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急性期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作者:张佳楠;张丽侠;李冲;王志芳;张淑君;史双伟;刘真真;郑丽丽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静脉注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出现急性期不良反应( APR)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2年8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骨科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107例,均应用唑来膦酸5mg静脉注射。分为发生APR组[APR(+)]及未发生APR组[APR(-)],比较两组之间年龄、BMI、是否曾服用钙片、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双膦酸盐等因素与APR的相关性。结果(1)107例患者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2%;其中发热78例(72.9%);肌肉痛51例(47.7%);发热和胃肠道反应2例(1.9%);(2) APR(+)组BMI水平、曾使用双膦酸盐比例低于APR(-)组(P<0.05),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比例高于APR(-)组(P<0.05);(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和使用双膦酸盐为APR的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唑来膦酸(5mg)静脉注射后急性期不良反应较常见,多为一过性。高BMI及曾使用双膦酸盐可减少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0例的疼痛缓解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王利;杨毅;张学军;鲜杨;吴冀川;杨艳;包明晶;张磊;朱显军;曹旭;刘丽梅;李蓬秋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疼痛缓解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0年8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观察其疼痛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及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疼痛情况明显缓解(92.0%),治疗后6个月内无新发骨折.用药后不良反应以发热为主要表现(46.0%),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静脉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给药方便、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调查

    作者:王军;李旭;边磊;王立国;杜张珍;白希壮

    目的 探讨和分析唑来膦酸治疗20例绝经后女性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PMO患者20例,首次给予唑来膦酸5mg静脉滴注,复查并记录治疗前后骨密度、骨转化标志物、血钙、肾功,以及VAS疼痛指数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变化.应用FRAX软件联合骨密度评估20例PMO患者用药前未来10年内主要部位的骨折概率值.结果 治疗6个月后患者腰椎和全髋关节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有所提高(P>0.05),治疗12个月,患者腰椎、全髋和股骨颈的BMD分别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3个月,血清β-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 0.05).治疗前后血钙、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VAS得分明显增高,疼痛指数大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VAS指数已有明显的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FRAX软件联合骨密度评估20例PMO患者用药前未来10年内主要部位的骨折概率值.治疗后的SF-36量表中各维度得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生理总评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和心理总评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得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增加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相关指标.用FRAX评分联合应用骨密度一起评估骨质疏松症干预治疗,且有效地预测未来10年发生主要部位骨质疏松骨折概率,可有效改善PMO患者的生活质量.

  • 首次使用唑来膦酸的急性期反应预测及对肝肾功能影响的分析

    作者:谢炜星;马辉;晋大祥;丁金勇;徐继禧;梁德

    目的:观察首次使用唑来膦酸的急性期反应( Acute Phase Response,APR)对血细胞计数及对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的影响,以分析常规实验室检查是否存在APR的预测因子及评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首次使用唑来膦酸治疗的66例绝经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是否出现APR分为反应组和无反应组。记录发生APR情况,注射前后行血液分析、生化等实验室检查,记录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使用前后数据是否存在差异,并对相关因素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试图找出APR预测因子,对比肝肾功能指标,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6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APR共42人,APR发生率为63.6%,其中常见为发热34例(51.5%),骨关节肌肉疼痛18例(27.2%),四肢乏力12例(18.1%),呕吐5例(7.5%),头痛4例(6.0%)。注射后反应组中心粒细胞(P=0.009)、嗜酸性粒细胞(P=0.005)、碱性磷酸酶(P=0.005)较无反应组显著升高,淋巴细胞(P=0.002)及单核细胞(P=0.042)显著降低。肝肾功能指标中仅碱性磷酸酶( P=0.005)显著升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较小年龄及单核细胞基线水平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APR。结论注射唑来膦酸后APR发生率较高,但多为一过性反应,程度较轻,注射前后预防和干预能有效缓解,注射后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用药安全性较高。较小年龄及更高基线值的单核细胞与APR显著相关,但二者目前不能作为APR的准确预测因子。

  • 唑来膦酸治疗3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观察

    作者:甄东;邱冰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35例57~85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痛的缓解情况、血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DPD/Cr变化情况.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观察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骨痛症状明显改善,总优良率达100%.血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无显著变化,尿DPD/C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35例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唑来膦酸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有效性药物.

