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

    作者:黄俊;胡元平;宋樟伟;杨炜宇;徐瑞;倪显达

    目的 评价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 - STI)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的左心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DCM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得到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过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Ve)及舒张晚期血流速度(Va);应用2D - STI技术测量DC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收缩期纵向峰速度、峰值应变及峰值应变率.结果 DCM患者的LAD、LVESV及LVEDV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LVE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C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Ve/Va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DCM患者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收缩期纵向峰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心尖段的后壁、下壁及侧壁收缩期纵向峰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前壁及室间隔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峰值应变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DCM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从心底往心尖方向观察,收缩期纵向峰速度呈递减趋势.结论 2D - STI技术能准确、全面的分析左心室局部心肌长轴运动的峰速度、峰值应变及峰值应变率,对评价DCM患者的左心室局部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

    作者:周苏东;张光昊;张开颜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交.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在齐鲁医院平邑分院心内科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住院14 d以上的患者36例和健康对照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健康对照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6例患者于住院1d及14 d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分别测量室间隔及左心室侧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结果 心肌梗死治疗1d组与健康对照组、心肌梗死治疗14 d组二维常规超声心动图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下降(P<0.05),心肌梗死治疗14 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健康对照组、心肌梗死治疗14 d组及心肌梗死治疗1d组室间隔及左心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交及应变率依次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可定量检测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并定量评估治疗后效果.

  • 应变率成像的临床研究及应用现状

    作者:刘表虎;朱向明

    应变(strain,ε)和应变率(strain rate,SR)是近年来从心肌组织多普勒成像中发展起来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为定量评价局域心肌功能提供了一种客观、可靠的方法.本文就应变率成像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高怡;陆娟(综述);王如兴(审校)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是医学领域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超声心动图技术,其在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基础上,自动追踪室壁感兴趣区域内心肌组织变形与形变速度,具有非侵入性和不受声束角度影响的优点,通过对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和心室扭转的测定,可以客观、定量、准确地评估心肌局部和整体功能。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涛

    超声弹性成像作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成像技术,能够反映声阻抗相同的不同组织的弹性模量特点,由于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观察方法,一经出现便受到广泛关注,将其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如常规超声、CT、磁共振成像)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度.在此就超声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 超声新技术——应变及应变率显像在心肌病心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西梅;高晓军

    超声心动图可无创评价心肌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新近发展的超声新技术--应变及应变率(SR)显像能够鉴别心肌的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定量分析心室运动的同步性及评估心肌纵向及径向的伸缩功能,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运用趋势,从而为心肌病的评价提供了更先进的方法.本文阐述了应变及SR显像的原理,正常心肌的应变/SR及应变/SR在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

  • 速度向量成像在评价血管运动力学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丽;郭丹丹;张凯(综述);张雪君(审校)

    速度向量成像( VVI)技术是一项能够定性、定量评价血管壁功能的超声技术。 VVI基于斑点追踪成像原理,通过对血管壁不同方向的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分析,对不同位点进行精确定位,能够准确得到血管壁机械力学特性及运动功能改变的信息,全面评估血管内膜力学特点、管壁功能状态。利用像素的空间相干及追踪技术,从高帧频二维灰阶图像中能提取反映血管局部组织微观形变的结构力学参数进行功能评价和分析。客观反映不同疾病血管壁弹性及运动特征的变化,发现斑块不同部位受力及旋转运动情况,对评估血管力学特征及斑块的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

  • 应变/应变率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志浩;张薇

    应变/应变率成像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定量评价心肌功能的超声技术.与组织多普勒相比,应变/应变率成像具有不受心脏平移和周围心肌牵拉影响的优点.这样在定量检测急慢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局部心肌功能异常方面,应变/应变率成像比组织多普勒更加准确客观.同时,应变/应变率成像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可以明确心肌收缩过程及心肌运动的协调性.随着应变/应变率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进步,临床心血管病的各个方面都会用到应变/应变率成技术,进一步丰富临床诊断信息.

