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能量CT碘图评估肝硬化血流灌注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唐永强;石磊;李剑;石明国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成像碘图定量法评价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灌注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收集正常人群及肝硬化患者肝脏双能量CT增强扫描图像及临床资料各30例,记录肝硬化患者肝脏各段动脉期(Ia)、静脉期碘值(Ip)、动静脉期CT值,计算肝动脉碘分数(AIF=Ia/Ip)及门静脉碘浓度差(PVIC=IP-Ia).结果 肝硬化组与正常组肝左右叶间分别比较,Ia、Ip、AIF、PVIC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肝硬化组间比较各碘值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肝硬化组动脉期CT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CT值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代双源CT(DECT)碘图成像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灌注的变化,为肝硬化患者定量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 肝脏局灶性病变第3代双源CT双能成像参数与灌注成像参数的相关性

    作者:徐佳;郑永昌;王萱;薛华丹;王士阗;梁继祥;金征宇

    目的 研究对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第3代双源CT的双能成像碘图参数与灌注成像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临床诊断为肝脏非囊性占位的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第3代双源CT行肝脏灌注成像及双能CT成像扫描,两种扫描间隔15 min.于双能CT动、门脉期碘图肝占位相对高、中、低密度区及正常肝右叶、肝左叶实质内绘制感兴趣区(ROI),获得碘图CT值;于肝脏灌注图像的相同位置绘制ROI,获得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碘图CT值与灌注参数相关性.结果 动脉期碘图CT值与ALP(r=0.812,95% CI=0.728 ~0.885,P<0.001)和PVP(r=-0.209,95% CI=-0.323 ~-0.073,P=0.007)显著相关,与HPI无显著相关(r=0.058,95% CI=0.046 ~0.498,P=0.461).门脉期碘图CT值与PVP显著相关(r=0.214,95% CI=0.072 ~0.361,P=0.005),与HPI无显著相关(r=0.036,95% CI=-0.002 ~0.242,P=0.649).双能CT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的总有效剂量为(3.53±1.17) mSv,明显低于肝脏灌注的(14.53±0.45) mSv(=25.212,P<0.001).结论 双能CT成像动脉期碘图参数与肝脏灌注ALP和PVP显著相关,门脉期碘图参数与PVP显著相关.

  • 双能CT单期扫描碘伪彩图对复杂肾囊肿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计一丁;徐东风

    目的 探讨双能CT单期扫描碘图对复杂肾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复杂肾囊肿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组(n=15)患者通过常规CT检查;观察组(n=15)患者通过双能量后处理软件Liver-VNC对皮髓交界期图像进行处理,测量感兴趣区碘值.分析虚拟平扫-碘图图像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病灶检出率;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 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虚拟平扫-碘图图像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0.0%(12/15)、53.3%(8/15)、13.3%(2/15).观察组患者复杂肾囊肿诊断准确率为97.0%,常规组患者复杂肾囊肿诊断准确率为90.0%.结论 双能CT单期扫描碘图对复杂肾囊肿诊断准确率较高,可较准确鉴别复杂肾囊肿.

  • 双源CT双能量碘图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刘佳怿;窦晓峰;张俊;田为中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成像中碘图对于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量30例(40个结节)患者平扫时甲状腺结节实性部分及病变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碘含量,采用SPSS软件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选取佳灵敏度及特异度的临界值,比较其与传统形态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良性结节的含碘量明显高于恶性结节,恶性结节(17个)与良性结节(23个)碘值范围分别为-2.4 ~0.9 mg/ml(中位数-0.5 mg/ml)、-0.9~2.2 mg/ml(中位数0.7 mg/ml)(Z=-3.23,P=0.21),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碘值范围分别为1.5 ~4.4 mg/ml(中位数2.4 mg/ml)、1.5~ 4.3 mg/ml(中位数2.6mg/nl)(Z=-0.21,P=2.16).临界值为0.15 mg/ml时,灵敏度为82.40%,特异度为81.00%.且与传统形态学诊断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值=0.456).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中的碘图通过测定甲状腺正常组织以及病变的含碘量,成为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有用工具.

