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CL人工晶体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作者:张立群

    目的:探讨即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ICL)人工晶体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应用 ICL 人工晶体进行治疗的62例高度近视患者,所有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在手术前后利用三维眼前节全景分析仪(即 Pentacam)分析眼前节立体形态变化,同时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前房深度和容积显著低于手术前(P <0.05),但是术后不同时间点间前房深度、容积无显著差异(P >0.05)。手术前后拱高无明显变化(P >0.05);手术后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改善(P <0.05),屈光度数显著降低,并在手术1个月之后,视力、屈光度数趋于稳定。手术前后,眼压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ICL 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合科学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高度近视,值得广泛关注。

    关键词: ICL 高度近视 护理
  • Sirius和Orbscan-Ⅱ对近视眼角膜横径及前房深度测量比较

    作者:邱乐梅;张小兰;王顺清;孙成淑;邓应平

    目的 比较Sirius与Orbscan-Ⅱ测量角膜横径和前房深度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的患者中,排除有眼部刺激症状、角膜手术史及裂隙灯检查眼前段有病理改变者.选取近视患者97例(97只眼),角膜厚度均值527 μm,于准分子激光手术前分别采用Sirius与Orbscan-Ⅱ两种仪器测量角膜横径(W-W)和前房深度(ACD),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得出两种结果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 (1) Sirius和Orbscan-Ⅱ测得的角膜横径(W-T-W)均值分别为(11.86±0.38) mm和(11.50±0.31) mm,两者的差值平均为(0.36±0.2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即P<0.05);测得的前房深度(ACD)均值分别为(3.28±0.22) mm和(3.13±0.24) mm,两者的差值平均为(0.14±0.18) mm,(P=0.00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种仪器的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85,P=0.00; r2=0.694,P=0.00).据回归方程检验可得出:Sirius所测的W-W和ACD均比Orbscan测的结果大.Sirius (W-W)=(5.155±0.535) ×Orb-scan-Ⅱ(w-w) mm,Sirius (ACD)=(0.538±0.790) ×Orbscan-Ⅱ(ACD) mm.结论 Sirius和Orb-scan-Ⅱ均可较准确的测量正常眼的角膜横径和前房深度,两种仪器的检查结果在应用时可带入公式互换,为临床提供参考.

  • ICL-晶状体间距和虹膜张力对ICL术后并发白内障影响研究

    作者:于莉;黎明;彭云;林宝涛;贺温玲;曾爱能;姚晓明

    目的 研究ICL (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晶状体的距离以及虹膜张力在ICL并发白内障中的意义.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6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患者,采用眼前段全景OCT观察并发白内障患者ICL在后房的位置变化,并采用Independent-Samples TTest与无并发白内障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瞳孔散大后,ICL并发白内障患者的ICL周边部距晶状体前表面小间距(D3值)为(77.75±8.70) μm,变化范围69.05 ~ 86.45 μm;ICL合并正常晶状体患者的D3值为(145.68士28.88) μm,变化范围116.8~ 174.56 μm,二者进行Independent-Samples TTest,P=0.001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L并发白内障患者D2-D1值(虹膜张力差)为(321±21.31) μm,变化范围299.69~342.31 μm; ICL术后透明晶状体患者的D2-D1值为(286.32±60.46) μm,变化范围225.86~ 346.78 μm,P=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L周边部距晶状体前表面的小间距(D3值)和虹膜张力差(D2-D1值)在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D3值大于116.8μm是相对安全的间距,发生并发性白内障的几率较小;当D3小于86.45 μm和D2-D1值大于299.69 μm时,并发性白内障的几率增大.

  • 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磊;廖荣丰

    目的 评价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 V4c)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 共纳入58例111只眼高度近视患者,术前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SE)和柱镜(CE)、对比敏感度、眼压等.其中41例75只眼植入ICL V4c人工晶体(ICL组),21例36只眼植入散光型TICL V4c人工晶体(TICL组).随访3个月,观察项目同术前,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ICL组UCVA≥1.0占58.67%,61只眼(95.31%)UCVA≥术前BCVA,平均SE为(-0.26±1.16)D,术眼屈光度在±0.50 D者达66.67% (50只眼),安全指数(术后与术前BCVA比值)和疗效指数(术后UCVA与术前BCVA比值)分别为1.37和1.31.TICL组UCVA≥1.0占86.11%,32只眼(96.97%)的UCVA均≥术前BCVA.术后平均SE和CE分别为(0.08±0.84)D和(-0.34±0.54)D,术眼SE在±0.50 D达63.89%(23只眼),CE在±0.50D达66.67%(24只眼),安全指数和疗效指数分别为1.32和1.30.两组患者术后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的明视及暗视条件下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手术前后眼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 V4c后视觉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该手术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稳定性.

