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荣氏系列方剂配合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莫春梅;荣震;黄韵;吴发胜;王同彪

    目的 观察荣氏系列方剂联合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以荣氏系列方剂配合射波刀治疗,对照组38例,行单纯射波刀治疗.观察两组中医症状评估、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缓解有效率为36.8%,治疗组有效率为64.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复查均显示治疗组AF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各组内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及AST治疗后数值均有下降,但两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月后复查显示对照组数值较前升高,治疗组则较前下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IL变化始终不明显(P>0.05).两组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但治疗组发生例数比对照组少,治疗后1周较明显(P<0.05).治疗1月后复查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荣氏系列方剂联合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可缓解毒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对比单纯射波刀方案有特殊优势,是一种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的个体化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方法.

  • 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疗效观察

    作者:沈泽天;王震;武新虎;李兵;朱锡旭

    目的 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无法手术切除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28例原发性ICC患者行射波刀SBRT,给予总剂量为45 Gy(36~54 Gy),分割3~5次,处方剂量线范围为70%~92%.按照RECISTl.1标准进行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率及疾病控制率,Cox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价影响预后的因素,美国放射肿瘤学协作组(RTOG 2.0)标准进行放射反应评级.结果 2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10.7%),部分缓解(PR)10例(35.7%),无变化(SD) 12例(42.9%),进展(PD)3例(10.7%),疾病有效率(CR+PR)为46.4%,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9.3%.治疗后随访3~4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7.1%、32.1%,2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5月(95%CI:7.22~22.78).所有患者对治疗耐受良好,不良反应轻微,治疗不良反应主要局限于1~2级,未出现大于3级的不良反应.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较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较晚可能导致较差的预后(P<0.01).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ICC,射波刀SBR’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射波刀联合热疗及替吉奥治疗原发性肝癌复发转移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莹;康静波;赵向飞;张宝和;徐洪涛

    目的 观察射波刀联合热疗及替吉奥治疗原发性肝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01/2015-01月在作者医院治疗的84例原发性肝癌治疗结束后复发转移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行射波刀联合热疗,观察组41例行射波刀联合热疗及替吉奥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79.76%,观察组的有效率,1年、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80%、60.00%、35.00%,均高于对照组的72.09%、46.34%、24.39%,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1年、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6.34%、7.32%、10.5个月,观察组的1年、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5.00%、17.50%、13.5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波刀联合热疗及替吉奥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复发转移的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改善经射波刀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作者:潘玲;宋策;张阳德;梁平;龙芳芳

    目的 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艾易舒)联合射波刀(CyberKnife,CK)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 收集既往住院病历资料,纲入经射波刀治疗的晚期NSCLC住院患者77例,按是否联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分为联合组和CK组.结果 早期治疗有效率联合组为67.44%,CK组为52.94%(P>0.05).生活质量提高率联合组为48.84%,CK组为23.53%;骨髓抑制发生率联合组发生率为27.90%,CK组发生率为55.88%;消化道反应联合治疗组发生率为20.93%,CK组发生率为44.12%,联合组生活质量提高率高于CK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和程度均较于CK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可改善经射波刀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

  • 康艾注射液联合射波刀方案治疗25例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作者:白广德;吴洁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联合射波刀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达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予单纯射波刀治疗,观察组予康艾注射液联合射波刀治疗,观察2组近期疗效、Kamofsky评分、初次复发转移率及毒性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总有效率(RR)观察组为84.0%,对照组为5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amofsky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初次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毒性反应中观察组消化道毒性反应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康丈注射液具有提高生活质量、增效减毒及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其联合射波刀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射波刀治疗的效果,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的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方法.

  • 射波刀计划设计中治疗路径选择对靶区剂量分布的影响

    作者:周含;李傲梅;景生华;朱锡旭;沈泽天;李兵

    目的:研究射波刀治疗计划不同治疗模式选择不同准直器治疗路径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行射波刀治疗的脑部肿瘤患者,10例患者共18个肿瘤,肿瘤体积(9.7±10.4)cc,每个肿瘤计划设计时添加两个剂量限制环,环距离靶区5及15 mm,其中相对规则的6个靶区选取等中心治疗模式,其余选择非等中心模式,观察各个肿瘤的靶区分布情况.结果:6例规则肿瘤,适形度指数(CI),新适形度指数(NCI),包绕体积(Coverage),以及治疗节点数(Node),第一条路径(Path1,P1)与其余两条路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CI,P值分别为0.019、0.076、0.819;对于NCI,P值分别为0.031、0.733、0.014;对于Coverage,P值分别为0.009、0.960、0.032;对于Node,P值为0.000、0.584、0.000.12例非等中心治疗模式的肿瘤,选取4 cm的肿瘤进行分析,大小为20 mm的准直器得出佳的剂量适形度及相对合适的治疗时间.结论:规则靶区,选取等中心治疗模式,同样可以得出较好的计划质量,射波刀的治疗计划系统的3条路径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明显差别.在设计时,建议优先选择P1,同时避免选择靶区附近危及器官一侧的治疗路径节点.不规则靶区,选择非等中心治疗模式,建议选择肿瘤短径的70%大小的限光筒,使肿瘤的治疗时间及治疗适形度等得到优化的计算.

