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膀胱肉瘤样癌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膀胱肉瘤样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例膀胱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其中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64岁.9例以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1例以排尿困难为首发症状.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1例行TURBT后2个月出现复发,行全膀胱切除术+淋巴结清扫+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例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正位可控回肠膀胱术;1例行TURBT后6个月出现复发,行全膀胱切除术+回肠膀胱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尿道切除术.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肉瘤样癌6例,复合型癌(尿路上皮癌+肉瘤样癌)4例.免疫组化CK阳性10例,CK7阳性9例,Vim阳性10例.5例患者死于肿瘤转移,5例患者生存,其中1例复发并转移.结论 膀胱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膀胱肿瘤,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联合综合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发现是改善该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必要条件.
-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手术同开放性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2例在我院治疗的膀胱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性手术,记录两种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93.53±39.28) min,术中出血量(502.31±78.37) 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46±1.12)d,住院时间(14.29±2.12)d,其中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其余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161、16.9817、6.6079、7.4726;P<0.05).观察组手术后健康自评(18.37±3.45)分,社会功能(8.78±2.01)分,生理健康(64.25±6.54)分,心理健康(58.73±6.54)分,健康程度(104.82±12.44)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999、7.5696、12.2570、7.8730、4.2916;P<0.05).观察组手术后IIEF-5评分(18.31±3.01)分,ASEX评分(15.23±2.46)分;对照组手术后IIEF-5评分(12.08±1.24)分,ASEX评分(23.18±4.76)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39、9.5005;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但是手术的难度相对较大,对技术要求高,对患者性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相对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两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应用两种尿流改道术式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68例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分为:Ⅰ组,予以回肠膀胱术,共33例;Ⅱ组,予以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共3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Ⅱ组相比,Ⅰ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较多(P<0.05);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则明显减少(P<0.05),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中两种尿流改道术式各有利弊,应个体化取舍.
-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动脉化疗治疗浸润性癌的效果
目的 探讨动脉化疗在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诊断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补救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随访2011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例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诊断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1~5年,观察其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动脉化疗的效果,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返院行B超、尿细胞学、膀胱镜或CT/MRI及胸片等检查,了解患者的存活时间、副作用及肿瘤是否复发和转移.结果 9例患者均完成动脉化疗,过程顺利,无明显不良反应.中位随访时间为34.5个月(14~63个月),2/3的患者(69.6%)显示完全缓解.3年和5年总生存期分别为70.65%、61.23%.在整个随访期间,88.9%患者保留了膀胱.结论 动脉化疗可以作为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电切术后的补救治疗,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联合动脉化疗可以作为拒绝膀胱癌根治术而要求膀胱保留治疗患者的一个选择.
-
膀胱平滑肌肉瘤2例诊治报告
目的 探讨膀胱平滑肌肉瘤的诊疗方法.方法 报告2例膀胱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并进行讨论.结果 术后随访6~26个月,2例均死于全身脏器功能衰竭,多处转移.结论 膀胱平滑肌肉瘤是种高度恶性肿瘤,具有浸润生长的特点,预后不良.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早期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方式.
