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分析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作者:杨丽华

    目的 探讨分析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4-10—2016-09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50例颅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分析脑脊液漏的原因,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颅内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转移复发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肿瘤术创伤大,脑脊液漏主要与后颅窝硬脑膜缝合不严有关,临床应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 预见性护理在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预防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姜慧萍;赵国凤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预防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2011‐01—2012‐06符合纳入标准的颅脑肿瘤手术患者82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护理,2012‐07—2013‐12符合纳入标准的颅脑肿瘤手术患者86例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Braden评分量表和专科手术特点,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压疮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对照组压疮发生率7.32%(6/82),高于干预组1.16%(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生压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的预防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控制了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压疮的发生。

  • 颅脑肿瘤术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分析及护理

    作者:孔永霞

    颅脑肿瘤术后精神障碍是指大脑遭受各种刺激造成脑组织损伤所致的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不同程度精神活动失调。颅脑肿瘤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创伤面积较大,容易诱发手术后精神障碍。造成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因此,充分探讨诱发精神障碍发生的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11-2012-11行颅脑手术1124例,术后出现精神障碍86例,经治疗与护理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心理干预对颅脑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穆婷婷;郭洪霞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颅脑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80例颅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比2组SAS、SDS评分及依从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及依从率有显著性进步,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颅脑肿瘤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

  • 颅脑肿瘤术后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黄俊玲;张玉洁;李素芬

    1 临床资料收集2011-01-2012-12我院神经外科所有手术病例共1169台次,结合感染办报表,依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确诊医院感染患者59例,男26例,女33例;年龄8~73岁,平均55岁.2 结果2.1 医院感染率 1169例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59例,59例均进行了病原学确诊,感染率5.05%.感染例次61例,例次感染率5.21%.其中鞍区9例(15.25%),桥小脑角区14例(23.73%),小脑及脑室12例(20.34%),额叶5例(8.47%),枕叶4例(6.78%),其他15例(25.43%).

  • 深静脉置管在颅脑肿瘤手术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作者:冯惠霞;黄俊玲;金钰萍

    颅脑肿瘤患者术前经锁骨下、颈内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将导管头端留置在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为颅脑肿瘤患者术后提供一个有效、方便、安全的静脉通道,使病人整个治疗计划得以及时有效的实施及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补充,减少或避免重复穿刺所导致的静脉炎和渗漏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1],促进病人康复.

  • 西比灵与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60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玉玲

    1998年1月至2001年6月我们用西比灵(西安杨森药厂生产)合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60例,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120例患者均参照1990年国际偏头痛会议制定的4条诊断标准[1].病程半年以上,经拍片、颅脑CT、脑血管造影排除颈椎病、颅脑肿瘤、脑血管畸形等疾病.

  • 观察显微外科手术经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庆府

    颅脑肿瘤是指颅腔内出现的神经系统肿瘤,在临床治疗中,采取以往单纯保守治疗方法,已不能改善患者的病症状况[1].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实施外科手术根除治疗法,不但能提高手术安全性,且还能有效提升治疗成功率.本研究对颅脑肿瘤运用显微外科手术经不同入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和途径,现报道如下.

  •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预后分析

    作者:徐绪昌;李力;周新阁;万学峰

    目的: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01—2014‐12收治的44例颅脑肿瘤患者,结合肿瘤实际情况确定手术入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症状发生率。结果术后 VT 、BP 、M H 、PF 、RP 、RE 、SF 、GH 等评分与术前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患者头晕头痛、眼底水肿、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肿瘤压迫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8.6%、93.2%、79.5%、86.4%、90.9%,术后为6.8%、0、4.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结合合理手术入路可有效减轻手术对脑组织损伤,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及临床症状的缓解,为理想手术方案,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护理干预对颅脑肿瘤伽玛刀治疗患者恐惧心理的影响

    作者:周玉珍;宋玉成;郝玉荣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肿瘤伽玛刀治疗患者恐惧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185例颅脑肿瘤伽玛刀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伽玛刀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及感觉干预,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恐惧程度明显减轻(P<0.01).结论 颅脑肿瘤伽玛刀治疗的患者应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

  • 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程飞;程艳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20例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设为研究组,60例术后未出现硬膜外血肿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性别、年龄、脑积水程度、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脑萎缩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研究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脑积水发生率、肿瘤大小、脑萎缩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积水、肿瘤大小、脑萎缩为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年龄、脑积水、肿瘤大小、脑萎缩等是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救治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 首诊于眼科的128例颅脑肿瘤临床分析

    作者:侯瑞昌;吴化宇

    目的 分析首诊于眼科的颅脑肿瘤的发病率、病种分类和临床诊断特点,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7年眼科门诊初诊的经CT或MRI检查确诊、部分病理检查证实的颅脑肿瘤患者共128例的病例资料.结果 128例颅脑肿瘤患者中,垂体瘤患者主诉多为视力下降、复视、头痛,可出现视神经萎缩、视野改变等;脑膜瘤患者主诉多为视力下降、眼前暗点伴头痛,5例肿瘤位于蝶骨嵴,7例位于鞍结节;鼻部肿瘤多以流泪、复视、间歇性头痛转为持续性头痛为主诉,眼部检查可见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等.每种疾病的临床体征和影像检查、视野等有各自的特点.结论 首诊眼科的颅脑肿瘤以垂体瘤常见,其次为鼻部肿瘤.结合临床体征、影像检查、视野检查作出正确诊断,以避免漏诊误诊.