  • 基于仿真头颈模体研究处方等剂量线对射波刀计划质量的影响

    作者:杨晶;柳刚;聂鑫;刘洪源;梁志文;韩军;李勤

    目的:基于仿真头颈模体研究不同处方等剂量线的选取对射波刀计划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仿真头颈模体中球方中心球体作为靶区,体积为16.9 cc,设置4个剂量限值壳层分别距离靶区表面2、20、40、60 mm,其中内层的剂量限值为主要优化参数,通过改变其限值参数,在靶区处方覆盖率接近100%的情况下获得不同处方等剂量线计划.结果:分别获得39%、44%、49%、57%、61%和65%处方等剂量线计划,其中49%处方等剂量线计划的剂量梯度指数、适形度指数、V5、V9、V12参数相对于其它计划各参数的大值分别降低了17.5%、9.8%、12.9%、16.1%、21.3%,但49%处方等剂量线计划具有多的射束数和长的计划时间.结论:基于仿真头颈模体的射波刀计划研究表明,颅内肿瘤计划的处方等剂量线选择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高肿瘤照射剂量并减小正常脑组织照射体积有利于提高肿瘤控制率并降低放射性损伤,但与此同时增加的治疗时间要求患者具有更强的耐受性.

  • 不同厚度CT图像重建的DRR对射波刀治疗头部肿瘤精度的影响

    作者:王朝壮;王鑫;王恩敏;徐雯倩;孙磊;晋涛

    采用1、2、3、4、5mm共5种不同厚度的头部CT图像,将1mmCT设计的计划作为基础,把基础计划中勾画的结构及靶区复制到其它4种不同的CT上生成相同剂量线分布的治疗计划.然后利用不同厚度CT图像生成的数字重建图像(DRR)进行六维(6D)引导定位治疗照射胶片,分析照射后胶片,得到1、2、3、4、5mm层厚CT生成的DRR来定位6D追踪治疗头部病灶时产生的总误差是随着CT层厚的增加而增加.在1~4 mm层厚CT生成的DRR定位6D追踪治疗头部病灶产生的总误差随CT层厚的增加而变化较小,5mm层厚CT生成的DRR定位6D追踪治疗头部病灶产生的误差较大,远大于系统要求误差.

  • 射波刀颅骨追踪俯卧位与仰卧位治疗精度对比

    作者:赵瑞;李莎;陆军;高行新;王震岳;李俊杰

    目的:探讨射波刀颅骨追踪俯卧位与仰卧位治疗精度的差异,为射波刀颅骨追踪俯卧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安装有EBT3免冲洗胶片的头颈模体采用俯卧位与仰卧位进行CT扫描、计划设计和模拟射波刀治疗.采用E2E软件分析曝光后的EBT3免洗胶片,对比射波刀颅骨追踪俯卧位与仰卧位治疗精度.结果:头颈模体俯卧位与仰卧位的治疗精度分别为0.81和0.72 mm,均满足ACCURAY公司提供的0.90 mm的治疗标准,两者治疗精度仅差0.09 mm,可认为头颈模体颅骨追踪俯卧位与仰卧位具有同等的照射精度.结论:当患者无法进行仰卧位颅骨追踪射波刀治疗时,可以采用俯卧位颅骨追踪方式进行治疗.

  • 射波刀关节限制联锁的解决方案

    作者:曹洋森;于春山;张火俊

    目的:解决射波刀治疗过程中发生关节限制联锁的问题.方法:统计本院2014年射波刀治疗中发生关节限制联锁的16例患者资料,随机抽取2014年未发生关节限制联锁的16例患者资料进行比对.针对影像中心至靶区中心距离(ITD)以及节点源轴距(n-SAD)分别采用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计划测定的ITD值,将93.989 5 mm作为佳截断点时的诊断价值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1.0000.根据测定的n-SAD值,将874.8790 mm作为佳截断点时的诊断价值高,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5%和93.8%,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40.结论:ITD的诊断价值比n-SAD高.当射波刀治疗计划中ITD值大于100 mm时,应删除计划的94号节点.