  • 大鼠和兔胃的张力和应力依赖于部位和方向

    作者:赵静波;廖东华;Hans Gregersen

    目的 确定大鼠和兔胃组织条的单轴压力-应变特性,研究胃的零应力状态.方法 纵向组织条(平行于小弯)和环形组织条(垂直于小弯)取自胃底 (腺性部分)和前胃(非腺性部分).根据零应力和无载荷状态长度的变化计算残余应变,应用张力拉伸仪进行应力-应变实验.从数字图像测量每个组织条的厚度和宽度,从组织条得到的数据与从体外完整胃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胃腺性部分的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变比非腺性部分大,大鼠胃的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变比兔大.就应力-应变而言,腺性部分比非腺性部分硬,纵向腺性部分比环向腺性部分硬,大鼠胃组织条比兔胃组织条硬.从组织条得到的数据与从体外完整胃得到的数据有可比性,从而表明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在生理范围内.结论 大鼠和兔胃的张力和应力依赖于部位、方向和种属.由于胃的几何形状复杂,应用影像技术和机械数据进行三维图像重建所获得的数据对于全面评估胃的功能非常重要.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左房功能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姜琳琳;王学梅

    目的 采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价左房功能,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58例,应用Simpson法计算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主动射血分数(LAAEF)和左房总排空分数(LATEF),采用VVI检测左心房长轴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Ss)及峰值应变率(SRs),左心房长轴整体舒张早期峰值应变(Se)及峰值应变率(Sre)和左心房长轴整体舒张晚期峰值应变(Sa)及峰值应变率(Sra),并与左房容积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左心房长轴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峰值应变率与左房总排空分数相关,(r=0.398,P=0.005; r=0.365,P=0.007).左心房长轴整体舒张早期峰值应变及峰值应变率与左房被动射血分数显著相关(r=0.475,P<0.001; r=0.505,P<0.001).左心房长轴整体舒张晚期峰值应变及峰值应变率与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不相关(r=0.199,P=0.165;r=0.267,P=0.062).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左房功能的评价具有可行性.

  • 老年人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李明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人用药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的老化和生理功能的减退,对药物的敏感性相对增高,而耐受性降低,对药物的应激反应变弱,其药代动力学都明显不同于中青年人.其特点为:吸收功能低下,排泄功能低下,代谢功能低下,药物不良反应增多.因此,老年人用药问题应引起注意.

  •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结合实时心肌声学造影预测心肌梗死后患者心肌存活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云;李华;胡劼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RT-3D-STI)结合实时心肌声学造影(RT-MCE)技术评价心肌梗死后患者心肌存活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5例根据心电图、心肌酶学及冠脉造影确诊,且成功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1周内行RT-MCE检查,对心肌灌注结果进行半定量评价;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二维超声分析左室各节段心肌进行室壁运动,根据术后室壁运动是否改善将室壁运动异常的心肌节段分为2组:存活心肌组和非存活心肌组;同时行RT-3D-STI技术测得左室心肌整体及各节段三维峰值长轴应变(3D-LPS)、环向应变(3D-CPS)、面积应变(3D-APS)及径向应变(3D-RPS)参数指标.结果 血运重建术前,存活心肌组3D-PLS、3D-PAS、3D-PCS、3D-PRS明显高于无存活心肌组(P<0.05).单参数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以术前3D-PAS≤-16.5%作为截断值判断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AUC为0.944,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93.8%,明显高于其他应变值.多参数联合分析结果显示,三维应变参数联合判断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AUC为0.969,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7%、90.6%.血运重建术前,RT-MCE评价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1%、68.8%,一致性分析得出Kappa值为0.645.结论 在静息状态下,RT-3D-STI技术预测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的价值高于 RT-MCE技术,其中三维应变参数以3D-PAS≤-16.5%作为截断值判断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的价值高,且两种技术联合应用能更好地评价心肌存活性.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狭窄冠脉灌注区域局部应变的评价