  • 唑来膦酸联合骨水泥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颜廷振;张晶;魏彦春;卢公标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密固达)联合骨水泥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0~2011年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并行PVP/PKP骨水泥技术治疗的病人,20例获得随访,依据PVP/PKP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所有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进行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及疼痛VAS临床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实验组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提高,脊柱骨疼痛症状较对照组得到持续缓解,治疗后1年内无新发骨折。对照组1年期间有脊柱骨性疼痛加重趋势,1例患者术后2月后再次出现新发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唑来膦酸用药后主要临床不良反应为类流感样反应,包括发热、面红、周身不适等,短期内可缓解,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骨水泥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骨质疏松性患者骨密度,预防骨量持续丢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有效减轻全身及胸腰部骨性疼痛症状,预防再次骨折发生。应用唑来膦酸给药方便、依从性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可达到全身系统化治疗,可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措施。

  • 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袁宏;陆琳松;钟惠琴;周文正;孙治国;徐江波;王浩

    目的: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5 mg对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因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1例,所有患者初次诊断均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合并髋部骨折,入院前未曾行任何抗骨质疏松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平均年龄73.8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7 d给予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30 min,同时口服钙尔奇600 mg/d及阿尔法D30.25 ug/d;对照组(15例,平均年龄74.1岁),术后仅给予口服钙尔奇600 mg/d及阿尔法D30.25 ug/d。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测定两组患者假体周围各感兴趣区的骨密度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与术后1周(基线)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密度除Gruen1区外,2~7区骨密度均呈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变化值相比,术后3个月Gruen 4区(0.84%vs -3.34%, t=3.5805)、7区(-3.61%vs -16.7, t=4.04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Gruen 1区(9.96%vs 1.17%, t=2.1293)、4区(1.21 vs -2.96, t=2.0892)、6区(-0.56 vs -6.16, t=2.9500)、7区(-5.71 vs -22.8, t=4.39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Gruen 1区(13.83 vs 1.39, t=2.1795)、4区(0.81 vs -3.68, t=2.1805)、6区(0.14 vs -6.04, t=0.0247)、7区(-8.39 vs -25.4, t =3.89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使用唑来膦酸3个月即表现出明显抑制骨量丢失的作用,并且于6个月、12个月时唑来膦酸对Gruen 1、4、6、7区骨量有持续的正向影响;Gruen 7个区中对1、7区的影响大,治疗组1区骨密度增幅是对照组的9.95倍,7区骨密度减幅是对照组的1/3。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能有效减少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的丢失,潜在的增加假体生物学稳定性,减少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概率,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 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股骨生物力学变化及唑来膦酸的影响

    作者:张娜;丛静;于灵芝;崔敏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 STZ )诱导的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股骨生物力学变化特点和规律以及唑来膦酸( ZA)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取205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40)、模型组(D组,n=55)、ZA预防组(Z-Ⅰ组, n=55)和ZA治疗组( Z-Ⅱ组, n =55)。 Z-Ⅰ组和 Z-Ⅱ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即刻和2周后给予ZA 0.1 mg/kg干预。各组于造模成功后第1、2、3、4、5、8、12和16周分别取5只大鼠,取左侧股骨行三点弯曲试验,记录载荷-变形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获得结构力学指标大载荷、弹性载荷和材料力学指标弹性模量和能量吸收。结果与C组各生物力学指标自第1周到第16周持续升高的趋势不同,D组各指标在第1周至5周持续升高,第8周、12周降低,第16周再次升高,但结构力学指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材料力学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第1周到第5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8周和第12周时D组、Z-Ⅰ组、Z-Ⅱ组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16周时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各生物力学特性自造模成功后第8周开始明显降低,股骨材料力学改变大于结构力学改变。 ZA能改善1型糖尿病大鼠生物力学特性,预防组比治疗组更加明显。

  • 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骨折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于利;李长洲;王腾飞;汤欣

