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整体治疗方案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峥;刘洪;李凤贺;黄文;赵渝

    目的 评价整体治疗方案——滤器植入、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PMT)、髂静脉一期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必要时导管接触溶栓(CDT)并终滤器取出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中心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接受整体治疗方案的35例急性左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术后1年支架通畅率,记录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VCSS)及Villalta评分.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35/35).PMT后髂股静脉血栓清除Ⅲ级21例,Ⅱ级14例.左髂静脉一期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35例.14例髂股静脉血栓清除Ⅱ级者继以CDT治疗后血栓清除均达Ⅲ级.35例患者均植入滤器并成功取出,无症状性肺栓塞及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6.74±0.74)d.随访1年,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支架一期通畅率94.29%(33/35).术后1年VC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6±1.75)分比(8.66±0.59)分;P<0.05];Villalta评分为(1.11±1.98)分,其中评分0~4分(无PTS)占91.43%(32/35),5~9分(轻度PTS)占8.57%(3/35).结论 整体治疗方案优化了腔内治疗流程,应用该方案治疗急性DVT合并IVCS安全、高效.

  • 下肢静脉曲张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作者:余召军;周为民

    下肢静脉曲张是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有时伴随患侧肢体肿胀、胀痛、酸胀或者沉重感,下肢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下肢静脉曲张可以是一种症状,也可以是单纯的疾病。下肢静脉功能不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布加综合征和先天性血管畸形等,这些疾病都能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明确病因加以鉴别方可对症治疗。本文对以上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作一系统综述。

  • 首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右髂静脉压迫综合征3例报告

    作者:艾文佳;张智辉;萧剑彬;李强;李阳勇;林少芒

    常见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左侧髂总静脉被右侧髂总动脉和第5椎体压缩,首发症状可以表现为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或者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等静脉功能不全的表现。现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3例首诊为右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续发现合并右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汇报如下。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腔内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刘恒;刘大伟;刘思洋;孔艳杰;刘东波

    目的 分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腔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38例IVCS合并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抗凝+腔内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肢体肿胀、静脉曲张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栓清除率达Ⅲ级,所有患者均顺利取出临时滤器,患者住院时间4.5~15.0 d,平均时间(7.1±0.5)d,置管溶栓时间2.1~12.2 d,平均时间(5.6±1.3)d,其中有2例患者经两次置管溶栓治疗后效果达到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 (3/38),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IVCS合并下肢DVT行腔内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栓清除率高,且不良反应较少,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T影像解剖基础及分型诊断研究

    作者:王明宇

    目的:分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T影像解剖基础及分型诊断.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接收的53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依据CT表现分组:甲组(18例单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乙组(25例腰椎退变相关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丙组(10例其他原因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同时选同期52例健康人(参照组),比对4组诊断效果.结果:乙组CT征象当中:12例椎体前缘骨赘,9例椎间盘前凸,4例下腰椎脱落;4组CT征象对照,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各种类型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展开临床诊断时,予以CT诊断的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作者:段鹏飞;钱爱民;周为民;余朝文;聂中林;桑宏飞;朱礼炜;李晓强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30例,其中行经腹左髂静脉松解、右髂动脉后置吻合术7例,左髂静脉切开成形、右髂动脉后置吻合术18例,左髂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5例;同时行左股静脉瓣膜缩窄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20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患肢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原有肢体溃疡愈合或好转.随访21例,随访时间2~36月(平均23月),效果满意.结论: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以恢复血流通畅,手术效果良好.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造影表现

    作者:郭劲松;李晓强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造影方法及表现.方法:对79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行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17例,另62例加做股静脉插管造影.结果:79例患者髂静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左侧72例,右侧6例,双侧1例;其中髂静脉病变部位近端增宽、密度减低25例,局部狭窄23例,充盈缺损14例,正位造影正常、侧位造影明显狭窄14例,髂静脉闭塞3例.所有患者显示不同程度的股静脉瓣膜返流.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确切和实用的方法.

