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河南省5所三本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作者:姚恩菊

    目的 了解三本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三本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5所三本院校大学生,对4481名有效被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15%的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与大学生常模相比,三本院校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性别比较在敌对(=2.68,P=0.007)、偏执(t=2.05,P=0.041)、躯体化(t=-4.25,P=0.000)、抑郁(t=-3.83,P=0.000)、焦虑(t=-3.15,P=0.002)、恐怖(t=-8.83,P=0.000)6个因子上差异显著;专业比较在躯体化(F=13.64,P=0.000)、抑郁(F=5.50,P=0.004)、恐怖(F=22.38,P=0.000)3个因子上差异显著;文化程度比较在躯体化(t=-2.22,P=0.027)、人际关系敏感(=2.54,P=0.011)、敌对(t=-2.69,P=0.007)3个因子上差异显著;年龄比较在强迫症状(F=2.64,P=0.015)、人际关系敏感(F=3.60,P=0.001)2个因子上差异显著.结论 三本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明显好于全国大学生的整体水平.

  • 广东省深圳市“80后”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郑磊;刘德坚;许贤

    目的 了解深圳市“80后”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下一步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对深圳市891名“80后”外来务工者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80后”外来务工者SCL -90总分为(119.75±29.63)分,低于全国常模(P<0.05);女性SCL - 90总分为(121.81±31.37)分,高于男性的(117.41±27.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问题检出人数为201人,检出率为24.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和年龄是调查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 深圳“80后”外来务工者的心理卫生状况较好.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健康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 重点高中新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作者:赵白帆;储勇;刘梅;冯爱国;齐洁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省属重点中学住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方法用周步成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方法,对来自全省的512名住校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有21.9%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男生问题率是17.6%,女生问题率是27.7%,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方面性别差异显著;汉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少数民族学生略高;昆明市市区与昆明市周边县、昆明市周边县与地州县市的学生之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昆明市市区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上均显著好于地州县市学生;父母文化程度高低对子女心理健康影响较大,母亲文化差异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高于父亲.结论重点中学高一住校生有一定比例的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性别、生源及父母的文化程度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 长沙市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罗天玉;黄鑫;杨艳

    目的 了解长沙市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503名八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属于正常范围、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5.77%,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5.03%,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仅占0.20%.各因子检出率为:学习压力占16.90%,情绪不平衡占13.92%,人际敏感占10.14%,焦虑占9.74%.结论 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比其他年级学生严重,但应防微杜渐,由于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显示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 深圳某企业外来工的孤独感和应对方式的研究

    作者:杨青;袁莉华

    目的 了解外来工孤独感现状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提高外来工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深圳204名外来工进行调查研究,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孤独感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负相关(P<0.05);孤独感与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孤独感外来工大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低孤独感外来工大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不同年龄的人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差异显著(F=5.142,P=0.001;F=7.429,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对方式(求助、自责、退避)对孤独感构成显著回归效应,有预测作用.结论 孤独感和个体的应对方式有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体验的孤独感更强烈.个体的应对方式能够预测个体孤独感的体验.

  • 家政服务人员岗前心理健康与生存质量调查

    作者:闫德亮;张文中;宋崇升;穆丽杰;刘静;李洁璐;孙仕友;张楚玉;武雅学

    目的 调查家政服务人员入职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生存质量,为下一步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某家政公司976名岗前家政服务人员为研究对象,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其心理健康状况,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版评定其生存质量.结果 SCL-90筛查阳性者占9.2%.年龄与SCL-90的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等多个因子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85~-0.161 (P<0.01).SCL-90筛查阳性者中,40岁及以下者的生存质量环境领域得分高于40岁以上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L-90各因子与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全部存在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家政从业人员岗前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40岁及以下者较40岁以上者生存质量更高.

  • 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后公众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张新卫;丁钢强;赵国秋;刘令初;赵鸣;曾日芳;赖江

    目的 了解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后公众心理卫生状况及应对方式,为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公众心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一定的年龄结构抽取15~60岁居民为调查对象.用卫生部项目办统一设计的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进行调查.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调查1551人,调查对象近两年经历影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为5.12大地震(51.4%)、台风灾害(18.5%)和毒奶粉事件(7.6%);其中突发公共事件直接受害者、现场目击者和参与救援的人员占29.0%;感觉突发公共事件对自己的情绪/心理有较大影响者占17.4%.调查对象中文化程度高、年龄较小者和丧偶者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但也有调查对象采取被动消极和逃避的方法;突发公共事件后主动寻求专业人员心理咨询的人仅为2.8%.结论 根据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并建立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意义重大.