    目的:评价骨质疏松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本组收治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30例,其中女24例,男6例;年龄53~80岁,平均(67.6±8.1)岁。所有患者均予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静脉滴注,其中术后5~7 d应用5例,术后1个月25例。术后12、24、36个月复查并记录骨密度变化,同时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治疗期间的症状和不良发应。结果本组患者治疗1年后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应用3年骨密度持续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头痛、关节痛、恶心等反应,再次应用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P<0.05)。无骨折不愈合、骨不连、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螺钉退出等并发症发生。无再骨折发生。结论骨质疏松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可以有效降低再骨折率、提高骨密度,且并不影响骨折愈合。

  • 唑来膦酸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临床观察

    作者:赵翌;李颖;白松;高亚杰;刘基巍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恶性肿瘤骨转移中、重度疼痛患者52例,随机双盲分成两组:A组(试验组)22例:唑来膦酸4mg溶于生理盐水50ml静滴;B组(对照组)30例:博宁90mg+生理盐水750ml静滴.结果唑来膦酸镇痛效果:显效(CR):4/22,部分缓解(PR):13/22,无效(NR):5/22,总有效率(CR+PR):77.27%(17/22),疗效维持时间16.4天,KPS评分平均提高20分,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骨痛加重,发热、恶心、呕吐.对照组总有效率(RR):77.33%,疗效维持时间14.8天.结论唑来膦酸对缓解癌症骨转移疼痛有效,安全性好,病人可耐受.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转移
  •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研究进展

    作者:李钧;张楠;孔凡英;孙玉萍

    骨骼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并可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症和高钙血症等.二膦酸盐是治疗骨转移常见的药物,唑来膦酸作为新一代含氮二磷酸盐类药物,是至今已发现的药物中抗骨吸收能力强的.本文综述了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研究进展.

  • 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的临床适应证及相关毒性

    作者:秦燕;冯奉仪

    本文主要介绍帕米磷酸二钠和唑来磷酸在治疗骨转移瘤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未来这两种药物可能的适应证进行了讨论.目前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转移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骨相关事件、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长期应用的耐受性尚不明确.与这两种药物相关的主要毒副作用为肾损伤、低钙血症和上颌骨、下颌骨坏死.

  • 唑来膦酸联合89Sr治疗无症状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临床研究

    作者:李宁;杨志;柴华;姚忠强;杨鸿宇;廖光星;李党生;肖国有

    目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常发生骨转移,本研究旨在评价唑来膦酸联合89Sr或二者单独治疗无症状NSCLC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2014-01-01-2016-12-31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105例,均经病理确诊,影像学检查明确有骨转移,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3组,唑来膦酸联合89Sr治疗组(A组)35例,平均年龄(57±19)岁;单独给予89Sr治疗组(B组)35例,平均年龄(58±13)岁;单独给予唑来膦酸治疗组(C组)35例,平均年龄(58±15)岁,其中,B与C组为对照组.首次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s)发生时间和总生存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治疗12个月后分析比较组间SREs累积发病率.结果 3组的基线特征相似.A组至首次SREs中位时间为14个月(95% CI为11.8~16.2个月),B和C组分别为9(95%CI为7.6~10.4个月)和11个月(95%CI为9.4~12.6个月).A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295,P<0.05;与C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 =6.034,P<0.05.A组的总生存时间为16个月(95%CI为14.9~17.1个月),B和C组分别为11(95%CI为9.9~12.1个月)和12个月(9S%CI为10.6~13.4个月).A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32,P<0.05;与C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5.610,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P=0.004)、N(P=0.033)、M(P=0.041)高分期与多发骨转移病灶数(P=0.048)是影响患者首次SREs发生时间和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A组治疗12个月后SREs累积发病率为37.1%(13/35),B和C组分别为80.0%(28/35)和54.3%(19/35).A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33,P<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072,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89Sr使用与二者单独使用相比,可显著延迟NSCLC骨转移患者首次SREs发生时间,延长生存期及降低SREs累积发病率,TNM分期与骨转移病灶数是影响NSCLC患者首次SREs发生时间和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早期发现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文;唐武兵;古伟光;伍楚蓉;罗海涛;张复华