  • 椎前髂静脉通道大小和下腰椎前凸角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欧阳林;何平;许斯鼎;陈水斌;周满臻

    目的:探讨椎前髂静脉通道矢状径( IVTD)和下腰椎前凸角( LLLA)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4年12月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 CT数据库中行腹盆部CT检查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和性别分层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20例为正常组,每年龄段(1~15,16~25,26~35,36~45,46~55,56~65,66~75及≥76岁)各40例,男女均等。收集同期55例(男18例,女37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IVCS)患者的CT资料为IVCS组。分别在CT横断面和重建矢状面上测量椎前IVTD和LLLA。统计分析评估正常组LLLA和IVTD在男女性别间和各个年龄组间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LLLA和IVTD与年龄的相关性。在正常组中选择与IVCS组同年龄段者为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对照组与IVCS组中男性组、女性组间LLLA、IVTD的差异,分别建立预测男性和女性罹患IVCS风险的 IVTD 狭窄阈值。结果正常组总体 LLLA 为128.1°±6.7°,椎前 IVTD(4.9±1.2)mm,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 =-0.673、-0.662,P 值均<0.01);LLLA 与 IVTD 呈正相关(r =0.812, P<0.01)。其中,男性 LLLA 为130.6°±6.1°、IVTD 为(5.4±1.2) mm;女性 LLLA 为125.5°±6.0°、IVTD为(4.3±1.0)mm,男性LLLA和IVTD值均高于女性(t=7.426、9.103,P值均<0.05)。 IVCS组中,男性LLLA为123.3°±2.3°,IVTD为(2.5±0.3)mm ,与对照组男性的128.1°±2.7°、(5.0±0.8)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93、12.604, P值均<0.01);女性LLLA为122.1°±5.8°,IVTD为(2.3±0.4)mm,与对照组女性的125.1°±4.9°、(4.1±0.8)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8、12.906, P值均<0.01)。 ROC预测IVCS的IVTD适风险阈值,男性为2.98 mm,女性为2.96 mm,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0.98,其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9%、93%,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LLLA和椎前IVTD在不同性别与年龄间存在差异, CT成像可以准确评估通道狭窄情况,预测罹患IVCS的风险。

  • 经颈静脉介入治疗不同类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

    作者:张庆桥;祖茂衡;徐浩;顾玉明;李国均;魏宁;许伟;崔艳峰;刘洪涛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介入治疗不同类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IF-VT)的疗效.方法 38例急性IF-VT患者来自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全部经颈静脉插管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左侧IF-VT或伴血栓蔓延至下腔静脉16例;左侧IF-VT伴左髂总静脉闭塞17例;左侧IF-VT合并左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伴血栓蔓延至下腔静脉3例;双侧IF-VT伴左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2例.血栓完全溶解33例,部分溶解5例.20例随访2~18个月,血栓复发2例.结论 经颈静脉介入治疗不同类型急性IF-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超声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

    作者:刘勇;文哲;赵晓宁;王萤萤;孔月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价值.方法 入选接受X线顺行深静脉造影(XRV)患者252例,术前一周内完成双侧髂静脉超声检查.以XRV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诊断IVCS的准确度.结果 (1)髂静脉超声成功显示率94.8% (478/504).(2)超声检出IVCS 59例,左侧57例,双侧2例,与XRV结果比较,超声检出IVC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0%、97%、95%.(3) IVCS超声征象:髂总静脉受前方髂总动脉及后方腰椎压迫,管腔狭窄,管腔减少>50%.结论 超声能准确评价IVCS患者髂静脉受压程度,可为诊断及疗效随访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治路径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作者:欧阳林;周满臻;许斯鼎;何平;陈水斌

    目的 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诊治路径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收集在我院诊治的69例IVCS患者,患者在治疗前进行CT静脉成像.依据CT表现将IVCS分为单纯型IVCS(sIVCS,n=22)、腰椎退变相关型IVCS(dIVCS,n=33)和其他原因IVCS(oIVCS,n=14).采用靶静脉置管溶栓、机械碎栓抽吸并球囊扩张、髂静脉支架植入的治疗方案.治疗结果为有效和无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结果的因素.结果 单纯髂静脉置管溶栓,仅15例治疗有效(5例dIVCS和10例oIVCS);接受机械碎栓抽吸并球囊扩张的54例患者中,26例有效(6例sIVCS、16例dIVCS和4例oIVCS);37例接受支架植入患者髂静脉均有效开通且随访12个月无复发.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VCS类型(β=4.14,Wald检验P<0.01)、病程(β=-5.33,Wald检验P=0.02),血栓密度(β=-6.46,Wald检验P=0.01)、栓塞范围(β=2.74,Wald检验P=0.03)及治疗方案(β=11.92,Wald检验P=0.01)均对治疗结果有显著影响.结论 针对不同类型IVCS的特点选择合理的介入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疗效.

