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比较形态学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逐渐增强.课程整合也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浙江大学医学院自2004年起,全面实行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改革,形态学实验课也由原有的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和病理学实验课组合而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医学院自2012年9月起在2011级本科生中全面实施基础医学整合实验课程新体系.为了配合基础医学整合实验课程新体系,形态学分中心建立了专业性、综合性、融合性的比较形态学数字化学习平台,实现多学科资源的集成与融合,促进学科间知识点衔接及横向联系,服务于教学,开放共享,动态更新,与课程改革同步,提高医学形态学的教学效果.
-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与实践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与网络教育的逐步推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同时,教材的建设趋于立体化[1].<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规划教材建设委员会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全国28所高等院校组成的编委会,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经深入研讨和挖掘,整合各校优势资源,大力开发建设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立体化教材,并积极探索和实践立体化教学,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又具有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新体系,为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
医患沟通技能课程新模式的探索与评价
近年,我国媒体多次报道患者砍死砍伤医生不良事件,北京地区相关研究也表明住院医师存在医患沟通的负面经历[1];另有研究对某大型公立医院调查显示,该院62%的医师对自身沟通能力的提高有明确需求[2],显然沟通能力依然是医疗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然而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在医患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模式普遍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上,甚至无实践课程的设置[3]。有研究对国内50所医学院校进行调查,仅有40%的医学院校开设了沟通类选修课,且很多都存在课程相对单调、课时相对偏少、教学形式欠灵活等问题[4]。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本课题组基于心理学知识背景,提出了构建融入心理学技术的医患沟通实践课程新体系,以“角色扮演”法为主要教学载体,以团体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本课题组已在前期工作中进行了医患沟通技能课程模式的初探[5],本文借助360度考评法,于该课程结束时和1年后评估了新模式的近远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
构建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新体系
分析高职药学专业目前设置的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状况,提出从课程设计到培养模式新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