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肿瘤放疗热塑膜伸缩特性的测试
目的 放疗热塑膜在肿瘤放射治疗定位中有广泛应用,本研究测量放疗热塑膜加热拉伸后的伸缩特性,分析此特性对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方法 测量放疗热塑膜自由状态下的收缩幅度:将规格为100 mm×100 mm×3.2 mm的热塑膜片,加热并按一定的拉伸比率在直线方向上拉伸,然后在拉伸后的不同时刻测量热塑膜长度的变化,分析热塑膜的收缩幅度随时间的变化.分别按照不同拉伸比率拉伸膜片,分析不同的拉伸比率与收缩幅度的关系.结果 热塑膜热拉伸后的收缩幅度在前20 min内呈近似线性增大,20 min时刻达到大幅度,半小时后热塑膜的长度即保持稳定.热塑膜的收缩幅度在临床上常用的拉伸比率范围1.5~3.0内是恒定的,平均收缩率为1.5%±0.1%.结论 热塑膜的收缩在定型后的20 min内变化大,提示为患者制作放疗热塑膜时,冷却时间应不少20 min.热塑膜的收缩幅度与膜片的拉伸程度有相关性,提示热拉伸时应均匀拉伸,避免拉伸比率过大或过小.
-
BJ-6B型直线加速器床定位系统改进
本文介绍了对BJ-6B型直线加速器床定位系统的改进,改进后的床定位系统既保留了原机器的电气机械设计,又满足了普通放疗和X-刀治疗的精度要求,使用安全可靠,造价低廉.
-
颅颌面穿刺诊疗机器人系统定位精度的检测
随着手术机器人产品临床应用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人们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认识逐渐深化.颅颌面穿刺诊疗机器人系统可应用于实现活检、放射性粒子植入、射频消融等穿刺类手术,其定位精度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患者安全,是重要的指标参数.本研究从颅颌面穿刺诊疗机器人的应用背景入手,在没有相关标准依据的情况下,依据其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其定位精度指标的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利用设计的检测工装对颅颌面穿刺诊疗机器人系统的定位精度进行检测,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手术机器人类别产品的检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意义.
-
头部X-刀和γ-刀的几项主要技术参数的比较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的定义是利用各种放射技术对颅内小型靶区(病变)进行三维立体定向放射辐照,它的目的是在将病变周围正常组织吸收的放射线剂量减至小的同时,高精度地将大剂量的放射线一次性地传递给靶区,使之产生局灶性破坏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用于放射外科的典型的装置大致有两类:X-刀和γ-刀.γ-刀利用分布在一个球面上的多个钴源发出的辐射经高度准直后在靶区中心交叉形成一"焦点",而X-刀是将直线加速器发出的指向靶区中心的高能X线束准直后,围绕靶区中心进行单长弧或多非共面弧转而开成一"焦点".现将这两类装置的靶区定位精度、靶区边界以外辐照剂量分布下降的陡峭程度和照射不规则形状靶区的能力等主要技术参数作一比较.
-
CT模拟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探讨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涌现出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等新技术,这些技术的实施对肿瘤的定位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T模拟定位技术是通过CT扫描横断层图像,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重建患者三维立体图像来确定肿瘤靶区的位置.由于重建的患者图像是将每一层横断图像沿纵坐标叠加后形成的三维立体图像,所以靶区中心的位置精度与CT扫描的层厚和间距有关.笔者使用人体体模对CT模拟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进行了测定,探讨了CT扫描层厚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利用实时影像和定位验证系统对CT模拟定位的准确性做了进一步的验证.
-
变视野扫描技术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在进行精确放射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薄层的CT或MR扫描.以CT扫描为例,患者一般躺在真空负压成型垫上,或用面膜等方式固定,并在患者周围(一般为左、右两侧及底侧)放置定位标记柱.为了使四周的定位标志在图像上清晰可见,CT扫描一般需使用350~450mm以上的扫描野(FOV),并保持FOV不变,直到扫描完毕.在这样大野的扫描设置下,有效的影像所占整幅图像的面积比率是比较小的,相当大的范围是为了兼顾定位标记柱,而造成空白和浪费.在这样的视野里,由于图像分辨率不高而容易造成肿瘤或关键器官在图像上不清晰、边缘模糊,从而使医生勾画病灶或关键器官轮廓时,带来更大的勾画误差.目前减小此类误差的常用方法是放大勾画,即把原有的图像放大2倍、4倍甚至更大.但是这种放大不能增加图像的清晰度和空间分辨率,而只是使勾画操作相对容易和精确一些.笔者提出的变FOV技术对此却有显著的改观.该技术采用改变CT扫描视野的方法,从而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对提高精确放射治疗的定位精度是很有效的.