  • 双源CT 能谱成像技术在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曾炳亮;李滋聪;廖小清;廖凤翔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成像技术对肺内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2例肺内孤立性肿块(恶性肿瘤及良性肿块各41例)的常规CT增强及双源CT增强动、静脉期资料,记录各期CT值及碘含量。组间行t检验,以P<0.05为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果无论是动脉期还是静脉期,常规增强的CT值均低于碘基图,差异仅在静脉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组标准化平均碘浓度含量低于良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其鉴别两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良性组和恶性组从40keV到140keV均表现为连续递减趋势,其中两组CT值在动、静脉期的各能量水平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源CT能谱成像单能量图像和碘基图像对肺部孤立性肿块的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双源CT能谱成像技术在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曾炳亮;桂绍高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成像技术对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淋巴瘤患者及30例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双源CT动脉期及静脉期能量资料,比较两者的CT值、碘覆盖值(CToA)、标准化平均碘浓度(NIC)、碘浓度差(IC)、碘浓度均一化比值(HRIC)及单能谱图像上淋巴结CT值差别。组间行双样本t检验分析,以P<0.05为结果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果淋巴瘤组淋巴结的平扫CT值、动静脉CT值分别与平扫CT值差值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瘤组淋巴结,3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组动脉期及静脉期的CToA、IC、HRIC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瘤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NIC无显著差异(P>0.05)。淋巴瘤组淋巴结在单能量图像上CT值较转移性淋巴瘤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能谱成像可提高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瘤的检出及诊断准确率,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双源CT碘图与能谱曲线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金梅;刘力;林奕军;高振兴;陈通;侯庆更;徐桂荣;于晓明;谷跃

    目的:探讨双源CT碘图与能谱曲线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并行双能量模式( DECT)增强扫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Liver VNC”“Monoenergytic”软件处理得到碘图与能谱曲线,对甲状腺结节碘图和能谱曲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良性结节的碘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高于恶性结节,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内实性成分之间的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良性组所有结节单能谱成像病变实性成分呈下降型曲线,与正常甲状腺组织能谱走行一致,恶性组呈上升型曲线,少部分表现下降型曲线。良性组曲线斜率在三个期相均大于恶性组,在平扫和动脉期,两组间的曲线斜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双能CT检查的灵敏度为88.5%,特异性为92.9%,准确率为96.2%。结论碘图定量分析和能谱曲线技术可提高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甲状腺疾病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双源CT平扫碘值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正华;黄建强;韩丹;赵卫;王婧婧;潘晓龙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中碘图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量36例(47个结节)甲状腺结节实性部分以及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CT值与碘含量(碘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选取佳敏感度及特异性的临界值.并比较其与传统形态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恶性结节(20个)与良性结节(27个)CT值与碘值分别为22.9~52.1 HU[平均(30.2±0.5)HU]、-3.2~1.0 mg/ml(中位数-1.5 mg/ml),30.2~55.1 HU[平均(39.4±0.7)HU]、-0.5~1.8 mg/ml(中位数0.9 mg/ml);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CT值与碘值分别为47A~85.6 HU[平均(66.8士1.3)HU]、1.1~3.2 mg/ml[平均(1.8±0.1)mg/ml],56.8~85.7 HU[平均(68.4±1.8)HU]、1.2~3.0 mg/ml[平均(1.7士0.1)mg/ml].其中各组CT值与碘值具有相关性(r=0.755、0.678、0.813、0.774,P=0.000).碘值临界值为0.15 mg/ml时,敏感度为81.50%,特异性为80.00%,且与传统形态学诊断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值=0.742).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扫描的碘图可测定甲状腺正常组织以及病变的含碘量,恶性结节的含碘量低于良性结节,可为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 双能CT碘图腹部临床应用及进展

