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研究

    作者:臧桐;邱悦

    目的:运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 V I)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颈总动脉弹性的差异。方法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无血管病变20例为病理A组,有血管病变20例为病理B组。2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检查内中膜厚度(I M T)、收缩期峰值流速(P S V)、阻力指数(RI),应用VVI测量颈总动脉管壁长轴方向上和短轴前、内、后、外对应点的大运动速度(Vsm)、大应变(Ssm)及大应变率(SRsm),并进行比较。结论病理A组、病理B组、对照组间的长轴和短轴对应点间Vsm、Ssm、SRsm比较有差异。病理A组、病理B组、对照组内各位点比较Vsm、Ssm、SRsm比较有差异(P<0.05)。讨论VVI技术能够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颈动脉弹性的改变。

  • 腹部外科手术的发展及展望

    作者:高志军

    腹部外科在外科以至整个人体医学中的重要性首先在于腹部外科疾病(包括创伤)是常见的,包括人体重要器官如肝脏、胰腺、胃肠道等疾病.其次,这些重要器官疾病的病理生理牵涉到许多外科基本问题,其手术又包含大量外科基本操作.因此,腹部外科及其手术学是外科学的基础,是外科各专科医师完成其训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腹部外科及其手术学的重要地位,在可见的将来还不可能有重大变化,腹部手术对外科医师心理素质、学识、经验、技术水平、临机应变的能力和责任心的要求则将越来越高."腹部外科是一门既成熟又年轻的学科"这一说法(黄志强教授语),同样也适用于腹部外科手术.由起步到成熟,腹部外科手术学有过一段漫长的经历.

  • 一种新型神经干细胞脉冲加载生物反应器的研制

    作者:孙圣凯;陈旭义;汤锋武;张西正;李瑞欣;郭勇;侍才洪;程韬

    目的:模拟颅内的力学环境,研制可对神经干细胞实施动态脉冲加载装置和灌流培养的系统.方法:动态监测侧脑室的颅内压变化及生化指标,明确脉冲载荷的形成机理与颅内的生物学环境;设计并构建动态脉冲加载装置和灌流培养系统,检测加载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精确度,并对培养系统的密闭性、无菌性及生物学环境进行测量.利用Instron仪器及应变仪测量细胞培养栽体生物的半透膜力学性能及应变情况,并测量其生物相容性.结果:该生物反应器连续运转14 d后,培养液中无细菌生长;可基本模拟颅内的生物学及力学环境,可形成精确、稳定的脉冲加栽;生物半透膜的生物相容性理想,力学及应变测量符合细胞培养的要求.结论:该生物反应器可作为动态培养环境下神经干细胞力学生物学机理研究较可靠的培养系统和加载装置.

  • 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大鼠胫骨表面应变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刘曦雨;罗二平;曹璐;杨永青;邵希;颜泽栋;张旭慧;景达

    目的:构建基于MicroCT的大鼠胫骨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在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的胫骨表面应变的空间分布.方法:将MicroCT扫描得到的断层图像通过Mimics、Geomagic Studio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大鼠胫骨的三维实体模型,导入ABAQUS 6.14中,将胫骨简化成各向同性材料,采用四面体单元划分网格,边界条件定义为胫骨远端固定、近端施加轴向载荷,经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胫骨表面应变的空间分布及“应变-载荷”关系曲线,并基于此确定胫骨表面大张应变和压应变的解剖位置.结果:对大鼠胫骨的有限元分析计算发现,施加载荷与应变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通过对不同载荷下大鼠胫骨表面应变空间分布的分析显示,大张应变发生在胫骨近中下1/3处,大压应变发生在胫骨中段.结论:基于MicroCT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胫骨轴向的应力载荷加载模型,并可通过该方法精确定量不同压缩载荷作用下的胫骨表面张应变和压应变的空间分布,为预测骨微损伤发生的空间位置分布提供理论支撑.胫骨骨微损伤发生风险高部位为胫骨中段及近中下1/3处.该模型可为课题组骨微损伤的动物和临床实验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 血管超声弹性成像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何芳丽;杨继庆;周建学;卜欣

    介绍了血管超声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对该成像手段的临床指导意义进行概述,重点阐述了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及无创血管超声弹性成像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成像方式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基于射频数据的无创血管超声弹性成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超声弹性成像的原理及理论分析

    作者:罗建文;白净

    超声弹性成像能够获得常规的成像模态无法获取的组织弹性这种基本的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详细介绍了超声弹性成像的一般原理与改进,以及理论分析的方法.