  • 直接法多层螺旋CT髂静脉成像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作者:孙辉红;陈群林;林征宇;陈小荣;江飞;江红玲

    目的 探讨MSCT静脉成像(MSCTV)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临床怀疑IVCS的患者先后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及直接法髂静脉MSCTV检查,评价两种方法对髂静脉的显示能力;以DSA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IVCS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28例中,经直接法髂静脉MSCTV检查,髂静脉显示清晰26例,显示不清2例;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髂静脉显示清晰19例,显示不清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43,P=0.019).直接法髂静脉MSCTV对IVCS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65% (22/23)、80.00%(4/5),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5.22%(15/23)、80.00%(4/5),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直接法髂静脉MSCTV诊断IVCS具有较高敏感度,有助于检出IVCS.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致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作者:周玉斌;徐克;肖亮;冯博;苏洪英;关丽明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所致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应用经颈静脉髂-股静脉血栓清除术、PTA和/或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血管介入技术进行综合性介入治疗.结果 6例患者经上述综合性介入治疗后血栓全部清除,5例患者的7处髂静脉狭窄经PTA治疗后效果满意,另1例患者的2处髂静脉狭窄PTA后效果不佳,经置入1枚Wallstent(14mm×80mm)和1枚国产Z型(16mm×56mm)静脉内支架后狭窄解除.术后随访5~33.5个月,平均19.4个月,临床无复发.结论经颈静脉髂-股静脉血栓清除术、PTA及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所致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治疗后近、中期疗效显著,但其长期疗效尚需做大样本的进一步观察.

  • 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作者:王崟;卢简言;官云彪

    目的: 探讨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用SIEMENS R200多功能X线机进行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并分析其表现.结果: 62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髂静脉均良好显示,髂静脉受压段管径增宽、局部密度减低、充盈缺损、管腔闭塞及侧枝循环形成、造影剂排空延迟.结论: 单纯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作者:罗传斌;欧光乾;斯光晏;杨彬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WCS)又称May-Thurner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是由于左侧髂总静脉受压导致左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而引起左下肢肿胀、侧支循环开放、静脉血栓形成等一系列并发症的临床综合征[1].影像学检查是IVCS的主要诊断方法,主要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直接或间接CT血管成像(CTA)等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IVCS的多层螺旋CTA(MSCTA)、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 腔内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初步体会(附26例报告)

    作者:赵军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慢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总结我院26例血栓后综合征伴髂静脉病变(血栓后综合征组)及原发髂静脉病变(非血栓组)的腔内治疗结果.结果:26例均行球囊扩张术,5例支架置入.技术成功100%.21例(81%)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52个月,平均17个月.其中支架2年通畅率100%(5/5),单纯球囊扩张16例:血栓后综合征组1年通畅率67%(4/6).非血栓组1年通畅率100%(10/10).症状体征改善率:血栓后综合征组与非血栓组分别为,酸胀50%,45%;下肢肿63%,46%;色素沉着改善率零,22%;2组静脉曲张均无改善;2组踝部溃疡3例均治疗后1个月内愈合.结论:腔内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微创、安全及有效的方法,单纯球囊扩张非血栓病例较血栓后遗症病例通畅率高.对于髂静脉狭窄闭塞扩张后仍存在明显狭窄时,支架置入是治疗的首选,中期通畅率高.慢性髂静脉高压所致的下肢静脉反流病变,应做相应处理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T影像解剖基础及分型诊断