    作者:赵常红;刘挨师;郝粉娥

    碘图是双能CT依据物质在不同KeV下衰减特性不同,实现物质分离,运用特殊软件识别物质中碘分布,从而生成的彩色编码图像,通过计算碘浓度等参数反映病灶血供信息,已成为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技术,在疾病诊断、鉴别、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就双能碘图原理、优势及在腹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CT双能量扫描模式在腹部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帆(综述);林伟;陈卫霞(审校)

    CT双能量扫描技术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同能量级别下对X线不同衰减的物理特性,获得反映组织化学成分的组织特性图像,从而提高腹部富血供病变的显示,同时能够进行组织化学成分分析等,获得物质特异性图像,如虚拟平扫图像、碘图等。目前已较广泛应用于肝脏、胆道、肾脏、肾上腺以及胃肠道等主要腹部器官组织疾病的研究。本文就CT双能量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腹部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双能CT单期扫描碘值测量对直径≤3 cm的肾脏透明细胞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刘学玲;周建军;曾蒙苏;张利军;陆秀良

    目的 探讨双能CT单期扫描(皮髓交界期或实质期)碘值测量对直径≤3 cm的肾脏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直径≤3 cm的ccRCC和14例AM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双能量后处理软件Liver-VNC对实质期图像进行处理,测量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碘值,包括病灶、邻近肾皮质和同层面腹主动脉,定义标准化碘值(NIC)为病灶内碘值/腹主动脉碘值,病灶-肾实质碘值比(LNR)为病灶碘值/肾实质碘值.对两组肿瘤患者的性别采用卡方检验,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肿瘤患者的年龄、病灶的大小、NIC值和LNR值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IC值和LNR值的诊断性能.结果 两组肿瘤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和性别均有统计学意义,ccRCC组的平均年龄为56.3岁(32 ~ 73岁),AML组的平均年龄为47.7岁(34 ~58岁)(P =0.046);ccRCC多见于男性(男∶女为3.6∶1),而AML多见于女性(男∶女为1∶13)(P<0.001);ccRCC的NIC值和LNR值均较AML高,两者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皮髓交界期NIC值和LNR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5、0.937,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86.7%;实质期NIC值和LNR值的ROCAUC分别为0.970、0.957,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90.9%.结论 双能CT单期扫描(皮髓交界期或实质期)碘值测量可以较准确地鉴别直径≤3 cm的ccRCC和AML,从而降低辐射剂量.

  • 双能量碘图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慧;武志峰;鄂林宁;吴山;王荣华

    目的:探讨双能量碘图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既往有TACE治疗史的原发性肝癌患者CT影像及DSA资料,采用双能量扫描,分别用两种方法对图像进行分析。 A法采用常规方法观察图像,B法将数据调入Liver VNC后处理软件,对所获得碘图进行分析;运用配对χ2检验比较两法对病灶的阳性检出率。结果50例TACE术后患者中共经DSA证实51个病灶,两种方法的对病灶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43%和94.12%,(χ2=4.9,P值<0.05)。结论双能量碘图不仅可避免碘油伪影的影响而且可较准确发现TACE术后肝内的异常强化灶,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价中有着一定的作用。

  • 双能量CT碘图在鉴别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蔡鹏飞;刘国强;陈杰;邢伟

    目的 探讨CT双能量技术碘图在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9例肺部结节或肿块患者(良性11例,恶性28例)均经病理证实行胸部CT双能量模式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将双期双能量增强数据调入Dual-energy软件,选择"Lung Nodules"应用得到碘图.通过测量并计算得出病灶动脉期(AP)、静脉期(VP)及动静脉期间(AV)碘图C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之间碘图CT值的差异.结果 良、恶性病变之间碘图(AP)、碘图(VP)CT值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P>0.05;t=1.50,P>0.05),而碘图(AV)CT值净增值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5).结论 CT双能量扫描碘图为肺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双能量CT在胰腺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袁元;黄子星;宋彬

    目的 总结近年来双能量CT在胰腺成像中的应用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双能量CT在胰腺成像中应用的研究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双能量CT能够同时提供组织器官的形态图像和功能信息,目前在胰腺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低管电压技术、碘图、虚拟平扫、单能谱成像等几个方面.结论 胰腺双能量CT有利于检出胰腺病灶、降低辐射剂量和提高图像质量.