  • 超声弹性成像中应变滤波器的理论及其发展

    作者:罗建文;白净

    弹性成像能够提供组织弹性这一基本的力学属性,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应变滤波器是超声弹性成像的重要理论框架,可广泛应用于超声弹性成像效果的评估、分析和预测.本文详细综述了应变滤波器的理论和发展,并对文献中的一些笔误作了修正,对实现的一些细节作了说明.通过对应变滤波器的理解,可以加深对超声弹性成像效果的理解,并对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参数以获得佳的成像效果以指导.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测正常人左心室心肌应变

    作者:连醒华;佘亚鹏;赵新民

    目的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心肌应变.方法 选择50例正常人,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8~54岁,平均年龄51.16岁.收缩压为(15.63±1.77)kPa[(117.53±13.30)mmHg],舒张压为(9.87±1.04)kPa[(74.18±7.84)mmHg];心率(76.43±5.51)次/分.采集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的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分析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和圆周应变(CS).结果 左心室各节段心内膜层心肌LS、RS、CS均显著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LS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递增;RS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较一致;同一水平前室间隔的CS较高.结论 2D-STI可以准确测量左心室壁节段心肌应变,能够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 应变及应变率成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房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孙佳英;黄云洲;陈元禄;任书堂

    目的:应用应变及应变率成像技术研究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房功能的改变,探索新的评价右房功能的指标.方法:正常对照组33例,PH组50例.分别测量并计算右房被动排空分数(RAPEF)、右房主动排空容积指数(RAAEVI)、右房主动排空分数(RAAEF)、右房射血力指数(RASFI)和右房每博量指数(RASVI).获取所有入选者右房侧壁应变及应变率曲线,测量右房应变峰值(ASS)、舒张早期应变率E峰峰值(ESR)、房缩期应变率A峰峰值(ASR)和收缩期应变率S峰峰值(SSR).比较2组之间各参数差别并分析右房功能参数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H组右房管道功能参数RAPEF和ESR降低,右房收缩功能参数RAAEVI、RAAEF、RASFI、ASS和ASR升高,右房储器功能参数RASVI和SSR升高(P均<0.05).右房功能参数均与PASP有相关性,其中RAPEF、ASS、ASR和SSR相关性较好(r值分别为-0.65、O.74、O.67、0.75,P均<0.01).结论:PH患者右房管道功能减低,收缩功能及储器功能增强;应变及应变率参数可成为评价右房功能简便的新指标.

  •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对颈动脉弹性的影响

    作者:牛慧敏;薛红元;刘欣;于明月;焦荣红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糖尿病组(颈总动脉无斑块,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行回顾性分析,计算短轴切面不同截断各壁的大径向运动速度(Vs)、大切向应变(Smax)及大切向应变率(SRmax)。结果正常组颈总动脉距分叉处1.5 cm 及2.5 cm 处管壁的轴向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颈总动脉距分叉处1.5 cm及2.5 cm 处管壁的轴向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正常组颈总动脉管壁的运动速度向量较糖尿病组增大。正常组颈总动脉各壁的轴向速度及应变率数值均大于糖尿病组(P<0.05);2组颈总动脉各壁应变的测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以作为一项新的无创检查颈动脉的方法,用于评价颈动脉的力学状态。短轴切面的轴向速度、轴向应变率可以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力学改变的指标,而轴向应变则不能作为评价指标。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对颈动脉管壁弹性的早期影响

    作者:刘欣;牛慧敏;高洁;于明月;薛红元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 VVI)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早期弹性改变的价值。方法选择颈总动脉无粥样硬化斑块的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糖尿病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8例作为正常组,均进行 VVI检测,分析2组颈动脉长轴切面管壁的运动矢量图、重建三维参数图,测量其大切向速度(Vs)、大切向应变(Smax)及大切向应变率(SRmax)。结果糖尿病组颈总动脉长轴运动矢量图及重建三维参数图与正常组形态基本一致。糖尿病组颈动脉各位点 Vs、Smax、SRmax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 VVI技术可应用于早期检测和评估糖尿病对颈动脉的影响。

  • 应变和应变率对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应用价值

    作者:仉晓红;田家凯;李晓燕;Thomas H Marwick

    目的 探讨应变和应变率在发现早期糖尿病性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GE Vivid 5超声诊断仪及应变和应变率分析软件,检测137例受试者的心肌左心室6个室壁节段应变和应变率,其中单纯糖尿病组36例,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3例,单纯左心室肥厚组42例,正常对照组36例.结果 患者组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大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绝对值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在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组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亦低于单纯左心室肥厚组(P<0.01).结论 应变和应变率可以早期发现无明显心脏病表现的糖尿病性心肌病.

