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对减轻翼状胬肉术后疼痛的研究

    作者:杨延振;张营春;李树杰;庄宪丽;李路路;杨家干;张莹

    目的 探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对减轻翼状胬肉术后眼部刺激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我院眼科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95例120只眼,随机分为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组和对照组,每组60只眼:两组术前3d和术后7d均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另试验组予以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2次/d.比较两组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h、8h、24 h、48 h、72 h疼痛程度评分,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创面愈合情况:试验组术后第2d、第3d、第7d角膜创面愈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能有效且安全的减轻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疼痛.

  • 0.1%溴芬酸钠滴眼液在中低度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部分替代激素的作用研究

    作者:黄佳;沈阳;陈敏洁;周行涛

    目的 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0.1%溴芬酸钠滴眼液在中低度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部分替代激素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队列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完善LASEK术前评估后顺利完成手术,随访至术后6个月.试验组58例,对照组60例,2组术前屈光度、眼压、角膜厚度无差异,等效球镜度数均低于-6 DS.术后1个月内均使用氟米龙滴眼液,试验组术后1个月后改用溴芬酸钠滴眼液,对照组全程使用氟米龙滴眼液,逐渐减量至停药.在术后1、2、3、6个月观察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视力、屈光度、眼压和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结果 角膜Haze试验组出现4例,发现后改用氟米龙,对照组出现1例,增加氟米龙用量,直至5例患者Haze逐渐消退,角膜均恢复透明.2组视力和屈光度在术后l、2、3、6个月差异无统计意义.2组术前,术后l、3个月及6个月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2个月时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约2 mmHg(1 mmHg =0.133 kPa),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6,P=0.016).角膜补偿眼压(IOPcc)结果显示,2组术前,术后1、6个月IOP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2、3个月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 mmHg和2 mmHg),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55,P=0.003;t=-2.409,P=0.02).2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均低于术前,而2组间差异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2组眼部充血及术后主观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 中低度近视眼LASEK术后与常规使用氟米龙相比,术后1个月后采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替代氟米龙,主观感觉、视力、屈光度及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一致,眼压的波动更小,角膜Haze的发生率略高.

  • 用RP-HPLC法测定溴芬酸钠滴眼液中溴芬酸钠及有关物质的含量

    作者:尹囡;章田野

    目的:建立测定溴芬酸钠滴眼液中溴芬酸钠及有关物质含量的RP-H PLC法.方法:采用Capcellpak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0.05 mol/L乙酸铵(用冰乙酸调节pH至6.0)-甲醇-四氢呋喃(68:22:10,V/V/V),流速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70 nm.结果: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有关物质的峰与主峰完全分离,且专属性良好.有关物质的检出限为1.22×10-5 mg/ml,线性范围为0.051~10.07μg/ml,相关系数(r)=0.9997.溴芬酸钠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126~0.3020 mg/ml,r=0.9999,精密度良好.低、中、高浓度(0.16、0.20、0.24 mg/ml)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7±0.6)% 、(100.2±1.1)% 和(100.2±0.7)%(n=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P-HPLC法适用于溴芬酸钠滴眼液中溴芬酸钠及有关物质的含量测定.

  • 溴芬酸钠的合成

    作者:夏泽宽;于光恒;蔡霞

    目的:对专利合成溴芬酸钠路线进行改进.方法:以对溴苯甲腈和吲哚啉为原料,经酰化、氧化、氯化、酸水解、碱水解开环生成溴芬酸钠.结果:总收率为28.8%.结论:工艺适合于生产.

  • 非甾体抗炎药物局部点眼辅助治疗AMD研究进展

    作者:杜军辉;李蓉

    治疗AMD的主要方法是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但其大的缺点是费用高、需要重复注药,一方面使经济困难的患者丧失了治疗机会,另一方面,反复眼内注射也增加了许多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因此,如何减少注药次数是该治疗需要解决的问题.非甾体抗炎药(NSAID)具有抗炎、抗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NSAID辅助抗VEGF药物治疗AMD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并降低黄斑中心厚度.现对NSAID治疗CNV的机制以及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更多的眼科同仁关注此种辅助治疗方法,并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

  • 白内障术后非甾类抗炎药物单独抗炎作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沈婷;池新昌;郑青青;刘七平;洪朝阳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单独局部应用非甾类抗炎药物0.1%溴芬酸钠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4例(64眼)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分为溴芬酸钠组32例(32眼)和激素组(对照组)32例(32眼).溴芬酸钠组术后第1天起予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2次/d,持续4周;对照组术后第1天起予典必殊滴眼液4次/d,使用1周后改为0.1%氟美瞳滴眼液4次/d续用至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1周、2周、1个月的视力、眼压、炎症症状评分、眼部体征评分及安全性评价评分.结果 溴芬酸钠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周时溴芬酸钠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2、4周眼压值仍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炎症症状、眼部体征评分与安全性评价评分上,溴芬酸钠组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 非甾类抗炎药物溴芬酸钠用于白内障术后抗炎有效、安全,无明显不耐受,能一定程度上代替激素作为围手术期用药.