-
热塑面罩收缩对放疗靶区定位精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热塑面罩收缩对靶区定位精度的影响。方法试验一,测量热塑膜自由状态下收缩幅度:将规格为100 mm×50 mm 的热塑膜片加热并按一定比率在一维方向上拉伸,然后在拉伸后不同时刻测量热塑膜长度变化,分析不同拉伸比率与收缩幅度的关系。试验二,模体试验:利用头颈部仿形模体,模拟患者从制作面罩到放疗整个过程,测量治疗过程中由于面罩收缩引起的治疗中心位置偏移程度。结果热塑膜在前20 min 内收缩幅度大,不同拉伸比率对收缩幅度无明显影响。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面罩收缩引起的中心点偏移量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分别为(-0??12±0??31)、(-0??24±0??21)、(0.61±0??42) mm,在模拟一个疗程6周时间内各点内偏移相近(P=0.185~0??961)。结论为患者制作面罩时冷却时间应≥20 min,在此前提下面罩收缩引起的摆位误差在可接受水平。
-
CAD/CAM导板在上颌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基于临床CT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导板在上颌后牙种植修复中的定位精度.方法:通过对16例患者上颌骨进行CT扫描,基于CT数据设计和制作黏膜支持式CAD/CAM种植导板,并在种植导板辅助下于缺牙区不翻瓣植入20枚柱状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再次行CT扫描,采用点对点配准技术实现扫描前后的CT三维重建模型配准,测量实际种植体位置与虚拟放置种植体位置间的偏离值.结果:在CAD/CAM种植导板辅助下,20枚种植体平均头部偏差量为1.19mm±0.02mm,颊舌向和近远中向以及(颌)龈向偏离值分别为0.53mm±0.04mm、0.42mm±0.03mm 和0.30mm±0.04mm.尾部偏差量为1.03mm±0.06mm,角度偏差量为0.73°±0.64°.经统计学检验,种植体头部偏离值在颊舌向、(颌)龈向的偏离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近远中向的偏离值较其他2个方向略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种植体头部偏离值分别在颊舌向、近远中向、下龈向偏离值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CAD/CAM导板辅助下,上颌后牙区植入种植体精度较高;种植导板对种植体植入后的整体角度偏离影响较为明显;并且在三维方向上种植体头部在近远中方向的偏离对整体头部的偏离影响较大.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 种植导板 定位精度 牙列缺损 -
利用立体定位框架检验融合图像定位精度
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占据重要的地位,精确放疗目前是放射治疗的主要治疗方式,决定精确放疗的精度取决于定位图像的定位精度.目前定位图像除了依据普通的解剖结构成像的CT、MRI等影像外,还加上了以PET、SPECT等功能性影像.如何保证这些影像设备的定位精度,本研究作了初步探讨.
-
手术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定位精度的检验方法研究
本文首先对四类主要的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机器人、骨科机器人、腹胸腔机器人、血管介入机器人)的国内外行业发展现状进行综述,随后对手术机器人的定位精度的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针对颅颌面手术导航机器人四种定位精度: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机器人把持精度、机器人导航定位精度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实际的检验结果.本文在后指出了手术机器人的标准研究及检测技术研究的未来发展的两个方向.
-
自动放疗激光定位仪的开发与应用
目的:设计一种自动放疗激光定位仪,降低校准难度,提高其准确性.方法:利用机械模块和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激光灯的调校,由单人远距离遥控即可完成,并将其与传统三维激光定位灯拟合等中心校准的方法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激光定位仪校准用时更短,校准精度更高,参与人数也更少.结论:该激光定位仪可减轻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校准效率和放疗定位精度,可以推广应用.
-
3D打印应用于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精确定位
目的:评估3D打印应用于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的定位精度.方法:选取本院患者60例作为样本,分为传统定位组与三维打印组两组.传统定位组采用C T辅助定位,三维打印组采用三维打印技术定位.结果:三维打印组定位误差(0.12±0.05)m m、一次穿刺成功率96.67%、治疗有效率96.67%、并发症发生率3.33%,与传统定位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3D打印应用于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定位精度较高,有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治疗有效率,预防再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体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普通放疗相比突出特点是照射野小、剂量高、剂量梯度大(在射野边缘附近每毫米距离剂量变化为递降10%~15%).通过适形性放疗可以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照射量,同时给予肿瘤精确高剂量.因此,定位精度和治疗精度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显得非常重要.