    关键词: 近视 散光 ICL TICL
  • ICL或TICL植入术临床矫治高度近视

    作者:荣运久;王菲;刘菲;唐恺;宋雪玲;宋丽娜

    目的 探索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或T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高度近视8例15眼,平均年龄(25.56±3.2)岁,经术前检查后符合入选标准,屈光状态稳定1年以上.14眼矫正视力≥0.8,1眼∶0.6.11眼行ICL植入,4眼行TICL植入.术前2周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10∶30和1∶30位)或于术中在12点位行虹膜周切术.术后检查屈光度、角膜、前房、眼压、人工晶体等情况.结果 15眼中14眼术后裸眼远视力等于或大于术前佳矫正视力(93.33%),术后1d裸眼远视力≥1.0者10眼(66.7%),0.5~0.8者4眼(26.7%),0.4者1眼(6.67%);随访6个月时矫正视力,12眼≥1.0,2眼为0.8,1眼为0.6.4眼TICL植入经随访6个月,散光轴偏差均<10°.本组8例未发现前囊下晶体局限性混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前房深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迅速,无回退,无严重并发症,适用屈光度范围广,特别适用于不适合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高超的手术技巧及术后的密切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超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后对比敏感度及像差的变化

    作者:聂晓丽;刘苏冰;左志高;尹黎;马宁;江红玲

    目的 探讨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后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植入ICL的超高度近视患者50例(87眼)的临床资料,术前裸眼视力均<0.10,佳矫正视力为0.40 ~1.20,屈光度数为(-13.25 ±2.05)D(-11.25~-20.00 D),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进行屈光状态检查、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 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5者79眼(90.80%),≥1.0者22眼(25.29%),裸眼视力≥术前佳矫正视力者69眼(79.31%).高阶像差均方根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0.66±0.24)μm、(0.60±0.16) μm和(0.56 ±0.12) μm,与术前的(0.41±0.18) 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均有所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术后视觉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 ICL或TICL植入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的应用研究

    作者:左志高;尹黎;刘苏冰;侯莹;聂晓丽;买志彬;汪洋;马宁;江红玲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或T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观察我院手术治疗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27例(186眼),均在球周麻醉下经3 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ICL或TICL,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远近视力、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TICL轴向、等效球镜值、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分析等.结果 术后97.85%患者裸眼视力等于或高于术前佳矫正视力.术后球镜度数均在-1.00~0.25 D,柱镜度数均在-1.00~0 D.术后眼压较术前无明显提高.术后12个月、24个月角膜内皮细胞(2 615.6±144.92)mm<'-2>、(2 603.40±146.30)mm<'-2>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夜晚眩光和光晕、高眼压、TICL轴向偏差和继发性白内障等.结论 植入ICL或TICL矫治超高度近视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ICL TICL
  • 大白鼠心室肌细胞ClC-2型氯通道的特性

    作者:汪海宁;唐其柱;王腾;黄觊

    目的 研究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ClC-2型氯通道(简称ClC-2)的特性.方法 以酶解法分离大白鼠心室肌细胞,先后用正常、改变渗透压以及不同的pH值的灌流液灌流,并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观察心室肌细胞ClC-2通道的活性变化.结果 ①正常心室肌细胞的ClC-2通道具有电压依赖性.它在细胞膜超极化(-40~-100 mV)时激活,由Cl-介导的一种内向整流电流(ICI,ir).低渗时细胞膨胀会加速激活,增加电流强度.高渗时反之.它可以被9-蒽甲酸(9-AC)所阻断,但对乙拌磷1,2-二苯乙烯衍生物SITS不敏感.②当pH值从7.4升高到8.0时,ICl,ir强度减小;当pH值从7.4下降到6.8时ICl,ir强度明显增加.在pH值为5.5的时候,电流几乎为零.结论 ClC-2通道介导的ICl,ir,在超极化、低渗、细胞肿胀及酸性环境下其电流强度明显增加.

  • 可植入式隐形眼镜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效果

    作者:古爱平;吴艺;黄文勇;刘燕芳;龙佩仪

    目的:探讨可植入式隐形眼镜( 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高度近视患者10例18眼,平均年龄(23.83±2.52)岁,经术前检查后符合入选标准。14眼矫正视力≥0.8,2眼矫正视力≥0.6,1眼矫正视力0.4,1眼矫正视力0.3。18眼均行ICL植入,术前2周行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或在术中12点位置行虹膜周边切除术。术前检查视力、角膜、前房、眼压等。结果术后17眼(94.44%)裸眼远视力大于或等于术前佳矫正视力,术后1 d 12眼(66.67%)裸眼视力≥1.0,5眼(27.77%)裸眼视力0.5~0.8,1眼(5.56%)裸眼视力0.4;术后随访6个月,14眼裸眼视力≥1.0,3眼裸眼视力0.8,1眼裸眼视力0.6。术后角膜内皮计数、眼压检查及前房深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ICL植入术矫正效果好,稳定性高,可预测性好,视力恢复快,无回退,无严重并发症,适用的屈光范围较广,特别适用于不适合行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但其远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眼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作者:唐颖;叶剑

