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所属专业:
大鼠后肢缺血模型文献资料
-
三七对糖尿病大鼠后肢缺血模型 CD34+比例及毛细血管密度的影响
近几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会出现全身组织器官衰竭,特别是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2]。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炎止痛功效,是我国较为名贵的中药材[3]。主要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免疫力低下、脑供血不足、饮酒过多、各类血症的患者[4]。选取70只雄性SD大鼠,对其后肢缺血模型中血管内皮细胞CD34+的比例和毛细血管密度(M VD)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
自体血栓并股动脉结扎建立有效的大鼠后肢缺血模型
动物后肢缺血模型广泛应用于血管新生机制及缺血性疾病治疗等方面的研究.1987年,Couffinhal等[1]通过结扎小鼠股动脉及各分支成功建立了后肢缺血模型.随后,基于这一模型的实验方法,研究者又将实验对象扩展到Wistar大鼠、SD大鼠、Lewis大鼠等其他鼠类动物[2-4].在建立这些后肢缺血模型时,研究者多以激光多普勒成像系统(laser doppler perfusion imaging system,LDPI)显示的血流灌注量作为肢体缺血判断指标,而后肢组织的病理改变等状况多被忽视或回避.有研究指出,结扎Wistar大鼠股动脉及其分支并不能有效地引起后肢缺血[5-6].为克服单纯结扎大鼠股动脉及各分支建模的不足,本实验采用自体血栓合并结扎股动脉建立了有效的大鼠后肢缺血模型.该模型为研究急、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促血管新生治疗的评估等提供了有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