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佐治老年进展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作者:杨弘文;汤春琼;区嘉欢;李趣红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佐治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磷脂酶A2的影响.方法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于28d后评价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14d、28d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磷脂酶A2的表达.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的变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1周及2周后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磷脂酶A2表达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辅助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更有效地下调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磷脂酶A2的表达,降低进展性脑卒中的炎症反应.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蔡林江;高俊杰;申春云;凌亚兴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治疗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组(对照组),比较2组入院时、进展后、治疗14 d后的NIHSS评分及mRS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双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 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欧明辉;陆世建

    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在一段时间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 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作者:齐善良

    目的 探究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78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 87% ,高于对照组的79. 4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监测对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姚炯涛

    目的 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D-二聚体(DD)监测对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30例完全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入院1、3、7、14 d均进行FIB与DD检测,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点FIB与DD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入院1、3、7 d时,观察组FIB与D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4 d时,两组FIB与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进行监测诊断进展性脑卒中可行性强,根据不同监测点FIB与DD值,可与完全性脑卒中进行鉴别诊断,尽早预测进展性脑卒中状态,及时处理.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效果及机制探讨

    作者:刘阿楠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 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血小板的影响

    作者:陆刚

    目的 分析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94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奥扎格雷钠)、治疗组(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观察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流变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流变参数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78%)高于对照组(8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抑制血小板活化,值得临床应用.

  • 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检测在进展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红旭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检测在进展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溶血磷脂酸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溶血磷脂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溶血磷脂酸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D-二聚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观察组治疗前为阳性、治疗后为阴性.结论 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检测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预测有重要意义,是临床进展性脑卒中诊断、治疗、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

  • 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血小板的影响

    作者:胡冰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桐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予以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小板各相关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散布宽度(PDW)、血小板(PLT)计数及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12%比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PV、PDW、CD62p检测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LT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钠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效果更为显著.

  • 洛伐他汀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C-反应蛋白及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

    作者:王洪新;梅元武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S)患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影响.方法:87例脑卒中患者按病情分为进展性脑卒中62例,其中A组32例,B组30例;稳定性脑卒中患者(C组)25例和正常组(D组)20例.A、B、C 3组均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A组同时予以洛伐他汀20 mg口服,每天1次,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CRP和sICAM-1的水平.结果:治疗前A、B组患者血清CRP和sICAM-1水平高于C、D组(P<0.05或P<0.01),而A、B 2组及C、D 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治疗后血清CRP和sICAM-1的水平与治疗前及B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体内存在着炎症反应,可能与脑卒中不稳定有关,洛伐他汀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有可能应用于进展性卒中的防治.

  • 进展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与标准内科治疗的疗效比较

    作者:但毕堂;李芹;彭小祥;林力;朱碧峰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分别采取标准内科治疗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进展性脑卒中治疗的新途径.方法:选取进展性脑卒中病例46例,均符合进展性脑卒中诊断标准,且进展时均完成DWI+ MRA检查,明确为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23例均采用包括Solitaire取栓等方式在内的血管内治疗+标准内科治疗(血管内治疗组);另外23例按照标准内科治疗(标准内科治疗组).结果:90 d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2分,血管内治疗组19例;标准内科治疗组6例(P<0.05);血管内治疗组1例发生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标准内科组未发生(P>0.05);血管内治疗组无死亡病例,标准治疗组死亡4例(P<0.05).结论:对于因颅内大动脉闭塞所致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明显优于标准内科治疗,且两种治疗方法在安全性上无显著差异.

  • 一氧化氮和TGF-β1的血浆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关系

    作者:彭忠兴;黄旭明;余青云;洪铭范;苏全喜;张明兴;桀骜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浆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on stroke,PS)的关系.方法 对发病24 h内住院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脑梗死的患者,以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在住院72 h内评分较入院时下降2分以上者判定为PS的标准.诊断为PS患者51例.以入院时SSS评分相近的MCA供血区非PS患者为对照组(54例);在住院48 h内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NO、TGF-β1测定,并对双侧颈动脉作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2组年龄、入院时评分SSS及合并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史)无显著性差异(P>0.05).PS组NO和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S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O和TGF-β1水平显著下降是PS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脑梗死早期检测其血浆NO和TGF-β1水平有助于预测PS的发生,为临床的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郑凯;史庭慧;张苏明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进展性脑卒中和40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中23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76.7%),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52.5%)(P<0.05),且进展性脑卒中组中斑块性质为软斑和溃疡斑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及评价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 替罗非班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育德;冯翠玲;白树风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治首次发病的进展性脑卒中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之后静脉恒速泵入注替罗非班,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之后静脉恒速泵入生理盐水.比较治疗1周时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小板黏附性(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CD62p表达水平和血小板P-选择素以及综合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1周时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D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治疗后1周时观察组PAdT、PAgT、CD62p和P-选择素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50% (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奥扎格雷钠对进展性脑卒中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抑制血小板活化.

  • 东菱克栓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及阿斯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作者:王荣侃;宋志彬;王本国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66例进展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东菱克栓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及阿斯匹林;对照组:东菱克栓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组.结果:在治疗组中,30天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2例出现颅内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东菱克栓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及阿斯匹林可以进一步阻止某些难治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病情加重,且具有安全性.

  • 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探讨

    作者:付伦姣;罗成宏;苏斌儒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4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合并糖尿病史、白细胞增多、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卒中与患者的年龄、舒张压、脑卒中家族史及高脂血症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过程中,要警惕影响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

  • 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进展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作者:李剑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28例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2组均接受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使用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 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进展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阿依古丽·艾力;麦合木提·麦苏木;麦麦提江·麦苏木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进展性卒中的影响因素,与同期住院病情无进展的55例脑卒中患者比较.结果 进展性脑卒中中早期血压下降、血糖增高、发热、梗死部位在基底节或侧脑室体旁、颈动脉斑块者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进展性卒中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早期预测和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 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张静;陈丽娟;程方

    目的:观察了解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64例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应用于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于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两组需同时给与基础药物进行对比.结果:将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后发现,总有效率有了显著提高.结论:可以将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作为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 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作者:徐琴;张微微;魏微;黄勇华;王国强

    目的 研究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头颅核磁证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9例,按照病情是否加重(NIHSS评分)分成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141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98例,两组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在进展组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颈动脉狭窄与进展性脑卒中呈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狭窄是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64,95% CI:0.064~1.260;OR=0.163,95% CI:0.036~0.743;OR=0.006,95% CI:0.036 ~0.568).结论 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观察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可预测脑卒中的发生发展.

228 条记录 9/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