    作者:孙妍;安莹波;乔英艳;吴山;孙琪玮;江波;王琴;杨娅

    目的 结合冠状动脉所属区域各项应变参数,分析冠状动脉狭窄对该局部区域应变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2年5~11月我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拟诊或确诊冠心病51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5例,年龄40~70(56.01 ±8.55)岁.将所有人选者按三支冠脉分布区分为左前降支灌注区、左回旋支灌注区及右冠状动脉灌注区,共153个区域;按冠脉造影狭窄是否>50%将各区域分组,共分为6组:左前降支狭窄≥50%组(25个)、左前降支狭窄<50%组(26个)、回旋支狭窄≥50%组(23个)、回旋支狭窄<50%组(28个)、右冠狭窄≥50%组(29个)和右冠狭窄<50%组(22个).所有入选者采集标准心尖四腔切面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并存储,应用3DST在线分析软件获得各应变参数.将各冠脉灌注区域内各项应变等参数分别求和计算均数.分析冠心病左室局部应变等参数.结果 ①左前降支狭窄<50%组与狭窄≥50%组的左前降支灌注区域各项应变平均值分别为:纵向峰值应变-16.17±5.26比-13.03±4.84,P<0.01;周向峰值应变-31.79±14.10比-24.74±9.12,P<0.01;径向峰值应变32.02±14.64比27.70±10.48,P<0.05;心内膜面积应变-41.42±14.87比-33.54±11.74,P<0.01.②回旋支狭窄<50%组与狭窄≥50%组的回旋支灌注区域各项应变均值分别为:纵向峰值应变-14.95±6.01比-12.04±4.25,P<0.05;周向峰值应变-28.46±15.09比-24.23±10.22,P<0.05;径向峰值应变31.81±14.45比26.59±12.45,P<0.05;心内膜面积应变-37.15±13.83比-30.47±12.29,P<0.05.③右冠状动脉狭窄<50%组与狭窄≥50%组的右冠状动脉灌注区域各项应变均值分别为:纵向峰值应变-14.23±5.01比-12.09±4.67,P>0.05;周向峰值应变-28.47±11.95比-23.50±10.22,P<0.05;径向峰值应变30.22±15.86比26.32±7.93,P>0.05;心内膜面积应变-39.40±14.23比-30.29±10.84,P<0.05.④冠脉分布区局部心内膜面积峰值应变对该区域灌注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较高.结论 ①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通过多项应变参数可以发现冠心病患者早期缺血时心肌形变能力的减低.②左室局部周向、纵向应变可用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检测,但诊断价值较低.③局部心内膜面积峰值应变对早期心肌缺血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评估和血栓识别超声学进展

    作者:庄文娟

    房颤患者由于心房电活动不同步,导致心房收缩杂乱无章[1-3].左心耳(LAA)是心房的一个壁薄有盲端的袋状结构,很容易受心房异常收缩的影响形成血栓和导致动脉栓塞,其中缺血性卒中为严重[1,2].LAA是房颤患者常见心源性血栓的来源[1,3].在某些情况下LAA很容易形成血栓,而高出血风险则要求选择非侵入性治疗[4],此时,可以通过二维超声或三维超声成像来检测LAA血栓.不幸的是,直接评估LAA功能的可能性非常有限,特别是通过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用于诊断心血管疾病的简单且广泛可用的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末首次用于临床以来,超声心动图已经发展壮大,包括M型和2维(2D)超声心动图、经食管和压力超声心动图等[1].近年来,房间隔和心房壁的运动常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进行动态分析[5-10].随着心肌速度和变形定量技术(脉冲组织多普勒、彩色组织多普勒、应变、应变率、组织跟踪、组织同步成像、斑点跟踪、旋转和扭转)的出现,LAA血栓诊断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左心房机械参数初通过组织多普勒成像(TDI)直接评估,后又通过斑点跟踪超声心动图(STE)评估,均有助于TTE对左心耳血栓的判断.联合二维TTE及三维TTE可以较精确地评估左心房及左心耳的血栓形成,并准确区分左心耳血栓与左心耳内粗大梳状肌[11].脉冲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PW-TDI)用频谱图显示声束方向上取样容积范围内的组织运动,其测量受帧频、角度和增益的影响;而STE不受多普勒角度限制,2D或3D评价室壁运动,D→S→SR,D→V,临床用于评价心肌应变、应变率、速度和幅度以及室壁运动的同步性.到目前为止,基于STE原理具有预测意义的参数还没有用于临床.