  • 两种非甾体抗炎药对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盛春;钟凌;余海江;于莎;楚泽梅

    目的 比较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和普拉洛芬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8只眼.A组:术前2 d和术后4周应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联合术后2周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B组:术前2d和术后4周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术后2周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分别在术前2 d内,术后1 d、1、4、12周测定黄斑中心亚区域平均厚度(CSMT),并计算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结果 术前、术后1 d、1周、12周A组与B组CS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A组CSMT为(251.57±6.814)μm,低于B组的(254.40±12.00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4、12个月试验组黄斑水肿发生率分别为0、0、0.85%、0.85%,对照组分别为0、0.85%、1.69%、1.69%,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黄斑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和术后应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或普拉洛芬滴眼液,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均较低,前者比后者可能会更大程度地抑制术后黄斑中心亚区域增厚.

  • 溴芬酸钠滴眼液对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作者:高奕晨;路晓晓;张彩杰;牟芃玥;吕瑛;褚晨晨;赵少贞

    目的 探讨溴芬酸钠滴眼液对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 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192只,任意取172只大鼠通过碱烧伤法建立右眼CNV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NV组、模型对照组、溴芬酸钠组和氟米龙组,每组43只大鼠43只眼,其余20只大鼠40只眼为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溴芬酸钠组和氟米龙组于造模后第1天分别给予PBS、溴芬酸钠滴眼液及0.1%氟米龙滴眼液连续点眼21d.造模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角膜、前房及CNV生长情况,并于造模后1、3、7、14、21、28 d行裂隙灯显微镜照相,计算CNV面积比率;于造模后7、14、28 d每组制作眼球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角膜中CD4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的表达;取实验眼角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环氧合酶(COX)-2及VEGF 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角膜组织中COX-2及VEGF蛋白含量. 结果 造模后1d,各模型组角膜水肿、混浊;造模后7d,角膜水肿持续加重;造模后14d,角膜混浊、水肿程度逐渐减轻;造模后28 d,CNV组、模型对照组有白斑形成,溴芬酸钠组和氟米龙组有角膜云翳.造模后7、14、21、28 d,溴芬酸钠组和氟米龙组CNV面积比率均较CNV组和模型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时间点溴芬酸钠组与氟米龙组CNV面积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病理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造模后7d,各模型组角膜上皮变薄,基质层水肿增厚,胶原纤维排列紊乱,VEGF-A阳性表达;仅CNV组及模型对照组存在少量CD45阳性炎性细胞浸润.造模后14d、28 d,各组角膜上皮角化,基质水肿逐渐减轻,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CNV组、模型对照组角膜中央可见CNV.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造模后7d,CNV组、模型对照组角膜COX-2及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溴芬酸钠组和氟米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后7d、14 d,溴芬酸钠组COX-2及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CN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对照组和溴芬酸钠组角膜穿孔发生率均为10%(1/10),氟米龙组角膜穿孔发生率达30% (3/10),各造模组前房积血发生率为10% ~ 30%. 结论 溴芬酸钠滴眼液可抑制大鼠碱烧伤后CNV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COX-2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VEGF产生介导的.

  • FS-LASIK术后应用溴芬酸钠和氯替泼诺的疗效比较

    作者:郎敏;刘莛;陈开建;蒋和芬;朱英;白继

    目的 比较质量分数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与质量分数0.5%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应用于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接受FS-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76例152眼,术后7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152眼随机分为溴芬酸钠组和氯替泼诺组,各38例76眼.溴芬酸钠组术后第1天开始点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4次,1周后改为溴芬酸钠滴眼液,每天2次,使用3周;氯替泼诺组术后第1天开始点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4次,1周后改为氯巷泼诺眼液,每天2次,使用3周.分别于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观察患者视力、屈光度、眼压及眼部体征等情况,比较2个组不同观察时间点间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度(SE)和眼压的差异.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溴芬酸钠组和氯替泼诺组UCVA达到术前BCVA的眼数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000,P=0.613).2个组术后SE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9.771,P=0.000),2个组间术后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1.137,P=0.288).2个组术后屈光状态早期趋于轻度远视,然后逐渐趋于“0”或者轻度近视状态.2个组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7.519,P=0.000);2个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1.989,P=0.161).术后1个月氯替泼诺组有2眼高于20 mmHg(1 mmHg=0.133 kPa),2眼眼压高于术前5 mmHg.溴芬酸钠组术后1个月眼压均低于18 mmHg,无高于术前5 mmHg的患者.术后随访氯替泼诺组有3例患者因眼压高停药,溴芬酸钠组无停药患者. 结论 FS-LASIK术后序贯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患者耐受性好,抗炎安全、有效,并且降低了术后高眼压的发生.