  • 应变及应变率显像评价不同构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及收缩后缩短

    作者:刘超;陈明;张翔;李文

    目的 应用应变及应变率技术评价高血压不同构型组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及缩短后收缩(PSS)现象.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根据LVMI和RWT将4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室正常构型(LVN)组(20例)和左室重构(LVR)组(20例).正常对照组30例.运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对左室各室壁节段心肌进行应变和应变率定量分析,观察PSS现象的发生率.结果 收缩期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在LVN组和LVR组均表现为整体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LVN组及LVR组、对照组均可见PSS现象,但LVR组PSS发生率(55%)明显高于对照组(22%)和LVN组(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病理性PSS在高血压患者出现率较高,提示其局部缺血心肌节段存在心肌运动的不协调;而对照组PSS的出现为正常心肌在生理状态下同步与相互平衡的结果.

  • 右室长轴应变与传统超声指标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爱莉;翟亚楠;翟振国;谢万木;万钧;陶新曹;彭文华

    目的 探讨右室游离壁长轴应变(FWLS)和传统右心功能指标在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右心功能不全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CTEPH患者60例为A组,肺动脉压力正常的肺血栓栓塞症(PE)患者45例为B组.A组根据WHO心功能分级分为两个亚组:心功能 Ⅰ ~ Ⅱ级为A1组,心功能 Ⅲ ~ Ⅳ 级为A2组.比较A组与B组 、A1与A2组的传统右心功能指标[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 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 右室面积变化率(FAC)、 右室心肌做功指数(RVIMP)]及右室FWLS,比较各右心功能指标诊断右心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指标预测右心衰竭的价值.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患者右心显著扩大,常规右心功能指标及右室FWLS均明显受损(P<0.001).A1组与A2组的右心功能指标TAPSE、S′ 、FAC及FW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VI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右室FWLS识别右心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大(0.864,P<0.001).右心房面积(OR=1.212,95%CI=1.004-1.48,P=0.046)和右室FWLS(OR=0.662,95%CI=0.470-0.933,P=0.018)是右心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与传统右心功能指标相比,基于斑点追踪技术的右室FWLS在识别CTEPH患者右心功能不全方面具有优势,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应变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正常人心功能的评价

    作者:许迪;金玉;陆凤翔;周蕾;雍永宏;陈莉;朱蕾

    目的应用应变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正常人的心功能进行研究.方法 采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0例和正常对照者22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后,分别测量其不同心肌节段的大应变值,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正常组应变值在各个心肌节段基本保持一致;而在肥厚型心肌病组,室间隔、左室前壁和下壁各节段心肌的应变值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 应变成像技术可准确地检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为准确、定量地评价局域心肌功能提供了新的参数.

  • 超声斑点追踪二维应变与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同步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晓;邓又斌;熊莉;申屠伟慧;张芸;伍玉晗;石珍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二维应变(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strain,2DS)技术在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运动同步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短轴观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部图像及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室长轴观高帧频图像,应用组织速度成像(TVI)技术测量纵向心肌收缩速度达峰值时间,同时应用2DS软件分别测量短轴及长轴上各节段径向及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定义前间隔、后壁对应节段达峰时间差值为左心室同步化指数(△T),以比较TVI与2DS在评价左室心肌运动同步性的应用价值.结果 2DS长轴基底段及2DS短轴基底段与TVI比较,△T值明显增大(P<0.01);2DS短轴中间段与TVI比较,△T明显增大(P<0.01).2DS短轴各节段△T与2DS长轴对应节段△T比较明显增大,且在基底段及中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S长轴各节段不同步例数及检出率均高于2DS短轴及TVI,且基底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DS短轴各节段不同步例数及检出率与T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各节段纵向应变对左室运动不同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VI法和超声斑点追踪左室短轴径向应变法.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左心室机械形变及其异质性的影响

    作者:孔令云;高霞;丁雪晏;陈哲;王广;吕秀章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评价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对左心室收缩期机械形变的影响.方法 收集原发性临床甲减患者42例作为甲减组,性别 、 年龄 、 高血压病史匹配的正常体检者4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接受系统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2D-STI测量左室各切面及整体水平收缩期长轴应变峰值(GLS),用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表示机械离散度(MD).评价GLS和MD的组间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和可重复性分析.结果 甲减组心尖四腔 、 三腔 、 两腔切面及整体GLS均低于对照组[(-21.3±3.2)% 对(-23.9±2.9)%,(-20.4±3.8)% 对(-22.7±2.9)%,(-21.2±3.9)% 对(-23.9±2.5)%,(-20.9±3.4)% 对(-23.5±2.3)%,P<0.01].甲减组心尖四腔 、 三腔 、 两腔切面及整体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 ms对0.9 ms,2.2 ms对0.7 ms,2.3 ms对1.7 ms,12.2 ms对(5.9±2.6)ms;均P<0.05].MD与GL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无显著相关性(r=0.12,P=0.27;r=-0.17,P=0.10),MD与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游离甲状腺素(FT4)、 促甲状腺激素(TSH)均存在弱相关性(r=-0.34,P=0.01;r=-0.38,P=0.005;r=0.31,P=0.02).GLS与TSH无相关性(r=0.17,P=0.22).结论 原发性甲减可导致左室收缩期机械运动的不同步性增加 、 形变程度减低.MD可作为早期检测甲减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 左心房超声定量分析对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作者:丁峰;宋宏宁;陈金玲;周青;谭团团;胡波;曹省;郭瑞强