    目的 比较分析高度近视眼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前后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类型的变化.方法 选取30例准备进行ICL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年龄20 ~ 35岁(中位数28岁),球镜-10.00D~-20.00D(中位数-16.25D),柱镜0~5.00D(中位数-3.75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进行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包括远距离水平隐斜(distant lateralphoria,DLP)、近距离水平隐斜(near lateral phoria,NLP)、远距正融像性集合(distant positive fusionvergence,DPFV)、远距负融像性集合(distant negative fusion vergenee,DNFV)、近距正融像性集合(nearpositive fusion vergence,NPFV)、近距负融像性集合(near negative fusion vergence,NNFV)、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调节灵活度(accommodation of facility,AF)、交叉柱镜法测量调节反应(binocular Cross-cylinder,BCC)、正负相对调节(positive relativeaccommodation/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PRA)、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MP),诊断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类型.所有检查均在验光后佳矫正视力下进行,视标采用佳矫正视力的上一行或单个视标.结果 30例患者中术前存在间断性单眼抑制18例,间断性复视4例,22例(73.33%)没有稳定的双眼单视,术后无1例患者存在抑制或复视,3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稳定的双眼单视(100%);术前调节异常8例(26.67%),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22例(73.33%),术后调节异常29例(96.67%),仅1例(3.33%)存在集合不足型外隐斜.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调节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ICL手术在使其屈光状态恢复正视的同时,其双眼单视功能得到绝大部分改善,但调节不足显著增加,可能跟术后视疲劳症状有关.

  •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中长期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作者:陈珊娜;刘侠;虞慧倩;杨鹏飞;吴正秀;林俊华

    目的 观察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术后中长期疗效、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56例92眼超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前、术后1mo、末次随访的裸眼视力(UCVA)、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眼压、角膜内皮计数、色素沉着、晶体密度及拱高变化.结果 术后1mo、末次随访日的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27和1.07,安全性指数为1.47和1.44,拱高为(590.20±114.22)um和(551.08±107.20)um.术后1mo眼压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与术前无差异(P>0.05).术后1mo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减少1.59%,末次随访减少5.9%.末次随访日,残余屈光度(除外预留屈光度)±0.5D以内占50%,±1.0D以内占78%,士1.0D以上占22%,1眼(1%)因核性白内障明显而行白内障手术,6眼(6.52%)存在少许色素沉着.结论 ICL植入术后中长期是有效的、安全性高,但拱高呈下降趋势,部分出现轻度近视发展,极少数出现白内障.

  •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

    作者:徐春光;肖咏梅;汪辉;翟军印;冯柱波

    目的 探讨采用可植入式隐形眼镜(ICL)植入有晶状体眼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ICL植入有晶状体眼矫正高度近视24眼,术后随访6个月,对矫正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1d,24眼裸眼视力4.4~4.8(4.6±0.2);2眼眼压较高为26~28 mmHg,经点用降眼压药物后,于术后1 w内恢复至15~17 mmHg.术后6个月,24眼裸眼视力4.6~5.0(4.8±0.1),均优于术前佳矫正视力(P<0.01);所有患者眼压均正常,平均(13.8±2.2)mmHg;角膜内皮计数、前房深度与术后1w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ICL植入有晶状体眼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方法.

  • ICL晶状体更换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探讨

    作者:谢秀丽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术后再进行晶状体更换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这项研究是基于对2012-03/08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因ICL在眼内的拱高偏高需接受ICL更换手术的患者9例1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例2眼,女7例8眼.术后随访3~6mo,观察视力、周边前房角度、前房容积、眼压、瞳孔直径、拱高、炫光、角膜内皮计数和晶状体混浊等.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结果:ICL更换术后6mo裸眼视力均≥术前矫正视力0.80±0.20,周边前房角度26°±5°和前房容积明显增大115±23.5mm3,拱高正常500±145μm,眩光明显减轻.术后6mo瞳孔直径恢复至术前水平3.5±0.32mm.术后眼压17.5±2.3mmHg,角膜内皮细胞数2 776.8±205.6个/mm2,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无1例出现晶状体混浊.随访6mo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ICL术后再次更换晶状体的手术操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有效解决ICL术后拱高不理想的现象,使术后视力矫正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

  • 影响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拱高的相关因素

    作者:曾文慧;王华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ICL)植入术作为矫正中高度近视的一种手术方式,因其稳定的效果、高度的可预测性和良好的视觉质量被广泛认可.然而,手术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ICL术后拱高,过高或过低的拱高均可能引起一系列潜在并发症,如高眼压、白内障等.本文主要对影响ICL术后拱高的相关因素做一综述.

  • ICL V4 c矫正超高度近视术后视觉质量的短期观察

    作者:周妍妍;郑晓龙

    目的:短期观察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 ICL V4 c术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收集植入ICL V4 c的超高度近视患者78例100眼的临床资料,术前近视屈光度数为-11.25~-20.00(-13.25依2.05)D,术前裸眼视力<0.10,术前和术后1mo对患者进行视力及屈光状态、对比敏感度及波前像差检查。
      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7者97眼(97%),≥1.0者37眼(37%)。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者90眼(90%)。术后1 mo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mo患者总的高阶像差、彗差、球差、二次彗差及二次球差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2眼自身晶状体混浊;2眼眼压增高;3眼出现角膜反应;1眼出现夜间眩光和光晕,术后6 mo上述症状基本稳定或消失。
      结论:短期内超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 V4 c术后视觉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