1:男,39岁,因左上后牙区反复疼痛2个月,于2004年1月5日就诊,追问病史,18岁时曾因外伤致下颌骨骨折,在外院治愈.近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左上后牙区疼痛,咀嚼时加重,伴食欲减退,给予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后缓解.口腔检查:左上第三磨牙牙冠形态发育正常,牙龈组织无红肿,Ⅰ°松动,叩痛(+)根尖拍片示:牙根发育异常,无正常牙根形态,呈弧形阴影,牙根大于牙冠约1.6cm.
-
残根残冠的桩核冠修复
近年来我们采用在已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残根残冠牙上,先完成桩核部分,再于核上制作全冠,共修复了137颗患牙,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我科1996年6月~1999年6月修复的137颗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牙周组织健康、牙根形态正常的残冠、残根牙.104例患者,男性58例,女性46例;年龄16岁~58岁.残冠: 牙冠缺损达1/2~3/4,共76颗;残根共61颗,其中龈上残根42颗,龈下≤3mm~4mm19颗.
-
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分析
本文对2002年以来的224例患者共381颗患牙进行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患者224例,男73例,女151例,年龄18~65岁.381颗患牙中残根145颗,残冠236颗.其中前牙260颗,前磨牙112颗,磨牙9颗.对患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X光片显示根管充填良好,牙根形态正常,牙周组织健康,松动度不超过2度,牙根长度>7mm,残根断端在龈缘下2mm以内.
-
下颌前磨牙牙根形态和根管系统的锥形束CT研究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下颌前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 回顾148例患者288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和218颗下颌第二前磨牙的CBCT影像,分析牙根和根管系统形态,采用Vertucci等提出的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结果 288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牙285颗,双根牙2颗.三根牙1颗;根管Ⅰ型占77.78%,Ⅱ型0.34%,Ⅲ型2.08%,Ⅳ型0.69%,Ⅴ型14.58%,Ⅶ型1.04%,Ⅹ型0.69%,C型2.78%.218颗下颌第二前磨牙全部为单根;根管Ⅰ型占98.17%,Ⅴ型占1.83%.结论 下颌前磨牙大多数是单根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具有较大的变异性.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类型主要是Ⅴ型,C型根管的检出率也较高.而下颌第二前磨牙多根管的发生率远低于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的分歧发生在根中或根尖1/3处.CBCT可用于下颌前磨牙复杂根管形态的评价.
-
异常牙根形态对正畸治疗前后前牙根吸收的影响
目的 调查异常牙根形态在正畸治疗前后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经直丝弓矫治技术完成的病例153例,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全口曲面断层片,将前牙按根形态分为正常组、短根组、钝根组、弯根尖组及滴管状根组5组,以Levander和Malmgren的牙根吸收分级法记录每个前牙牙根根吸收程度,将牙根根吸收程度及其改变的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前牙中异常根形态的发生率为16.92%,以弯根尖与钝根为常见;根形态异常组与正常组的根吸收均值间在正畸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畸治疗后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短根组根吸收值高,其次为滴管状根组;根形态异常组在正畸治疗前后的根吸收发生率均较正常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O1).结论 异常牙根形态能显著增加牙根吸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
12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正畸矫治体会
上颌前牙的埋伏阻生是临床常见的牙齿萌出异常,容易导致多种错颌畸形,对牙弓形态、咬合功能尤其是美观有较大影响.由于其阻生情况多样,牙体及牙根形态的变异,临床矫治较为复杂.正畸治疗目前是治疗埋伏牙的首选方法,我院收治的12例埋伏阻生的上颌前牙均进入牙弓并排齐,矫治结果均满意,现报告如下.
-
儿童下颌骨骨折15例治疗体会
儿童特别是幼儿,因其颌骨内有恒牙胚的存在或只有少数牙萌出,颏部、下颌角、髁状突等发育中心正处于快速发育状态,以及乳牙冠和牙根形态及比例的特殊性,决定了临床上对于儿童下颌骨骨折的治疗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颌周夹板配合粘接托槽结扎弓丝固定的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1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下颌第二磨牙根形态与根管形态的研究
目的:探索成人下颌第二磨牙根形态、根管形态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将96颗成人下颌第二磨牙用透明法显示其根管空间形态,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根管数目、形态与该牙根形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该牙的根形常见为双根和融合根,融合根形达42%且其根管有4种分型,双根形的近中根31%为双根管.结论:下颌第二磨牙的根管形态较复杂,根之外形与根管形态、数目间有关联.
-
Cone Beam CT技术及其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断层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为颅颌面结构和牙齿的诊断及治疗计划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三维影像.由于成本较高,早期CT影像技术只用于复杂的颌面外科手术病例,口腔种植的应用使该技术在颅颌面部的应用更加普遍化,继而推广于埋伏阻生牙位置、牙根形态和颞下颌关节的评价.
-
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与根外形的研究
目的:探索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形态完整的下颌第一前磨牙105个,先将根外形分类,再使用透明法显示根管系统形貌,经统计学处理探索其根管形态分布规律.结果:①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外形有"单一形"和"异根形"两类,其中异根形占24.8%、单根形占66.7%;②根管类型按Vertucci分类有8型之多,异形根的根管通常复杂,约占92.3%.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外形和根管形态并非形貌单一,故在临床根管治疗操作中应谨慎.
-
下颌第三磨牙牙冠形态与牙根形态的关系
目的:通过观测牙冠形态探索其牙根形态,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的难易度估计提供参考.方法:200例有明确年龄、性别记录的下颌第三磨牙,使用齿规测量牙冠高和牙根长、同时清点记录牙冠牙合面牙尖数和区分记录牙根形态,后统计出该牙的平均冠高和根长、聚类分析冠长与牙根数的关系、牙尖数与牙根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①下颌第三磨牙平均冠高6.5 mm和平均根长11.2 mm,当牙冠增高时其根长度相对变短;②牙冠越高其牙根分叉及根数增加的可能性就越大;③牙尖数增多时,其牙根的数目也就越多.结论:通过观察下颌第三磨牙的牙冠高度和牙合面牙尖数目的改变,可间接推导该牙的根形态及数目,这有助于在拔除该牙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下颌第二磨牙根形态与根管型研究
目的::探寻下颌第二磨牙的根外形和根管构筑规律。方法:85例下颌第二磨牙按根外形分组,继而平根颈1/3和根中1/3处切面统计根管类型,分析它们的规律。结果:该牙的根有3种类型,多为双根形(76%),根管构筑为近中根55%和远中根82%是单根管;其次为融合根形(16%),根管起始多呈单根管口(93%),但样本中约1/4的牙体在根中分叉呈双管型;该牙三根形态占6%,不论近中根还是远中根出现双根管的比占40%,且远中根之根管构筑更复杂。结论:该牙根管预备时双根形态相对容易,而融合根形的单根管在行进中常有分叉,需仔细寻觅;三根形的该牙根管预备复杂。
-
正畸治疗中牙根发育对牙根吸收影响的探讨
正畸治疗引起的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不良后果,是多因素影响和复杂的过程,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识和关注[1~3].近年来,早期正畸治疗是一个提倡的观点[1],但它对未发育成熟牙齿牙根的继续发育的影响如何,是否也会造成普遍的牙根吸收?我们对接受早期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未发育成熟牙齿在治疗前后牙根形态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
-
041.两种X线片评价牙根吸收和牙根形态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