    目的 应用超声定量分析技术测量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后左房结构及功能,评价其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行RFCA的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患者102例,健康对照组22例.测量左室舒张早期左房应变(Se)、左房总应变(Sg),舒张晚期左房应变(Sa)、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收缩期应变率(SRs);计算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PSe-SD,TPSg-SD)和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TPSRe-SD,TPSRa-SD,TPSRs-SD);测量左房大容积(LAVmax)、左房小容积(LAVmin),计算左房总排空容积(LASV)、左房射血分数(LAEF).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选取SPSS工作表中产生的个体预测概率变量绘制多变量ROC曲线,确定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及佳截断点.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复发患者Sg及Se、Em减低,TPSRe-SD、TPSRs-SD增大(均P<0.05),Logistic回归方程为P=1/[1+ e-(3994+022×Se 0.115 Sg+ 0.04 TPSRmSD-0.354 Em+0.02 TPSRsSD)],以P≥0.202为截值预测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分别为88.9%和89.4%;持续性房颤组:复发患者SRs,LAEF及LASV减低,E/Em增大(均P <0.05);Logistic回归方程为P=1/[1+e-(1.139-0.102LASV+0.348×E/Em-3.266×LAEF-0.417×SRs)],以P≥0.502为截值预测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分别为77.3%和79.2%.结论 左房超声定量分析技术对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有很好的预测价值.阵发性房颤患者可通过应变及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预测复发,持续性房颤患者可通过LASV、LAEF、SRs预测复发,多指标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 斑点追踪显像结合运动负荷试验研究正常人等容舒张期心肌应变的特点

    作者:陈晓燕;康春松;李朝军;张燕霞;宋倩;赵哲黠

    目的 观察健康成人运动负荷前后等容舒张期(IVR)心肌环向应变的变化规律,探讨环向应变恢复率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43名健康成人采用改良Bruce方案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分别在运动前期、运动高峰期、运动后恢复期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测,获取左室舒张功能参数(E/e)及等容舒张时间;应用Xstrain技术获取左室3个标准短轴收缩末期(ES)、等容舒张末期(IRA)心内、外膜下心肌环向应变,计算IVR心内、外膜下心肌环向应变恢复率(ENCSrec,EPCSrec).比较不同运动阶段的ES、IRA心内、外膜下心肌环向应变及ENCSrec、EPCSrec,分析ENCSrec、EPCSrec与E/e的相关性.结果 基底、乳头肌水平ES及IRA心内、外膜下心肌环向应变在运动各阶段先减小后增加(P<0.05),左室3个短轴ES及IRA心内膜下心肌环向应变在运动各阶段大于心外膜下心肌环向应变(P<0.01);左室3个短轴ENCSreC、EPCSrec在运动各阶段先增加后减小(P<0.05);运动各阶段3个短轴ENCSrec、EPCSrec与E/e不同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 运动负荷前后,IVR心肌应变的变化特点符合心肌生理变化规律,IVR不同层次心肌应变存在差异;IVR心肌应变恢复率可反映心脏舒张功能.

  • 定量组织速度显像技术评价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姚桂华;张运;张鹏飞;张梅;季晓平;张薇;葛志明;王荣;丁士芳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定量评价室壁运动的价值.方法应用QTVI技术对15例健康志愿者(A组)和15例心肌梗死患者(B组)采集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观组织速度图像.将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分别按照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划分为18个节段,测量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p)、收缩期峰值位移(D)、收缩期大应变率(SR)和收缩期大应变(S)4项指标.结果 B组运动异常节段中,18个节段中共有16个节段的Vp测值,15个节段的D测值,17个节段的SR测值,16个节段的S测值明显低于A组对应节段的测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或 0.05).结论 QTVI技术可准确识别运动异常节段,在定量评价节段性室壁收缩功能中具有重要价值.

474 条记录 10/24 页 « 12...78910111213...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