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直肌近端肌皮瓣内旋转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陆进;陈士文;俞鹏;陶恒;刘宏升

    目的 为股直肌近端肌皮瓣向内旋转应用于临床腹股沟区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和提出新术式.方法 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42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观察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进入股直肌的部位和在股直肌的分支、分布和吻合情况.结果 股直肌近端由旋股外侧动脉提供血供,以降支为主.股直肌全长13.4 ±3.8cm,起止点直径为3.1±0.4mm、1.9 ±0.8mm;降支到股直肌有肌皮支2支以上,平均2.5支;股直肌的上支动脉(61.3±6.8)%和下支(91.0±5.6)%来自降支,且下支为股直肌的主要营养血管,下支起始处的外径及长度为2.4±0.4mm、7.6 ±2.3cm.结论 股直肌近端带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可以形成具有血管蒂长肌皮瓣;在股直肌近端离断髂前下棘的肌肉附着处并向下内旋转,临床可用于腹股沟部软组织缺损的填充.

  • 旋股外侧动脉内侧降支移植修复掌浅弓缺损

    作者:孙明;于胜军;杨志勇;李京宁;刘万军;于文革;付胜强;徐林

    目的探讨应用旋股外侧动脉内侧降支移植修复掌浅弓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旋股外侧动脉内侧降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1999年5月-2004年2月,对8例手掌严重损伤致掌浅弓缺损的患者,切取上述血管移植重建掌浅动脉弓,血管切取长度为9~15cm.结果术后患者手指及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手功能恢复满意,血管供区血液循环无影响,肌力正常.结论旋股外侧动脉内侧降支,与掌浅弓有十分相似的解剖学结构,且解剖位置恒定,切取方便.该血管佳适应证是修复掌浅弓缺损和同时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

  • 股前外侧分叶肌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意义

    作者:刘会仁;刘德群;刘小坡;王国强;项力源;刘志旺;于占勇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分叶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8例成人16侧下肢标本,解剖观测了旋股外侧动脉起点及主干口径,降支的外侧支、内侧支的起始位置及起始点至入肌前血管长度和股神经的分支伴行情况.结果:14侧旋股外侧动脉起始处距腹股沟韧带中点(5.3±0.8)cm,口径为(5.8±0.9)mm,内、外侧支起始点距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距离为(5.4±1.5)cm,外侧支入肌点距分支点距离(4.8±0.8)cm,内侧支入肌点距分支点起始处(10.2±2.6)cm;2侧内、外侧支共干起自股深动脉.股外侧肌神经全程伴同名血管走行分支.结论:①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分支可以用于设计成为分叶肌皮瓣;②可以按需要选择不同血管分支以调节各瓣间的距离(叶间距),肌瓣切取后剩余股外侧肌仍保留动力功能.

  • 旋股外侧血管蒂复(联)合组织瓣移植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冯运垒;叶淦湖;腾范文;冯仕华;徐达传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血管蒂复(联)合组织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类型及其分布.结果:旋股外侧动脉分支起始主要有3型:Ⅰ型:旋股外侧动脉发升支、横支和降支占76%;Ⅱ型:升支、横支、降支由两干从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占20%;Ⅲ型:升支、横支、降支单独从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占4%.升支恒定分支分布于阔筋膜张肌和髂嵴前外侧部;横支分支分布于股外侧肌上部和大转子前外侧部;降支分支分布于股外侧肌和股前外侧部皮肤.结论:76%可以旋股外侧血管为蒂形成:①升支阔筋膜张肌皮瓣和/或髂骨瓣;②横支大转子骨瓣或骨膜瓣;③降支股前外侧皮瓣.20%则可以升支和横支或横支和降支共干形成相应两个组织瓣.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为蒂的股骨中上段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作者:赵德伟;鲍士枕;王铁男;高和实;孙强;张朝阳;王卫明;李旭霞;范治伟;崔旭;郭哲;曲立文