    为了探讨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将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16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78例,采用唑来膦酸4 mg静脉滴入(15 min以上),每4周重复1次;对照组82例采用帕米膦酸钠90mg静脉滴入6 h,每4周重复1次.结果提示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在治疗组、对照组各为92.3%和82.9%,P=0.073.疼痛缓解后复发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16.4、12.6 d,P=0.184;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对照组发热发生率略高于治疗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唑来膦酸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 唑来膦酸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Meta分析

    作者:马秀芬;隆建萍;邓伟;毛红岩;独晓燕;张清霞

    目的:系统评价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对临床早期乳腺癌(early breast cancer,EB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等资源,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03,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和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资料.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7 5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ZOL可以显著提高EBC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OR=1.67,95%CI:1.10~2.55,P=0.02)及5年总生存率(OR=1.19,95%CI:1.02~1.40,P=0.03),显著降低5年骨转移发生率(OR=0.79,95%CI:0.63~0.98,P=0.03);低雌激素水平亚组分析中,ZOL可显著提高5年总生存率(OR=1.39,95%CI:1.08~1.80,P=0.01)及降低复发率(OR=0.66,95%CI:0.52~0.84,P<0.01).结论:ZOL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效应,可提高临床EBC患者远期生存率,降低骨转移率,在低雌激素水平的临床EBC患者中效果更为明显,但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 化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柳勋法;刘海华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64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诺维本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活动能力改善情况,骨病灶改善情况,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活动能力恢复总有效率、骨病灶疗效总有效率和生存质量改善率(84.4%、84.4%、68.8%和81.3%)显著高于对照组(53.1%、56.3%、50.0%和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联合唑来膦酸用于治疗肺癌骨转移,可显著减轻骨痛等相关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活动能力,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均田;胡炳强;刘亚利;孙辉;任军;孙振东;王秀问;刘基巍;邬麟;徐建华;周文伟

    目的以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为对照,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单次静脉滴注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溶骨性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可评价病例204例,试验组102例患者接受唑来膦酸4 mg静脉滴注,对照组102例患者接受帕米膦酸二钠60 mg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骨转移疼痛治疗后骨痛评分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0.4%和79.4%,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2.7%和61.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用药后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8.4%,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均为轻度,未做特殊处理,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注射用唑来膦酸一次用药4 mg,对恶性肿瘤溶骨转移疼痛的止痛作用疗效确切,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且用量少,用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伊班膦酸钠与唑来膦酸对骨肿瘤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董桂一;成峰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钠对骨肿瘤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间山东单县海吉亚医院收治的104例骨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伊班膦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为(4.3±1.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1.6)分;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低于对照组的26.9%;观察组患者Kamofsky评分为(58.5±8.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5±7.5)分;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费用为(2025.5±70.5)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52.5 ±80.5)元,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可有效降低骨肿瘤患者的疼痛阈值,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治疗费用低.

  • 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评价

    作者:高军;由国平;刘陆;陶颖

    约50%以上的晚期肺癌患者存在骨转移,骨转移可以引发患者疼痛、病理性骨折等事件,大大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甚至缩短患者生存期[1].对发生骨转移的癌症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唑来膦酸可以对破骨细胞活性进行抑制,诱导其凋亡.为探讨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应用价值,我们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肺癌骨转移伴疼痛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园;崔慧娟;武晓勤;程志强;谭煌英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导致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恶性肿瘤骨转移伴中重度疼痛患者38例,随机双盲分为A组(治疗组)20例:唑来膦酸4 mg溶于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15 min);安慰剂+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4 h);B组(对照组)18例:安慰剂+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15 min);帕米膦酸二钠60 mg+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4 h).结果 A组显效率85.0%,B组为83.4%,差异无显著性(P>0.05).起效时间分别为5.2 d与5.5 d.结论 唑来膦酸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有效,副作用小,患者可耐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帕米膦酸二钠相似.

1042 条记录 7/53 页 « 12...45678910...525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