  • 整体长轴应变检测射血分数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

    作者:钟新波;王小庆;杨晓涵;陈文斌;赵有生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测量的整体长轴应变检测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慢性重度主动脉瓣反流(AR)患者隐匿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0例LVEF正常的慢性重度AR患者(其中有症状者67例,占47.86%)作为AR组,另择49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的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环向应变(GCS)及整体径向应变(GRS)指标,另外常规测量左心室内径、容积及射血分数。结果:AR组GLS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GCS、GRS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AR患者的GLS低于无症状AR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VEF正常的慢性重度AR患者左心室GLS下降,且有症状AR患者的GLS低于无症状AR患者。GLS可检测隐匿的心肌功能不全,可能有助于主动脉瓣手术时机的优化。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收缩功能评价的研究

    作者:刘杨瑒;赵瑞平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与其心肌应变量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从而为病情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选初发AMI患者125例并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分为各个亚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所有入组患者于入院即刻采血行H-FABP检测.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利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定左心室纵向应变值、圆周应变值.对各组患者H-FABP浓度与心肌应变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心肌梗死患者H-FABP浓度与心肌应变值是否相关.结果: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圆周应变与血清H-FABP浓度成正相关(P<0.0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整体纵向应变与血清H-FABP浓度成正相关(P<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与血清H-FABP浓度成正相关(P<0.01).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整体圆周应变与血清H-FABP浓度成正相关(P<0.01).结论:AMI患者血清H-FABP浓度与心肌应变量相关,血清H-FABP可与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联合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收缩功能.

  • 应变及应变率对AMI不同再灌注时间心肌功能的评价

    作者:崔建;刘文玲;胡大一;白书玲;马雪静;王廉一

    目的:应用应变及应变率分析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再灌注时间条件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变化.方法:选择125例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分析前降支供血区在不同再灌注时间条件下收缩期大应交及峰值应变率.结果:早期组前壁中段的大成变和峰值应变率优于中期和晚期组,中期和晚期组无差异.前间隔中段早期组的大应变优于晚期组;峰值应变率优于中期和晚期组,中期和晚期组无差异.早期组的射血分数(EF)优于中期和晚期组,中期和晚期组无差异.结论:PCI治疗AMI,再灌注时间小于3小时的局部心肌应变及应交率优于中晚期再灌注(3~24小时).应变及应变率能反映早期血流再灌注对局部心肌的保护作用.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定量评估捆绑应激模型大鼠左心室心肌运动及功能动态变化

    作者:刘晓然;马宁;李嵘娟;杨娅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捆绑应激模型大鼠左心室心肌运动及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48只30周龄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36只)和对照组(12只).再将观察组完全随机分为4个亚组:应激后即刻亚组、应激后24h亚组、应激后48 h亚组、应激后72 h亚组,各9只.将36只观察组大鼠同时进行捆绑应激30 min,对照组大鼠置于笼中自由活动.应激后除应激后即刻亚组即刻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外,其余应激亚组大鼠均放回笼中,分别于24、48、72 h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M型超声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缩短分数、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留存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后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和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前间隔)图像,脱机分析12个节段的径向应变、径向应变率、径向收缩峰值速度、纵向应变、纵向应变率、纵向收缩峰值速度、圆周应变、圆周应变率.结果 观察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心电图异常,9只出现ST段明显抬高[25.0%(9/36)].二维超声探及左心室心尖部室壁运动减低并向外膨隆1只.应激后24 h亚组LVESD明显低于应激后72 h亚组,LVEDD、SV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应激后48 h亚组[(3.76±0.82) mm比(4.37±0.58)mm,(7.40±0.61) mm比(7.81±0.39)、(7.99 ±0.27)mm,(228 ±41)ml比(260 ±36)、(265±26)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其余心脏功能参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后即刻亚组前间隔心尖段径向应变、径向应变率、径向收缩峰值速度、纵向应变、纵向应变率、纵向收缩峰值速度和后壁径向应变、径向应变率、圆周应变、圆周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19.36±5.75)%比(37.31±9.97)%、(3.67±1.67) s-1比(7.18±2.04)s-1、(0.65±0.44) cm/s比(1.21±0.41) cm/s、(-14.63±6.98)%比(-25.43±2.07)%、(-3.33 ±0.67)s-1比(-6.31 ±0.96)s-1、(0.54±0.34) cm/s比(1.04 ±0.88) cm/s、(21.27±8.16)%比(44.40±7.86)%、(5.02±0.89) s-1比(8.24±0.48)s-1、(-16.91±8.08)%比(-24.27±9.49)%、(-4.21 ±0.46)s-1比(-7.00±0.80)s-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激后左心室壁部分节段出现可逆性收缩功能减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较常规超声更早、更敏感地检测捆绑应激大鼠早期左心室室壁运动及功能异常.