  • 双源CT双能量扫描碘图对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诊断价值

    作者:钱蓉;袁元;黄子星;宋彬

    目的 评估120 kV门静脉期图像结合碘图对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4年5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治疗的、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17例,经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获得120 kV门静脉期图像和碘图图像,比较单纯120 kV门静脉期图像和120 kV门静脉期图像+碘图对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17例患者中,6例患者存在胰腺坏死,其中4例早期未发现确切坏死灶者进展为坏死,而2例早期发现坏死灶患者经随访已好转;余1 1例无胰腺坏死灶.120 kV门静脉期图像诊断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灵敏度为50.0% (3/6),特异度为100% (11/11),准确性为82.4% (14/17),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856,P=0.018); 120 kV门静脉期图像+碘图诊断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的灵敏度为100% (6/6),特异度为90.9%(10/11),准确性为94.1% (16/17),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977,P=0.002),且高于120 kV门静脉期图像的AUC值(P=0.002).结论 120 kV门静脉期图像结合碘图能提高对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主观判断能力,还能敏感地显示胰腺实质缺血区域,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双源CT双能量碘图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影像的诊断价值

    作者:袁元;黄子星;李真林;宋彬;邓莉萍

    目的 初步探讨双源CT双能量碘图技术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确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双源CT双能量门静脉期增强图像,测量、计算并评估80 kV、140 kV、加权融合120 kV和碘图图像中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胰腺坏死灶面积以及图像主观诊断评分.结果 80 kV、140 kV、加权融合120 kV和碘图图像中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分别为(67.40±20.82) HU、(42.87±14.99) HU、(48.69士15.82)HU、(33.01±10.26) HU;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分别为8.36±3.58、5.85±2.65、7.68±3.51、10.60士4.34;胰腺坏死灶面积分别为(3.78士2.68)cm2、(3.28士2.59)cm2、(3.37士2.46)cm2、(2.42±1.98) cm2;图像主观诊断评分分别为3.88±0.33、3.31士0.80、3.58士0.66、2.81±0.76.碘图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胰腺坏死灶面积以及图像主观诊断评分与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图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碘图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坏死灶面积和图像主观诊断评分均低于其他3组图像,碘图的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高于其他3组.结论 双源CT双能量碘图技术不能提高影像诊断医生对胰腺坏死灶检出的主观判断力,但能更为敏感的显示胰腺实质中坏死灶周边的低灌注区域.

  • 双能量CT碘图强化值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晓东;季倩;程悦;黄黎香;范文骏;沈文

    目的 探讨双源CT碘图强化值与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不同阶段结节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0-08-2012-06临床拟诊为肝细胞癌而需行肝移植术的受体26例纳入研究.术前行双源CT扫描,测量肝硬化相关结节的动脉期碘图强化值;术后测量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反应积分值及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结节动脉期双能量碘图强化值与病理定量指标的关系.结果 将所得44个结节按照病理性质分为3组:再生结节(regenerative nodule,RN) 11个,不典型增生结节(dysplastic nodule,DN)10个,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23个.①3组动脉期碘图强化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31,P<0.001),HCC组碘图强化值分别与RN及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N组及DN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VD与动脉期碘图强化值呈正相关(r=0.545,P<0.001).③VEGF免疫反应积分与动脉期碘图强化值呈正相关(r=0.405,P<0.05).结论 双源CT动脉期双能量碘图强化值与MVD和VEGF免疫反应积分之间具有正相关性,能够定量反映肝细胞癌形成中的血管生成状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