-
个体化家庭访视护理对回肠代膀胱腹部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体化家庭访视护理对回肠代膀胱腹部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外,于患者出院后第二周,接受为期8周的个体化家庭访视护理干预.二组患者均于术后第十二周接受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42±1.29vs 6.68±1.08,P<0.05).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各维度评分中,除了躯体疼痛外,其余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个体化家庭访视护理可有效提高回肠代膀胱腹部造口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1例行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对照组,快速康复组试行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梗阻、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及30 d再入院率.[结果]快速康复组病人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为1.77 d±0.71 d,12.00 d±3.77 d,对照组组病人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为2.67 d±1.12 d,18.00 d±9.8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0%,对照组病人发生率为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后并发淋巴漏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淋巴漏的发生原因及诊疗策略。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泌尿外科同一术者完成的21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所见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对发生淋巴漏患者的原因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全膀胱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放。19例患者术后5~10 d顺利拔除双侧盆腔引流管;2例(9.5%)术后发生淋巴漏,引流量20~300 mL/d,经指导低脂、高蛋白饮食、通畅引流的保守治疗方法治愈。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并发淋巴漏是泌尿外科少见并发症。一旦确诊淋巴漏,及早给予指导低脂、高蛋白饮食、通畅引流等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膀胱平滑肌肉瘤诊治体会(附4例报告)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至2013年收治的4例膀胱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有肉眼血尿,其中伴排尿困难1例,伴尿频、尿急、尿痛1例。膀胱镜检见肿瘤位于膀胱顶部1例,膀胱侧壁3例。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例术后 GC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检均证实为膀胱平滑肌肉瘤。3例为低级别,1例为高级别。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1例术后1年内死亡,1例术后2年死亡。2例存活,其中1例为术后6个月,1例术后至今存活3年。结论膀胱平滑肌肉瘤罕见,预后较差,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化疗及放疗效果均不理想,多样化的辅助治疗方案可改善其预后。
-
经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11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11例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TNM分期为T2aN0M07例、T3aN0M03例、T3bN0M01例,麻醉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五点穿刺法置入腹腔镜,手术方式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结果 本组11例均手术顺利,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5~8 h,平均7 h;出血150~450 ml,平均350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5 d,2例出现漏尿,均在14 d内消失.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病例控尿情况均较理想,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输尿管扩张、肾积水,2例代膀胱残余尿>100 ml,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代膀胱术是膀胱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有开放性手术和经腹腔镜手术两种,与开放性手术比较,经腹腔镜手术虽具有诸多优势,但仍有必要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寻找更为合理的手术步骤、技巧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推动该项技术的发展.
-
一件式与两件式尿路造口袋临床使用比较
目的 比较一件式与两件式尿路造口袋在临床使用方面的差异.方法 将42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术后分别使用安舒一件式造口袋和特舒两件式造口袋,观察2组患者造口粘贴处皮肤皮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和底盘粘贴使用时间.结果 从造口粘贴处皮肤皮炎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底盘粘贴使用时间三方面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舒两件式造口袋的临床使用,降低了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推广.
-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原位新膀胱术的应用研究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目前原位新膀胱术已成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的主流术式.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术中失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本文对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原位新膀胱术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膀胱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膀胱部分切除术(partial cystectomy,PC)与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radicalcystectomy,RC)治疗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8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PC组与RC组.PC组患者采用PC+术后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的全身化疗和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RC组患者接受RC+盆腔淋巴结清扫.对出院后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化疗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种术式患者5年总生存率(OS)、5年癌特异性生存率(CSS)的差异.结果 经过4~ 60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PC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38%,RC组为2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49,P=0.035).PC组术后5年随访期内出现17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36.2%;RC组随访期间局部复发9例,复发率为25.0%.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2,P=0.277).PC组随访期间死亡18例,死亡率为38.3%,其中13例死于膀胱癌全身转移.RC组死亡15例,死亡率为41.7%,其中9例死于膀胱癌复发并全身转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对两组患者生存状况进行分析,PC组与RC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5年癌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1.7%与58.3%、72.3%与7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配合辅助化疗治疗局限性MIBC具有与RC相似的效果,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且操作相对简单的保留膀胱的手术.
-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单孔腹腔镜下膀胱肿瘤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在我科进行诊治的膀胱癌患者6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都给予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加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生理职能、活力、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等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投诉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与医生满意度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经脐单孔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患者护理质量,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膀胱癌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 经脐单孔腹腔镜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
膀胱平滑肌肉瘤2例诊治报告
目的 探讨膀胱平滑肌肉瘤的诊疗方法 .方法报告2例膀胱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并进行讨论.结果 术后随访6~26个月,2例均死于全身脏器功能衰竭,多处转移.结论 膀胱平滑肌肉瘤是种高度恶性肿瘤,具有浸润生长的特点,预后不良.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早期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