  • 三维斑点追踪显像超声技术评价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肌淀粉样变的应变指标及预后

    作者:俞子恒;吴必锋;周逸蒋;严卉;朱建华

    目的 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超声技术(3D-STI)对左室收缩功能保留的心肌淀粉样变进行评估,并与肥厚型心肌病相鉴别,同时对预后作判断.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左室射血分数保留(LVEF≥50%)的心肌淀粉样变患者共32例及诊断明确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4例,并设经过门诊体检的健康对照组16名,分别利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3D-STI对各组指标进行测量,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指标差异,采用Kaplan-Meier及Cox作生存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3D-STI测得两组整体径向应变(16%±7% 比23%±9%)、左室各壁达峰时间差(52 ms±17 ms比77 ms±25 ms)、Sokolow-Lyon指数(20 mm±6 mm比34 mm±14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其中整体径向应变、左室各壁达峰时间差、Sokolow-lyon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0.812和0.832.生存分析显示,整体面积应变、房间隔厚度为生存预后的强烈预测因子.结论 对于收缩功能保留的心肌淀粉样变的鉴别诊断,不同于常规超声心动图的是,三维斑点追踪显像应变指标可以与肥厚型心肌病相鉴别,体现出明显的诊断优势,结合面积应变及房间隔厚度可对生存预后进行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左房功能的评估价值

    作者:刘峻松;王晶;张波;刘博罕;吕文青;徐勇;智光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探讨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患者左房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43例HFpEF患者根据左房大小分为A组(左房大容积指数LAVImax< 34 mL/m2)和B组(LAVImax≥34 ml/m2),1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3 DSTE分析获取左房基底(Basal)、中间(Middle)、房顶(Roof)和整体(Global)的心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LSs%)与心房收缩前长轴峰值应变(LSa%),结合RT3 DE和多普勒超声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左房中部应变参数具满意可重复性(ICC >0.8),A组左房充盈和排空期形变功能减低以中部为主[与对照组相比:MLSs(33 ±6)%与(45±9)%,MLSa(12±3)%与(17±5)%;P<0.05],B组基底和房顶部形变功能也明显降低[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BLSs(18 ±7)%与(25±8)%与(29±8)%,RLSs (24±9)%与(28±8)%与(32±10)%;与对照组相比:BLSa(11±5)%与(14士4)%,RLSa(12±5)%与(15±5)%;P<0.05].HFpEF患者左房僵硬度明显增加,左房充盈扩张分数(LAEI%)和被动射血分数(LAPEF%)明显降低,B组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也显著降低.结论 3D-STE结合RT3DE可有效评估HFpEF左房功能.左房中部应变参数是评估左房功能的理想指标.HFpEF患者左房储备、通道和泵功能均明显降低,存在明显舒张功能不全,这些变化在左房明显增大患者中更为显著.

474 条记录 9/24 页 « 12...6789101112...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