  • 射波刀准直器个数对脊柱转移瘤放疗计划的影响

    作者:王小深;鞠忠建;解传滨;巩汉顺;王金媛;谷珊珊;宋恒利;徐伟

    目的:分析在椎体转移瘤的射波刀(Cyberknife)放疗计划设计中,准直器(Collimator)个数对放疗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脊柱转移病例,分别用1、2、3个准直器进行计划设计.针对三种方式设计所得的放疗计划参数使用单因素的随机方差分析和SNK检验方式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在适形指数以及射野个数方面三种计划方式没有统计学差异.在靶区处方剂量覆盖、新适形指数、治疗时间上看三种计划方式所得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而使用2个和3个准直器所得计划结果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脊柱转移肿瘤使用2个或3个个准直器所得计划明显要优于单个准直器所得计划;建议在病人可以接受的治疗时间内尽量使用2个准直器进行放疗计划设计.

  • 射波刀Monte Carlo与Ray-Tracing算法在胰腺癌中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曹洋森;于春山;张火俊;孙永健

    目的:对比射波刀Monte Carlo (MC)算法与Ray-Tracing(RT)算法在胰腺癌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分析50例射波刀治疗的胰腺癌患者,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分别使用RT算法和MC算法进行剂量计算和评估.比较两种算法计算的靶区剂量、适形指数(CI)、新适形指数(nCI)、均匀指数(HI)和危及器官受量.结果:两种算法计算出PTVD90的差异很小,没有统计学意义.使用MC算法精算后CI和nCI比RT算法平均减小了0.01,胃、十二指肠、空回肠、脊髓的体积剂量分别降低了0.61、0.53、0.60、0.68、1.10 Gy,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癌射波刀治疗计划中MC算法与RT算法在PTVD90的差异不大,RT算法比MC算法高估了胃、十二指肠、空回肠、脊髓的剂量.

  •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的系统评价

    作者:钟兵;黄理金;刘承勇;陈贵孝;魏大年;朱永晖;文军;张晓斌;康晓雨

    目的:通过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s)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系统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CSH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ISI Web of Science,同时辅以引文检索和手工检索,并对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提取。终获得87例CSHs患者的基本数据(男28名,女59名,年龄14~80岁,平均年龄49.3岁),其中40例患者的诊断基于病理检查结果,余47例患者的诊断基于影像学检查结果。87例患者中,伽马刀治疗72例,射波刀治疗15例。肿瘤体积1.5~86.6 cm3,平均(20.13±21.46)cm3。结果随访6~156个月,平均39.4个月,近的MR图像证实,肿瘤完全消失4例(4.6%),明显缩小60例(69%),部分缩小17例(19.5%),无改变6例(6.9%)。在放疗剂量方面,那些肿瘤显著缩小的患者接受的放疗剂量跟部分缩小和无反应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在肿瘤控制方面,有无手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射波刀对巨型CSHs的疗效较伽马刀治疗为佳(P=0.045)。27例(31%)患者立体定向放疗前无颅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未出现额外的颅神经损伤;60例(69%)有脑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12例症状获得恢复,35例获得改善,13例症状稳定,仅1例患者伴额外的三叉神经损害。放疗前未行手术的患者较手术的患者神经症状恢复好(P=0.006)。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避免了显微手术切除相关的并发症,在较短的随访期内效果良好,可考虑作为CSHs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巨型CSHs,射波刀为良好选择。

  • 射波刀治疗18例胸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同彪;吕琳;刘秋华;陈羽娜;甘芷川;闭雪瑶

    目的 分析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胸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射波刀治疗18例胸腺癌患者,胸腺癌肿瘤计划靶体积为30~262 cm3,中位为180 cm3,计划靶体积为肿瘤体积外放3~8 mm,分割3~5次,总照射剂量为36~60Gy,中位剂量为45 Gy,65%等剂量面必须包括95%以上肿瘤计划靶体积.18例患者全部采用肿瘤内或肿瘤边缘外2 cm范围内组织植入金标的同步呼吸追踪技术,治疗后2个月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耐受性良好,无Ⅲ级血液学毒性及Ⅳ级非血液学毒性发生.CT复查示CR 1例,PR 10例,SD 5例,PD 2例,RR为61.1%,DCR为.88.9%.Ⅰ级放射性肺炎12例,Ⅰ级放射性食管炎2例,Ⅰ级骨髓抑制6例,Ⅱ级骨髓抑制3例.结论 对于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的胸腺癌患者,射波刀治疗近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低,但长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 超声造影在肝癌射波刀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

