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酸乳对大鼠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
发酵乳是将鲜牛乳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经特定菌群发酵后生成的一类含多种有益菌群的乳制品[1].用于发酵的特定菌群多为乳酸杆菌类、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类等.发酵乳包括液态的高加索发酵乳、乳酒、嗜酸菌乳等,和半固态或固态的酸乳、发酵乳饮料和乳酪等.常见且食用范围广的发酵乳为酸乳.Codex Alimentarius将酸乳定义为:"牛乳接种了德氏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后,经乳酸菌的特殊发酵而生成的产物,其终产物中必须有足够量的活菌.酸乳的原料为加或不加有奶粉或脱脂奶粉的鲜牛乳".酸乳具特殊酸甜风味、营养密度高,适于各年龄段人群的特殊需求,可作为不同膳食结构人群的辅助食品.
-
鲜牛乳与消毒牛乳中抗生素残留与致病菌的监测调查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鲜牛乳与消毒牛乳中抗生素残留水平与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4种抗菌类兽药的残留量;利用高度选择性分离和鉴别用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结核杆菌接种培养.结果鲜牛乳与消毒牛乳中抗菌素残留检出率分别为土霉素13.33%,7.50%;四环素10.37%,3.33%;金霉素5.93%,5.80%;氯霉素40.47%,3.33%.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沙门菌25.19%,6.67%;金黄色葡萄球菌41.48%,6.67%;结核杆菌21.48%;0.结论鲜牛乳中抗菌类兽药滥用严重,致病菌污染状况严重;市售消毒牛乳质量基本有保障.
-
紫外分光光度衍生化法测鲜牛乳中链霉素残留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衍生化法测鲜牛乳中链霉素残留量的佳实验条件.方法:将试样与衍生化试剂邻苯二甲醛(OPA)进行胺缩醛反应,即化学衍生处理(CFD法),生成具有特定波长的紫外吸收的衍生产物,测定其吸光度,求出样品中链霉素残留量,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比较.结果:链霉素在0.05~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83),3种添加浓度0.25、1.50、5.0μg/ml的平均回收率为86.6%(n=5),RSD为2.6%;样品含量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V-CFD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与精密度较高,设备要求低,易推广,可用于鲜牛乳中链霉素残留的检测.
-
鲜牛乳与消毒牛乳中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及对比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动物性食品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产品染疫、安全性差的问题突出.对公认的重要食源性危害开展主动监测,是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变化趋势和制定食源性疾病控制对策的重要依据.使用高度选择性的专用显色培养基对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牛乳中4种易污染并对人类危害较重的致病菌进行监测.从而了解鲜(生)牛乳和消毒牛乳中重要致病菌污染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监测资料,这对于指导牛乳生产过程中预防致病菌感染、防治和消除致病菌污染所造成健康损害的副作用及危险因素、保障食品卫生和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都具有其重要意义.
-
1株蜂房哈夫尼亚菌的分离与鉴定
蜂房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过去称为中间型副大肠杆菌,是哈夫尼亚菌属的代表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粪便、自然界水、土壤中.一般不致病.该菌在 37℃发酵糖类产气不定,而被误认为志贺菌,也有与志贺菌属血清发生交叉凝集而被误诊的,其后判断主要依赖全面系列生化反应结果.在对市面零售乳及乳制品的日常监测中,从鲜牛乳中检出1株蜂房哈夫尼亚菌,因其系列生化特性与文献报告的菌种稍有差异,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
一起蜡样芽胞杆菌污染鲜牛乳所致食物中毒的调查
2000年9月19日,怀化市洪江区居民中有成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患者陆续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医院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防疫站,通过临床诊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证实为一起因蜡样芽胞杆菌污染鲜牛乳所致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合川市奶牛养殖户鲜牛乳卫生状况调查
鲜牛乳是一种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含有人体所必需营养成分的食品,其主要的卫生问题是微生物污染,如不注意食品卫生安全,将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危害.为了解和掌握合川市奶牛养殖户产销新鲜牛乳的卫生状况,2004年5月10日至21日我们对合川市合阳城区的3个办事处奶牛养殖户产销的新鲜生牛乳进行了专项基本卫生状况调查,并采集新鲜牛乳进行卫生学监测分析,针对现状提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