    目的:提供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骨膜瓣转位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股骨干中下段骨不连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解剖学观测;2侧新鲜标本注入墨汁观察骨膜支的供血范围.结果:88%的降支发自旋股外侧动脉,其骨膜支于降支起始4.0±1.1 cm处发出,外径1.2±0.5 mm,长7.1±1.8 cm,经股内侧肌与股中间肌之间或穿股中间肌,分布于股骨中上段前内侧骨膜.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骨膜支为蒂的骨膜瓣,可顺行修复股骨头颈骨折,逆行修复股骨中下段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外上动脉双轴点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玉发;何英敏;王大伟;田恒;黑发志

    目的 报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外上动脉双轴点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外上动脉为血管轴,髌骨外上缘为轴点,以旋股外侧动脉第一肌皮穿支为第二轴点设计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3例. 结果 3例皮瓣全部成活,质地外形满意. 结论 利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外上动脉双轴点皮瓣很大程度延长了血管蒂的长度,从而有效地扩大了皮瓣的适用范围.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立体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下肢软组织缺损

    作者:唐举玉;贺继强;吴攀峰;周征兵;俞芳;卿黎明;潘丁;庞晓阳;曾磊;肖勇兵;刘睿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立体修复合并深部死腔的下肢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5月至2017年6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79例,其中车祸伤33例,慢性胫骨骨髓炎12例,犁田机绞压伤10例,慢性跟骨骨髓炎9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5例,轮辐伤3例,化脓性膝关节炎1例,所有创面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清创后创面分别伴有不同大小和深度的死腔,采用股外侧肌瓣填充深部死腔、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术后1、3、6、9、12个月随访记录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以及患者伸膝功能和感染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75例皮瓣顺利成活,供区均一期闭合.所有患者术后受区未出现血肿或继发感染,1例皮瓣术后第2天发生动脉危象,手术探查后皮瓣坏死,予以旋髂深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另有3例术后48 h内皮瓣出现静脉危象,2例经手术探查后皮瓣顺利成活,1例探查术后部分坏死,予以植皮术修复.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9.7个月,所有皮瓣颜色、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骨髓炎感染病灶未复发.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伸膝功能无影响.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只需吻合1组血管蒂,能同时修复深部死腔和体表创面,提高了皮瓣受区修复质量,减少了皮瓣供区损害,是修复合并深部死腔创面的理想方法.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KISS皮瓣的术中穿支的个性化设计

    作者:唐修俊;王达利;魏在荣;王波;张子阳;吴必华;陈伟

    目的 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KISS皮瓣术中穿支的个性化设计及其对提高皮瓣成活率的作用.方法 2012年9月-2016年6月,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KISS皮瓣修复四肢缺损共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3~71岁,平均48岁;上肢手背及腕部创面16例,足背及下肢创面4例.创面面积8.5 cm×12.0 cm~12.0 cm×23.0 cm,皮瓣面积5.0 cm×8.0 cm~8.0 cm×14.0 cm,供区直接缝合.定期进行随访.结果术中切取皮瓣顺利,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无血管危象产生,创面Ⅰ期愈合.1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仅留下线状瘢痕.结论 通过术中穿支血管的粗细再次决定术中KISS皮瓣大小的设计提高了皮瓣成活率,使KISS皮瓣的设计更加灵活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对高位皮动脉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认识

    作者:刘会仁;张艳茂;马铁鹏;王岩;于占勇;吴学强;孙汝涛;王力;高硕;刘建华;刘家寅

    目的 从临床角度认识高位皮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关系及股前外侧皮瓣的血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16年12月152例股前外侧穿支(肌)皮瓣,其中切取降支皮瓣99例,切取外侧支皮瓣43例,切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外侧支联合分叶(肌)皮瓣8例,切取高位直接皮支皮瓣2例,用于修复肢体创面.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147例,坏死3例,部分坏死2例.外侧支出现率为33.5%.降支和外侧支均为血管神经束支配股外侧肌,或单独或同时发出穿支支配股前外侧皮肤.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包含外侧支,均为血管神经束,靶向支配股外侧肌,再发出穿支支配股前外侧皮肤,构成完整的“解剖功能单位”,高位皮动脉只是其众多穿支之一,起点位置较高,多发自外侧支.