    作者:时彩红;黄沿;覃小容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肝癌射波刀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肝癌患者(共42个病灶)接受射波刀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42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射波刀治疗前超声造影检查42个病灶表现为:动脉相病灶迅速增强呈高增强方式,门脉相病灶增强程度迅速消退呈等增强或低增强,延迟相病灶呈低增强模式.射波刀治疗后,42个病灶灭活情况:超声造影,完全灭活19个,部分灭活22个,无变化1个;增强CT,完全灭活20个,部分灭活20个,无变化2个;常规彩超,完全灭活32个,部分灭活9个,无变化1个.超声造影在病灶疗效评价中的结果显示与增强CT检查结果基本一致,明显优越于常规彩超检查结果.[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癌患者射波刀治疗前观察瘤体大小洲值、病灶数量、病灶供血情况和治疗后疗效评估、发现新生病灶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具有广阔的临床需求和应用价值.

  • 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 60 例观察与护理

    作者:梁键

    原发性肝癌由于发病隐蔽,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因而预后较差[1].射波刀是全身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新技术,它综合了实时影像引导系统、呼吸运动同步追踪系统以及脊柱定位系统等多项为先进(synchrony)的技术.我科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应用射波刀治疗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探讨建立射波刀治疗肝癌的流程质量控制方案

    作者:徐慧军;李玉;张素静;杨晓;张军华

    为了保证整个治疗的安全与精确,更好地衔接治疗中的每个环节,探讨建立一套射波刀治疗肝癌的流程质量控制(PQC)方案.从安全和精确的角度考虑,把射波刀治疗肝癌的整个流程分成10个环节,分别为患者信息登记、金标植入、体位固定、CT定位、靶区勾画、治疗计划设计、物理上的质量保证、治疗执行、正确性检查、资料归档.分析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出错后带来的后果.为了环节之间能够顺利衔接,在环节之间用“重要提醒”相连.结果表明:列出的每个环节可能影响治疗安全性和精确性的各种错误的操作,并说明错误操作后带来的后果.环节之间的“重要提醒”,可以为下一步操作提供重要信息,能够起到提醒、警示作用.PQC方案涵盖了肝脏肿瘤射波刀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起到规范、提醒、警示作用,让治疗更加安全、精确,工作衔接更加流畅.

  • 射波刀治疗3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吕艳玲;王振;朱锡旭;沈泽天;袁冬梅;缪小辉;施毅;宋勇

    背景与目的 射波刀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具有大剂量、高精度和周围受照射的正常组织或是重要器官的范围小等优点,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2009年3月-2010年3月间,我们应用射波刀治疗31例(34个肿瘤病灶)临床Ⅲ期-Ⅳ期的周围型NSCLC患者,其中Ⅲ期5例,Ⅳ期26例,腺癌15例,鳞癌12例,大细胞癌1例,腺鳞癌2例,不确定NSCLC 1例.28例患者联合了化疗.平均肿瘤体积67.2cm3,处方总剂量36 Gy-60Gy,分割2次-5次.等计量线65%-85%.治疗后1-2个月复查胸部CT,观察近期疗效,每3个月随访一次.结果 2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6例进展,总体有效率达58%,疾病控制率为81%.所有患者治疗耐受性良好.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乏力,无4级或是4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射波刀治疗晚期NSCLC安全性好,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轻,患者易耐受.但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 射波刀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及影响疗效的因素

    作者:王振;朱锡旭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切除,放疗是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NSCLC患者的另一选择.射波刀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兼具放射外科和放射治疗两种功能.采用实时图像引导系统以及呼吸追踪系统,以其大剂量、高精度和周围受照射的正常组织或重要器官的范围小等优点,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面取得了与手术相似的疗效.但是对于早期NSCLC,尽管射波刀实施了有效的生物剂量,实时靶区追踪,但局部失效仍会发生.本文就射波刀在早期NSCLC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

  • 射波刀治疗肝脏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潘雪峰;关佳恒;胡立宏;于景楠;张高高;郑国宝;高春芳

    目的:评价射波刀治疗肝脏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射波刀治疗的肝脏转移瘤患者39例,照射总剂量为36~56 Gy,62% ~84%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包绕PTV,分割次数为4~12次,1日1次,每周5次.结果:治疗后3~7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近期疗效评价显患者的有效率和局控率分别为76.9%和89.7%.所有患者的局部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个月(95%CI:12.019~13.981)和14个月(95%CI:10.473~17.527),1年的局控率为58.2%,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7.8%、25.3%和14.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严重毒副反应.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体积大小和是否合并其他转移灶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射波刀能够提高肝脏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期,是一种可靠的治疗选择,尤其对于小病灶且不合并其他转移灶的患者临床获益更加明显.

242 条记录 10/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