  • 游泳教学对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龙茂枝;杨国愉

    目的 探讨游泳教学对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350人,进行6周游泳教学,以SCL-90为测评工具,进行游泳教学前后SCL-90因子得分的配对T检验,并按性别、专业、出生环境和学员成分分组,进行组内前后比较.结果 ①游泳教学后,除躯体化外,军校学员总体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降低(P<0.05);②游泳教学后,除躯体化、恐怖因子外,男性学员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降低(P<0.05);除躯体化外,女性学员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降低(P<0.05);③游泳教学后,除躯体化、恐怖因子外,独生子女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降低(P<0.05);除躯体化外,非独生子女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降低(P<0.05);④游泳教学后,除躯体化因子外,军队统招学员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降低(P<0.05);除躯体化、焦虑和恐怖外,地方自费学员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降低(P<0.05);⑤游泳教学后,临床专业学员SCL-90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降低(P<0.05);护理专业学员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得分显著降低(P<0.05);除躯体化、敌对和恐怖外,其他专业学员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游泳教学对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游泳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 铁路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靳莎;孙敬磊

    目的 调查机车乘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职业紧张量表(OSI-R)、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北京铁路局1817名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机车乘务员SCL-90测试总分(158.43 ±72.82)和阳性项目数(38.56±29.52)均高于国内常模[总分(129.96 ±38.76),阳性项目数(24.92±18.41)],多元回归分析及典型相关分析提示,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紧张因素、连续工作时间及饮酒状况呈正相关,与家庭月收入、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呈负相关.结论 北京铁路辖区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管部门非常有必要通过降低工作强度、提高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健康教育改善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

  • 成年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作者:王玉学;张春菊

    目的 分析成年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各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教育改造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选取泰安市某监狱正在服刑的男性人员420人作为实验组,收回有效问卷374份.选取泰安市辖区内城乡男性居民386人,作为对照人群,收回有效问卷338份.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I-90)评价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服刑人员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55.08%,其中有44.39%的服刑人员心理问题与常模相比,达到了异常或严重(Z>2)的程度.未婚服刑人员强迫症状因子得分高于有婚姻史者,敌对因子得分高于离异丧偶者(P<0.05).已服刑时间超过60个月者,在总分、抑郁、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方面显著高于已服刑时间少于12个月者(P<0.05).结论 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健康存在明显异常,服刑时间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影响.

  •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与工作满意度研究

    作者:林美琴;曾长佑;陈洁

    目的 讨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明尼苏达满意问卷》,对丽水市6家综合性医院1100名医务人员进行系统抽样问卷调查,采取集体施测方式,施测人员讲解指导语,当场收回填答问卷,收回1050份,有效问卷1006份.研究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医务人员中39.2%有心理问题,其中躯体化368人(36.8%),强迫235人(23.5%),人际关系敏感234人(23.4%),抑郁285人(28.5%),焦虑306人(30.6%),敌对255人(25.5%),恐怖118人(11.8%),偏执127人(12.7%),精神病性55人(5.5%).SCL-90各因子得分除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外,均显著高于国内正常人的水平.女性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强迫因子得分高于男性,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临床医师对医院的物理环境、经济收入、晋升、管理者、工作稳定性、工作风险及同事之间的关系方面的满意度均值要高于其他科室的人员.在经济收入、晋升、社会承认满意度方面护士总体满意度低.结论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相关,临床医师和护士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不同措施及激励手段,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

  • 湖南农村"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何资桥;曹中平;刘永刚;李子鹏;谢兴华

    目的了解湖南农村"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为农村"留守孩"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湖南衡阳、邵阳、永州3个地区农村"留守孩"94名,"非留守孩"117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评价.结果 "留守孩"中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占61.7%,"非留守孩"中阳性检出率占54.7%,二者无显著差异(P》0.306);"留守孩"在D因素(自责倾向)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孩"(P《0.05);留守女生在A因素(学习焦虑)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P《0.01);男生样本中"留守孩"在D因素(自责倾向)上的得分明显高于"非留守孩"(P《0.05).结论湖南农村"留守孩"与"非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不存在差异;"留守孩"比"非留守孩"更易出现自责倾向,且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男孩中;留守女孩比男孩更易出现学习焦虑.