  • LASIK术后局部应用溴芬酸钠与糖皮质激素药物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实玉;姜洋;余晨颖;李莹

    背景 随着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普及,术后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点眼引起的并发症有增高趋势.质量分数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用于LASIK术后的抗炎治疗,但其与糖皮质激素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的比较研究较少. 目的 比较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作为近视眼LASIK术后抗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耐受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行LASIK的近视患者119例238眼,先以等效球镜(SE)-6.0 D为界分为中低度SE组与高度SE组,各组再采用分层随机法根据用药方案亚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LASIK术后使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点眼,每日4次,共10 d;对照组使用质量分数0.1%地塞米松滴眼液以相同方式点眼.此外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术后其他用药均相同.在术前及术后1d、10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地形图、视觉症状与体征评分,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所有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视力、角膜地形图K1、K2、SAI、SRI及CY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度SE组及高度SE组LASIK术后眼压值均显著低于术前,而2个组中试验组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中低度SE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0d的眼压分别为(13.31±2.44)mmHg(1 mmHg=0.133 kPa)和(16.62±4.74)mmHg,术后1个月分别为(12.93±2.25) mmHg和(12.82±1.72) mmHg,术后3个月分别为(13.83±3.08)mmHg和(13.33±2.10) mmHg,术后6个月分别为(11.67 ±2.48)mmHg和(13.64±1.37) mmHg,组间和各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4.067,P=0.045;F时间=10.689,P=0.000;F相互作用=2.897,P=0.023);高度SE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0d眼压值分别为(12.36±1.30) mmHg和(17.32±4.74) mmHg,术后1个月分别为(12.10±2.12) mmHg和(14.81±2.26)mmHg,组间和各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188,P=0.121;F时间=14.025,P=0.000;F交互作用=15.805,P=0.000).除中低度SE试验组有1例患者术后10d角膜上皮愈合不佳外,其余所有患者角膜上皮均愈合良好,未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和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试验组均无患者停用溴芬酸钠,而对照组有6例8眼因眼压升高而使用降眼压药物;中低度SE组术后屈光状态稳定.结论 0.1%溴芬酸钠滴眼液用于近视眼LASIK术后安全、有效,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术后视力、眼压、抗炎、抑制屈光回退等方面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高度近视患者还需要大样本长期临床观察.

  • 新一代非甾体药物——溴芬酸钠在屈光手术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作者:李莹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治屈光不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同,而围手术期药物的有效、合理应用,也使得手术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大大提高.眼局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不可缺少的,但是糖皮质激素应用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时有发生,特别是应用时间较长的患者.近几年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眼科的应用逐渐广泛,其中溴芬酸钠是环氧化酶-2的抑制剂,眼部用药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相当,但其在角膜屈光手术中能否起到与糖皮质激素同样的效果值得研究.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溴芬酸钠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作者:杨海霞;王长斌;邢玉仁

    目的::建立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溴芬酸钠中有机溶剂残留量。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5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流速为0.8 ml·min-1。 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00℃;柱温采取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维持10 min,以30℃·min-1升温至150℃,维持5 min。顶空进样,顶空瓶平衡温度为100℃,平衡时间为20 min。以二甲亚砜为溶剂,外标法测定溴芬酸钠中甲苯、异丙醇、二氯甲烷、甲醇及异丙醚的残留量。结果:各组分完全分离,线性关系良好,5种溶剂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 RSD =2.01%)、99.2%( RSD =1.95%)、99.6%( RSD =1.65%)、100.5%( RSD =1.38%)、100.8%(RSD=1.36%)(n=9)。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溴芬酸钠中5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 氯替泼诺、氟米龙、环孢素、溴芬酸钠分别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庞彦英;赵华;梁四妥;韩二杰;杨云东;徐深