  • 超回流技术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中的应用

    作者:陈步国;朱辉;郑大伟;孙峰;李甲;潘勇;寿奎水

    目的:探讨超回流技术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5年8月,应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创面7例。创面伴骨及关节韧带外露,缺损范围15 cm ×6 cm ~20 cm ×10 cm。在行股前外侧带蒂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创面的同时,应用“外增压超回流”原理,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伴行静脉起始端与创面周围静脉吻合,有效改善皮瓣静脉回流。皮瓣切取范围17 cm ×8 cm ~23 cm ×12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皮瓣无肿胀。术后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皮瓣血运好,外观饱满,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相似,无色素沉着,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采用超回流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逆行股前外侧皮瓣静脉回流,提高了皮瓣成活率。

  • 股前外侧皮瓣顺行切取方法介绍

    作者:徐永清;何晓清;朱跃良

    股前外侧皮瓣在创伤、烧伤、整形等众多领应用广泛。但该皮瓣既有皮瓣血管来源的变异,又有穿支数量和走形的变异,这给皮瓣切取带来不确定性,也时常困扰了青年医生。近年来,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作用得到重新认识。本文将介绍通过标准化的手术步骤完成股前外侧皮瓣的顺行切取,以及在股前外侧皮瓣顺行切取中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的应用策略。

  • 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的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蒋丽雅;刘元波;臧梦青;朱珊;陈博;李杉珊

    目的 探讨以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斜支为蒂的逆行股前外侧皮瓣(distally 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dALT)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 2010年7月-2016年7月实施的18例dALT皮瓣手术中,应用以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斜支为蒂的dALT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男4例,女3例;年龄3~58岁,平均26.7岁.膝关节附近血管纤维脂肪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软组织肉瘤各1例,病程分别为13年、1年、8个月;烧伤后膝关节周围瘢痕挛缩4例,病程6个月~35年.术中切除病变组织后遗留缺损范围为8 cm×6 cm ~ 24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为9 cm×7 cm ~ 24 cm×8 cm;血管蒂长度为12~ 22 cm,平均16.6 cm;皮瓣旋转点至髌骨外上缘距离为9.5~14.0 cm,平均11.8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6例,植皮修复1例.结果 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受区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 54个月,平均30.7个月.皮瓣颜色、质地与受区周围皮肤相似.随访期间肿瘤患者无肿瘤复发,关节周围瘢痕挛缩患者伸屈功能及外观明显改善.结论 如斜支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具有足够长度共干血管,同时斜支发出皮肤穿支血管至股前外侧区,则可以选择以斜支为蒂的dALT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 以股直肌支穿支为蒂的逆行股前内侧皮瓣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刘龙灿;刘元波;臧梦青;朱珊;陈博;李杉珊

    目的 探讨以股直肌支穿支为蒂的逆行股前内侧皮瓣(distally based anteromedial thigh flap,dAMT)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 2008年7月-2015年12月,应用以股直肌支穿支为蒂的dAMT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55岁,平均34岁.腘窝脂肪肉瘤1例,膝关节前内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烧伤后踝关节周围瘢痕挛缩1例,烧伤后膝关节周围瘢痕挛缩3例.病程3~28个月,平均13个月.术中切除病变组织后遗留缺损范围为13 cm×7 cm~24 cm×12 cm,皮瓣切取范围为15 cm×8 cm~24 cm×12 cm;血管蒂长度为10~25 cm,平均19.8 cm;皮瓣旋转点至髌骨外上缘距离8~13cm,平均11.3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受区创面及供区切口均I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 36个月,平均17.8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和厚度与受区皮肤相似.随访期间肿瘤患者无复发,关节周围瘢痕挛缩患者关节伸屈功能及外观明显改善.结论 如股直肌支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且两者共干,同时股直肌支发出皮肤分支至股前内侧区,可以选择以降支远端为蒂的dAMT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