    作者:欧阳林;何平;胡添松;卢光明

    目的:通过CT检查分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解剖基础及以此分型诊断的影像指标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9例IVCS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CT表现,分为单纯型组(22例,髂静脉单纯由髂动脉在前方压迫)、腰椎退变相关型组(33例,除了髂动脉压迫,还合并下腰椎退行性改变如椎间盘膨凸等从后方嵌入性压迫髂静脉)和其他原因IVCS组(14例,脓肿或血肿);同时选取69名腰椎CT表现正常者为对照组,两组间年龄和性别相匹配。评价指标包括发病年龄、病程、椎前髂静脉通道矢状径、下腰椎前曲度、腰椎退变压迫髂静脉征象、髂静脉压迫部位、栓塞范围及介入治疗效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及患者组内的年龄、椎前髂静脉通道矢状径及下腰椎前曲角的两两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Bofferroni检验对均数间的多重比较进行校正;患者各组间髂静脉压迫位置与深静脉栓塞范围的分布差异以及各组介入治疗效果的差异,应用交叉表χ2检验。结果腰椎退变相关型IVCS组平均发病年龄(61.5±10.6)岁,单纯型(42.3±6.5)岁,其他原因组(53.1±16.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30, P<0.01)。退变型IVCS椎前髂静脉通道矢状径(2.3±0.5)mm,下腰椎前曲角(121.8±5.4)°;单纯型的分别为(2.5±0.5)mm,(124.4±3.9)°;其他原因组分别为(5.9±2.3)mm和(129.5±5.9)°;对照组分别为(6.4±1.6)mm和(127.5±7.3)°。组间矢状径比较F=125.275,组间前曲角比较F=7.949,P值均<0.01。腰椎退变相关型IVCS髂静脉受压位置位于腰5椎体正前方者占56%(18/33)、右前方和左前方者各占9%(3/33),腰4~5椎间盘正前方占26%(9/33);而单纯型IVCS患者髂静脉受压位置位于腰5椎体右前方(64%,14/22)、正前方(18%,4/22)及腰4~5椎间盘正前方(18%,4/22),两组间位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05, P<0.01)。退变型IVCS患者深静脉栓塞18%(6/33)限于髂静脉,30%(10/33)累及股静脉,52%(17/33)延及腘静脉;单纯型的栓塞范围全部超出髂静脉,27%(6/22)累及股静脉,73%(16/22)延及腘静脉;其他原因的患者30%(4/14)的栓塞范围限于髂静脉,40%(6/14)累及股静脉,30%(4/14)延及腘静脉,各组之间栓塞范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 P<0.01)。需要植入静脉支架治疗的单纯型IVCS患者为86%,腰椎退变相关型IVCS仅52%,其他原因者无需植入血管支架。结论 CT可以准确地显示不同类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病理解剖特点,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 髂静脉病变的多层螺旋CT应用

    作者:王宇;杨学华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髂静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髂静脉病变患者的256层iCT图像资料,原始扫描数据在EBW4.5工作站进行多种后处理重组.并测量正交断面髂静脉窄处管腔面积、狭窄近侧端及远侧端管腔面积,三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髂总静脉狭窄程度比较:窄处与近侧端、远侧端官腔面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窄处与远侧端、近侧端与狭窄远侧端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窄处与近侧端管腔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客观的用于髂静脉原发及继发病变的术前评价及治疗后复查,并对伴随病变进行全面的评价及指导.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腔内介入治疗前后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48例分析

    作者:陈德取;卢简言;陈玉仙;官云彪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及其腔内介入治疗后影像学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SIEMENS R200多功能X线机进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回顾性分析48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造影片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术前造影示28例受压段髂静脉狭窄或闭塞;20例受压段髂静脉横径增宽,局部造影剂密度减低、充盈缺损.腔内介入治疗后随访5~36个月,46例髂静脉血流回复通畅,2例不通;44例支架形态良好位置固定,2例支架变形,1例出现支架漂移,另1例髂静脉血栓形成;44例侧支血管消失;38例浅静脉、交通静脉显影较治疗前减少.结论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及其腔内介入治疗后影像学评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近、中期通畅率高,效果好.

  • 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治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意义

    作者:崔健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临床诊治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伴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经治疗,下肢功能损害评价优56例,良21例、中2例、差1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损害程度评价优40例,良27例、中10例、差3例。术后随访12~30个月,4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髂静脉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结论临床中纠正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或者联合静脉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并且提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可能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基础性病变。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