    目的:观察氯替泼诺、氟米龙、环孢素、溴芬酸钠分别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中重度干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200只眼)中重度干眼患者随机均分为5组,均以0.1%玻璃酸钠滴眼液(qid)为基础用药,4个研究组分别联合0.5%氯替泼诺滴眼液(rid)、0.1%氟米龙滴眼液(tid)、1%环孢素滴眼液(rid)、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液(bid),对照组不联用其他药物,各组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后比较各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结果、非接触眼压,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氯替泼诺组、联合氟米龙组患者治疗2、4、6、8周后的干眼症状评分、BUT、F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联合环孢素组、联合溴芬酸钠组(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环孢素组患者治疗4、6、8周后的干眼症状评分、BUT、F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联合溴芬酸钠组(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Schirmer Ⅰ结果、非接触眼压均无显著变化(P>0.05).联合环孢素组患者眼部刺痛、烧灼感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几组(P<0.05);仅联合氟米龙组患者发生1例眼压显著升高.结论:氯替泼诺、氟米龙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中重度干眼起效快,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优于其他3种方案,而氯替泼诺较氟米龙相对更安全.环孢素联合玻璃酸钠疗效优于溴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和单用玻璃酸钠,但耐受性较差.

  •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眼部炎症的卫生技术评估

    作者:周鹏翔;门鹏;陈逸;翟所迪

    目的:系统评价溴芬酸钠(BRO)滴眼液治疗眼部炎症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依从性,为卫生政策决策和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国内外卫生技术评估(HTA)机构官方网站,纳入BRO滴眼液对比安慰剂、激素类药物、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眼部炎症的HTA报告,以及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药物经济学研究,对RCT文献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描述已有评估报告和系统评价结果.同时,采用小成本分析法分析其经济性.结果:共纳入2篇系统评价文献(合计9528例患者),39篇RCT文献(合计6848只眼),未检索到HTA报告和药物经济学研究.纳入的系统评价分析结果显示,BRO滴眼液相比安慰剂,可有效缓解眼部炎症、眼部疼痛,并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纳入的39篇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BRO滴眼液抗炎效果[RR=2.10,95%CI(1.78,2.50),P<0.001]、镇痛效果[RR=2.21,95%CI(1.04,4.72),P=0.04]和降低眼压效果[MD=-1.06,95%CI(-2.06,-0.05),P=0.04]方面更优,且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激素类药物比较,BRO滴眼液在抗炎、降低眼压和改善视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比较,BRO滴眼液在抗炎、镇痛、降低眼压和改善视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氯替泼诺滴眼液比较,BRO滴眼液经济性更优;且BRO滴眼液每天2次用药,具有更好的依从性.结论:BRO滴眼液治疗眼部炎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且相比氯替泼诺滴眼液更经济.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0.1%溴芬酸钠治疗儿童干眼症39例疗效评价

    作者:代淑静;庞彦英;韩艳飞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联合0.1%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儿童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干眼症患儿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67只眼)和对照组(35例、65只眼).两组患儿均给予人工眼泪滴眼,对照组患儿联合使用0.1%溴芬酸钠滴眼、每日3次,治疗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加用rhEGF滴眼液、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30d.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眼部症状均明显好转,30d后治疗组症状评分为(4.78±1.7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5±1.97)分(U =4.872,P<0.01).两组眼泪基础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上皮破损情况均显著改善,30 d后治疗组5 min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 Ⅰ)值为(11.67±2.25)mm,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值为(13.27±3.16)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82±2.03)mm和(11.02±2.95)s(U=4.963,P<0.01;U=4.230,P<0.01),而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1.91±0.20)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0.24)分(U=5.193,P<0.01).结论 儿童干眼症患儿在常规应用人工眼泪基础上联合使用rhEGF滴眼液与0.1%溴芬酸钠滴眼液能明显改善干眼症状,修复角膜上皮损伤,较单纯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更具优势.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料药中溴芬酸钠及其杂质A含量

    作者:董莉;鲁军;窦佳

    目的 建立测定原料药中溴芬酸钠及其杂质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4%三乙胺溶液(用磷酸调pH至5.0)(55:4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6 nm,柱温为30℃;外标法测定溴芬酸钠及其杂质A的含量.结果 溴芬酸钠及其杂质A质量浓度分别在0.2~0.6 mg/mL和0.2~0.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 =4. 658 ×105 X -1. 328 ×105,r =0. 9999(n =7)和Y =2469X +2601,r =0. 9999(n =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 99% 和98. 61% ,RSD 分别为0. 39% (n = 7)和1. 10% (n = 5).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于检测原料药中溴芬酸钠及其杂质A 的含量.