-
三维标测中轮廓数据的误差校正
外加电场条件下对体内坐标进行测量,并对重复定位精度进行验证.针对不同类别的均匀介质电阻抗属性在恒压电场条件下电势梯度的变化规律,提出被测点空间位置精确测量的具体求解方法,同时通过测量点实际值和被测结果之间进行坐标变换来对测量误差进行校正.测量结果和实际尺寸的大偏差=±1.056 mm,尺寸相对误差<5%.结果证明了三维电场进行物体内部空间坐标精确探测的可行性.同时,作为物体内部被测点的一种新的标测手段,该方法可为心脏电生理手术的位置点探测奠定技术基础.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定位精度的测量与分析
目的了解SGS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SBTS)的定位精度,掌握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疗效的关系,为进一步改进SRTS的定位措施、有效实施放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SGS型SBT系统为研究对象,用焦点测量棒、胶片、有机玻璃球形体模、PTWUNIDOS放疗剂量仪等检测工具,并借助Duoscan扫描软件与FD99Film Dosimeter、DFS剂量胶片分析处理系统等对该SRTS的定位精度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机械定位基准中心与聚焦靶区中心的偏差为0.28 mm;头部和体部靶点位置总的定位精度(mm)与重复定位精度(mm)分别为1.11和0.18、1.46和0.34;头部和体部靶点位置的计算误差分别为0.80和0.89,剂量规划值与实测剂量误差在3%以内.结论该SRTS的定位精度符合治疗系统的出厂要求,可在临床中应用;定位精度是临床疗效的关键,实现实时定位摆位是今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SRTS) 定位精度 靶区 -
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外科治疗起源于20世纪初,曾经采用的术式有皮层切除、锥体束破坏、锥体外系毁损等.20世纪70年代后期,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进入"复兴"阶段,主要原因在于(1)左旋多巴治疗的局限性和副作用暴露出来,如长期使用导致的异动症和"开、关"波动现象.(2)影像学与电生理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靶点的定位精度,手术更加安全可靠.(3)核团毁损术的靶点有了新的改进.(4)统一的PD量表(UPDRS)被广泛采用,手术有了统一的评估方法[1].
-
3种活动代型定位器定位精度的比较
目的对新研制的产品Pri-trac定位器的定位性能进行检测,并对钉、盘2种定位器的定位性能进行比较.方法用 Pri-trac、Accu-trac 和Tecno-line pin定位器制作活动代型,测量锯开前和锯开后反复取戴30次的三维位置改变,测量精度为1um.结果 3种定位器制作的活动代型,在水平面上的位置改变无显著性差异,在垂直方向上Tecno-line pin 定位器制作的活动代型明显向上移位. 结论 Pri-trac定位器的定位精度已达Accu-trac定位器的定位标准,在垂直方向上两种盘式定位器较Tecno-line pin 定位器精确.
-
一种检验X刀定位精度的方法
X刀治疗一般使用单次照射、大剂量,所以其质量保证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是肿瘤靶心位置的准确性,即定位精度;二是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如果前者出现偏差,将会导致肿瘤上达不到高剂量,反而使周围的正常组织上达到高剂量,从而不但对肿瘤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相反会严重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甚至会严重损伤邻近的重要器官,如视神经、视交叉、脑干等,并且这种损伤是不可逆转的[1-3].
-
胸腺素联合放疗治疗高龄食管癌疗效观察
食管癌放疗后死亡主要原因在于局部未控,而三维适形放疗能提高靶区(肿瘤)定位精度和剂量,同时使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剂量显著降低,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已在大多数肿瘤上得到证实[1-2]。我院近5年来对高龄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颅外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
我院自1996年9月正式使用体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治疗了包括肺部原发肿瘤和转移瘤、肝部原发肿瘤和转移瘤、胰腺肿瘤、肾脏肿瘤、椎体肿瘤以及前列腺肿瘤等900余例,由于射野高度适形、射野周边剂量梯度较大,同时采用了低分次、大剂量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定位精度和治疗精度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我们质量控制的方法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