  • 酒驾者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的研究

    作者:郑维芳;陈素玲;王蕾;叶敏捷

    目的 探讨酒驾者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及其应对方式、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60名酒驾者(研究组)和60名无酒驾史的同质驾驶员(对照组)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 除强迫因子外,酒驾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酒驾者CSQ中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高于对照组,EPQ中精神质、神经质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酒驾者SCL-90结果与CSQ幻想、自责、退避呈正相关(r为0.334 ~0.556),与EPQ精神质、神经质人格呈正相关(r为0.285~0.515).结论 酒驾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及神经质、精神质人格.为减少酒驾行为,应根据其心理特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点针对性的干预.

  • 本专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作者:吕斐宜;朱磊

    目的探索不同类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对专科生进行教育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6所学校的516名专科新生和508名本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专科生均分显著高于本科生(P<0.05).专科生中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略高于本科生,专科生中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显著高于本科生(P<0.05).专科女生的均分显著高于专科男生(P<0.01).结论专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其自身特点,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 某高等师范院校一年级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汪红烨;姜希

    目的 了解师范院校一年级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03级2715名大学新生(其中女生1651人)和2004级2866名大学新生(其中女生1851人)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结论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女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高等师范院校应重视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 广西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分析

    作者:王勇

    目的 探讨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某高校大学生824名,进行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SCL-90量表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贫困大学生的躯体化(1.45 ±0.50)、精神病性(1.47±0.51)、抑郁(1.51±0.54)、焦虑(1.50±0.51)、恐怖(1.45±0.51)、偏执(1.47±0.52)6个因子和总均分(1.51±0.48)与非贫困大学生的躯体化(1.33±0.48)、精神病性(1.38±0.52)、抑郁(1.33±0.48)、焦虑(1.42±0.54)、恐怖(1.37±0.52)、偏执(1.39±0.53)6个因子和总均分(1.43±0.50)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2个因子P<0.01,后4个因子和总均分P<0.05).贫困大学生主观支持分(24.46±6.41)和非贫困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分(25.30±5.58)差异显著(P<0.05).贫困大学生SCL-90各因子除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与社会支持各项得分在0.05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余各因子都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SCL-90各因子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除强迫症状外,SCL-90各因子与积极应对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SCL-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维度相关不显著.主观支持、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对支持的利用度进入回归模型(P<0.01),对心理健康预测作用的大小依次为主观支持、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对支持的利用度,修正后的判定系数为0.050、0.055、0.071、0.077.结论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因素、积极应对方式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但主要受其主观支持因素的影响.

  • 军校独生子女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作者:韩向前;汤家彦;解亚宁;王益荣

    目的评定军校独生子女学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军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SCL-90量表对军队高校学员12616人(其中独生子女2051人)进行测试.结果军校独生子女学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高校独生子女.军校独生子女学员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男性的这种差异更明显.在军校独生子女学员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怖倾向;农村生比城镇生更容易出现强迫、人际敏感和精神病性倾向,男生的这种倾向更明显;农村女生比城镇女生更容易出现躯体化倾向.影响军校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学员任务导致的心理压力、家庭教育、性别角色社会化和城乡环境.结论军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必须考虑到不同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 防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间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金迎;林茵

    目的了解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防治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医疗应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ES-D量表和自制问卷调查表,以黄浦区161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一线工作人员以女性为主,中专学历和初级职称为主要成员.在非典防治期间,医护人员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接近于普通人,但处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心理焦虑水平明显高于二线的医护人员,尤其是30~39岁年龄组更为明显.婚姻状况、性别、职称对医护人员在不同防治非典工作岗位上心理焦虑程度的影响不大.工作的满意程度对医护人员的焦虑程度无影响.医护人员为关心的问题依次为:收入状况、工作环境改善和自我防护.结论心理应急的应对指导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应急起到良好的疏导作用.心理疏导应更倾向于一线医务工作人员.

  • 河南省大学生焦虑状况调查

    作者:李建芹

    目的了解河南省大学生的焦虑现状.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河南省3所普通高校5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P<0.01);大学生状态焦虑在年级和专业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高于全国常模;大学新生和毕业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较高;师范生的状态焦虑水平较低.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年级和专业差异,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李锐;赵永乐;何莹

    目的 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932人,采用SCL90测量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该地区大学生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6.8%,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城市学生(P<0.05),非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贫困学生(P<0.05).结论 在该地区大学生心理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强迫症、抑郁、人际敏感等方面.

10871 条记录 10/544 页 « 12...78910111213...5435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