  • 溴芬酸钠/壳聚糖纳米粒蛋白胶胶联羊膜的制备及其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作者:邬桂玉;赵敏;计岩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双重缓释功能的新型生物复合材料溴芬酸钠/壳聚糖纳米粒胶联羊膜(BF/CS-FBAM),初步研究其体外缓释性能及对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采用离子胶联法制备溴芬酸钠/壳聚糖纳米粒并观察其表征,将载药纳米粒混入纤维蛋白胶中,再将混合物喷涂到羊膜表面制成BF/CS-FBAM,并进行形态学和体外释药观察,后通过兔角膜碱烧伤模型观察BF/CS-FBAM对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术后角膜中VEGF的表达.结果 溴芬酸钠/壳聚糖纳米粒呈球形,表面光滑,大小均一,其粒径为(548.7±14.4)nm,Zeta电位为(29.8±2.2) mV,包封率为(67.11±4.56)%,载药量为(57.71±5.38)%.载有纳米药的纤维蛋白胶与羊膜黏合紧密,表面呈网状结构,纳米药充斥其中.在体外,BF/CS-FBAM的释药可达14 d.在碱烧伤模型中,术后BF/CS-FBAM组和BF/CS组在减少炎症反应、抑制新生血管及降低VEGF表达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各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14 d和21 d BF/CS-FBAM组中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BF/CS组(P<0.05).结论 制备的BF/CS-FBAM作为一种新型生物移植材料可在局部缓慢释放溴芬酸钠,并对角膜新生血管的产生有较好的抑制性.

  • 溴芬酸钠滴眼液应用于高度近视散光眼SBK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郎敏;白继;张国伟;陈开建;张怡;阚秋霞;刘李娜

    目的 评估高度近视散光眼患者行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后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在本科拟行SBK手术的高度近视散光眼(-6.00 D≤等效球镜≤-10.00 D,散光≤-4.00 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7例,72眼)和对照组(36例,72眼).试验组:术后前3d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每天4次,第4天换成溴芬酸钠滴眼液,每天2次,至术后1个月;对照组:术后前3d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每天4次,第4天换成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每天2次,至术后1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眼压及跟部症状等.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的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间屈光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试验组与对照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平均眼压值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停用溴芬酸钠,对照组中有6眼1个月随访时因激素性高眼压停用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并加用降眼压药物.结论 高度近视散光眼患者SBK术后应用溴芬酸钠安全、有效、耐受性好,能有效减少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

  • 溴芬酸钠与氟甲松龙对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疗效的对比分析

    作者:江俊;唐静;马可;罗畅;吴东方;邓应平

    目的 对比分析溴芬酸钠与氟甲松龙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术后眼部症状、体征、眼压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4月-5月实施SBK手术的50例近视患者(94只眼)依据术后用药进行分组,A组(51只眼)使用0.1%溴芬酸钠水合物滴眼,B组(43只眼)使用氟甲松龙滴眼,术前和术后1d、1周、1个月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裸眼视力、屈光度、症状体征、眼压、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等,对比2种药物在对SBK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 术后1个月,A、B组眼压分别为(9.88±2.34)、(11.00±2.27) mm Hg(1 mm 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段组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裸眼视力在各时间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屈光度波动在各时间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眼部自觉症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溴芬酸钠与氟甲松龙在对SBK术后视力矫正及眼部炎症的控制有同样的效果;溴芬酸钠对术后眼压的稳定有更大的优势,因此溴芬酸钠可以替代氟甲松龙用于SBK术后抗炎治疗.

  • 溴芬酸钠滴眼液对RPK术后止痛效果的观察

    作者:樊郑军

    目的:观察溴芬酸钠滴眼液用于PRK术后止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双眼行PRK术患者60例,术前及术后常规局部使用抗菌素、激素.根据局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随机分组,溴芬酸钠滴眼液组30例60眼,术前3d开始点用溴芬酸钠滴眼液2次/d,至术后5d;对照组30例60眼,术前3d开始点用普拉洛芬滴眼液4次/d,至术后5d.采用5级疼痛评估法,即无痛0度,轻痛1度,中度痛2度,重度痛3度,严重痛4度.记录术后3d内高疼痛数值.结果:疼痛调查表回收率100%.溴芬酸钠组0度20例(66.66%),1度10例(33.33%);对照组0度10例(33.33%),1度10例(33.33%),2度7例(23.33%),3度3例(10.00 %).统计学结果显示溴芬酸钠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溴芬酸钠滴眼液用于PRK术后止痛效果优于普拉洛克滴眼液,并且副作用小,依从性好.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