  • 颅脑相关疾病导致眼球突出的临床分析

    作者:宋宏鲁;杜军辉;王雨生;胡丹

    背景 眼球突出可由颅脑相关疾病引起,处置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对患者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目的 分析颅脑相关疾病引起眼球突出的病因及其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颅脑相关疾病引起眼球突出的住院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55.26%),女17例(44.74%);年龄16-71岁,平均37.21岁;右眼14例(36.84%),左眼21例(55.26%),双眼3例(7.89%).结果 38例患者按病因可分为4类:良性肿瘤25例(65.79%),恶性肿瘤2例(5.26%),颈动脉海绵窦瘘10例(26.32%),脑膜脑膨出1例(2.63%).眼球突出度18~35 mm,平均22.17 mm.脑膜瘤患者可伴有长期头疼(65.22%)、恶心或呕吐(21.74%)、视力下降(17.39%)、眼压升高、视野缺损等表现.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搏动性突眼,听诊器可在耳际、眼眶上部听诊到心脏收缩期血流轰隆声;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受限,其中8例(80%)患者眼睑水肿,球结膜充血,严重者结膜突出于睑裂外;8例(80%)患者伴有视物模糊、复视;6例(60%)患者伴有头疼.结论颅脑相关疾病患者可伴有眼球突出等眼部异常表现,分析其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为颅脑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有益的线索.

  • 颅脑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郭辉

    目的:分析颅脑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巩义市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中选取80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术后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好转,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有针对性的显微外科手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颅脑肿瘤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田仁富;陈治标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肿瘤患者1 468例,将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患者22例为血肿组,另选择术后未发生硬膜外血肿的患者22例为对照组.对2组的病历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为1.50%.血肿组的年龄、肿瘤大小、脑积水、脑萎缩、手术体位、甘露醇使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颅脑肿瘤大小、并发脑积水和使用甘露醇是导致颅脑肿瘤手术切除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肿组采用微创穿刺治疗后均存活.结论:颅脑肿瘤手术切除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肿瘤大小、脑积水、使用脱水药物,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可得到满意效果.

  • 颞下入路在中后颅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大瑜;姚国杰;龚杰;李成才;韦可;杜威

    目的 探讨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中后颅窝肿瘤的效果.方法 采用颞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中后颅窝肿瘤20例,其中神经鞘瘤7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膜瘤1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19例Labbe静脉处理未处理,1例切断.术后出现复视2例、面瘫1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偏瘫1例、延髓麻痹1例.结论 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是中后颅窝肿瘤理想的治疗方法.

  • 颅脑肿瘤术后丙戊酸钠相关性高血氨脑病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辰

    目的 总结颅脑肿瘤术后丙戊酸钠相关性高血氨脑病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颅脑肿瘤术后使用丙戊酸钠并发高血氨性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伴有血氨升高、脑电图异常,及时停药后,临床症状及脑电图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颅脑肿瘤术后使用丙戊酸钠应积极观察意识状态,当排除颅内原发病,且伴有血氨升高,应及时停药,预后良好.

  • 颅脑相关疾病导致眼球突出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卫玲

    本文旨在探讨颅脑内疾病致眼球突出的临床分析.1999年至2012年我院共接收颅脑内疾病致眼球突出患者19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8例;平均年龄为34.25岁.根据病因不同共分为三类:颅脑内良性肿瘤病例共10例,颅脑内恶性肿瘤病例共6例,颅脑内血管海绵窦瘘3例.其中神经胶质瘤患者伴有间歇性头痛、失眠且伴有恶心和呕吐、眼压升高且视力下降等表现.颅脑内血管海绵窦瘘患者出现搏动性突眼以及视力下降,眼球运动受到限制,颅脑内疾病致眼球突出症状的临床分析为颅脑内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利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 小儿髓内皮样囊肿三例分析

    作者:张明;冯玢;赵雁波

    髓内皮样囊肿属先天性肿瘤, 皮肤外胚层剩件包埋于神经沟内发展而成的[1].与表皮样囊肿不同的是皮样囊肿内常有皮肤的各种成分,如皮脂腺、毛囊、毛发等结构.皮样囊肿占颅脑肿瘤的0.04-0.6%,好发年龄为30-40岁,椎管内为20-30%,男性略于女性,好发于中线部位.以腰骶部常见,其次为鞍旁、额底等.

  • 家庭护理访视在颅脑肿瘤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立南;刘明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访视在颅脑肿瘤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92例在本院接受颅脑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家庭护理访视.分别于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评价患者的负性情绪、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出院3个月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4.24±4.51)、(53.38±4.62)分,低于对照组的(63.56±4.32)、(62.27±4.57)分,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的生存质量总分为(83.41±3.62)分,高于对照组的生存质量总分(72.63±2.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出院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为32.6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访视能够改善颅脑肿瘤手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控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226 条记录 9/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